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84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改良型焊带来提升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主要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框架内的玻璃顶板、电池片和背板,各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相互连接。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工作时,光线通过玻璃顶板直射到电池片和焊带上,直射到电池片上光被电池片吸收,进而转化为电能;而直射到焊带上的光线,由于焊带表面一般均为平面结构,光线直接反射出去,不为电池片所利用,这部分光源就被白白浪费了 ;而在现有结构的电池组件中,焊带面积占电池组件总面积的
2.5 3.5%,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部分光源也逐渐得到了业内技术人员的重视。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来提高电池片受光面的光线吸收量,提升转换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背板、顶板、位于所述背板和顶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及连接所述电池片的焊带,所述电池片设有受光面及背光面,所述受光面及背光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焊带连接的主栅线电极,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与第一焊带电性连接的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电池片的受光面及背光面,且所述第一焊带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焊带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焊带具有顶表面及形成于顶表面的反光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延伸至相邻电池片的受光面,并与该受光面上的第一焊带之间留有2-6mm的间隙。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焊带均连接于所述受光面上的主栅线电极上,且两者之间借由所述主栅线电极上的银浆实现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带与第二焊带具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位于电池片的受光面上且距离该电池片的边缘5-10m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带具有连接于受光面的底表面,所述第二焊带具有连接于背光面的顶表面,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为4-8mm且所述第一焊带的底表面与所述第二焊带的顶表面重叠。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焊带的长度为135-155mm,宽度为1.2-3m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焊带的长度为157-162mm、宽度为1.5-5m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层为呈凹凸设置的金字塔形反光结构,且所述反光层厚度为10-50 μ 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设置分段式的焊带,且第一焊带具有反光层且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焊带,从而使得将照射到第一焊带上的太阳光线反射到电池片上,使电池片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光线,提高了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焊带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相邻电池片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相邻电池片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内焊带表面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包括背板10、顶板20、位于所述背板和顶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30、连接电池片的焊带40及用于封装的胶膜50。所述电池片30具有受光面31及背光面32,且所述受光面31及背光面32上均设有栅线电极。所述焊带40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A、B,使得其中一个电池片A的受光面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B的背光面电性连接。具体来说,所述焊带40为分段式焊带,即包括第一焊带41及与第一焊带搭接的第二焊带4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焊带41位于电池片A的受光面上并与所述受光面上的主栅线电极焊接连接,所述第二焊带42位于所述电池片B的背光面上并与所述背光面上的主栅线电极焊接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一焊带41与第二焊带42为导电金属制成,且均具有顶表面及底表面,且所述第一焊带41为反光焊带,即第一焊带41的顶表面设有反光层43,在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层43为呈凹凸设置的金字塔形反光结构,其用于将焊带顶表面的入射光反射至所述顶板20,再经由顶板20反射回电池片的受光面上,如此来增加电池片的入射光,从而提高转换效率,可配合参阅图5所示。经过反复试验,本实用新型的反光结构的厚度为10-50 μ m,最佳为25 μ m。所述第一焊带41的底表面与电池片A受光面上的主栅线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焊带42的顶表面与所述电池片B背光面上的主栅线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焊带4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焊带41的横截面积,第一焊带41与第二焊带42连接后,使得所述焊带40呈T型,如此,增大第二焊带42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小焊带的串联电阻,从而提闻组件的输出功率。所述第一焊带41与第二焊带42通过焊接连接,且连接处可位于相邻两电池片之间的空隙内,也可以位于两电池片上,当位于两电池片上时,可分为重叠和不重叠两种情况,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焊带42的一端经由两电池片间的空隙搭接于所述电池片A的受光面31上并与所述受光面31上的主栅线电极焊接连接(未图示),而所述第一焊带41位于所述电池片A的受光面上,且所述第一焊带41与第二焊带42不重叠,两者之间存在2-6mm(最佳选用3mm)的间隙C,如此第一焊带41、第二焊带42借助电池片A受光面31上的主栅线电极的银浆实现电性连接;如图4所示为另一实施方式,为第一焊带41与第二焊带42均位于电池片A受光面31上且部分重叠的情况,即所述第一焊带41的底表面与所述第二焊带42的顶表面焊接连接,且两者重叠部分的长度为4-8mm(最佳选用5mm),重叠处距离电池片A的边缘为5-10mm。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光焊带(即第一焊带41)的长度为135_155mm (最佳选用140mm)、宽度M为1.2_3mm (最佳选用1.5mm);所述第二焊带42的长度为157_162mm (最佳选用158mm)、宽度N为1.5_5mm (最佳选用3mm)。以上相关的尺寸参数为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后所得的最佳数据,对产品的制造、成本控制、及产品功能(如提高转换效率)的实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CTM提升0.5-1.5%,功率提升 2.5-4W。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焊带上设置了反射太阳光的反光结构,从而将照射到焊带上的太阳光线反射到电池片上,使电池片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光线,提高了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实验证明:与现有的电池组件相比,采用本结构的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提高广3%,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同时,位于背光面的第二焊带较受光面的第一焊带宽,焊带横截面积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组件的RS,降低组件内阻损耗,提高组件CTM,增加组件功率;此外大大降低了单一增加焊带厚度时的破片率和成本。且分段式的焊带结构,使得反光焊带无须配合使用导电胶或导电膜即可连接于受光面上并与第二焊带实现连接,提高了生产速度,同时大大降低了引入导电胶或导电膜的材料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背板、顶板、位于所述背板和顶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及连接所述电池片的焊带,所述电池片设有受光面及背光面,所述受光面及背光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焊带连接的主栅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与第一焊带电性连接的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电池片的受光面及背光面,且所述第一焊带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焊带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焊带具有顶表面及形成于顶表面的反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延伸至相邻电池片的受光面,并与该受光面上的第一焊带之间留有2-6mm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及所述第一焊带均连接于所述受光面上的主栅线电极上,且两者之间借由所述主栅线电极上的银浆实现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与第二焊带具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位于电池片的受光面上且距离该电池片的边缘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具有连接于受光面的底表面,所述第二焊带具有连接于背光面的顶表面,所述重叠部分的长度为4-8mm且所述第一焊带的底表面与所述第二焊带的顶表面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的长度为135-155mm,宽度为1.2_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带的长度为157_162mm、宽度为 1.5_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呈凹凸设置的金字塔形反光结构,且所述反光层厚度为10-50 μ 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与第二焊带共同形成T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背板、顶板、位于所述背板和顶板之间的若干电池片及连接所述电池片的焊带。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与第一焊带电性连接的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电池片的受光面及背光面,且所述第一焊带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焊带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焊带具有顶表面及形成于顶表面的反光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提高1~3%,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同时,位于背光面的第二焊带较受光面的第一焊带宽,焊带横截面积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组件的RS,降低组件内阻损耗,提高组件CTM,增加组件功率。
文档编号H01L31/05GK203071111SQ20132001435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杨连丽, 许涛, 陈道远, 卜俊伟 申请人: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