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474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在一个电连接器上同时连接有多条线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0910300419.8揭露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遮蔽壳体、绝缘外壳及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线缆焊接于导电端子,所述遮蔽壳体收容线缆与导电端子的焊接处,所述绝缘外壳一体成型,且其套组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外表面,通过设于遮蔽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卡扣结构及设于绝缘外壳内表面的第二卡扣结构相互固持。所述金属壳体向外侧延伸出凸边,所述凸边上设有装配孔,所述绝缘外壳设有可与所述凸边卡扣的凹槽及与所述装配孔重合的通孔,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可通过穿设在该通孔与装配孔中的螺钉固定到电脑等外围设备上。现有的这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容易装配,此外对线缆的布线空间也有较大的局限,特别是在需要连接多条线缆的应用场合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水平排布方式在该连接器的后端水平排布多条线缆,那么多条线缆的总线径在水平方向上将可能超出该连接器两侧的装配孔之间的间距,这时将会受到装配在两装配孔内的螺钉的空间局限而无法实施,而将线缆改为竖直排布的话又可能超出连接器的竖直高度导致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不够紧凑。可见,实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结构较为简单且可以有效克服布线空间的局限。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收容在该金属壳体内的一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该金属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装配孔,这两个装配孔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一方向;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三条线缆,这三条线缆的一端是连接在该电连接器的后方;一内模,该内模包覆成型在该电连接器与这三条线缆之间的连接处的外周;一外壳,该外壳进一步包覆成型在该内模的外周;以及两个固定元件,这两个固定元件对应穿设在该电连接器的两个装配孔中并位于这三条线缆的两侧;这三条线缆呈相互靠拢的三角形排布关系,其中这三条线缆中的一第一线缆和一第二线缆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是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优选地,该第一线缆和该第二线缆的线径较大,而这三条线缆中的第三线缆的线径最小,并且该第三线缆是位于该第一线缆与该第二线缆之间形成的一凹陷处。优选地,这三条线缆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是相互相切地排布在一起。优选地,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成型于这三条线缆外周的一拉力释放结构;该拉力释放结构位于该内模的后方,并且该拉力释放结构的前端是被该外壳的后端包覆住的。优选地,该金属壳体具有一中空筒形的本体和由该本体向外延伸出的一凸边,这两个装配孔是形成于该凸边的两侧。优选地,该外壳的前端包覆在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上,该外壳在对应于该电连接器的两个装配孔处形成两个向后延伸的安装孔;这两个固定元件对应穿设在该外壳的两安装孔以及该金属壳体的两装配孔内。优选地,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一前壳体与一后壳体;该前壳体具有向前突伸出的中空筒形的一第一本体和由该第一本体的后端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一凸边,该第一凸边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装配孔;该后壳体具有向后突伸出的中空筒形的一第二本体和由该第二本体的前端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二凸边,该第二凸边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装配孔;其中,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前后对接形成该金属壳体的本体,该第一凸边与该第二凸边前后叠置形成该金属壳体的凸边,该第一装配孔与该第二装配孔前后叠置形成该金属壳体的装配孔,该金属壳体的本体将该绝缘本体的侧缘包覆在其内。优选地,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是通过冲压设置在该第一装配孔和该第二装配孔周沿的凸缘从而铆接在一起。优选地,该内模是PE塑胶材料制成的,该拉力释放结构与该外壳都是PVC塑胶材料制成的。优选地,这三条线缆的另一端是分别连接到另外三个独立的电连接器上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简单并可减少装配步骤,另外通过使这三条线缆的截面呈相互靠拢的三角形排布,还可以有效克服布线空间的局限。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三条线缆分别焊接在电连接器的后方。图8是本实用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其中,内模包覆在电连接器与三条线缆的连接处的外周。图9和图10是本实用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内模和拉力释放结构分别包覆在电连接器的后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大致包括:一电连接器1,电性连接在该电连接器I后方的三条线缆2、3、4,包覆成型在电连接器I与三条线缆2、
