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线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753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线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安全的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线锁装置。
背景技术
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是我国电力系统对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过程中防止发生倒闸误操作的一种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管理对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历年来人们一直希望把接地线纳入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中进行强制性管理,因此,电力系统中急切需要一种既能防止通过强行机械打开又能采集到临时接地线的解闭锁状态并对其进行强制性解闭锁管理的装置。中国专利文献CN201994207U公开了一种地线锁装置,该地线锁装置虽能实现上述功能,但由于该地线锁装置的锁体及地线固定安装夹片部件均为分体式结构,结构复杂,安装操作步骤繁琐,因此具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操作简便的既能防止通过强行机械打开又能采集到临时接地线的解闭锁状态并对其进行强制性解闭锁管理的地线锁装置。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线锁装置,包括锁体及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的左、右两侧壁面上分别向内开设第一线夹容纳槽及第二线夹容纳槽,第二线夹容纳槽位于第一线夹容纳槽的前方;所述第一线夹配合于第一线夹容纳槽,通过位于锁体内第一连接固定机构与锁体连接适配;所述第二线夹配合于第二线夹容纳槽,通过位于锁体内的解闭锁机构与锁体连接适配;所述第二线夹处于闭锁状态时同时锁闭第一连接固定机构。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件及连接件容通孔;所述连接件容通孔从锁体前端面贯穿第二线夹容纳槽及第一线夹容纳槽,所述第一线夹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连接件容通孔对应想通,所述连接件位于连接件容通孔内第二线夹容纳槽的后方穿入第一连接孔与锁体可分离地连接。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件及连接件容通孔均为两个。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连接件容通孔底部设有内螺纹。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线夹容纳槽与第二线夹容纳槽相互平行。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闭锁机构包括锁扣,所述第二线夹设有闭锁孔,锁扣与闭锁孔位置对应,所述锁扣通过前后移动实现对第二线夹的解锁与闭锁。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线夹通过弯折贴合一体成型,弯折部位形成第一夹线部,贴合部位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夹线部之间还设有第一夹紧螺栓安装孔;所述第二线夹通过弯折贴合一体成型,弯折部位形成第二夹线部,贴合部位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闭锁孔设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在闭锁孔与第二夹线部之间还设有第二夹紧螺栓安装孔。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线部为圆筒形,其侧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夹线部为圆筒形,其侧面设有第二螺纹孔。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锁体前端面设有读码腔开口及解锁孔。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锁体内设有IC芯片电路,所述IC芯片电路内IC芯片的IC值根据所述地线锁装置的解、闭锁状态而改变。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IC芯片电路内部结构包括电感器、电容器、IC芯片及机械/光电开关,分别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机械/光电开关的导通触点在闭锁状态下处于默认接触点上,当在解锁状态时切换的另接触点上,从而改变IC芯片的IC值。本发明提供的地线锁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锁体为单体结构,第一线夹及第二线夹夹持临时接地线的两端,分别配合于锁体内的两个线夹容纳槽,第一线夹与锁体通过第一连接固定机构连接,第二线夹与锁体通过解闭锁机构连接,当第二线夹处于闭锁状态时,因其闭锁第一连接固定机构而间接闭锁第一线夹,实现对临时接地线的闭锁,因此,本发明的地线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操作简便。另外,由于第一线夹及第二线夹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线夹结构简单,接地线的夹持牢固可靠;进一步地,由于锁体内的IC芯片电路采用了单一块的变值IC芯片,也使IC芯片电路更加简单、可靠。