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039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可以根据电路板的厚度调整位置的限位件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设于电路板边缘处的电连接器,若其插接方向是平行于电路板的板面,则容易因为不当的外力破坏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电连接,例如插拔其对接连接器所施的力并非平行电路板的板面时,会摇晃电连接器而易使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电路板分离。为了使电连接器与电路板更可靠地电连接,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第 547808号(对应美国专利US6699070、中国专利CN2582195Y)公开一种具有锁扣件的电连接器,通过锁扣件与绝缘本体共同夹置电路板,亦即将电路板夹置于锁扣件与绝缘本体之间,可以避免电连接器受到不当施力的晃动,以增加导电端子与电路板电连接的可靠性。然而,锁扣件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只能用于夹置与其相配合的特定厚度的电路板,无法将电连接器装设在不同厚度规格的电路板,在使用上没有应变的弹性调整空间。当电路板厚度不同时,整个连接器及锁扣件就需要另外开模制造或是修模变更, 增加整体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以根据不同厚度规格的电路板调整位置的限位件的电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的锁扣件不能装设在不同厚度规格的电路板的问题;及增加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装强度及保持电连接的稳定性。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电连接器一容纳部及一限位件。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座、多根设于绝缘壳座的端子及一位于底侧的安装面。容纳部设于电连接器的底侧并位于安装面的前方,且具有一前后贯穿的容置槽。限位件穿设于容置槽并定位于容纳部,且具有一倾斜于地面、朝向安装面的抵持面,抵持面至少部分凸伸出容置槽的后方且位于安装面的下方。当电连接装置安装于一电路板时,安装面安装于电路板的上板面,且抵持面抵于电路板的下板面前缘。较佳地,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设于容纳部与限位件之间的定位机构,使限位件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定位。较佳地,该定位机构包括设于该容纳部的至少一卡块,及设于该限位件的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向卡齿,该卡块与其中的一卡齿抵接而将该限位件定位。较佳地,所述卡齿设于该限位件的底面,且该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设于该容纳部的弹性臂,每一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一卡块。较佳地,该容纳部一体连接于该绝缘壳座的底侧而位于该绝缘壳座的下方,该容纳部具有一相对于该绝缘壳座底侧的底壁,所述末端具有卡块的弹性臂设置于该容纳部的底壁。较佳地,该定位机构包括两卡块,所述两卡块沿该限位件能够前后调整的移动方向偏位设置。较佳地,该限位件的抵持面设有多个连续排列的抵齿。较佳地,所述多个抵齿呈波浪状。较佳地,各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于该接触部且固设于该绝缘壳座内的固定部,及一由该固定部延伸出该安装面的导接部,且该导接部为压接型或针眼状。较佳地,该绝缘壳座包括一前壳体及组合于该前壳体的一后壳体,且该前壳体设有多个分别对应容置各端子的端子槽,该前壳体的底侧前段部分一体连接该容纳部,位于该容纳部后方的该前壳体的底侧部分构成该安装面。较佳地,各端子由两板片对接组合而成,所述两板片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相对卡合的凸块与卡孔,及分别设有往外凸伸的一固定翼片,所述固定翼片位于该固定部处,并与该前壳体中相邻端子槽的内壁干涉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安装于一电路板,该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座、多根设于该绝缘壳座的端子及一位于底侧的安装面,该安装面安装于该电路板的上板面;一容纳部,设于该电连接器的底侧并位于该安装面的前方,且具有一前后贯穿的容置槽;及一限位件,穿设于该容置槽并定位于该容纳部,且具有一倾斜于地面、朝向该安装面的抵持面,该抵持面至少部分凸伸出该容置槽的后方且位于该安装面的下方,以抵于该电路板的下板面前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限位件具有倾斜的抵持面,而且可以微幅调整限位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确保抵持面能够抵于电路板,以此电连接装置可以安装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并通过限位件来增加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装强度及保持电连接的稳定性。