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255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通信电器用品,如调制解调器、网络卡、电话机或传真机等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大多是利用数据传输线的插头插入至上述电器用品的电连接器中来进行。而现今的电连接器制造产业均面临利润毛利化的处境,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已成为各厂商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关键之一。而习用的电连接器目前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表面贴装式的USB3.0电连接器,但由 于其具有两列端子,因此,通常仅能其中一列端子埋设于绝缘体中,而另一列端子则须以插设方式装入绝缘体内。此种端子插设于绝缘体的构造不但花费人工(增加生产成本),更是使上述插设的端子与绝缘体之间的结合不稳定。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可有效地提升端子的固定效果及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一电路板上,该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包括一座体,包含一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一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对接于该第一接合部;及一可挠件,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在该可挠件上界定出一转轴,该可挠件适于使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以该转轴为轴而能够相对地翻转;五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该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一基座,且该接触部与该焊接部位于该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以及四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该固定部埋设于该第二基座,且该接触部与该焊接部位于该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其中,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并排成一列,且这些第一端子与这些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均用以设于该电路板的表面上。优选地,这些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这些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外侧。优选地,这些第一端子其中之一的固定部呈Y形,自该Y形固定部一侧的相对两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焊接部,该Y形固定部一侧的端部延伸形成该接触部,且这些第二端子的焊接部位于自该Y形固定部所延伸形成的两个焊接部之间。优选地,每一第二端子以其固定部远离接触部的一端穿过该第二接合部,并继而延伸形成一延伸部,而由该延伸部继续延伸以形成该焊接部,且这些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延伸部、及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0010]优选地,该电路板的边缘凹设有一缺口,该第二基座用以穿设于该缺口中。 优选地,该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连接槽,该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连接槽,且该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连接槽相邻,该可挠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优选地,该座体为一体延伸所形成的构造。优选地,该可挠件的两端分别埋设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基座的第
二连接槽。优选地,该第一连接槽位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外侧缘,该第二连接槽位于该第二接合部的外侧缘,且该可挠件容置于该第一连接槽与该第二连接槽。优选地,该第一接合部相对于该第一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卡扣槽,该第二接合部相对于该第二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扣臂,该卡扣臂固定于该卡扣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通过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埋设于座体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更为稳固地与座体结合,且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通过可挠件连接,藉以提升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再者,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并排成一列,以利于焊接在该电路板的表面上。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图I为本实用新型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插设于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图2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可挠件为金属可挠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的第一基座对接于第二基座后,欲装设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及图5A为图5中第一基座对接于第二基座后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第一端子11 接触部12固定部13 延伸部14焊接部2 第二端子21接触部22 固定部23延伸部24 焊接部[0032]3 座体31 第一基座311第一接合部3111组装槽3112第一连接槽 3113卡扣槽3114限位槽312舌板部3121接触端3122端子槽313穿设部3131穿设槽3132第一对位块 3133限位板32第二基座321第二接合部 3211组装块3212第二连接槽3213卡扣臂3214凹槽3215第二对位块 322定位部3221定位柱3222卡槽33可挠件331塑料可挠件332金属可挠件 4金属壳体41顶板42底板43侧板431对位孔432焊接片433定位片44插接口5电路板51缺口52穿孔C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I至图5A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复参照图1,其为一种表面贴装式(SMT)的USB电连接器(在此指USB3. 0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一电路板5上,且上述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包括五个第一端子I、四个第二端子2、一座体3、及一金属壳体4。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是以沉板式为例,但不受限于此。再者,下述将大致依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组装流程作一说明。如图2和图2A所示,其中图2A为图2中的端子示意图。所述每一第一端子I与第二端子2各形成有一接触部11、21、一固定部12、22、一延伸部13、23及一焊接部14、24。所述固定部12、22埋设于座体3,而接触部11、21以及焊接部14、24分别位于固定部12、22的相对两端。