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811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电连接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在移动通讯设备与外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在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领域。由于产品形状或成本等原因的限制,大多移动设备中均采用微型USB结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11033号揭示了这样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及若干注塑成型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向基部向前延伸的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设有前端及自前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金属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包覆部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另,所述电连接器的包覆部前端面上还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实现电连接器的防水密封效果。然而,由于当今资讯产业飞速发展,现今业界为了适应电子设备小型化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外形尺寸要求日益严格。现有技术中揭示的此类USB电连接器的外形尺寸较小,其组装于电子设备后仅靠若干端子与对接电路板焊接固持来提供整个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路板之间的固持力。在日常生活高频率的插拔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与对接电路板的固持不稳定甚至有剥离电路板的危险,另外,当现有现有技术中的USB电连接器组装至电子设备上后,其固设于电连接器的包覆部前端面上的防水密封圈在日常生活高频率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落的危险,从而影响USB电连接器之防水功能。鉴于以 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其与对接电路板固持稳定且具有较佳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对接电路板固持稳定且具有较佳防水效果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米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装设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固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绝缘外壳;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分别连接顶壁和底壁两侧之左右侧壁,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设于金属壳体内的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端子设有露出于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面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绝缘外壳的底面固设有金属固持件,所述金属固持件包括有固定于绝缘外壳上的固定片及沿固定片延伸出绝缘外壳的焊接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于绝缘外壳底墙上固设金属固持件来增加整个电连接起与对接电路板之间的固持力。防止使用过程中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剥离的危险。将套设于金属壳体外围的绝缘外壳四周设置成封闭状态,同时在绝缘外壳前端插接口外缘处套设防水密封圈,且在所述防水密封圈外侧面设置若干凸肋结构以使的防水密封效果更好。另,在绝缘外壳后端面上盖设防水密封片,防水密封片与绝缘外壳接合处用防水胶等材料密封处理,通过以上设计改良以实现本发明电连接器之防水密封效果。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开口处定义为用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入端(未图示),即为电连接器100的前端,其另一端视为电连接器100的后端。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包括金属壳体1、装设于金属壳体I内的绝缘本体2、固设于绝缘本体2内的端子3和金属加强片4、包覆于金属壳体I外的绝缘外壳5、固设于绝缘外壳5下表面上的金属固持件6、套设于绝缘外壳5前端外侧之防水圈7及固设于绝缘外壳5后端之防水片8。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金属壳体I包括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顶壁11和底壁12及分别用于连接顶壁11和底壁12两侧之左右 侧壁13。所述金属壳体I上由顶壁11、底壁12和左右侧壁13相连接界定形成有用于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14。所述左右侧壁13的后端缘处延伸并向下垂直弯折形成有类似”1 ”形的固持脚131,所述固持脚131用于金属壳体I与对接电路板之间的固持。上述顶壁11靠近前端处开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卡扣孔110,卡扣孔11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对应结构扣持配合,所述卡扣孔110前端缘处沿顶壁11向上突伸形成有凸块111。