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932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具备相互绝缘的接触件部件及接地接触件部件而构成,与作为其他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嵌合连结,其中接触件部件及接地接触件部件分别连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及外侧导体,同轴电缆由中心导体和隔着绝缘体而包围中心导体的外侧导体被绝缘被覆而构成的。
背景技术
为了多个电气零件、电气装置或电子设备之间等的高频信号的传送,大多使用形成难以受到外部噪音的影响的信号传送线路的、由中心导体和隔着绝缘体而包围中心导体的外部导体被绝缘被覆而构成的同轴电缆。例如,将同轴电缆与处理高频信号的电路基板连接,进行从该电路基板向外部的通过同轴电缆的高频信号的传送或从外部向该电路基板的高频信号的通过同轴电缆的传送。 在同轴电缆与电路基板连接时,具备连接有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部件和连接有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接地接触件部件的同轴连接器装置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该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该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具备供给在电路基板处理的高频信号的中心接触件和包围中心接触件而配设并施加接地电位的外侧接触件。例如,在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接地接触件部件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连接的基础上,取得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接触件部件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状态,进行这样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连结。当进行这样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连结时,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使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和外侧接触件向着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的上方,使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以从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的上方向着该零件等搭载面的方向相对于该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而卡合,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接地接触件部件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连接,并且,同轴连接器装置的接触件部件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所以,在安装有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电路基板上,同轴连接器装置以从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突出的方向,即与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正交的方向的尺寸作为厚度尺寸。一直以来,作为同轴连接器装置,已知各种同轴连接器装置,作为其中之一,提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该同轴连接器装置为了使向同轴电缆的一端的装配适当且容易,对同轴连接器装置所具备的接触件部件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不需要焊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样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具备下列部件而构成外壳(接地接触件部件),具有环状嵌合部和从该环状嵌合部延伸的外壳弯折部;连接端子(接触件部件),具有接触件固定部和从该接触件固定部延伸的接触件弯折部及一对卡合部(接触连接部);以及绝缘部(绝缘壳体部件),具有绝缘弯折部,配设于连接端子与外壳之间。而且,连接端子由绝缘部支撑,该绝缘部由外壳支撑,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固定部和从该接触件固定部延伸的接触件弯折部,相对于外壳的环状嵌合部,配设于成为连接端子的从接触件固定部延伸的卡合部被外壳的环状嵌合部包围的状况的位置。在这样的同轴连接器装置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时,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配设在与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固定部相对应的位置,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弯折部、绝缘部的绝缘弯折部及外壳的外壳弯折部被折叠,由此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由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固定部和接触件弯折部夹着并固定,维持与连接端子连接的状态,并且,取得外壳弯折部与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连接的状态。随后,以使外壳的环状嵌合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并且使连接端子的从接触件固定部延伸的卡合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方式,将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在这样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现有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在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并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时,与连接端子连接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由配设于成为连接端子的从接触件固定部延伸的卡合部被外壳的环状嵌合部包围的状况的位置的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固定部和接触件弯折部夹着。所以,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固定·部和接触件弯折部以及由连接端子的接触件固定部和接触件弯折部夹着并固定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配设于在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重叠的位置,因而厚度尺寸相应地增加。因此,以前还提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该同轴连接器装置在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时,对接触件部件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位置下工夫,由此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这样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具备下列部件而构成金属外壳(接地接触件部件),具有环状嵌合部、从该环状嵌合部延伸的舌片部以及设在舌片部的多对铆接片;接触件(接触件部件),具有配设于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的一对插头连接端子和配设于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以及壳体(绝缘壳体部件),具有从外侧夹着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的一对弯折片,配设于接触件与金属外壳之间。而且,接触件由壳体定位,该壳体由金属外壳保持,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及壳体的一对弯折片的各个在同一方向上相互对置,设在金属外壳的舌片部的一对铆接片配设于从外侧夹着壳体的一对弯折片的位置。