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923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USB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USB3.0连接插头线缆一般按照USB协会规范要求使用圆线缆,圆线缆中导线的排列也会依据协会规范要求。然而,为了加强电连接器的遮罩效果,会针对接地端子的结构作改良,使得现成的圆线缆无法与端子作匹配。再者,现有圆线缆的线材在制程工艺上复杂,无法直接进行跳线处理。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圆线缆无法直达配接的问题,额外使用PCB进行信号转接,如美国专利公开第US20080207021号所揭示的USB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导电端子与线缆之间通过电路板进行转接。由于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使用电路板进行转接,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体积变大,且生产成本变高。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屏蔽性能提升,信号传输效率高。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
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
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各第一导电端子均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持部及第一连线部;及
第一遮罩壳体,所述第一遮罩壳体遮罩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一遮罩壳体包括第一接地部;
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
第二绝缘本体;
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组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各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持部及第二连线部;及
第二遮罩壳体,所述第二遮罩壳体遮罩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二遮罩壳体包括第二接地部;及
扁平排线,所述扁平排线连接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所述扁平排线包括若干导线,所述各导线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线部及第一接地部电性连接,所述各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线部及第二接地部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成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沿不同平面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成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第 二导电端子沿不同平面延伸。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遮罩壳体包括第一顶壁、与第一顶壁相对的第一底壁、连接第一顶壁与第一底壁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接地部的数量为一对且从所述第一侧壁的后端相向延伸,所述第二遮罩壳体包括第二顶壁、与第二顶壁相对的第二底壁、连接第二顶壁与第二底壁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接地部的数量为一对且从所述第二侧壁的后端相向延伸。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导线包括第一组导线及第二组导线,所述第一组导线分别连接部分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与对应的部分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及连接一个第一接地部与一个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二组导线连接剩下的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与剩下的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及连接另一个第一接地部及另一个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一组导线与第二组导线交叉连接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导线进一步包括第三组导线,所述第三组导线连接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第三组导线的两端位于不同平面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组导线均包括四条导线。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及第二连线部均为刺破式连接部,所述各导线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所述刺破式连接部刺破绝缘层实现与导线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线部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线部沿相反方向延伸,同时,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连线部与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连线部沿相反方向延伸。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两个第一连线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两个第二连线部。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舌片部;· 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各所述导电端子包含固持于所述基部的固持部、由所述固持部的一端延伸形成且显露于所述舌片部表面的接触部及由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且可用以连接扁平排线的连线部;以及
遮罩壳体,所述遮罩壳体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遮罩壳体具有可用以连接扁平排线的接地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组导电端子及第二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的连线部末端朝一个方向折弯延伸,且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的连线部末端朝相反方向折弯延伸。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两个连线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线部为刺破式连接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部的数量为一对,所述一对接地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侧且相向延伸,所述接地部与所述连线部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设有两个接地件,从而提升了屏蔽效果,信号传输品质提升,同时,使用扁平排线连接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方便进行跳线,从而可以不使用电路板进行转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遮罩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7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部分分解图。图8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I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0、第二电连接器200及连接第一电连接器100与第二电连接器200的扁平排线30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连接器100为符合USB3.0规范的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结构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完全相同。但是第一电连接器100与第二电连接器200之间是否完全相同不加以局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的形状、及结构。请参阅图4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遮罩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第一遮罩壳体30、及第一塑胶外壳40。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片部12。请参阅图8与图9所示,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组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上,各第一导电端子20均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的第一接触部21、将第一导电端子20固持在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固持部22及与扁平排线300连接的第一连线部23。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分成第一组210及第二组220,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包括四根并排且间隔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20,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按照USB 2.0的标准排列并可以传输相应信号。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的第一接触部21具有平板状结构,且排列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舌片部12的前端。所述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包括五根并排且间隔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20,所述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与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按照USB 3.0标准排列并可传输相应的信号与电源,详细的端子分布于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排列在第一绝缘本体10的舌片部12上并位于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的后方,所述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的第一接触部21具有弹性结构。所述第一连线部23均为刺破式连接部,所述刺破式连接部刺破扁平排线300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每一第一连线部23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臂部,该对间隔的臂部之间形成有收容部。所述各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一接触部21及第一固持部22大体位于一个平面内,相应的第一连线部23以垂直该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的第一连线部23朝一个方向延伸,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的第一连线部23朝相反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中有一个第一导电端子20设有两个第一连线部23。

