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822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端子,包含:一基部、一对接部、一接合部,及一固定部。对接部由一对弹臂构成,该对弹臂彼此对称地由基部往前延伸,并共同界定一插置空间,而且该对弹臂分别具有一侧壁及两个朝插置空间凸出的凸出部,两侧壁彼此相对且相间隔并形成一靠近端缘处的缓冲段及一介于缓冲段与基部之间的延伸段,其中两侧壁在缓冲段的高度小于在延伸段的高度,每一弹臂的凸出部形成于侧壁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在前的凸出部部分位于缓冲段且较在后的凸出部具有较大尺寸。接合部由基部往后延伸,用以接合一导线。固定部由基部凸伸。
【专利说明】Λ LU -7
--而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
【背景技术】
[0002]中国台湾专利第379880号公开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具有接插框口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上具有可弹动的侧壁及成型于所述侧壁并突入收容部的凸起,所述凸起远离接插框口的部分较靠近接插框口部分更加突入收容部,以确保一定的插拔力及接触可靠性。
[0003]然而,其接插框口因为周围由收容部围绕,收容部的壁厚使接插框口的入口空间变窄,使得对接的端子需要较精准的对位才能插入,而且其收容部虽然能提供足够的正向力,但是因为收容部的侧壁不易撑开,需要在对接端子施加较大的插入力,才能使对接端子进入收容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对接端子容易插入且能与对接端子稳定接触的端子。
[0005]于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端子,包含:一基部、一对接部、一接合部,及一固定部。该对接部由一对弹臂构成,该对弹臂彼此对称地由该基部往前延伸,并共同界定一插置空间,而且该对弹臂分别具有一侧壁及两个朝该插置空间凸出的凸出部,所述两侧壁彼此相对且相间隔并形成一靠近端缘处的缓冲段及一介于该缓冲段与该基部之间的延伸段,其中所述两侧壁在该缓冲段的高度小于在该延伸段的高度,每一弹臂的凸出部形成于该侧壁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在前的凸出部部分位于该缓冲段且较在后的凸出部具有较大尺寸。该接合部由该基部往后延伸。该固定部由该基部凸伸。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在前的凸出部较在后的凸出部较往该插置空间凸出。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每一弹臂还具有一形成于该侧壁的延伸段的强化肋,该强化肋位于所述两凸出部后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每一弹臂的侧壁在该缓冲段的高度是由端缘处往该延伸段递增而形成一斜边。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每一弹臂还具有一与该侧壁共同呈L形设置的底壁,且该对弹臂的底壁之间形成一由端缘处往后延伸的间隙。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每一弹臂的侧壁与底壁的交接处形成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穿槽。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该固定部为一由该基部往后且斜下延伸的弹片。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其中,该接合部用以接合一导线。
[0013]本实用新型的功效,端子的对接部为双弹臂设计较容易被撑开,可以减少插入对接端子所需施的力,且弹臂的侧壁在缓冲段的高度小于在延伸段的高度,使插口具有较大面积的插入空间,从而使对接端子的对接部容易插入插口。当对接端子的对接部插入两弹臂之间时,由于在前的凸出部部分位于该缓冲段,可以及早与对接端子的对接部接触,而在前的凸出部较在后的凸出部具有较大尺寸并较往该插置空间凸出,可以使前后两个凸出部都能与对接端子的对接部接触,可以增加两端子之间的接触点,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强化肋强化弹臂并使弹臂可产生较大的正向力,进而更增加电连接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5]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一电连接器与一第二电连接器的对接状态;
[0016]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的对接关系;
[0017]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0018]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的绝缘壳及端子的组装关系;
[0019]图5是图4 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0]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
