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132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整光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光二极管芯片制造完成后,经过封装程序形成发光二极管装置。良好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具有高散热与光萃取效率,同时具有低能耗与寿命长等优点。发光二极管装置发出的光,通常具有特定的配光曲线。如果此配光曲线并非为最终产品所需,必须再藉由透镜、反射罩、扩散板等组件进行二次光学设计,以达到法规或照 明产品的配光需求。因使用额外的组件,二次光学设计使成本增加。反射板、透镜、扩散板等会吸收光,导致发光效率降低,浪费能源。此外,一般发光二极管灯具的配光曲线为固定的;然而,不同的使用环境,可能会有不同的配光曲线需求。鉴于上述,有需要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以高效率、低成本、省能源的方式设计所需的配光曲线。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其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省能源的方式设计所需的配光曲线,该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一基板;位于基板上的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一护盖,与发光二极管芯片相隔一距离,护盖并与基板连接;以及一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护盖内表面上,或是波长转换材料分布于护盖之中;其中上述护盖外表面的侧面轮廓包含一直线以及一曲线。其中,所述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所述护盖的内表面上。其中,所述直线位于所述曲线的周围,且所述曲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直线的高度。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透过所述护盖发出的光具有一聚光光型,该聚光光型的配光曲线在70度到110度之间的光强度分布占总发光强度的50%以上。其中,所述直线与所述基板具有一夹角。其中,所述曲线位于所述直线的周围,且所述直线的高度大于所述曲线的高度。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透过所述护盖发出的光具有一蝙蝠翼光型,该蝙蝠翼光型的配光曲线具有两个最大值,分别位于35度至55度之间与125度至145度之间,且光强度值大致呈对称分布。其中,所述护盖具有至少一个脚柱,所述基板具有相对所述脚柱的至少一个孔洞,所述脚柱与所述孔洞通过配合方式固定。其中,所述护盖包含一外帽盖;一内帽盖,与所述基板连接,其中所述内帽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帽盖的内表面具有相似的轮廓,且所述外帽盖的外表面的侧面轮廓具有所述直线以及所述曲线;以及[0017]所述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所述外帽盖与所述内帽盖之间,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用于转换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波长。其中,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的一面直接接触所述外帽盖,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的另一面直接接触所述内帽盖,以形成一三明治结构。

图IA至图ID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IA为立体图,图IB为侧视图,图IC为剖面图,图ID为侧视图。图IE为图IA至I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图2A至图2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2A为立体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剖面图。图2D为图2A至2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图3A至图3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3A为立体图,图3B为侧视图,图3C为剖面图。图3D为图3A至3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图4A至图4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4A为立体图,图4B为侧视图,图4C为剖面图。图4D为图4A至4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图5A至图5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5A为立体图,图5B为侧视图,图5C为剖面图。图为图5A至5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图6A至图6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6A为立体图,图6B为侧视图,图6C为剖面图。图6D为图6A至6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图7显示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图8显示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基板IOa 孔洞20 护盖20a外帽盖20b内帽盖20c 脚柱22 曲线24 直线26内表面的侧面轮廓30发光二极管芯片40波长转换材料50空气/透明高分子材料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案的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为例示。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任何所述实施例的轻易替代、修改、等效变化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本实用新型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这些特定细节的前提下,仍可实施。此外,众所周知的步骤或组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实用新型不必要的限制。图式中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将以相同或类似符号来表示。特别注意的是,图式仅为示意之用,并非代表组件实际的尺寸或数量,除非有特别说明。本文所述的方向是以图式作为参考基准。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藉由一次光学设计,达到所需的照明效果或光