在这样的同轴连接器装置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时,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配设于在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配设的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之间,设在金属外壳的舌片部的一对铆接片弯折至内侧,由此,壳体的一对弯折片被设在金属外壳的舌片部的一对铆接片分别按压而位移,使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沿相互接近的方向位移,由此,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由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夹着并固定,维持与接触件连接的状态。另外,与此同时,设在金属外壳的舌片部的另一对铆接片弯折至内侧,由此,取得金属外壳的舌片部与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连接的状态。随后,以使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并且使配设于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的一对插头连接端子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方式,将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与此相关联地,上述的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及壳体的一对弯折片的各个的相互对置方向,选定为与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相对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的嵌合方向正交。在这样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在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端并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时,与接触件连接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由在成为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的位置配设的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夹着。所以,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和由接触件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夹着并固定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不配设于在金属外壳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重叠的位置,其结果,能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2 - 324636号公报(第3 4页及图I 图7)。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 - 179409号公报(第4 6页及图I 图9)。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对接触件部件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不需要焊接且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的以前提出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作为优点的反面,伴有作为其构成部件之一的绝缘壳体部件的构成变复杂的不合适状况。即,上述的以前提出的同轴连接器装置所具备的绝缘壳体部件需要具备从外侧夹着接触件部件所具有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而相互对置的一对弯折片。而且,这样的一对弯折片,必须将其相互对置方向选定为该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时的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相对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在设于金属外壳的舌片部的一对铆接片弯折至内侧时,必需进行被该一对铆接片分别按压而位移以使接触件所具有的一对电缆连接端子沿相互接近的方向位移的动作。由此,招致绝缘壳体部件的构成复杂化,制作及组装费事,成为使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大的主要原因。鉴于这样的方面,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该同轴连接器装置在具备连接有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部件、连接有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的接地接触件部件以及将接触件部件和接地接触件部件以相互绝缘状态支撑的绝缘壳体部件而构成的基础上,对接触件部件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能够不需要焊接,而且,不会招致关于使绝缘壳体部件的构成的复杂化,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从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5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以下,称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列部件而构成接触件部件,具有进行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和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接触端子部;接地接触件部件,具有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包围中心接触件的外侧接触件嵌合连接的环状嵌合部和从该环状嵌合部可弯折地延伸并进行与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的连接的外壳部;以及绝缘壳体部件,将接触件部件和接地接触件部件以相互绝缘状态支撑,设有弯折抵接部,该弯折抵接部沿着接地接触件部件的外壳部可弯折地延伸,随着外壳部而弯折,抵接于接触件部件,其中,接触件部件,接触端子部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并且,中心导体连接部具有固定于绝缘壳体部件的固定部分和能够相对于该固定部分而位移的可动部分并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在绝缘壳体部件的弯折抵接部抵接于接触件部件时,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可动部分被弯折抵接部按压而位移,由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夹持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成为与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的状态。尤其是,在本申请发明中的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除了环状嵌合部和外壳部之外,接地接触件部件还具有壳体承受部,该壳体承受部从环状嵌合部延伸,卡合于绝缘壳体部件的成为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附近的部分。在上述的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在接触件部件的接触端子部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并且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具有固定于绝缘壳体部件的固定部分和能够相对于该固定部分而位移的可动部分并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的基础上,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与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并且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外壳部连接,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个端部。此时,例如,在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载置于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固定部分的基础上,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可动部分被随着接地接触件部件的外壳部而弯折的绝缘壳体部件的弯折抵接部按压,向着固定部分位移,由此由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夹持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由此,进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向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连接。
