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573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一种板连接器中,包括:连接器外壳;和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尺寸并保持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的端子,使得所述至少两种端子彼此平行地布置在该连接器外壳中,并且从该连接器外壳的后壁凸出从而向下弯曲以形成L形,其中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块,每个块由所述至少两种端子的组来形成,且所述两种端子根据每个块中的端子的尺寸在竖直方向上分开。
【专利说明】板连接器
[0001] 本申请为2007年5月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710101774. 3、发明名称为板连接 器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连接器,其通过安装到容纳在用于诸如汽车的电接线盒中的印 刷电路板(PCB)上来使用。

【背景技术】
[0003] 通常在板连接器中,端子以如下方式安装:通过穿透具有罩部分的连接器外壳使 得端子与匹配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端凸出到罩部分中,且端子与PCB连接的其它连接端在该 罩部分的相反侧上凸出;且端子弯曲成L形(例如参见JP-A-2005-123120公开)。
[0004] 连接器外壳提供保持端子的功能、保持与匹配连接器的装配状态的功能和将连接 器固定到板的功能。端子提供与匹配端子电连接的功能、通过焊接到板而将连接器固定到 该板的功能、和把电路电连接到板上的功能。
[0005] 作为这样的板连接器,已知其中多个端子具有不同尺寸的板连接器设置在一个连 接器外壳中。例如,在安装到PCB上用于汽车电接线盒(或电连接盒)的板连接器中,用于 连接电池的电力供应系统的粗端子和用于分配电力的分配系统的细端子,这些端子以分成 组的形式设置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中。
[0006] 图6示出了上述板连接器的一个例子。
[0007] 在图中所示的板连接器110中,连接器外壳111水平地分成若干空间Fl,F2, F3, 一组粗端子21设置在空间Fl中,细端子22的组设置在空间F2,F3中。换句话说,端子21, 22根据其尺寸来分组。
[0008] 但是,如上所述的,当端子21,22根据其尺寸来分组时,在连接器外壳110的端子 的一些结合部处可能会形成多个空隙(void)空间,且连接器110的整个尺寸会变大。此外, 由于具有不同尺寸的端子21,22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中的同一水平上,在其上安装板连接器 的PCB上的导体图形的布置平衡变得不期望。