顶壁11靠近后端处向收容腔14内冲压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抵持部112,抵持部112用于与绝缘本体2上的对应结构抵扣以实现金属壳体I与绝缘本体2之间的定位固持。所述顶壁11靠近后端缘处向上突伸形成有凸部113,凸部113位于两个抵持部112中间设置用于与绝缘外壳5上的对应结构卡扣以实现金属壳体I与绝缘外壳5之间的定位固持。上述底壁12上靠近后端缘处向收容腔内冲压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卡扣弹臂121,所述卡扣弹臂121与绝缘本体2之对应结构卡扣固持以实现金属壳体I与绝缘外壳5之间的稳定固持。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纵长形状的固设于金属壳体I内的基部21及设置于基部21前端面上朝向电连接器100插入端方向延伸至收容腔内的舌板22。所述基部21设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211和下表面212、与上表面211和下表面212两侧垂直设置的左右侧面213及由基部21两端形成的前端面214和后端面215。所述上表面211靠近前端处向下凹陷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抵持缺口 2110,抵持缺口 2110贯穿基部21的前端面214设置。上述金属壳体I上的抵持部112对应抵持于抵持缺口 2110内以实现金属壳体I与绝缘本体2之间的定位固持。所述下表面212靠近后端处向下凹陷形成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卡扣槽2120,上述金属壳体I上的卡扣弹臂121对应卡扣抵接于卡扣槽2120内以实现金属壳体I与绝缘本体2之间的前后及左右定位固持。所述左右侧面213上适当位置处开设有凹槽2130。
所述下表面212向上凸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左右对称设置的凸肋结构2121,所述凸肋结构2121分别垂直于基部21的前端面214和后端面215设置。所述凸肋结构2121对应与金属壳体I的内壁面硬干涉抵持,从而将绝缘本体2与金属壳体I稳定固持,防止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尺寸误差而导致绝缘本体2组装入金属壳体I内后与金属壳体I固持不紧密而发生松动之危险。当然,为了实际生产需要,所述凸肋结构2121亦可设置于基部21的上表面211上或者左右侧面213上,其数量也可根据需要相应改变。请参阅图3,所述端子3通过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2内,设有露出于绝缘本体2的舌板22表面的接触部31及延伸出绝缘本体2后端面215用于与对接电路板相连的焊接部32。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金属加强片4通过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2内,包括有固设于绝缘本体2的舌板22内的加强部41、固设于绝缘本体2的基部21内的固定部42及沿固定部42延伸形成的定位部43。所述固定部42沿加强部41后端延伸并垂直向两侧弯曲设置。所述定位部43由绝缘本体2的基部21两侧延伸出绝缘本体2并收容于基部21两侧的凹槽2130内。其中,所述定位部43延伸出绝缘本体2外的部分的长度小于凹槽2130的深度,如此设置可保证定位部43不会与金属壳体I之左右侧壁13产生干涉。避免金属加强片4的定位部43与金属壳体I的左右侧壁13干涉产生不良。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绝缘外壳5大致成长方体管状设置,其贯穿前后端面形成有用于收容金属壳体I及绝缘本体2的收容空间50。所述绝缘外壳5设有相对设置的顶墙51和底墙52及分别垂直连接顶墙51和底墙52两侧的左右侧墙53。所述绝缘外壳5的顶墙51、底墙52及左右侧墙53均为密闭设置且围设形成有收容空间50,从而实现整个电连接器100于上下及左右表面之防水密闭功能。所述绝缘外壳5前端外缘凸设有第一凸环511,所述第一凸环511后端与第一凸环511相邻适当位置且平行于第一凸环511凸设有第二凸环512。所述第一凸环511与第二凸环512之间形成用于套设防水圈7的凹环513。所述第二凸环512上开设有定位缺口 5120,上述防水圈7上设置有对应结构与定位缺口 5120定位卡持以实现防水圈7与绝缘外壳5之间的定位固持。上述绝缘外壳5的顶墙51的内侧表面上对应于金属壳体I的凸块111设置有槽道515,顶墙51内侧表面上对应于金属壳体I的凸部113设置有收容凹部514。所述绝缘外壳5的底墙52的内侧表面上凸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左右对称设置的干涉凸肋521。所述金属壳体I的凸块111对应抵持于槽道515内,同时金属壳体I的凸部113对应抵持于收容凹部514内以实现金属壳体I与绝缘外壳5之间的定位固持。所述干涉凸肋521对应与金属壳体I的外壁面硬干涉抵持,从而将绝缘外壳5与金属壳体I稳定固持。防止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尺寸误差而导致金属壳体I组装入绝缘外壳5后与绝缘外壳5固持不紧密而发生松动之危险。当然,为了实际生产需要,所述干涉凸肋521亦可设置于绝缘外壳5的其他内侧表面上,其数量也可根据需要相应改变。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金属固持件6由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包括大致呈长方形片状的固定片61、沿固定片61四角延伸并且垂直于固定片61向上弯折形成的固持片62、沿固定片61两侧延伸出绝缘外壳5的焊接片63及由固定片61靠近两侧处向下冲压弯折形成的固定脚64。所述固持片62设置于固定片61的两侧缘且与固定脚64分别位于固定片61所在平面的两侧,所述金属固持件6同一侧的焊接片63分别位于固持片62之间设置。当然,为了实际生产需要或者组装要求,所述固定脚64的位置、数量及大小可做相应改变。例如将固定脚64沿固定片61靠近前后两端处弯折延伸形成亦可达成同样效果。同样的,所述固持片62的位置及数量也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做相应改变,例如将金属固持件6其中之一侧的固持片62设置于焊接片63的同一侧亦可达成同样效果。上述金属固持件6固设于绝缘外壳5底面的底墙52内,所述固定片61露出于底墙52的外表面设置。所述固持片62埋设于绝缘外壳5内用于金属固持件6与绝缘外壳5的固持,所述焊接片63突伸出绝缘外壳5两侧用于与对接电路板连接固持。