·
而且,由于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固定部分及可动部分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因而由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夹持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也位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例如,以使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并且使在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配设的接触件部件的接触连接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方式,将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个端部的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这样,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的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及由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夹持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位于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的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不配设于在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重叠的位置。另外,尤其是,在本申请发明中的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从设在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延伸的壳体承受部卡合于绝缘壳体部件的成为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附近的部分,由此,增强绝缘壳体部件。在这样的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在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个端部时,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及由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夹持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在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连结时,不配设于在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重叠的位置,因而能够谋求的厚度尺寸的减小。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将设在绝缘壳体部件的弯折抵接部随着接地接触件部件的外壳部而弯折,由该弯折抵接部来按压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可动部分,由可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夹持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由此,能够进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向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连接,不需要使绝缘壳体部件的构成变复杂的另外的装置。另外,也不需要将接触件部件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焊接。其结果,依照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对接触件部件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能够不需要焊接,而且,不会招致关于绝缘壳体部件的构成的复杂化,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另外,尤其是,依照本申请发明中的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由从设在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延伸的壳体承受部来增强绝缘壳体部件,因而能够不损害关于绝缘壳体部件的必要的机械的强度地减薄绝缘壳体部件的壁厚,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进一步的减小。


图I是将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与同轴电缆的一部分一起示出的平面图。图2是将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与同轴电缆的一部分一起示出的底面图。 图3是示出图I中的III-III线剖面的剖面图。图4是示出嵌合连结有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嵌合连结有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从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绝缘壳体部件的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绝缘壳体部件的从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绝缘壳体部件的底面图。图9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接地接触件部件的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接地接触件部件的从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接触件部件的侧面图。图12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接触件部件的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所具备的接触件部件的从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从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图17是示出将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装配于同轴电缆的一个端部的过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同轴连接器装置;11同轴电缆;12中心导体;13内部绝缘体;14外侧导体;15表皮绝缘体;20接触件部件;21接地接触件部件;22绝缘壳体部件;24矩形透孔;25基部;26环状嵌合部;30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1绝缘基体;34信号用接触导体;35中心接触件;36信号用连接部;37外侧接触件;38接地用连接部;40弯折抵接部;41保持部;42、55透孔;43凹部;44外壳部;45壳体承受部;45a卡止部;46第I弯折夹持部;47第2弯折夹持部;48第3弯折夹持部;50固定部分;51可动部分;52中心导体连接部;53接触端子部;54平板状连结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以下所述的关于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实施例来说明用于实施本申请发明的方式。[实施例]·