[0021]图7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绝缘壳的组装关系;
[0022]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
[0023]图9是图8的另一角度视图;
[0024]图10是一俯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及
[0025]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的防呆结构的对应关系。
[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00 第一电连接器
[0028]I第一绝缘壳
[0029]11第一基座
[0030]12筒体
[0031]13键
[0032]14 第一扣接单元
[0033]141 限位部
[0034]142 第一本体
[0035]1421 中央凹陷区
[0036]143 卡块
[0037]144 结合肋
[0038]145 按压部
[0039]15端子槽[0040]16承托壁
[0041]161前区段
[0042]1611承托斜面
[0043]162后区段
[0044]1621让位凹部
[0045]1622阶部
[0046]163中区段
[0047]1631凹陷空间
[0048]1632开口
[0049]164前挡部
[0050]2端子
[0051]21基部
[0052]22对接部
[0053]23接合部
[0054]24固定部(弹片)
[0055]25弹臂
[0056]251侧壁
[0057]2511缓冲段
[0058]2512延伸段
[0059]2513斜边
[0060]252底壁
[0061]253凸出部
[0062]254穿槽
[0063]255间隙
[0064]256强化肋
[0065]26插置空间
[0066]200第二电连接器
[0067]3第二绝缘壳
[0068]31第二基座
[0069]32第二扣接单元
[0070]321第二本体
[0071]322卡合孔
[0072]33腔室
[0073]34键槽
[0074]35容置空间
[0075]351主空间部
[0076]352肋槽
[0077]4端子
[0078]41对接部[0079]42尾部【具体实施方式】
[0080]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以电连接装置为例说明,其中电连接装置包含可以互相对接的一第一电连接器100及一第二电连接器200。
[0081]参阅图4至图6,该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绝缘壳I及多个端子2。
[0082]该第一绝缘壳I具有一第一基座11、多个筒体12、一键13及一第一扣接单元14。多个筒体12呈阵列排列地由该第一基座11延伸,并与该第一基座11共同界定多个分别由多个筒体12延伸至该第一基座11且前后贯穿多个筒体12及该第一基座11的端子槽15。该键13连接于其中相邻的两个筒体12之间,在本实施例,是连接于位于外侧的上下两个筒体12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只要选任意两个相邻的筒体12连接即可。如此,该键13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2连接不会有边角。该第一扣接单元14连接于该第一基座11且与多个筒体12朝向同一侧延伸。具体而言,该第一扣接单元14包括一对设于该第一基座11顶面的限位部141、一设于该第一基座11顶部的第一本体142、一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卡块143、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本体142与其中两个筒体12的结合肋144,及一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按压部145。该第一本体142由该第一基座11朝多个筒体12侧延伸再弯曲反折延伸至该第一基座11上方形成自由端,该卡块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弯曲部分与该自由端之间并往上延伸,该第一本体142的弯曲部分与多个筒体12位于同一侧以朝向该第二电连接器200。该第一本体142的自由端两侧分别由该对限位部141限位,以避免朝远离该第一基座11方向翘起。借由该第一本体142 —部分呈悬臂而具有变形的弹性,使该卡块143有上下弹性位移的空间。该两结合肋144分别由该第一本体142的底侧往下连接至对应的该筒体12,可以使该第一本体142底侧受到支撑以增加稳固性。该按压部145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自由端处,可供施力以使该第一本体142的自由端下移同时带动该卡块143下移。
[0083]参阅图4、图7至图10,每一端子槽15的底侧由一承托壁16所界定。该承托壁16具有一靠近前侧的前区段161、一靠近后侧的后区段162及一介于该前区段161与该后区段162之间的中区段163。该后区段162形成一前后延伸的让位凹部1621,且在该让位凹部1621相邻该中区段163处形成一阶部1622,该让位凹部1621低于该前区段161,亦即该阶部1622的高度低于该前区段161的高度。该中区段163形成一介于该前区段161与该阶部1622之间的凹陷空间1631,且该凹陷空间1631具有一低于该前区段161并朝前的开口 1632(见图 11)。