型。 由于本实用新型着重于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光学设计,其电路、散热的细节则未限制,或可使用本领域所已知的结构,因此以下实施例省略这方面的描述。一般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通常可达120度以上。此种光型可称为“散光型”,其特征是光照范围大,发光强度在发光角度内为均匀分布,配光曲线接近普通照明灯。散光型的发光二极管灯适合用于室内和需要光线柔和均匀的场合。但某些时候或地点,例如欲强调特征的局部照明,则需要高指向性或特殊效果的光型。为因应此类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发光二极管装置,藉由改变护盖表面几何形状,以改变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光型,例如聚光或蝙蝠翼光型。图IA至图ID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聚光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本实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主要包含基板10、护盖20、发光二极管芯片30。发光二极管芯片30可以间接置放于基板10上,如图IB所示,发光二极管芯片30可以置放于导线架(lead frame)和/或次级基板(submount)上,再放置于基板10上;或是可以直接置放于基板10上(如图ID所示),护盖20与发光二极管芯片30相隔一距离(spaced apart from the LED chip)。在部分实施例中,在护盖20与发光二极管芯片30之间,可以填充空气或者透明高分子材料。护盖并与基板连接,其方式可包含但不限于配合(fit)、黏着、焊接、螺固等。此处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数量虽为单数,但也可以是复数。上述基板10可以是但不限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金属基印刷电路板(metal core PCB,MCPCB)、陶瓷基板(ceramic substrate)、直接接合铜基板(DBC)、直接镀铜基板(DPC)等、硅基板、铝基板、金属复合材料等。发光二极管装置还包含一波长转换材料,用于转换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发光波长。波长转换材料可以位于护盖20的外表面上或是内表面上。在部分实施例中,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护盖的内表面上。在部分实施例中,波长转换材料分布于护盖之中。为了获得聚光光型,护盖20的外表面的侧面轮廓(profile)具有一曲线22与一直线24。在部分实施例中,曲线22具有中心指向发光二极管芯片30或光源中心点的一曲率半径。在部分实施例中,定义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法线方向为90度,直线24位于曲线22的周围,曲线22至少涵盖45度到135度由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在部分实施例中,护盖20的外表面为一体成形,同时具有曲线22与直线24两者。请参考图1C,护盖20还具有一内表面。在部分实施例中,内表面的侧面轮廓26为一曲线, 且具有中心指向发光二极管芯片30或光源中心点的一曲率半径;在其它实施例,内表面的侧面轮廓26为圆形、梯形、方形,或矩形等的其中之一。在本说明书中,“内表面”是指面向芯片30或光源中心点的表面,“外表面”是指“内表面”的相对表面。图ID为图IA至IC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亦即配光曲线。此配光曲线定义发光二极管芯片法线方向为90度。法线方向可与基板的法线方向平行。此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配光曲线呈现聚光光型,光强度最大值为0. 4799w/sr大约落在90度。在本说明书中,“聚光光型”是指配光曲线在70度到110度之间的光强度分布,占总发光强度的50%以上,优选为60%以上。图2A至图2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聚光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2A为立体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剖面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曲线22与直线24的相对尺寸(dimension)与相对高度,以得到不同的指向性强度,其余细节可沿用第一实施例。此处“高度”定义为曲线22或直线24的最高点与基板10的距离。图2D显示第二实施例的配光曲线,相关定义同图1D。如图,此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配光曲线呈现聚光光型,光强度最大值为0. 99509w/sr大约落在90度。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此实施例具有更高的指向性。图3A至图3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种聚光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3A为立体图,图3B为侧视图,图3C为剖面图。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除了曲线22与直线24的相对尺寸与相对高度之外,还有直线24与基板10的方向可具有一夹角a,用于改善正向光的全反射现象。本实施例的其余细节可沿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图3D显示第三实施例的配光曲线,相关定义同图1D。如图,此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配光曲线呈现聚光光型,光强度最大值为0. 96773w/sr大约落在90度。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此实施例具有更高的指向性。图4A至图4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蝙蝠翼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4A为立体图,图4B为侧视图,图4C为剖面图。此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曲线22位于直线24的周围,直线24至少涵盖60度到120度由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亦即,直线24的高度大于曲线22的最大高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细节可沿用前述各实施例。图4D显示第四实施例的配光曲线,相关定义同图1D。如图,此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配光曲线呈现蝙蝠翼型,光强度最大值为0. 25254w/sr大约落在45度与135度。在本说明书,“蝙蝠翼型”是指其配光曲线具有两个最大值,分别位于35度至55度之间,与125度至145度之间,且光强度大致呈对称分布。此外,法线向量(90度)的光强度与最大光强度值的比值(百分比)介于大约10%至大约60%之间,优选约为20%至50%之间。图5A至图5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另一种蝙蝠翼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5A为立体图,图5B为侧视图,图5C为剖面图。此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曲线22与直线24的相对尺寸。本实施例的其余细节可沿用第四实施例。图显示第五实施例的配光曲线,相关定义同图1D。如图,此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配光曲线呈现蝙蝠翼型,光强度最大值为0. 24962w/sr大约落在45度与135度。[0067]图6A至图6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又一种蝙蝠翼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其中图6A为立体图,图6B为侧视图,图6C为剖面图。此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曲线22与直线24的相对尺寸与相对高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细节可沿用第四实施例或第五实施例。图6D显示第六实施例的配光曲线,相关定义同图1D。如图,此发光二极管装置的配光曲线呈现蝙蝠翼型,光强度最大值为0. 