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156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集流体的第一极片;电连接于第一集流体的第一极耳;具有第二集流体的第二极片;电连接于第二集流体的第二极耳;隔离膜。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一集流体的位置和第二极耳设置于第二集流体的位置处于卷绕式电芯的卷绕起始处或卷绕式电芯的卷绕收尾处。第一极耳具有与第一集流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露出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导出部,第二极耳具有与第二集流体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及露出第二集流体的第二导出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互错位,以保证卷绕形成电芯后在电芯宽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叠。
【专利说明】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消费类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甚至是唯一的电源。伴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在内的移动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应用在这些设备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3]由于各种移动设备功能越来越复杂,使用过程中耗电量也越来越高,同时设备体积越来越小,供锂离子电池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少。这就要求锂离子电池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提供最大的能量。
[0004]目前传统方形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都是将条状极耳焊接在电池极片上伸出电芯外部,作为电流在电池内部和外部传输的通道。受制于空间有限,条状极耳宽度较窄,一般为3mm-10mm(根据电池尺寸决定),其宽度相当于电池宽度的十分之一至十五分之一。导致电池内部焊接有极耳的位置比其他没有焊接极耳的位置厚度偏大,使电池沿宽度方向不能保持平整,而是呈轻微波浪起伏状,造成电池内部受力分布不均匀。在使用过程中极片会随着电池的充放电不断膨胀、收缩,进一步加剧受力的不均匀。在应力的作用下,电池发生更严重地波浪型变形,最终失效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其能有效抑制电芯变形并提高电芯的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其包括: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以及设置在第一集流体的表面上的含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膜片;第一极耳,设置并电连接于第一极片的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极性相反,包括第二集流体以及设置在第二集流体的表面上的含有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二膜片;第二极耳,设置并电连接于第二极片的第二集流体;以及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其中,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依序卷绕形成卷绕式电芯;在卷绕式电芯的卷绕起始处和卷绕收尾处,第一极片的第一集流体未设置有第一膜片,第二极片的第二集流体未设置有第二膜片。其中,第一极耳设置于第一极片的第一集流体的位置和第二极耳设置于第二极片的第二集流体的位置处于卷绕式电芯的卷绕起始处或处于卷绕式电芯的卷绕收尾处。第一极耳具有与第一集流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露出第一集流体的第一导出部,第一接触部的长度为卷绕式电芯的长度的2/3?1,第一接触部的宽度为卷绕式电芯的宽度的1/3?1/2。第二极耳具有与第二集流体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及露出第二集流体的第二导出部,第二接触部的长度为卷绕式电芯的长度的2/3?1,第二接触部的宽度为卷绕式电芯的宽度的1/3?1/2。其中,第一极耳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极耳的第二接触部相互错位,以保证在卷绕形成电芯后第一极耳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极耳的第二接触部在电芯宽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叠。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卷绕式电芯;电解液;以及包装袋,封装卷绕式电芯并容纳电解液以使电解液浸润卷绕式电芯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9]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宽度相加接近或者等于卷绕式电芯的宽度,从而电芯在平面上厚度分布更均匀、电芯受力更均匀,由此抑制电芯局部变形;同时由于极耳与极片集流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整体上增加了电芯的抗变形能力、有效抑制电芯变形;接触面积增加可优化接触电阻,提高电芯高倍率放电的容量保持率,从而提高电芯的性能。
[0010]宽度增加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相互不重叠,不增加电芯的额外厚度,从而不影响电芯的能量密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一极片的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第一极片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正面剖视图;
[001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对比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7]图7为一现有的卷绕式电芯的平面示意图;
[0018]图8为一现有的卷绕式电芯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9为一现有的卷绕式电芯的平面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I卷绕式电芯 14第二极耳
[0022]11第一极片 141第二接触部
[0023]111第一集流体142第二导出部
[0024]112第一膜片 15隔离膜
[0025]12第一极耳 S卷绕起始处
[0026]121第一接触部E卷绕收尾处
[0027]122第一导出部L长度方向
[0028]13第二极片 W宽度方向
[0029]131第二集流体T厚度方向
[0030]132第二膜片 2包装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卷绕式电芯。
[0032]在以下实施例的说明中,L为卷绕式电芯I及其各部件的长度方向,W为卷绕式电芯I及其各部件的宽度方向,T为卷绕式电芯I及其各部件的厚度方向。
[0033]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的卷绕式电芯I包括:第一极片11,包括第一集流体111以及设置在第一集流体111的表面上的含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膜片112 ;第一极耳12,设置并电连接于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 ;第二极片13,与第一极片11极性相反,包括第二集流体131以及设置在第二集流体131的表面上的含有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二膜片132 ;第二极耳14,设置并电连接于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 ;以及隔离膜15,设置于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3之间;其中,第一极片11、隔离膜15和第二极片13依序卷绕形成卷绕式电芯I ;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和卷绕收尾处E,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34]其中,第一极耳12设置于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的位置和第二极耳14设置于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的位置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或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