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的IC芯片电路的原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闭锁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解锁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与电脑钥匙解锁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线锁装置与闭锁桩的闭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地线锁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地线锁装置包括锁体1、第一线夹2、第二线夹3、连接件4、锁扣5及IC芯片电路6。结合图1、图7所示,锁体I的主体为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壁面上分别向内开设第一线夹容纳槽11及第二线夹容纳槽12,第一线夹容纳槽11和第二线夹容纳槽12前后错位,彼此平行,且第二线夹容纳槽12位于第一线夹容纳槽11的前方。结合图1、图3及图4所示,锁体I开设有两个连接件容通孔13,连接件容通孔13从锁体I前端面的左侧贯穿第二线夹容纳槽12及第一线夹容纳槽11,连接件容通孔13与两个线夹容纳槽垂直,其底部设有内螺纹。继续参看图1,锁体I前端面设有读码腔开口 14及解锁孔15,解锁孔15内设有IC芯片电路6 ;锁体I内设有解闭锁机构,解闭锁机构包括可前后动作的锁扣5。继续参看图1,第一线夹2由平板通过弯折贴合一体成型,平板中部弯折形成圆筒形的第一夹线部21,侧面设有第一螺纹孔211,平板两端贴合形成平板形的第一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2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221。第一连接部22在第一连接孔221与第一夹线部21之间还设有两个第一夹紧螺栓安装孔222。结合图3所示,第一线夹2的第一连接部22配合于第一线夹容纳槽11内,两个第一连接孔221分别与锁体I的两个连接件容通孔13对应相通,两个连接件4为螺栓,分别位于连接件容通孔13内第二线夹容纳槽12的后方穿入第一连接孔221与锁体I连接,使连接螺栓卡住第一线夹2致使第一线夹2不能被拔出。结合图6、图7及图9所示,临时接地线9的一端从第一夹线部21的下端穿过第一夹线部21后与临时接地线接头92紧固连接,临时接地线接头92的外廓尺寸大于第一夹线部21的圆筒内径,使临时接地线9的端部不能从第一夹线部21拔离,两个螺栓7从第一螺纹孔211旋入并压紧临时接地线9,两个螺栓8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夹紧螺栓安装孔222,并与螺母配合夹紧第一夹线部21,从而夹紧临时接地线9。继续参看图1,第二线夹3由平板通过弯折贴合一体成型,平板中部弯折形成圆筒形的第二夹线部31,侧面设有第二螺纹孔311,平板两端贴合形成平板形的第二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2设有闭锁孔321。第二连接部32在闭锁孔321与第二夹线部31之间还设有两个第二夹紧螺栓安装孔322。结合图3及图4所示,第二线夹3的第二连接部32配合于第二线夹容纳槽12,闭锁孔321与解闭锁机构的锁扣5位置对应,由电脑钥匙10操控锁扣5前后移动移离或穿入闭锁孔321实现对第二线夹3的解锁与闭锁,当第二线夹处于闭锁状态时,其遮挡了位于连接件容通孔13内第二线夹容纳槽12后方穿入第一连接孔221与锁体I连接的连接螺栓,从而间接地闭锁第一线夹。结合图6、图7及图9所示,临时接地线9的另一端从第二夹线部31的下端穿过第二夹线部31后与临时接地线接头91紧固连接,临时接地线接头91的外廓尺寸大于第二夹线部31的圆筒内径,使临时接地线9的端部不能从第二夹线部31拔离,两个螺栓7从第二螺纹孔311旋入并压紧临时接地线9,两个螺栓8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夹紧螺栓安装孔322,并与螺母配合夹紧第二夹线部31,从而夹紧临时接地线9。如图6及图9所示,当地线锁装置处于闭锁状态,第一夹线部21及第二夹线部31连同临时接地线9的两端相互锁止,无法正常应用于现场操作,从而实现临时接地线的闭锁功能,图9为地线锁装置与闭锁桩100闭锁的状态。如图8及图7所示,当电脑钥匙10插入解锁孔15,电脑钥匙10的读码探头识别到IC芯片电路6的IC值正确后允许解锁,电脑钥匙10的解锁杆操控锁扣5向前移动移离闭锁孔321,第二夹线部31连同临时接地线9的一端可从锁体I分离,地线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临时接地线9就被解锁,并可正常使用,从而实现临时接地线的解锁功能。IC芯片电路6用于地线锁装置身份识别、解锁或闭锁状态标识及临时接地线的强制性解闭锁管理。如图5所示,IC芯片电路6内部结构包括电感器61、电容器62、IC芯片63及机械/光电开关64,分别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机械/光电开关64的导通触点在闭锁状态下处于默认接触点上。当在解锁时,锁扣5的动作使机械/光电开关64的导通触点发生切换,从而改变IC芯片6的IC值。地线锁装置与电脑钥匙配合使用,电脑钥匙通过识别IC芯片电路的IC值即可识别与之安装固定的临时接地线状态,从而实现临时接地线的解锁与闭锁状态采集。当电脑钥匙采集到临时接地线的解锁与闭锁状态信息后,即可根据防误操作的要求实现对临时接地线的强制性解闭锁管理。