【发明内容】

[0009] 在上述背景下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连接器,其尺寸被减小并 且对端子密度以及与PCB侧上的导电图形的接线可用性有所改进。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板连接器具有以下特征(1)和⑵:
[0011] (1) 一种板连接器,包括:
[0012] 连接器外壳;和
[0013] 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尺寸并保持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的端子,使得所述至少两种端 子彼此平行地布置在该连接器外壳中,并且从该连接器外壳的后壁凸出从而向下弯曲以形 成L形,
[0014] 其中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块,每个块由所述至少两种端子的组来形成,且
[0015] 所述两种端子根据每个块中的端子的尺寸在坚直方向上分开。
[0016] (2)根据上述(1)的板连接器,其中具有粗尺寸的端子设置在所述块的上侧,该端 子为所述至少两种端子中的第一种,以及具有细尺寸的端子设置在所述块的下侧,该端子 为所述至少两种端子中的第二种,且
[0017] 具有粗尺寸的端子在靠外位置处向下弯曲形成L形,该靠外位置比具有细尺寸的 端子弯曲的靠内位置距所述外壳更远。
[0018] 根据上述(1)所述的板连接器,由于作为一个单元的块由具有不同尺寸的多个端 子的组形成,且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块,因此能够减少空隙空间,使得端子密度增加且 板连接器的尺寸减小。而且,由于多个端子根据每个块内的端子尺寸设置为在坚直方向上 分开,因此能提高与PCB上的导体图形的接线可用性。
[0019] 而且,根据上述(2)所述的板连接器,在每个块中,由于具有粗尺寸的端子设置在 块的上侧,而具有细尺寸的端子设置在块的下侧。而且,从连接器外壳后壁凸出的具有粗尺 寸的端子向下弯曲以在靠外位置处形成L形,从连接器外壳后壁凸出的具有细尺寸的端子 在靠内位置处向下弯曲以形成L形,该靠外位置比靠内位置距连接器外壳更远,当板连接 器安装到PCB的端部上时可获得以下优点。即,根据上述(2)所述的板连接器,连接到具有 粗尺寸的端子的粗导体图形位于相对于连接器外壳的内侧。而且,根据上述(2)所述的板 连接器,连接到具有细尺寸的端子的细导体图形位于相对于连接器外壳的外侧。因此,上述 (2)所述的板连接器提供了良好的接线可用性。而且,由于在块的上侧的具有粗尺寸的端子 以大的尺寸在靠外位置处弯曲,可增加端子的长度。因此,可提高在上述(2)所述的板连接 器中的来自端子的热辐射特性。而且,根据上述(2)所述的板连接器,即使当板连接器和匹 配连接器彼此连接或脱开连接时相对大的力作用到具有粗尺寸的端子上,该端子能通过增 加端子长度和两个固定端(一端固定到连接器外壳,而另一端固定到板)之间的距离而更 灵活。这样,能避免过大的力作用到与板的连接部分上。
[0020] 在本发明中,能提供一种具有减小的尺寸、提高的端子密度以及与PCB侧的导电 图形的接线可用性的板连接器。
[0021] 以上简要地叙述了本发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随后的"具体实施例"部分,本发明 的具体内容将会更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连接器的前视图;
[0023] 图2为由具有不同尺寸的一组端子形成的块的示意图;
[0024] 图3为板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透视图;
[0025] 图4为板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0026]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连接器的第二个例子的前视图;
[0027] 图6为用于参考的板连接器的例子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现在参考图1至6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29]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板连接器的前视图,图2为由具有不同尺寸的一组 端子形成的块的示意图,图3为板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透视图,图4为板连接 器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0030] 如图1和图3中所示,通过基于预定设计规则在一个连接器外壳11内布置多个具 有两个不同尺寸的两种端子21、22,来构造板连接器10。端子21、22在连接器外壳11中彼 此平行地布置,且从连接器外壳11的后壁凸出的端子21、22的凸出部分向下弯曲,从而在 保持彼此平行的同时形成L形。弯曲的端子21、22的末端部分被焊接到板K上的导体图形 上,从而把板连接器10安装到板K上。
[0031]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由具有两种不同尺寸的端子21、22构成的组形成块 B,作为一个布置单元,且在水平方向上布置多个块B。
[0032] 在每个块B中,具有不同尺寸的端子21、22设置为在坚直方向上分开。S卩,在每个 块B中,用于功率供应系统的具有粗尺寸的端子21 (后文中称为"粗端子")设置在上侧,而 用于分配系统或信号传送系统的具有细尺寸的端子22(后文中称为"细端子")设置在下 侦k而且,在从连接器外壳11的后壁凸出的端子21、22中,粗端子21向下弯曲从而在相对 于连接器外壳11的较靠外的位置处形成L形,而细端子22向下弯曲从而在相对于连接器 外壳11的较靠内的位置处形成L形。
[0033]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板连接器10中,由于作为一个布置单元的块B由具 有不同尺寸的端子21、22构成的组形成,且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块B,因此能够减少空 隙空间并增加布置密度。因此,能使板连接器10的尺寸减小。
[0034] 而且,在块B中,由于具有不同尺寸的端子21、22设置为在坚直方向上分开,因此 能提高与印刷电路板K上的导电图形(未示出)的接线可用性。
[0035] 例如,根据本实施例,在每个块B中,粗端子21设置在上侧,细端子22设置在下 侦k根据这样的布置,从连接器外壳11的后壁凸出的端子21、22的凸出部分向下弯曲,从 而在保持彼此平行的同时形成L形。因此,与粗端子21连接的具有粗导电部分的导电图形 可布置在相对于板K中心的靠内位置上,而与细端子22连接的具有细导电部分的导电图形 可布置在相对于板K中心的靠外位置上。因此,具有粗导电部分的导电图形能在板K中心 的侧上接线,并且难以与具有细导电部分的导电图形干涉,从而能提高板K上的图形的接 线可用性。
[0036] 而且,由于粗端子21在靠外位置上以大的尺寸弯曲,端子21的长度增加。因此, 能通过增加端子21的表面积来提高来自端子21的热辐射特性。
[0037] 而且,即使当板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彼此连接或脱开连接时相对较大的力作用到 粗端子21上,该端子21能通过增加端子长度和两个固定端(一端固定到连接器外壳11, 另一端固定到板K)之间的距离而更灵活。这样,能避免过大的力作用到与板K的连接部分 上。
[0038] 能够任意地选择块B的布置方式,以使得成为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例的连接器10 或是成为根据图5所示的第二例的连接器10B。
[0039] 以下来说明端子的布置密度的比较。
[0040] 图6所示的板连接器具有以下规格。顺便提到,在下面所述的规格中,"端子"前面 的数字表示根据端子宽度(mm)的端子类型。例如,"2. 5端子"表示端子宽度为2. 5mm的端 子。
[0041]

【权利要求】
1. 一种板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和 至少两种具有不同尺寸并被保持在所述连接器外壳中的端子; 其中所述至少两种端子沿平行线布置在该连接器外壳中,并且从该连接器外壳的后壁 凸出,并且在向下方向上弯曲以形成L形, 其中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块,每个块由所述至少两种端子的组来形成, 其中在每个块中,在每个平行线上仅设置一种端子, 其中在每个块中,所述平行线在坚直方向上分开, 其中全部的所述端子在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到板的范围内露出,具有粗尺寸的端子设置 在所述块的上侧,该具有粗尺寸的端子为所述至少两种端子中的第一种,而具有细尺寸的 端子设置在所述块的下侧,该具有细尺寸的端子为所述至少两种端子中的第二种,并且所 述具有粗尺寸的端子向下弯曲,以在靠外位置处形成L形,该靠外位置比所述具有细尺寸 的端子弯曲的靠内位置距所述连接器外壳更远,并且至少所述具有粗尺寸的端子位于所述 连接器外壳之外, 其中所述具有粗尺寸的端子与在相对于板中心的靠内位置上的具有粗导电部分的导 电图形相连接,而所述具有细尺寸的端子与在相对于板中心的靠外位置上的具有细导电部 分的导电图形相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具有粗尺寸的端子和所述具有细尺寸的端子都是平面板状端子。
【文档编号】H01R12/58GK104319509SQ20141044345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9日
【发明者】木下幸祐, 佐藤幸喜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