3、4的连接处的外周的一内模5,包覆成型在该内模5后方的一拉力释放结构6,进一步包覆成型在该内模5与该拉力释放结构6的前端外周的一外壳7以及装设在该电连接器I上的两个固定元件8 (本实施例为两个固定螺栓)。参见图5和图6,该电连接器I为一D-SUB接口的电连接器,其具有一金属壳体13、收容在该金属壳体13内的一绝缘本体11以及插设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12。其中,该绝缘本体11是由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其上设有多个前后贯通的容置槽111。每个导电端子12呈中空的圆柱体状。每个导电端子12对应插设在该绝缘本体11的一个对应的容置槽111中,其焊接部121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1的后方。参见图7,该金属壳体13具有前后贯穿开口的、中空筒形的一本体133和由该本体133的中部向外延伸出的一凸边134,该凸边134在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装配孔135以装配该两固定元件8,这两个装配孔135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一方向X(参见图4,或是说水平方向)。参见图5至图6,具体地,该金属壳体13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一前壳体131与一后壳体132。该前壳体131是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包括向前突伸出的中空筒形的一第一本体1311和由该第一本体1311的后端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一凸边1312,该第一凸边1312在水平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装配孔1313。类似地,该后壳体132是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包括向后突伸出的、中空筒形的一第二本体1321和由该第二本体1321的前端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二凸边1322,该第二凸边1322在水平方向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装配孔1323。该前壳体131与后壳体132是通过冲压设置在该第一装配孔1313和该第二装配孔1323周沿的凸缘(图未示)从而铆接在一起,这样一来可以简便牢靠地将前壳体131与后壳体132固定在一起。其中,该第一本体1311与该第二本体1321前后对接形成该金属壳体13的本体133,该第一凸边1312与该第二凸边1322前后叠置形成该金属壳体13的凸边134,该第一装配孔1313与该第二装配孔1323前后叠置形成该金属壳体13的装配孔135。这两个装配孔135内各穿设有一固定元件8,以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固定到另一对接的电连接器(图未示出)上。该金属壳体13的本体133将该绝缘本体11的侧缘完全包覆在其内,从而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参见图7,该线缆2包括包覆在其外周的一绝缘外皮21以及设置在该绝缘外皮21内部的多条导线22,这些导线22的一端是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为直接焊接,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一电路板转接)到这些导电端子12的焊接端121上,这些导线22的另一端是电性连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图未示)上。另外两条线缆3、4也具有与线缆2相类似的结构,从而通过这三条线缆2、3、4可以将该电连接器I与另外的三个电连接器(图未示)电性连接到一起。参见图4,这三条线缆2、3、4呈相互靠拢的三角形排布关系(或者说这三条线缆2、3、4的中心是呈三角排布,并且这三条线缆2、3、4的外表是相互贴接在一起),优选地,这三条线缆2、3、4的截面均为圆形,并且是相互相切地排布在一起,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紧凑的外形从而充分利用该电连接器I后方有限的布线空间。其中,第一线缆2和第二线缆3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二方向Y (或是说竖直方向),该第二方向Y大致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的线径较大,而第三线缆4的线径最小,并且第三线缆4是处于第一线缆2与第二线缆3之间的凹陷处,这样可以减少这些线缆2、3、4所占据的水平宽度,从而为位于线缆2、3、4两侧的两固定元件8提供较多的让位空间。这种线缆排布方式,可以将这三条线缆2、3、4所占据的水平宽度和竖直高度都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克服该电连接器I后方的线缆布线空间的局限,并且也便于对内模5、拉力释放结构6及外壳7进行包覆成型。参见图7和图8,该内模5是采用PE (Poly Ethylene,聚乙烯)塑胶材料包覆成型在电连接器I与这三条线缆2、3、4的连接处的外周;采用PE材料包覆成型具有较低的成型温度和压力,可以防止连接处在成型内模5的过程中受损,另外还可以起到初步巩固连接处的作用。该拉力释放结构6是采用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塑胶材料在内模5的后方第二次包覆成型于这三条线缆2、3、4的外周,PVC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可以提高拉力释放结构6的结构强度与耐候性。该外壳7是采用PVC塑胶材料第三次包覆成型在内模5的外周与拉力释放结构6的前端。参见图9和图10,该外壳7的前端将该电连接器I的金属壳体13的凸边134的侧面及背面包覆住,而该外壳7的后端对应包覆在该拉力释放结构6的前端从而起到类似握紧的效果。当线缆2、3、4在受到外界的拉力的时候,拉伸应力可以通过拉力释放结构6传递到外壳7,再进一步传递到金属壳体13,而线缆2、3、4与导电端子12的连接处则不会受到拉伸应力的影响,从而可起到保护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外壳7与拉力释放结构6是分开注塑而成的,而在其他的实施例(图未示)中,外壳7与拉力释放结构6也可以是一体注塑而成的。