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尚未安装于电路板;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于电路板;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0023]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安装于绝缘壳座的前壳体;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限位件;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未安装限位件的一前视图;图8是一沿图7中VIII-VII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两卡块偏位设置;图9是图2的一侧视图;图10是图2的一前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XI-XI直线所取的一剖视图;图12是图11中局部A区域的放大图;[0032]图13是一类似图9的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14是图13的一前视图;及图15是沿图14中XV-XV直线所取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连接装置1电连接器2容纳部21 底壁22 侧壁23容置槽3限位件31抵持面311 抵齿4定位机构41 卡块42弹性臂43 卡齿5绝缘壳座51前壳体511 基部512围绕壁513 插槽514 卡沟515 挡块52后壳体521 侧壁522 凸肋523 穿孔53端子槽M安装面6 端子61 板片611 凸块612 卡孔613固定翼片62接触部63固定部64导接部91电路板[0071]911导接孔912下板面913上板面92电路板921上板面922下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于一电路板91,电连接装置100包含一电连接器1、一容纳部2、一限位件3及一定位机构4。参阅图3 5,电连接器1包含一绝缘壳座5及多根设于绝缘壳座5的端子6。绝缘壳座5包括一前壳体51及组合于前壳体51的一后壳体52,且前壳体51设有多个分别对应容置各端子6的端子槽53,前壳体51的底侧前段部分一体连接容纳部2,位于容纳部2 后方的前壳体51的底侧部分构成一安装面M。前壳体51具有一基部511及一连接于基部 511前侧的围绕壁512,并由围绕壁512界定出一朝前开放的插槽513,各端子槽53前后贯穿基部511,与插槽513相连通。参阅图4,各端子6由两板片61对接组合而成,两板片61 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相对卡合的凸块611与卡孔612,及分别设有往外凸伸的一固定翼片613。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端子6有两种型态,位于下方的两端子6长度较短,只设有一组凸块611与卡孔612,位于上方的两端子6长度较长,设有两组凸块611与卡孔612,通过凸块611与卡孔612相互卡合固定,将两对应的板片61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一端子6。参阅图3、图5并配合参阅图10、图11,每一端子6具有一凸伸于插槽513中的接触部62、一连接于接触部62且固设于前壳体51的基部511内的固定部63,及一由固定部63延伸出安装面M的导接部64。两板片61上的固定翼片613即位于固定部63处,对应往两侧外凸, 当端子6由端子槽53后侧置入端子槽53内时,所述固定翼片613的底缘与前壳体51中相邻端子槽53的内壁干涉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端子6的导接部64为压接型,具体形容则为针眼状,每一导接部64由四个针眼状的插脚构成,分别对应插入电路板91的导接孔911内 (参阅图1、图2),受导接孔911挤压接触,而与电路板91的线路形成电连接。再参阅图1 与图3,后壳体52与前壳体51相配合,后壳体52两侧壁521的内侧分别相对凸设一横向凸肋522,前壳体51的基部511两侧分别对应凹设一横向卡沟514,凸肋522与卡沟514两者相配合,可在组合前壳体51与后壳体52时,作为导引的轨道,并能限制后壳体52不能相对前壳体51在上下方向移动。此外,前壳体51的基部511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挡块515,且后壳体52的两侧壁521分别对应设有一穿孔523,使各侧壁521相邻穿孔523的前侧部分能抵于挡块515,而且前壳体51在挡块515前侧间隔一段距离处的壁面较往外扩张,可供后壳体52抵接,以此限制后壳体52相对前壳体51往前后方向移动。当端子6组装于前壳体 51之后,再将后壳体52与前壳体51组合,通过后壳体52可将端子槽53的后侧封闭。[0081]再参阅图1与图2且配合参阅图7、图9,如前所述,容纳部2 —体连接于前壳体51 的底侧前段部分,即容纳部2设于电连接器1的底侧并位于安装面M的前方,而且容纳部 2具有一相对于绝缘壳座5底侧的底壁21、分别由底壁21两侧延伸并与绝缘壳座5 —体连接的两侧壁22,以及由底壁21、两侧壁22及绝缘壳座5底侧共同界定的一前后贯穿的容置槽23。容置槽23用以容纳限位件3。参阅图2、图6及图9 12,限位件3穿设于容置槽23并定位于容纳部2,且具有一倾斜于地面、朝向安装面M的抵持面31,抵持面31至少部分凸伸出容置槽23的后方且位于安装面M的下方,以抵于电路板91的下板面912前缘。其中限位件3通过定位机构 4定位于容纳部2。