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559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连接装置,尤其涉及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圆柱形电池正极均由盖帽引出,电池外壳整体属负极,盖帽下方有很大的泄压空腔,因此电池正极电焊时可以承受很大的焊接电流而不会损坏电池,而负极即外壳由于距离内部电芯很近,点焊时就有损坏电池的隐患,因此就需要寻找一种可避免对圆柱形动力电池负极进行焊接的方法来组合动力电池组,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由于圆柱形电池制作工艺的限制,目前单体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容量一般较小,而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组容量的需求却比较高,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就需要通过并联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来满足容量需求,电池并联后经过汇流再进行串联来满足电压需求。由于电池组需要汇流环节,所以随着电池组容量需求的增大尤其是当电池组需要满足大倍率放电需求时,对电池组汇流装置载流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增大,这极大地限制了电池组规模的增大,同时在汇流过程中也会以电阻热的形式浪费掉较多能量。因此,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汇流环节就成为了动力电池组合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在动力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从电池并联组内各单体电池中流出后需要汇流后再进入下一个并联组,由于汇流电路中存在电阻且位置不同电阻大小也不同,长时间使用后必然会导致同一并联组内不同位置单体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出现差异,进而会影响到电池组的电学性能,因此如何改善由于汇流环节造成的单体电池间的不一致性,也成为提升电池电学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避免焊接圆柱形电池负极、同时在组合过程中减少使用汇流装置的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制作成本低,能实现标准的模块化批量生产,电池组装过程操作简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位于连接块内部有供电池正负极插入的通槽,导电片放置通槽里覆盖在所述电池正负极上,所述导电片上的正极与电池正极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导电片上的负极与电池负极端接触连接,所述导电池负极连接端还引出与连接块侧面拼接后接触导电弹片。位于连接块的四个角设有小圆形缺口,所述连接块长侧边中间位置设有大圆形缺口。电池组的通风与散热是通过连接块侧边设有的大圆形缺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块侧边设有的大圆形缺口拼接合缝后的圆形通孔实现。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I、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对圆柱形电池负极实施焊接操作,确保组合过程中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2、本实用新型可减少电池组合中得大部分汇流环节,可大大改善同并联组内不同位置的单体电池充放电状态一致性问题;[0013]3、本实用新型可减少电池组合中汇流装置的使用,减少了昂贵的汇流装置的使用量,降低了组合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电池组能量以电阻热形式的损耗;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组装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周围均拼接出通孔38,该通孔可作为通风透气孔使用,对于改善电池热状态也有积极作用;5、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能实现标准的模块化批量生产,电池组装过程操作简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装置另一方向的立体图;图4是连接块立体视图;图5是连接块拼装不意图;图6是导电片立体图;图7为导电片左视图;图8是导电片并联意图;图9是多个电池串联示意图;图10是多个电池串、并联示意图。 图面说明10、电池,10-1、电池,10-2、电池,20、导电片,21、正极连接端,22、负极连接端,23、弹性卡爪,24、分流槽,25、凸点,26、弹片,26-1、弹片,26-2、弹片,30、连接块,
31、第一插槽,32、第二插槽,33、燕尾槽,34、燕尾,35、卡槽,36、小圆弧形缺口,37、大圆弧形缺口,38、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用绝缘阻燃材料制作的连接块30和用高弹性导电材料制作的导电片20,连接块上同侧设有两个互通的插槽,其中第一插槽31供电池正极端插入、第二插槽32供电池负极端插入;连接块各册面均设有易于相互拼接的机构,不同的连接块可以通过该机构相互拼接;连接块各侧面上还设有若干小圆弧形缺口 36和大圆形缺口 37,当多个连接块拼接时各圆弧形缺口可拼接成圆形通孔38 ;导电片20设有正极连接端21和负极连接端22,分别置于连接块第一插槽31内和第二插槽32内,正极连接端21与电池正极端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负极连接端22引出至连接块侧面的配合面上,当两个连接块拼接时,两个连接块内的导电片接触连接,两连接块内插放的电池也实现并联。所述的导电片20负极连接端22周围设有若干向上向内弯曲成形的弹性卡爪23,当电池负极端插入连接块第二插槽32内时弹性卡爪23与电池负极端接触连接;所述的导电片20负极连接端22两侧分别设有可引出至两连接块拼接装配合面的弹片26,当两个均装有导电片和电池的连接块拼接时两个导电片的弹片26接触连接,两连接块内插放的电池也实现电连接。所述的导电片20正极连接端21中间设有分流槽24,在分流槽24两侧设有若干向上突起的凸点25 ;所述的连接块各侧面所设的易于相互拼接的机构为燕尾槽33及燕尾34结构,并且燕尾槽33和燕尾34可相互配合;所述连接块第二插槽32内壁设有若干可与导电片弹性卡爪23对应卡紧配合的卡槽35 ;连接块四角处设有小圆形缺口 36、长侧边中间位置设有约大圆形缺口 37,使得多个连接块拼装时相邻四节电池中间隙处均可拼接合缝成圆形通孔38,可作为紧固电池组或通风散热使用。实施方式首先将导电片放置于连接块插槽内,然后将一节圆柱形动力电池10的正极端插入连接块第一插槽31,将导电片正极连接端点焊至电池正极盖帽上,此时电池、导电片和连接块构成一个基本的连接单元,如附图I、附图2所示,然后就可使用该连接单元进行电池的串联、并联连接,其方法如下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进行电池并联为将两个连接装置通过连接块的燕尾槽33及燕尾34结构进行拼接,此时两个连接装置内的电池10-1和电池10-2通过各自的导电片上的弹片26-1和弹片26-2连接实现电并联,如附图8所示;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进行电池串联的方法为将一个连接装置中的电池负极端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块的第二插槽中,则此时两节电池10-1和电池10-2通过第二个连接块内的导电片20实现电串联,如附图9所示;根据上面的连接方 法将多个电池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进行合理的并联、串联连接,即可实现所要需要的电压及容量。由于单体电池内电流可以直接通过导电片流入下一并联组内与之对应的电池(如附图11所示),而无需再经过先并联再汇流的步骤,从来减少了大部分的汇流环节。此时电池并联回路仅存在均衡电流,仅起到均衡同组电池的作用,而无需在承担汇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引伸出的(诸如局部结构、材料品种、尺寸等参数)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连接块内部有供电池正负极插入的通槽,导电片放置通槽里覆盖在所述电池正负极上,所述导电片上的正极与电池正极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导电片上的负极与电池负极端接触连接,所述导电池负极连接端还引出与连接块侧面拼接后接触导电弹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连接块的四个角设有小圆形缺口,所述连接块长侧边中间位置设有大圆形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组的通风与散热是通过连接块侧边设有的大圆形缺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块侧边设有的大圆形缺口拼接合缝后的圆形通孔实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组合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位于连接块内部有供电池正负极插入的通槽,导电片放置通槽里覆盖在所述电池正负极上,所述导电片上的正极与电池正极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导电片上的负极与电池负极端接触连接,所述导电池负极连接端还引出与连接块侧面拼接后接触导电弹片。位于连接块的四个角设有小圆形缺口,所述连接块长侧边中间位置设有大圆形缺口。电池组的通风与散热是通过连接块侧边设有的大圆形缺口,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块侧边设有的大圆形缺口拼接合缝后的圆形通孔实现。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能实现标准的模块化批量生产,电池组装过程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H01M10/50GK202633426SQ20122024640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高建保, 程迪, 陈红, 韩周正, 原建军 申请人: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