在电力倒闸过程中,地线锁装置与电脑钥匙配合实现防误操作的步骤如下:步骤一:识别临时地线挂接临时接地线的操作步骤时,操作人员将电脑钥匙插入到所使用的临时接地线上的地线锁装置的读码腔开口,电脑钥匙自动读取IC值,IC值中包含身份识别信息和闭锁状态信息,电脑钥匙判断IC值正确无误则允许解锁操作,否则不允许解锁操作并给出提示;步骤二:解锁临时接地线如果步骤一允许解锁,操作人员按下电脑钥匙的解锁按钮,这时第二线夹从锁体分离,IC值由闭锁态值变为解锁态值,电脑钥匙读到解锁态值后,确认临时接地线已经解锁,进入下一步骤;如果IC值没有变为解锁态值,则继续提示解锁该临时接地线;步骤三:挂接临时接地线工作人员在设备上挂接临时接地线;步骤四:拆除并闭锁临时接地线操作人员使用电脑钥匙识别到临时接地线正确后把临时接地线从线路设备上拆除下来,然后手工把安装有临时接地线的第二线夹锁入锁体,这时锁体内的IC值由解锁态值变为闭锁态值,电脑钥匙读到闭锁态的IC值即确认临时接地线已真正从线路设备上拆除下来,允许下一步骤操作,否则电脑钥匙不允许下一步的操作,直到读到闭锁态值为止。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地线锁装置,包括锁体(I)及第一线夹(2)、第二线夹(3);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I)的左、右两侧壁面上分别向内开设第一线夹容纳槽(11)及第二线夹容纳槽(12),第二线夹容纳槽(12)位于第一线夹容纳槽(11)的前方;所述第一线夹(2)配合于第一线夹容纳槽(11),通过位于锁体(I)内第一连接固定机构与锁体(I)连接适配;所述第二线夹(3)配合于第二线夹容纳槽(12 ),通过位于锁体(I)内的解闭锁机构与锁体(I)连接适配;所述第二线夹(3)处于闭锁状态时同时锁闭第一连接固定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件(4)及连接件容通孔(13);所述连接件容通孔(13)从锁体(I)前端面贯穿第二线夹容纳槽(12)及第一线夹容纳槽(11),所述第一线夹(2)设有第一连接孔(221),第一连接孔(221)与连接件容通孔(13)对应想通,所述连接件(4)位于连接件容通孔(13)内第二线夹容纳槽(12)的后方穿入第一连接孔(221)与锁体(I)可分离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连接件(4)及连接件容通孔(13)均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螺栓,所述连接件容通孔(13)底部设有内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容纳槽(11)与第二线夹容纳槽(12)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闭锁机构包括锁扣(5),所述第二线夹(3)设有闭锁孔(321),锁扣(5)与闭锁孔(321)位置对应,所述锁扣(5)通过前后移动实现对第二线夹(3)的解锁与闭锁。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2)通过弯折贴合一体成型,弯折部位形成第一夹线部(21),贴合部位形成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孔(221)设于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在第一连接孔(221)与第一夹线部(21)之间还设有第一夹紧螺栓安装孔(222);所述第二线夹(3)通过弯折贴合一体成型,弯折部位形成第二夹线部(31),贴合部位形成第二连接部(32),所述闭锁孔(321)设于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2)在闭锁孔(321)与第二夹线部(31)之间还设有第二夹紧螺栓安装孔(32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部(21)为圆筒形,其侧面设有第一螺纹孔(211);所述第二夹线部(31)为圆筒形,其侧面设有第二螺纹孔(311)。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I)前端面设有读码腔开口( 14)及解锁孔(15)。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I)内设有IC芯片电路(6),所述IC芯片电路(6)内IC芯片的IC值根据所述地线锁装置的解、闭锁状态而改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线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C芯片电路(6)内部结构包括电感器(61)、电容器(62)、IC芯片(63)及机械/光电开关(64),分别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机械/光电开关(64)的导通触点在闭锁状态下处于默认接触点上,当在解锁状态时切换的另接触点上,从而改变IC芯片的IC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地线锁装置,包括锁体(1)及第一线夹(2)、第二线夹(3);锁体(1)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向内开设第一线夹容纳槽(11)及第二线夹容纳槽(12),第二线夹容纳槽(12)位于第一线夹容纳槽(11)的前方;第一线夹(2)配合于第一线夹容纳槽(11),通过锁体(1)内第一连接固定机构与锁体(1)连接适配;第二线夹(3)配合于第二线夹容纳槽(12),通过锁体(1)内的解闭锁机构与锁体(1)连接适配;第二线夹(3)处于闭锁状态时同时锁闭第一连接固定机构。本发明的地线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操作简便,既能防止通过强行机械打开又能采集到临时接地线的解闭锁状态并对其进行强制性解闭锁管理。
文档编号H01R43/00GK103117461SQ20131001542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谢小渭, 高波, 汪平, 王吉 申请人:长园共创电力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