定位机构4设于容纳部2与限位件3之间,使限位件3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定位,具体而言,定位机构4包括设于容纳部2的底壁21的至少一末端设有一卡块 41的弹性臂42,以及设于限位件3底面32的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向卡齿43,卡块41与其中的一卡齿43抵接而将限位件3定位。换句话说,如图12的图式方向所示,卡块41的左侧为倾斜面而右侧接近垂直面,卡齿43形状与卡块41相配合,当限位件3由容置槽23前侧往后方移动进入容置槽23时,由于卡块41连接于弹性臂42末端,可以弹性往下位移,让限位件3往后方移动,当卡块41相对进入卡齿43所在区域时,两两卡齿43之间有凹陷的区域可以容置卡块41,卡块41即通过弹性臂42的回复力往上回复原位而位于两相邻卡齿43 间,在限位件3相对卡块41持续往后移动时,若卡齿43遇到卡块41,两者是以倾斜面相对滑移,并且可将卡块41往下推移通过,所以限位件3不会受到卡块41阻挡,但是若限位件3 要反向移动时,卡齿43的垂直面会抵于卡块41的垂直面,受到卡块41阻挡而无法移动,因此,限位件3在容纳部2内只能单向移动,若欲重新调整限位件3的位置或是更换连接器, 只要使用外力或工具把卡块41朝下扳动即可取出限位件3。进一步地,参阅图7、图8与图12,为了能够微幅的调整限位件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4包括两弹性臂42,且两弹性臂42的长度相差一小段距离(如图8所示), 其相差距离为两相邻卡齿43间距的二分之一,以此分别设于两弹性臂42末端的两卡块41, 即沿限位件3可前后调整的移动方向偏位设置,且两卡块41偏位的间距为两相邻卡齿43 间距的二分之一,并由其中的一个卡块41与其中的一个卡齿43抵接而将限位件3定位,如此一来,调整限位件3的移动幅度即可缩小至二分之一的卡齿43齿距,或者两卡块41偏位的间距恰可于前后方向夹置一卡齿43,可增加定位的强度。再参阅图6与图12,限位件3的抵持面31设有多个连续排列的抵齿311,所述多个抵齿311呈波浪状,当电连接器1安装于电路板91后,再将限位件3由容置槽23前侧往后置入容置槽23,往后移动限位件3直到限位件3的抵持面31抵触电路板91的下板面 912前缘为止。由前述已知,限位件3只能单向移动,当其抵持面31抵触电路板91时,限位件3即不能再往后移动,并由定位机构4将其定位而不能再反向移动,因此被定位于容纳部2。此外,通过抵持面31上的抵齿311可以增加限位件3对于电路板91的抵持力,使抵持面31更不容易相对电路板91滑动。如图9所示,电路板91即被夹置于绝缘壳座5的安装面M与限位件3的抵持面31之间,即安装面M安装于电路板91的上板面913,且抵持面31抵于电路板91的下板面912,以此,当对接连接器(图未示)由电连接器1前方与插槽513对接或拔出插槽513时,电连接器1容易受到往上方向的力量,可以利用限位件3抵于电路板91下板面912来抵消此力量,增加电连接器1与电路板91电连接的稳定性。[0085]再者,由于限位件3的抵持面31为相对安装面54(即相对电路板91)的倾斜面, 当电连接器装置100安装于厚度不同的电路板时,可以沿前后方向调整限位件3的位置,以配合不同厚度规格的电路板。举例而言,参阅图13 1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100的安装面M安装于厚度较厚的电路板92的上板面921,因此,限位件3的抵持面31往后伸出容置槽23的部分较少,使电路板 92的下板面922抵于较靠近限位件3底面32侧(较下方)的抵齿311。也就是说,当电路板91较薄时,限位件3的抵持面31可以较多部分凸伸于容置槽23后方,使电路板91抵于抵持面31中较上方的抵齿311,而当电路板92较厚时,限位件3的抵持面31往后伸出容置槽23的部分较少,使电路板92抵于抵持面31中较下方的抵齿311。而且,抵持面31为连续的斜面,再加上利用定位机构4可以微幅调整限位件3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定位,在一定厚度范围内的电路板,都能通过调整限位件3的前后位置,使抵持面31抵于电路板,所以电连接装置100能够适用多种不同厚度规格的电路板。综上所述,限位件3具有倾斜的抵持面31,而且利用定位机构4可以微幅调整限位件3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确保抵持面31能够抵于电路板91、92,以此电连接装置100可以安装于不同厚度的电路板91、92,并通过限位件3来增加电连接器1与电路板91、92的组装强度,使电连接器1不容易相对电路板91、92摇动,以及保持电连接的稳定性。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座、多根设于该绝缘壳座的端子及一位于底侧的安装面;一容纳部,设于该电连接器的底侧并位于该安装面的前方,且具有一前后贯穿的容置槽;及一限位件,穿设于该容置槽并定位于该容纳部,且具有一倾斜于地面、朝向该安装面的抵持面,该抵持面至少部分凸伸出该容置槽的后方且位于该安装面的下方。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设于该容纳部与该限位件之间的定位机构,使该限位件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定位。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设于该容纳部的至少一卡块,及设于该限位件的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向卡齿,该卡块与其中的一卡齿抵接而将该限位件定位。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设于该限位件的底面,且该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设于该容纳部的弹性臂,每一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一卡块。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纳部一体连接于该绝缘壳座的底侧而位于该绝缘壳座的下方,该容纳部具有一相对于该绝缘壳座底侧的底壁,所述末端具有卡块的弹性臂设置于该容纳部的底壁。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两卡块,所述两卡块沿该限位件能够前后调整的移动方向偏位设置。