该外壳7的两侧各成型有一安装柱74,该安装柱74上前后贯通地设有与金属壳体I上的装配孔135相对应的安装孔72,以供两个固定元件8分别对应穿设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先将金属壳体13、绝缘本体11和导电端子12组装成电连接器I ;再将三条线缆2、3、4对应焊接到该电连接器I的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1上;然后第一次包覆成型该内模5 ;再第二次包覆成型该拉力释放结构6 ;最后第三次包覆成型该外壳7,并将两个固定元件8装设到外壳7的安装柱74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在焊线后是先成型内模5,再将外壳7直接包覆成型在内模5上,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易于实施;另一方面,通过使三条线缆2、3、4呈相互靠拢的三角形排布关系,并使第一线缆2和第二线缆3的中心连接线所定义出的第二方向Y垂直于电连接器I的两个装配孔135的中心连接线所定义出的第一方向X,这样一来可以将这三条线缆2、3、4占据的水平宽度和竖直高度都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克服布线空间的局限;并且,这种线缆排布方式也便于对内模5、拉力释放结构6及外壳7进行包覆成型。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收容在该金属壳体内的一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该金属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装配孔,这两个装配孔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一方向;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三条线缆,这三条线缆的一端是连接在该电连接器的后方;一内模,该内模包覆成型在该电连接器与这三条线缆之间的连接处的外周;一外壳,该外壳进一步包覆成型在该内模的外周;以及两个固定元件,这两个固定元件对应穿设在该电连接器的两个装配孔中并位于这三条线缆的两侧;这三条线缆呈相互靠拢的三角形排布关系,其中这三条线缆中的一第一线缆和一第二线缆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是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缆和该第二线缆的线径较大,而这三条线缆中的第三线缆的线径最小,并且该第三线缆是位于该第一线缆与该第二线缆之间形成的一凹陷处。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这三条线缆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是相互相切地排布在一起。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成型于这三条线缆外周的一拉力释放结构;该拉力释放结构位于该内模的后方,并且该拉力释放结构的前端是被该外壳的后端包覆住的。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具有一中空筒形的本体和由该本体向外延伸出的一凸边,这两个装配孔是形成于该凸边的两侧。
6.依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前端包覆在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上,该外壳在对应于该电连接器的两个装配孔处形成两个向后延伸的安装孔;这两个固定元件对应穿设在该外壳的两安装孔以及该金属壳体的两装配孔内。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一前壳体与一后壳体;该前壳体具有向前突伸出的中空筒形的一第一本体和由该第一本体的后端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一凸边,该第一凸边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装配孔;该后壳体具有向后突伸出的中空筒形的一第二本体和由该第二本体的前端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二凸边,该第二凸边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装配孔;其中,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前后对接形成该金属壳体的本体,该第一凸边与该第二凸边前后叠置形成该金属壳体的凸边,该第一装配孔与该第二装配孔前后叠置形成该金属壳体的装配孔,该金属壳体的本体将该绝缘本体的侧缘包覆在其内。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是通过冲压设置在该第一装配孔和该第二装配孔周沿的凸缘从而铆接在一起。
9.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内模是PE塑胶材料制成的,该拉力释放结构与该外壳都是PVC塑胶材料制成的。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这三条线缆的另一端是分别连接到另外三个独立的电连接器上的。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装配孔,这两个装配孔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一方向;三条线缆,这三条线缆的一端是连接在该电连接器的后方;一内模,该内模包覆成型在该电连接器与这三条线缆之间的连接处的外周;一外壳,该外壳进一步包覆成型在该内模的外周;以及两个固定元件,这两个固定元件对应穿设在该电连接器的两个装配孔中并位于这三条线缆的两侧;这三条线缆呈相互靠拢的三角形排布关系,其中这三条线缆中的一第一线缆和一第二线缆的中心连接线定义出一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是垂直于该第一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此外还可以改善线缆的排布从而克服布线空间的局限。
文档编号H01R9/03GK203071248SQ20132006185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蔡厚平 申请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