[0084]多个端子2分别设于多个端子槽15内,且分别具有一基部21、一由该基部21往前延伸的对接部22、一由该基部21往后延伸用以接合一导线(未图示)的接合部23,及一由该基部21凸伸的固定部24。该对接部22及该接合部23分别位于相对应端子槽15中相邻该前区段161及该后区段162的位置,且基部21的至少部分位于相对应端子槽15中相邻该前区段161的位置,该固定部24为一由该基部21往后且斜下延伸的弹片,而由该前区段161后端斜下伸入该凹陷空间1631且末端朝向该阶部1622以受该阶部1622挡止往后移动。此外,前区段161的后端形成一承托斜面1611以供对应的弹片24抵靠,可以将弹片24定位在一预定的斜度。而且承托壁16还具有一凸出于该前区段161靠近前端处的前挡部164以挡止对应端子2的对接部22往前移动。如此,将端子2限位固定在端子槽15内。安装端子2时,是由端子槽15的后侧置入端子2,因为弹片24可以受挤压而使末端靠向基部21弹性位移,而且借由承托壁16后区段162的让位凹部1621形成供弹片24移动的通道,可以减少弹片24受挤压弹性位移的程度。当端子2由后往前移动到定位时,弹片24抵靠承托斜面1611并进入凹陷空间1631,此时弹片24受挤的压力解除而回复原位,弹片24的末端即低于让位凹部1621,当端子2往后移动时弹片24的末端会抵于阶部1622而被限位。然而,若需要重置端子2或将端子2移出端子槽15,可以利用工具从凹陷空间1631的开口 1632伸入凹陷空间1631对弹片24施力。弹片24能受外力往上弹性位移以越过该阶部1622往后移动,即可将端子2移出端子槽15。而且,因为让位凹部1621低于该前区段161,只要稍微提高弹片24末端即可越过该阶部1622,不需要使弹片24提高至呈水平状态或与前区段161等高,所以能够减少所需施的力且较容易操作。
[0085]每一端子2的对接部22由一对弹臂25构成,该对弹臂25彼此对称地由该基部21往前延伸,并共同界定一插置空间26。而且这些弹臂25分别具有一侧壁251、一底壁252及两个朝该插置空间26凸出的凸出部253。两侧壁251彼此相对且相间隔并形成一靠近端缘处的缓冲段2511及一介于该缓冲段2511与该基部21之间的延伸段2512,其中两侧壁251在该缓冲段2511的高度小于在该延伸段2512的高度,而且该缓冲段2511的高度是由端缘处往该延伸段2512递增而形成一斜边2513。各弹臂25的底壁252与侧壁251垂直连接,侧壁251与底壁252的交接处形成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穿槽254,借此于端子2成形时较容易将其底壁252与侧壁251弯折呈垂直连接。这些弹臂25的底壁252之间形成一由端缘处往后延伸的间隙255。每一弹臂25的凸出部253形成于该侧壁251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在前的凸出部253部分位于该缓冲段2511且较在后的凸出部253具有较大尺寸并较往该插置空间26凸出。每一弹臂25还具有一形成于该侧壁251的延伸段2512的强化肋256,该强化肋256位于这些凸出部253后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强化弹臂25并使弹臂25可产生较大的正向力。
[0086]再参阅图1至图5及图11,第二电连接器200包括一第二绝缘壳3及多个端子4。该第二绝缘壳3具有一第二基座31及一第二扣接单元32,该第二基座31界定多个分别对应容置第一电连接器100的多个筒体12的腔室33及一连接其中相邻的两腔室33以对应容置该键13的键槽34。该第二扣接单元32连接于该第二基座31并与该第二基座31共同界定一收容该第一扣接单元14的容置空间35。该第二扣接单元32包括一设于该第二基座31顶部的第二本体321,且该第二本体321形成一与该卡块143相配合的卡合孔322,使该卡块143与该卡合孔322相互扣接,当该卡块143下移时即可解除扣接。该容置空间35包括一介于该第二本体321与该第二基座31之间的主空间部351及两个分别形成于该第二基座31并连通该主空间部351与其中两个腔室33的肋槽352。该主空间部351用以容置该第一本体142且两肋槽352用以分别容置两结合肋144。
[0087]这些端子4分别固设于该第二绝缘壳3,且分别具有一伸入对应的腔室33的对接部41及一伸出该第二绝缘壳3的尾部42,该对接部41用以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端子2的对接部22对接,该尾部42用以焊接于一电路板(未图式)。
[0088]当该第一电连接器100与该第二电连接器200对接时,借由第一绝缘壳I的键13与第二绝缘壳3的键槽34位置相对应时才能对接,可以防止使用者误插。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键13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2连接不会有边角,且由筒体12支撑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经过多次插拔后,不会有边角被磨损形成导角或变形而导致失去防呆功能的风险。而且借由结合肋144与肋槽352也是位置对应才能对接,可以进一步加强防呆的效果。
[0089]又,当第一绝缘壳I与第二绝缘壳3对接后,该第一扣接单元14与第二扣接单元32相扣合,即第一本体142与结合肋144容置于该容置空间35并使卡块143进入卡合孔322而互相限位固定。利用结合肋144连结第一本体142与筒体12,使第一本体142获得支撑而较为稳固,进而增加该第一扣接单元14与第二扣接单元32相扣合的结合强度及稳定性。