[0035]第一极耳12具有与第一集流体111接触的第一接触部121及露出第一集流体111的第一导出部122,第一接触部121的长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长度的2/3?1,第一接触部121的宽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3?1/2。
[0036]第二极耳14具有与第二集流体131接触的第二接触部141及露出第二集流体131的第二导出部142,第二接触部141的长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长度的2/3?I,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3?1/2。
[0037]其中,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相互错位,以保证在卷绕形成电芯后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在电芯宽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叠(参照图4)。
[0038]参照图8,传统的卷绕式电芯I使用条状(即矩形)的极耳,极耳的导出部和接触部的宽度和厚度一样,其宽度一般为2?7mm,厚度一般为:0.03?0.15mm。组装成卷绕式电芯I后,卷绕式电芯I有极耳的位置明显的比没有极耳的位置厚,受力不均匀。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极片的膨胀会加剧这种不均匀,最终导致卷绕式电芯I变形,变形呈波浪形或者“S,,形。
[003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I中,第一极耳12具有与第一集流体111接触的第一接触部121及露出第一集流体111的第一导出部122,第二极耳14具有与第二集流体131接触的第二接触部141及露出第二集流体131的第二导出部142,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长度分别为卷绕式电芯I的长度的2/3?I,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3?1/2。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分别与第一集流体111和第二集流体131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相加接近或者等于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从而电芯在平面上厚度分布更均匀、电芯受力更均匀,由此减少电芯局部变形;同时由于极耳与极片集流体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整体上增加了电芯的抗变形能力、有效抑制电芯变形;接触面积增加可优化接触电阻,提高电芯高倍率放电的容量保持率,从而提高电芯的性能。
[0040]宽度增加的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相互不重叠,不增加电芯的额外厚度,从而不影响电芯的能量密度。[004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11可为负极极片或正极极片,第二极片13相应地可为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
[004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可焊接于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 ;第二极耳14可焊接于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
[004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材质可为纯铝带、纯铜带、纯镍带、或为经过表面处理的铝带、铜带、镍带、或为铜合金、镍合金、镀铜、镀镍的金属带。
[004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的第一导出部122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导出部142的宽度可为长度可为10mm-18mm。
[004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厚度可为 0.0Smm-Q.15mm。
[004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一导出部122可构成T形(参照图2)或L形(参照图1);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和第二导出部142可构成T形(参照图4)或L形。但实际中,不限于这两种情况。
[004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的宽度与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可相同或不同;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的长度与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长度可相同或不同。
[0048]接下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化学装置。
[0049]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化学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卷绕式电芯I ;电解液(未示出);以及包装袋2,封装卷绕式电芯I并容纳电解液以使电解液浸润卷绕式电芯I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3。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化学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装置可为电池或电容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
[0051]最后给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化学装置的实施例、对比例及测试结果,其中,电化学装置以锂离子电池为例,第一极片以负极极片而第二极片以正极极片为例。
[0052]实施例1 (参照图3和图4)
[0053]A第一极片11 (即负极极片)的制备
[0054]将石墨(即第一活性材料)、导电碳、粘结剂丁苯橡胶、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以质量比95.7:1:3.1:0.2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负极活性材料浆料,将负极活性材料浆料涂覆在8μπι厚的负极集流体铜箔(即第一集流体111)的正反两个表面上,之后进行辊压、烘干(形成第一膜片112 )、裁剪,成为负极极片。
[0055]B第二极极片13 (即正极极片)的制备
[0056]按照常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和工序,将钴酸锂(LiCoO2X即第二活性材料)、导电碳、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以质量比96:2:2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正极活性材料浆料涂覆在12 μ m厚的正极集流体铝箔(即第二集流体131)的正反两个表面上,之后进行辊压、烘干(形成第二膜片132)、裁剪,成为正极极片。
[0057]C隔离膜15的准备
[0058]采用16 μ m的聚丙烯(PP)隔离膜。
[0059]D卷绕式电芯I的制备[0060]采用卷绕式工艺制备,其中第一极耳12为铜、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45mm,第一导出部122和第二导出部142的宽度为6mm、长度为15mm、厚度均为0.08mm,两部分构成倒T形。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约为53.5mm、长度为46.5mm。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2且互相不重叠。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都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61]E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0062]将卷绕式工艺制成的裸电芯装入铝塑膜制成的包装袋2中,向包装袋2内注入电解液,以六氟磷酸锂(LiPF6)为锂盐,乙烯碳酸酯(EC)和丙烯碳酸酯(PO、二甲基碳酸酯(DMC),甲基乙酸酯(MA)的质量比为形成电解液,再经化成、陈化、排气、整形等工艺制备成宽度为55mm、长度为52mm、厚度为5.2mm的锂离子电池,容量为4.0Ah,电压范围为
3.0 ?4.35V。
[0063]实施例2 (参照图5)
[0064]除以下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