所述固定脚64突出于绝缘外壳5外用于与对接电路板连接使得金属固持件6与对接电路板固持更稳定。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防水圈7由塑胶柔性材料制成且大致呈环状设置。所述防水圈7套设于绝缘外壳5的第一凸环511与第二凸环512之间的凹环513内,所述防水圈7之外表面上凸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凸肋环71结构。所属凸肋环71的设置使的防水圈7与电子设备对接位置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防水圈7的防水密封效果更好。同时,在防水圈7之外表面上增设凸肋环71结构可以增大防水圈7的凸肋环71处结构的柔性,从而使得防水圈7与对接电子设备之间对接更紧密。所述防水圈7与绝缘外壳5的定位缺口 5120对应位置凸设有突出定位部72,所述突出定位部72对应收容于定位缺口 5120内以实现防水圈7与绝缘外壳5之间的定位固持。所述突出定位部72的设置可防止组装于绝缘外壳5上的防水圈7因受外力而相对绝缘外壳5发生旋转从而影响防水密封效果,同时也为了组装时的准确定位安装。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电连接器100后端面上固设有防水片8,其中金属壳体I的固持脚131及端子3的焊接部32突伸出防水片8。所述防水片8贴覆于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215上。防水片8边缘与后端面215的边缘处及绝缘外壳5后端缘处之间用防水类密封胶密封设置。防水片8的设置保证了整个电连接器100的后端面处的防水密封效果。本发明电连接器100通过于绝缘外壳5底墙52上固设金属固持件6来增加整个电连接器100与对接电路板之间的固持力。防止使用过程中电连接器与电路板剥离的危险。另,本发明电连接器100通过于金属壳体I外侧面固设绝缘外壳5以实现金属壳体I的外侧面防水密封功能,同时于绝缘外壳5的插入端外侧套设防水圈7以实现电连接器100的插入端处的防水密封功能,另,电连接器100后端面处固设贴覆有防水片8以实现电连接器100的后端面处的防水密封功能。通过以上防水密封设计以实现整个电连接器100之防水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装设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固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绝缘外壳;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对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分别连接顶壁和底壁两侧之左右侧壁,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设于金属壳体内的基部及沿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端子设有露出于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部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底面固设有金属固持件,所述金属固持件包括固定于绝缘外壳上的固定片及沿固定片延伸出绝缘外壳的焊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两侧缘上延伸形成有与固定片相互垂直的固持片,所述固持片埋设于绝缘外壳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与固定片相互垂直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突出于绝缘外壳外。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插入端外侧处设有凹环,所述凹环内套设有具若干凸肋环结构的防水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圈上突设有突出定位部,对应绝缘外壳上设置有收容突出定位部的定位缺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插入端外缘处凸设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之间形成凹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后端面上固设有防水片,所述防水片边缘处与绝缘外壳后端面接合处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内表面上凸设有若干与金属外壳的外表面相干涉的干涉凸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固设有金属加强片,所述金属加强片设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舌板内的加强部及固设于绝缘本体的基部内的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强片的固定部向绝缘本体外延伸形成定位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两侧设有收容定位部的凹槽。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包括金属壳体、装设于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和金属加强片、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绝缘外壳、固设于绝缘外壳下表面上的金属固持件、套设于绝缘外壳前端外侧之防水圈及固设于绝缘外壳后端之防水片;通过金属固持件增加电连接器与对接电路板的固持力。所述防水圈上凸设有若干凸肋环结构,通过绝缘外壳、防水圈及防水片结构以实现电连接器的整体防水功能,同时,在防水圈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肋环结构能更好的实现防水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516GK103208698SQ20121000871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王飞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