[0090]此外,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端子2的对接部22位于筒体12处,当该第一电连接器100与该第二电连接器200对接时,筒体12伸入对应的腔室33,使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端子2的对接部22与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端子4的对接部41对接。由于端子2的对接部22由一对弹臂25构成,且弹臂25的侧壁251在缓冲段2511的高度小于在延伸段2512的高度,所以缓冲段2511的前端在筒体12内并未占满筒体12内壁面的空间,使得由筒体12与对接部22共同界定出的插口,即供第二电连接器200的端子4的对接部41插入的入口,因为减少了对接部22所占的空间而具有较大面积的插入空间以供端子4的对接部41置入,从而使端子4的对接部41容易插入插口。再者,双弹臂25的设计较容易被撑开,可以减少插入对接端子4所需施的力。当端子4的对接部41插入两弹臂25之间时,由于在前的凸出部253部分位于该缓冲段2511,可以及早与对接端子4的对接部41接触,由于在前的凸出部253较在后的凸出部253具有较大尺寸并较往该插置空间26凸出,可以使前后两个凸出部253(见图8)都能与对接端子4的对接部41接触,可以增加两端子2、4之间的接触点,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强化肋256强化弹臂25并使弹臂25可产生较大的正向力,进而更增加电连接的稳定性。
[0091]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壳I的键13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2连接不会有边角,且由筒体12支撑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经过多次插拔后,不会有边角被磨损形成导角或变形而导致失去防呆功能的风险。而且借由结合肋144与肋槽352也是位置对应才能对接,可以进一步加强防呆的效果。再者,结合肋144连结第一本体142与筒体12,使第一本体142获得支撑而较为稳固,进而增加该第一扣接单元14与第二扣接单元32相扣合的结合强度及稳定性。
[0092]欲重置该第一电连接器100的端子2时,因为该第一绝缘壳I的让位凹部1621低于该前区段161,只要稍微提高端子2的弹片24末端即可越过该阶部1622,不需要使弹片24提高至呈水平状态或与前区段161等高,所以能够减少所需施的力且较容易操作。
[0093]此外,端子2的对接部22为双弹臂25设计较容易被撑开,可以减少插入对接端子4所需施的力,且弹臂25的侧壁251在缓冲段2511的高度小于在延伸段2512的高度,使插口具有较大面积的插入空间,从而使端子4的对接部41容易插入插口。当端子4的对接部41插入两弹臂25之间时,由于在前的凸出部253部分位于该缓冲段2511,可以及早与对接端子4的对接部41接触,由于在前的凸出部253较在后的凸出部253具有较大尺寸并较往该插置空间26凸出,可以使前后两个凸出部253都能与对接端子4的对接部41接触,可以增加两端子2、4之间的接触点,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强化肋256强化弹臂25并使弹臂25可产生较大的正向力,进而更增加电连接的稳定性。
[0094]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部; 一对接部,由一对弹臂构成,该对弹臂彼此对称地由该基部往前延伸,并共同界定一插置空间,而且该对弹臂分别具有一侧壁及两个朝该插置空间凸出的凸出部,所述两侧壁彼此相对且相间隔并形成一靠近端缘处的缓冲段及一介于该缓冲段与该基部之间的延伸段,其中所述两侧壁在该缓冲段的高度小于在该延伸段的高度,每一弹臂的凸出部形成于该侧壁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其中在前的凸出部部分位于该缓冲段且较在后的凸出部具有较大尺寸; 一接合部,由该基部往后延伸 '及 一固定部,由该基部凸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在前的凸出部较在后的凸出部较往该插置空间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弹臂还具有一形成于该侧壁的延伸段的强化肋,该强化肋位于所述两凸出部后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弹臂的侧壁在该缓冲段的高度是由端缘处往该延伸段递增而形成一斜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弹臂还具有一与该侧壁垂直连接的底壁,且该对弹臂的底壁之间形成一由端缘处往后延伸的间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弹臂的侧壁与底壁的交接处形成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穿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一由该基部往后且斜下延伸的弹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合部用以接合一导线。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3707415SQ201420051187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李国利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