所述第一遮罩壳体30包括第一顶壁31、与第一顶壁31相对的第一底壁32、连接第一顶壁31与第一底壁32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33、及第一接地部34。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部34的数量为一对,但不加以局限,其中一个第一接地部34从所述一个第一侧壁33的后端向另一个第一侧壁33的方向延伸,另一个第一接地部34从所述另一个第一侧壁33的后端向所述一个第一侧壁3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地部34与所述第一连线部23平行或者共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部34设置在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的两侧,并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的第一连线部23排列成一直线。所述第一接地部34也具有与第一连线部23 —样的刺破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塑胶外壳40安装在第一遮罩壳体30的外侧,该第一塑胶外壳40包括可相互配合的上壳体41及下壳体42。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50、组装在第二绝缘本体50上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60、遮罩于第二绝缘本体50上的第二遮罩壳体70、及第二塑胶外壳80。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结构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电连接器200的各第二导电端子60均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配合的第二接触部61、将第二导电端子60固持在第二绝缘本体50内的第二固持部62及与扁平排线300连接的第二连线部63。第二导电端子60也分成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610与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所述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610及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不在同一平面。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610的第二连线部63朝一方向延伸,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的第二连线部63朝相反方向延伸。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中有一个第二导电端子60设有两个第二连线部63。所述第二遮罩壳体70包括第二顶壁71、与第二顶壁71相对的第二底壁72、连接第二顶壁71与第二底壁72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73、及第二接地部74,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地部74的数量为一对,但不加以局限,所述第二接地部74从所述第二侧壁73的后端相向延伸。第二连线部63及第二接地部74也是刺破式连接结构。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放置方式相反,即第一电连接器100的顶部朝上,第二电连接器200的顶部朝下。所述扁平排线300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连接器100及第二电连接器200之间。所述扁平排线300包括若干导线,所述各`导线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线部23及第一接地部34连接,各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线部63及第二接地部74相应连接。所述各导线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302使得相邻导线之间能够绝缘间隔。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一连线部23、第一遮罩壳体30的第一接地部34刺破相应导线外的绝缘层302从而与导线实现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扁平排线300包括第一组导线310、第二组导线320及第三组导线330,每组导线均具有四根导线。所述第一组导线310连接一部分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与对应的部分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及连接一个第一接地部34与一个第二接地部74。所述第二组导线320连接剩下的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与剩下的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及连接另一个第一接地部34及另一个第二接地部74。即,第一组导线310从第一电连接器100 —侧的第一导电端子20及第一接地部34连接到第二电连接器200相对角一侧的第二导电端子60及第二接地部74,第二组导线320从第一电连接器100剩下的另一侧的第一导电端子20及第一接地部34连接到第二电连接器200剩下的第二导电端子60及第二接地部74上。所述第一组导线310与第二组导线320交叉设置连接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220与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620之间。第一组导线310与第二组导线320的一端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组导线310与第二组导线320的另一端位于不同的另一平面。所述第三组导线330,连接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0与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610,第三组导线330的两端位于不同平面内。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绝缘本体; 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各第一导电端子均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持部及第一连线部;及 第一遮罩壳体,所述第一遮罩壳体遮罩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一遮罩壳体包括第一接地部; 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 第二绝缘本体; 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组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上,各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持部及第二连线部;及 第二遮罩壳体,所述第二遮罩壳体遮罩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二遮罩壳体包括第二接地部;及 扁平排线,所述扁平排线连接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所述扁平排线包括若干导线,所述各导线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线部及第一接地部电性连接,所述各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线部及第二接地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成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沿不同平面延伸,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成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 组及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沿不同平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罩壳体包括第一顶壁、与第一顶壁相对的第一底壁、连接第一顶壁与第一底壁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接地部的数量为一对且从所述第一侧壁的后端相向延伸,所述第二遮罩壳体包括第二顶壁、与第二顶壁相对的第二底壁、连接第二顶壁与第二底壁的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接地部的数量为一对且从所述第二侧壁的后端相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线包括第一组导线及第二组导线,所述第一组导线分别连接部分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与对应的部分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及连接一个第一接地部与一个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二组导线连接剩下的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与剩下的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及连接另一个第一接地部及另一个第二接地部,所述第一组导线与第二组导线交叉连接于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线进一步包括第三组导线,所述第三组导线连接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第三组导线的两端位于不同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导线均包括四条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连线部均为刺破式连接部,所述各导线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所述刺破式连接部刺破绝缘层实现与导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线部与第二组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连线部沿相反方向延伸,同时,第一组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连线部与第二组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连线部沿相反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两个第一连线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两个第二连线部。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的舌片部; 若干导电端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各所述导电端子包含固持于所述基部的固持部、由所述固持部的一端延伸形成且显露于所述舌片部表面的接触部及由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形成且可用以连接扁平排线的连线部;以及 遮罩壳体,所述遮罩壳体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遮罩壳体具有可用以连接扁平排线的接地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组导电端子及第二组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的连线部末端朝一个方向折弯延伸,且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的连线部末端朝相反方向折弯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两个连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线部为刺破式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的数量为一对,所述一对接地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侧且相向延伸,所述接地部与所述连线部平行设 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及连接第一、第二电连接器的扁平排线。所述第一及第二电连接器均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遮罩于绝缘本体外的遮罩壳体。所述各导电端子均包括接触部、固持部及连线部。所述遮罩壳体包括接地部。所述扁平排线包括若干导线,所述若干导线分别于所述若干连线部及接地部之间进行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03247908SQ20121002503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6日
发明者戴宏骐, 张永刚, 刘坤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