图I (平面图)、图2 (底面图)及图3 (示出图I中的III-III线剖面的剖面图)将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与在一个端部装配有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同轴电缆的一个示例一起示出。图广图3所示的构成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装配于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同轴电缆11具有中心导体12、密合包围中心导体12的内部绝缘体13、密合包围内部绝缘体13的外侧导体14以及密合包围外侧导体14的表皮绝缘体15。在这样的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处于这样的状态表皮绝缘体15被部分切除,外侧导体14露出,并且,该外侧导体14及内部绝缘体13的各个被部分切除,中心导体12露出。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同轴连接器装置10具备下列部件接触件部件2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进行与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的电连接;接地接触件部件21,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进行与同轴电缆11的外侧导体14的电连接;以及绝缘壳体部件22,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以相互绝缘状态支撑接触件部件20和接地接触件部件21。绝缘壳体部件22,其外周面23构成圆锥筒面状,具有在中央部形成有矩形透孔24的基部25,另外,接地接触件部件21具有包围绝缘壳体部件22的基部25的环状嵌合部26。而且,这些绝缘壳体部件22的基部25和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构成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嵌合连结部,以这样的嵌合连结部来将装配于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嵌合连结。图4 (从上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及图5 (从底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示出嵌合连结有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构成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固定于电路基板(省略图示),具备绝缘基体31,该绝缘基体31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在固定有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的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上配设。绝缘基体31具有与固定有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的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对接的底面侧部分32和与该底面侧部分32对置的上表面侧部分33,在绝缘基体3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使底面侧部分32和上表面侧部分33连通的透孔(在图中未显现)。另外,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具备信号用接触导体34,该信号用接触导体34由导电材料形成,从底面侧部分32侧向上表面侧部分33侧贯通形成于绝缘基体31的中央部分的透孔,组装于绝缘基体31。在信号用接触导体34,设有在绝缘基体31从底面侧部分32侧贯通透孔而向上表面侧部分33侧延伸的构成圆柱状部的中心接触件35和在绝缘基体31的底面侧部分32从中心接触件35向绝缘基体31的外部延伸的信号用连接部36。中心接触件35接触连接有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嵌合连结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接触件部件20,信号用连接部36例如通过焊接而与设在电路基板的信号端子连接,其中电路基板具有配设有绝缘基体31的零件等搭载面。 而且,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具备外侧接触件37,该外侧接触件37由导电材料形成,在绝缘基体31的上表面侧部分33侧,作为构成环状体的部件组装于绝缘基体31,其中环状体沿着配设有绝缘基体31的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包围中心接触件35。在外侧接触件37,设有从外侧接触件37贯通绝缘基体31而向绝缘基体31的底面侧部分32侧及绝缘基体31的外部延伸的接地用连接部38。外侧接触件37嵌合连接有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嵌合连结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接地用连接部38例如通过焊接而与设在电路基板的接地端子连接,其中电路基板具有配设有绝缘基 体31的零件等搭载面。此外,信号用接触导体34及外侧接触件37向绝缘基体31的组装也可以是例如通过插入成形而进行的整体组装。同轴连接器装置10所具备的绝缘壳体部件22,如图6、图7及图8所示,除了基部25之外,还具有弯折抵接部40和保持部41,其中,弯折抵接部40从基部25的一端可弯折地延伸,在弯折时抵接于接触件部件20 ;保持部41从基部25延伸,保持接触件部件20,并且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部分卡合。弯折抵接部40作为整体而构成平板状部,另外,在保持部41,在成为保持部41的大致中央的部分,形成有透孔42,而且,在保持部41的底面部侧,形成为,承受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部分的一对凹部43夹着透孔42。另外,同轴连接器装置10所具备的接地接触件部件21,如图9及图10所示,除了环状嵌合部26之外,还具有外壳部44和一对壳体承受部45,其中,外壳部44从环状嵌合部26的一端可弯折地延伸,在弯折时,与此相伴地将绝缘壳体部件22的弯折抵接部40弯折,并且进行与中心导体12与接触件部件20所连接的同轴电缆11的外侧导体14的连接;该一对壳体承受部45从环状嵌合部26延伸,分别卡合于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设置的一对凹部43。外壳部44成为绝缘壳体部件22的弯折抵接部40沿着外壳部44延伸。而且,在外壳部44,设有被弯折并夹持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一对第I弯折夹持部46、被弯折并夹持其中心导体12与接触件部件20连接的同轴电缆11的外侧导体14的一对第2弯折夹持部47以及被弯折并夹持其中心导体12与接触件部件20连接的同轴电缆11的表皮绝缘体15的一对第3弯折夹持部48。另外,在一对壳体承受部45的各个,设有将壳体承受部45所卡合的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卡止的卡止部45a,由此,一对壳体承受部45的各个相对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卡合得以极其坚固地进行。而且,同轴连接器装置10所具备的接触件部件20,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具有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固定的平板状的固定部分50和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分50而位移并与固定部分50连结的平板状的可动部分51而构成,具有与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在同轴连接器装置10与对方连接器装置30嵌合连结时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的中心接触件35接触连接的一对接触端子部53以及将中心导体连接部52与一对接触端子部53连结的平板状连结部54。在固定部分50,在成为固定部分50的大致中央的部位形成有透孔55。该透孔55配设在与透孔42相对应的位置,其中透孔42在成为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大致中央的部分形成。具有这样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一对接触端子部53及将中心导体连接部52与一对接触端子部53连结的平板状连结部54的接触件部件20通过例如对弹性金属板材施行冲裁弯折加工而整体形成。