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端子I的接触部11自其固定部12 —端大致沿其长轴方向弯曲延伸所形成,而延伸部13自固定部12另一端延伸形成,其中延伸部13弯折有一角度(优选为90度),且延伸部13末端弯折延伸形成上述焊接部14。再者,上述五个第一端子I之中位于中央的第一端子I呈音叉状,也即,上述音叉状第一端子I的固定部12呈Y形,且音叉状第一端子I的固定部12另一端具有相对的两分支以分别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13,并由该两延伸部13继续延伸形成两焊接部14。换言之,所述五个第一端子I形成有五个接触部11及六个焊接部14。而位于上述音叉状第一端子I两侧的其余四个第一端子I大致对称于音叉状第一端子I。而所述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自其固定部22 —端大致沿其长轴方向弯曲延伸所形成,而延伸部23自固定部22另一端延伸所形成,且延伸部23继续延伸形成上述焊接部24。其中,第二端子2的固定部22、延伸部23、及焊接部24大致呈共平面。再者,所述第一端子I与第二端子2经由埋入射出成形以将其固定部12、22包覆于座体3中,藉以使第一端子I、第二端子2、及座体3形成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如图2和图3所不,所述座体3包含一第一基座31、一第二基座32、及一连接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的可挠件33。下述将先以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自埋入射出后,且第一基座31尚未与第二基座32相互对接的态样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基座31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311、自第一接合部311 —端延伸形成的一舌板部312、及自第一接合部311另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穿设部313。 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311表面凹设有一组装槽3111,且第一接合部311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连接槽3112与一卡扣槽3113。而第一接合部311自组装槽3111朝远离舌板部312方向凹设形成有数个间隔排列的限位槽3114。所述舌板部312与第一接合部311供第一端子I的固定部12埋设于其中,且舌板部312于远离第一接合部311的一端形成有一接触端3121。所述第一端子I的接触部11间隔且排成一列地设置于接触端3121并将其一表面曝露于外。再者,所述舌板部312自组装槽3111朝接触端3121方向凹设形成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端子槽3122,用以供所述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设置。所述穿设部313凹设有一连通限位槽3114的穿设槽3131,所述第一端子I以其固定部12远离接触部11的一端穿过穿设槽3131底以延伸至穿设槽3131中,继而弯折延伸形成延伸部13,而后由延伸部13末端朝远离固定部12的方向弯折延伸以形成上述焊接部14。再者,穿设部313的两外侧缘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对位块3132,并且上述每一第一对位块3132继而向外凸设有一限位板3133。且上述限位板3133大致平行于穿设部313的两外侧缘,且第一对位块3132与其相连的限位板3133大致呈T字状。所述第二基座32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321及自第二接合部321 —端延伸形成的一定位部322。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321供第二端子2的固定部22埋设于其中,且第二接合部321凸设有一组装块3211,上述组装块3211的外型大致对应于所述组装槽3111。并且,第二接合部321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二连接槽3212以及一卡扣臂3213,所述第二连接槽3212相邻于第一连接槽3112。所述第二接合部321远离定位部322的一端凹设有一凹槽3214。而第二接合部321的相对两外侧缘分别凸设有一第二对位块3215。其中,第二端子2的延伸部23大致位于上述凹槽3214中,而焊接部24位于凹槽3214之外。再者,所述第二端子2以其固定部22远离接触部21的一端穿过第二接合部321的凹槽3214底,继而延伸形成延伸部23,而后由延伸部23继续延伸以形成上述焊接部24。而定位部322于第二接合部321远离组装块3211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定位柱3221,且定位部322于每一定位柱3221邻近组装块3211的表面且相接于第二接合部321的部位形成有一卡槽3222。所述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间隔地排成一列,而所述两定位柱3221分别位于上述第二端子2的相对两侧。所述可挠件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基座31的第一连接槽3112底以及第二基座32的第二连接槽3212底,且位于可挠件33大致中心部位可界定出一大致平行于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相邻两侧缘的转轴C,而上述可挠件33适于使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相对地于转轴C翻转。其中,上述可挠件33可为相同于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的塑料可挠件331,也即,塑料可挠件331是于成形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时所一同射出形成。或者,可挠件33也可为材质不同于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的金属可挠件 332 (如图4所示),也即,金属可挠件33是于成形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时埋设于第一连接槽3112与第二连接槽3212。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可挠件33是以塑料可挠件331与金属可挠件332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只要具有可挠曲的特性即可,并不以上述为限。以上所述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可通过可挠件33以使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得以转轴C为轴而彼此相对翻转,进而令第一基座31的第一接合部311与第二基座32的第二接合部321相互对接。下述就第一基座31与第二基座32对接后的态样作一说明。请参阅图5和图5A并参考图2和图2A,第一基座31凹设有组装槽3111的表面以及第二基座32凸设有组装块3211的表面两者大致呈密合状,且组装块3211容置于组装槽3111中。第一连接槽3112相邻于第二连接槽3212且彼此连通,所述可挠件33容置于第一连接槽3112与第二连接槽3212内,而卡扣臂3213固定于卡扣槽3113。并且,第二基座32的凹槽3214位置对应于第一基座31的限位槽3114。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基座31形成有卡扣槽3113而第二基座32形成有卡扣臂3213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并不受限于此。例如第一基座可形成有卡扣臂而第二基座形成有卡扣槽(图略)。或者,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也可使用其他方式(如螺锁)相互固定(图略)。更甚者,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也可仅藉由金属壳体套设固定,而毋须形成固定用的构造(图略)。再者,所述第一端子I大致与第二端子2呈间隔地交错排列,且第一端子I的延伸部13设置于第一基座31的穿设槽3131。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21分别容置于第一基座31的端子槽3122中。而第二端子2延伸部23的弯折部位大致对应于第一基座31的限位槽3114,且第二端子2的焊接部24与第一端子I的焊接部14呈共平面并排成一列,且第二端子2的焊接部24位于音叉状第一端子I的两焊接部14之间。所述金属壳体4形成有一顶板41、一底板42、及延伸自顶板41与底板42两端缘的两侧板43。