26128w/sr大约落在45度与135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聚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发光强度高、角度小;所射出光型可类似手电筒发出的光束光斑亮度高,而光斑的外围亮度低。聚光型发光二极管装置可适用于制作投射灯、筒灯、台灯、手电筒等装置。此外,蝙蝠翼型发光二极管装置适用于路灯、隧道灯、庭院灯等户外照明应用。本实用新型仅透过一次光学设计,藉由改变护盖20的外型,即可达到所需照明效果。护盖20的其余细节并未限制。在部分实施例中,图7显示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如图, 护盖20包含外帽盖20a (outer cap)、内帽盖20b,以及位于外帽盖20a与内帽盖20b之间的一波长转换材料40,波长转换材料40用于转换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发光波长。在部分实施例中,波长转换材料40的一面直接接触外帽盖20a,波长转换材料40的另一面直接接触内帽盖20b,藉以形成三明治结构。在部分实施例中,护盖20经由内帽盖20b连接于基板10。连接的方式可包含但不限于配合(fit)、黏着、焊接、螺固等。在本实施例,内帽盖20b具有四支脚柱20c,对应固定于基板的孔洞IOa中。脚柱20c的高度可等于或者大于孔洞IOa的高度。此外,在内帽盖20b与发光二极管芯片30之间,可以填充空气50或者透明高分子材料50。在本实施例,护盖20的外形,亦即外帽盖20a的外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其也可采用如第二至第六实施例所示范的外形。此外,外帽盖20a、内帽盖20b为透明材质制成,材质可包含但不限于树脂、环氧树脂、硅胶、高分子聚合物、透明聚酯光学材料、聚碳酸树脂、压克力、玻璃等。此外,波长转换材料40可具有磷光体(phosphor)或量子点(quantum dot)等以转换波长。磷光体(phosphor)可以是乾招石槽石突光粉(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铺招石槽石突光粉(terbium aluminum garnet, TAG)等等。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本实施例与图7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内帽盖20b的内表面的侧面轮廓26,亦即护盖20的内表面的侧面轮廓26,为矩形。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内表面的侧面轮廓26可以为圆形、梯形或方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护盖20的外形,亦即外帽盖20a的外形,与第四实施例相同,但其也可采用如其它实施例所示范的外形。在另一实施例,外帽盖20a的内表面与内帽盖20b的外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轮廓,使得波长转换材料40具有均匀的厚度。本实用新型藉由改变护盖表面几何形状,即可得到所需的照明光型,省下二次光学设计,包含反射罩、扩散板等的成本。同时,因省略二次光学设计,发光二极管芯片所发出的光,其路径减短、被吸收率降低,能源利用率得以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它未脱离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 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 一基板; 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所述基板上; 一护盖,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相隔一距离,所述护盖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 一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所述护盖表面上,或是分布于所述护盖之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外表面的侧面轮廓包含一直线以及一曲线。
2.如权利要求I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所述护盖的内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I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位于所述曲线的周围,且所述曲线的高度大于所述直线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3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透过所述护盖发出的光具有一聚光光型,该聚光光型的配光曲线在70度到110度之间的光强度分布占总发光强度的50%以上。
5.如权利要求3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与所述基板具有一夹角。
6.如权利要求I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位于所述直线的周围,且所述直线的高度大于所述曲线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I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具有至少一个脚柱,所述基板具有相对所述脚柱的至少一个孔洞,所述脚柱与所述孔洞通过配合方式固定。
8.如权利要求I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包含 一外帽盖; 一内帽盖,与所述基板连接,其中所述内帽盖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帽盖的内表面具有相似的轮廓,且所述外帽盖的外表面的侧面轮廓具有所述直线以及所述曲线;以及 所述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所述外帽盖与所述内帽盖之间,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用于转换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波长。
9.如权利要求8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的一面直接接触所述外帽盖,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的另一面直接接触所述内帽盖,以形成一三明治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整光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省能源的方式设计所需的配光曲线。该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一基板;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位于所述基板上;一护盖,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相隔一距离,所述护盖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一波长转换材料,位于所述护盖表面上,或是分布于所述护盖之中;其中,所述护盖外表面的侧面轮廓包含一直线以及一曲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藉由改变护盖表面几何形状,以改变发光二极管装置发光的光型。
文档编号H01L33/48GK202585524SQ20122010421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洪志欣, 邵世丰, 陈嘉南 申请人:华夏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