而且,在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与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连接时,在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载置于构成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固定部分50的基础上,与固定部分50 —起构成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可动部分51被绝缘壳体部件22的弯折抵接部40按压而向着固定部分50位移,由此,取得由可动部分51和固定部分50夹持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的状态。上述的图11 图13所示的接触件部件20和图9及图10所示的接地接触件部件21由8所示的绝缘壳体部件22设为相互绝缘状态并支持,由此,同轴连接器装置·10被如图14、图15及图16所示地组装。例如,这样的图14 图16所示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组装如下地进行。首先,将接触件部件20以一对接触端子部53插入形成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基部25的矩形透孔24内并且中心导体连接部52由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保持的状态安装于绝缘壳体部件22。由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保持的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由固定部分50和可动部分51构成,固定部分50固定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可动部分51能够进行相对于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固定的固定部分50的接近位移及离开位移。然后,当固定部分50固定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时,形成于固定部分50的透孔55配设在与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形成的透孔42相对应的位置。接下来,将接地接触件部件21安装于安装有接触件部件20的绝缘壳体部件22。此时,绝缘壳体部件22的基部25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的内侧,如图16所示,从基部25延伸的弯折抵接部40沿着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延伸的外壳部44延伸。另外,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延伸的一对壳体承受部45分别卡合于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底面部侧设置的一对凹部43。当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一对壳体承受部45分别卡合于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设置的一对凹部43时,在一对壳体承受部45的各个设置的卡止部45a将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卡止,由此,通过一对壳体承受部45的各个的相对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卡合得以极其坚固地进行,由一对壳体承受部45进行绝缘壳体部件22的增强。这样,由于由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一对壳体承受部45增强绝缘壳体部件22,因而不损害关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必要的机械的强度地减薄绝缘壳体部件22的壁厚,由此,在同轴连接器装置10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嵌合连结时,能够谋求从安装有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的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突出的方向即与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即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厚度尺寸的减小。这样,在接触件部件20及接地接触件部件21安装于绝缘壳体部件22而被组装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接触件部件20的一对接触端子部53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的内侧,并且,接触件部件20的具有固定部分50和可动部分51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的外侧。然后,在这样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装配于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时,如图17所示,在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将表皮绝缘体15部分切除进而将外侧导体14和内部绝缘体13部分切除而露出的中心导体12载置于构成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固定部分50。此时,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中心导体12以堵塞形成于固定部分50的透孔55的状态位于固定部分50和与固定部分50 —起构成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可动部分51之间。随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外壳部44沿在图16中由箭头α示出的向着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方向随绝缘壳体部件22的弯折抵接部40而弯折,取得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大致平行的位置。然后,随着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外壳部44而弯折的绝缘壳体部件22的弯折抵接部40抵接于构成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可动部分51,使可动部分51向着固定部分50被按压而位移,由可动部分51和固定部分50夹持载置于固定部分50的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由此,得到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与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连接的状态。这时,不需要将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焊接于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另外,此时产生的按压力施加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并由从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延伸的一对壳体承受部45承受,因而确保足够的强度,难以发生变形等破损。另外,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及与该中心导体连接部52连接的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配设于成为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的外侧的位置。而且,在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与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连接的基础上,在接触件部件20,一对接触端子部53和连接有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两者从平板状连结部54沿相同的方向突出。这些对同轴连接器装置10的厚度尺寸的减小作出贡献。接下来,设在被弯折的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外壳部44的一对第I弯折夹持部46、一对第2弯折夹持部47及一对第3弯折夹持部48分别被弯折,取得如下状态一对第I弯折夹持部46夹持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一对第2弯折夹持部47夹持同轴电缆11的外侧导体14,而且,一对第3弯折夹持部48夹持同轴电缆11的表皮绝缘体15。