上述底板42的面积小于顶板41的面积,并且顶板41、底板42、及侧板43的前端缘包围界定出一插接口 44。而所述两侧板43各形成有两对位孔431、一焊接片432、及一定位片433。再者,金属壳体4沿上述转轴C方向套设于座体3,藉以大致包覆座体3。其中,座体3的第一对位块3132与第二对位块3215分别穿设于上述对位孔431,且第一基座31的限位板3133与穿设部313的两外侧缘夹设金属壳体4的侧板43末端。并且,金属壳体4的底板42的末端缘卡设于座体3的卡槽3222中,藉以定位于第二基座32的定位柱3221。再者,第一基座31的舌板部312通过插接口 44而曝露于外,藉以供相差接的电连接器(图略)电性连接于第一端子I与第二端子2的接触部11、21。此外,所述电路板5边缘凹设有一缺口 51,且电路板形成有两穿孔52。而当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装设于电路板5时,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与电路板5的相对关系大致如下第二基座32与部分金属壳体4穿设于电路板5的缺口 51中,第一端子I与第二端子2的焊接部14、24以及金属壳体4的焊接片432贴附于电路板5表面上,且金属壳体4的定位片433穿设于电路板5的穿孔52。〔实施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通过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座体所形成的一体式端子定位结构,使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的制造工序减少, 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再者,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并排成一列,以利于焊接在该电路板的表面上。并且,由于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均埋设于座体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更为稳固地与座体结合,进而达到提升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质量的效果。另外,座体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经可挠件而能以转轴为轴翻转,进而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互叠置固定,此种组装方式无须额外对位即可完成,更是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被介绍和描述,可以预想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能够是在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同的修改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包括 一座体,包含 一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接合部; 一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对接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及 一可挠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在所述可挠件上界定出一转轴,所述可挠件适于使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以所述转轴为轴而能够相对地翻转; 五个第一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且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以及 四个第二端子,各形成有一接触部、一固定部及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埋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且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并排成一列,且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均能够设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其中之一的固定部为Y形固定部,自所述Y形固定部一侧的相对两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焊接部,所述Y形固定部一侧的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位于自所述Y形固定部所延伸形成的两个焊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端子以其固定部远离接触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接合部,并继而延伸形成一延伸部,而由所述延伸部继续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端子的焊接部,且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延伸部、及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凹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基座能够穿设于所述缺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形成有一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基座形成有一第二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相邻,所述可挠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为一体延伸所形成的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件的两端分别埋设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连接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外侧缘,所述第二连接槽位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外侧缘,且所述可挠件容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外侧缘形成有一卡扣槽,所述第二接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槽 的外侧缘形成有—^扣臂,所述卡扣臂固定于所述卡扣槽。
专利摘要一种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用以装设于电路板上。上述表面贴装式的USB电连接器包括数个第一与第二端子及一座体。上述座体包含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及可挠件。所述第一与第二基座分别形成有第一与第二接合部,且第一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分别埋设于第一与第二基座。所述可挠件连接于上述第一与第二基座且适于使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对地翻转。该USB电连接器通过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埋设于座体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更稳固地与座体结合,且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通过可挠件连接,以提升表面该USB电连接器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再者,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呈共平面设置并排成一列,以利于焊接在电路板的表面上。
文档编号H01R12/57GK202523873SQ20122004942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曾俊伟 申请人:格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