7.依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的抵持面设有多个连续排列的抵齿。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抵齿呈波浪状。
9.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于该接触部且固设于该绝缘壳座内的固定部,及一由该固定部延伸出该安装面的导接部,且该导接部为压接型或针眼状。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座包括一前壳体及组合于该前壳体的一后壳体,且该前壳体设有多个分别对应容置各端子的端子槽,该前壳体的底侧前段部分一体连接该容纳部,位于该容纳部后方的该前壳体的底侧部分构成该安装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端子由两板片对接组合而成, 所述两板片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相对卡合的凸块与卡孔,及分别设有往外凸伸的一固定翼片,所述固定翼片位于该固定部处,并与该前壳体中相邻端子槽的内壁干涉固定。
12.—种电连接装置,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座、多根设于该绝缘壳座的端子及一位于底侧的安装面,该安装面安装于该电路板的上板面;一容纳部,设于该电连接器的底侧并位于该安装面的前方,且具有一前后贯穿的容置槽;及一限位件,穿设于该容置槽并定位于该容纳部,且具有一倾斜于地面、朝向该安装面的抵持面,该抵持面至少部分凸伸出该容置槽的后方且位于该安装面的下方,以抵于该电路板的下板面前缘。
13.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设于该容纳部与该限位件之间的定位机构,使该限位件在前后方向的不同位置定位。
14.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设于该容纳部的至少一卡块,及设于该限位件的多个连续排列的单向卡齿,该卡块与其中的一卡齿抵接而将该限位件定位。
15.依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设于该限位件的底面, 且该定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设于该容纳部的弹性臂,每一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一卡块。
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纳部一体连接于该绝缘壳座的底侧而位于该绝缘壳座的下方,该容纳部具有一相对于该绝缘壳座底侧的底壁,所述末端具有卡块的弹性臂设置于该容纳部的底壁。
17.依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两卡块,所述两卡块沿该限位件能够前后调整的移动方向偏位设置。
18.依据权利要求12 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的抵持面设有多个连续排列的抵齿,且其中的一个抵齿抵于该电路板的下板面前缘。
19.依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抵齿呈波浪状。
20.依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于该接触部且固设于该绝缘壳座内的固定部,及一由该固定部延伸出该安装面的的导接部, 且该导接部为压接型或针眼状。
21.依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座包括一前壳体及组合于该前壳体的一后壳体,且该前壳体设有多个分别对应容置各该端子的端子槽,该前壳体的底侧前段部分一体连接该容纳部,位于该容纳部后方的该前壳体的底侧部分构成该安装面。
22.依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端子由两板片对接组合而成, 所述两板片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组相对卡合的凸块与卡孔,及分别设有往外凸伸的一固定翼片,所述固定翼片位于该固定部处,并与该前壳体中相邻端子槽的内壁干涉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电连接器一容纳部及一限位件。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座、多根设于绝缘壳座的端子及一位于底侧的安装面。容纳部设于电连接器的底侧并位于安装面的前方,且具有一前后贯穿的容置槽。限位件穿设于容置槽并定位于容纳部,且具有一倾斜于地面、朝向安装面的抵持面,抵持面至少部分凸伸出容置槽的后方且位于安装面的下方。当电连接装置安装于一电路板时,安装面安装于电路板的上板面,且抵持面抵于电路板的下板面前缘。
文档编号H01R12/51GK202111336SQ20112023995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4日
发明者黄文彬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