其结果,得到如图广图3所示的装配于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在同轴连接器装置10装配于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的基础上,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形成有透孔42,并且,在构成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固定部分50形成有透孔55,透孔55配设在与透孔42相对应的位置,因而能够从绝缘壳体部件22的保持部41的底面部分侧通过透孔42及透孔55而目视与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连接的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而且,通过这样的目视,能够进行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与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连接的状态的确认。在如上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10,在装配于同轴电缆11的一个端部时,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固定部分50和可动部分51及由固定部分50和可动部分51夹持的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在同轴连接器装置10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嵌合连结时,不配设于在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环状嵌合部26的内侧与接触连接有接触件部件20的一对接触端子部53的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的中心接触件35重叠的位置,另外,在接触件部件20,连接有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从平板状连结部54沿与一对接触端子部53相同的方向突出,因而能够谋求从安装有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30的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突出的方向即与电路基板的零件等搭载面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即厚度尺寸的减小。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将设在绝缘壳体部件22的弯折抵接部40随着接地接触件部件21的外壳部44而弯折,由该弯折抵接部40来按压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可动部分51,由可动部分51和固定部分50夹持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由此,能够进行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向接触件部件20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的连接,不需要使绝缘壳体部件22的构成变复杂的另外的装置。另外,也不需要将接触件部件20和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连接的焊接。其结果,利用同轴连接器装置10,对接触件部件20和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的连接能够不需要焊接,而且,不会招致关于使绝缘壳体部件22的构成的复杂化,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的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在具备连接有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部件、连接有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的接地接触件部件以及将接触件部件和接地接触件部件以相互绝缘状态支撑的绝缘壳体部件而构成的基础上,对接触件部件和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能够不需要焊接,而且,不会招致关于绝缘壳体部件的构成的复杂化,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同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下列部件而构成 接触件部件,具有进行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和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接触端子部; 接地接触件部件,具有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包围中心接触件的外侧接触件嵌合连接的环状嵌合部和从该环状嵌合部可弯折地延伸并进行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的连接的外壳部;以及 绝缘壳体部件,将所述接触件部件和所述接地接触件部件以相互绝缘状态支撑,并设有弯折抵接部,该弯折抵接部沿着所述接地接触件部件的外壳部可弯折地延伸,随着所述外壳部而弯折并抵接于所述接触件部件, 所述接触件部件,其所述接触端子部配设于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内侧,并且,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壳体部件的固定部分和能够相对于该固定部分而位移的可动部分并配设于所述接地接触件部件的环状嵌合部的外侧,在所述绝缘壳体部件的弯折抵接部抵接于所述接触件部件时,所述可动部分被所述弯折抵接部按压而位移,由所述固定部分和所述可动部分夹持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成为与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在将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载置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基础上,所述可动部分被所述绝缘壳体部件的弯折抵接部按压而向着所述固定部分位移,由此,取得由所述可动部分和所述固定部分夹持所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的固定部分和所述绝缘壳体部件的与所述固定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供确认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与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的状态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件部件具有将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和所述接触端子部连结的平板状连结部,在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与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连接时,所述中心导体连接部和所述接触端子部的两者从所述平板状连结部沿相同的方向突出。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除了所述环状嵌合部和所述外壳部之外,所述接地接触件部件还具有壳体承受部,所述壳体承受部从所述环状嵌合部延伸,卡合于所述绝缘壳体部件的成为所述接触件部件的中心导体连接部的附近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装配于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装置,与同轴电缆的连接能够不需要焊接,而且,不会招致构成的复杂化,能够谋求厚度尺寸的减小。该装置具备接触件部件(20),具有与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连接的中心导体连接部(52)和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中心接触件接触连接的接触端子部(53);接地接触件部件(21),具有与对方同轴连接器装置的外侧接触件嵌合连结的环状嵌合部(26);以及绝缘壳体部件(22),支撑接触件部件(20)和接地接触件部件(21),接触端子部(53)配设于环状嵌合部(26)的内侧,并且,中心导体连接部(52)具有夹持同轴电缆(11)的中心导体(12)的固定部分(50)和可动部分(51)并配设于环状嵌合部(26)的外侧。
文档编号H01R9/05GK102790294SQ20121014726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
发明者船桥彰男 申请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