[006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 (即卷绕式电芯I的制备)中,在实施例2中,第一极耳12为镍、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25mm和20mm、长度都为45mm,第一导出部122和第二导出部142的宽度为5mm、长度为18mm、厚度均为0.1mm,两部分构成倒T形。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3且互相不重叠。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都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66]实施例3 (参照图3)
[0067]除以下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
[0068]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 (即卷绕式电芯I的制备)中,第一极耳12为镍、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46mm和46mm、长度都为70mm,第一导出部122和第二导出部142的宽度为7mm、长度为18mm、厚度均为0.1mm,两部分构成倒T形。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为93mm、长度为86mm。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2/5且互相不重叠。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都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在步骤E (即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中,制备成宽度为96mm、长度为90mm、厚度为3.6mm的锂离子电池。
[0069]实施例4 (参照图5)
[0070]除以下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007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 (即卷绕式电芯I的制备)中,在实施例2中,第一极耳12为镍、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46mm和35mm、长度都为85mm,第一导出部122和第二导出部142的宽度为7mm、长度为18mm、厚度均为0.1mm,两部分构成倒T形。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为93mm、长度为86mm。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分别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2且互相不重叠。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都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72]在步骤E (即锂离子电池的制备)中,制备成宽度为96mm、长度为90mm、厚度为
3.6mm的锂离子电池。
[0073]对比例I (参照图8)
[0074]除以下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
[007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 (即电芯I的制备)中,第一极耳12为镍、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宽度都为6mm、长度都为60mm、厚度都为0.1mm,两个极耳的导出部和接触部的宽度和厚度一样(即两个极耳为矩形)。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都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76]对比例2 (参照图9)
[0077]除以下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
[0078]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 (即电芯I的制备)中,第一极耳12为镍合金、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宽度都为6mm、长度都为60mm、厚度都为0.05mm,且两个极耳的导出部和接触部的宽度和厚度一样(即两个极耳为矩形)。第一极耳12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第二极耳14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和卷绕收尾处E,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79]对比例3 (参照图7)
[0080]除以下不同外,其余同实施例1。
[008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即电芯I的制备)中,第一极耳12为镍合金、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宽度都为3mm、长度都为60mm、厚度都为0.12mm,两个极耳的导出部和接触部的宽度和厚度一样(即两个极耳为矩形)。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都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0082]对比例4(参照图6)
[008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D (即电芯I的制备)中,第一极耳12为镍合金、第二极耳14为铝,第一极耳12与第一集流体111焊接,第二极耳14与第二集流体131焊接,将第一极片11、第二极极片13和隔离膜15卷绕成裸电芯,第一极耳12的第一导出部122的宽度为6mm、长度为IOmm ;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的宽度为25mm、长度为45mm、厚度为0.05mm。第二极耳14宽度都为6mm、长度都为60mm ;厚度都为0.05mm。第一极耳12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第二极耳14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和卷绕收尾处E,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0084]取上述各实施例、对比例中的锂离子电池以1C/1C进行充放电测试,每100次充放电后检查锂离子电池变形情况,其结果记录于下表1中;另取上述各实施例、对比例中的锂离子电池满充后进行60°c存储测试,15天后检查锂离子电池变形情况,其结果记录于下表I中。另以IOC的倍率进行放电,以测试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
[0085]表1实施例1-4与对比例1-4的测试结果
[0086]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绕式电芯(1),包括: 第一极片(11),包括第一集流体(ill)以及设置在第一集流体(111)的表面上的含有第一活性材料的第一膜片(112); 第一极耳(12 ),设置并电连接于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 第二极片(13),与第一极片(11)极性相反,包括第二集流体(131)以及设置在第二集流体(131)的表面上的含有第二活性材料的第二膜片(132); 第二极耳(14),设置并电连接于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以及 隔离膜(15),设置于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3)之间; 其中,第一极片(11)、隔离膜(15)和第二极片(13)依序卷绕形成卷绕式电芯(I);在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 )和卷绕收尾处(E ),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未设置有第一膜片(112),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未设置有第二膜片(132); 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耳(12)设置于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的位置和第二极耳(14)设置于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的位置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起始处(S)或处于卷绕式电芯(I)的卷绕收尾处(E); 第一极耳(12)具有与第一集流体(111)接触的第一接触部(121)及露出第一集流体(111)的第一导出部(122 ),第一接触部(121)的长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长度的2/3~I,第一接触部(121)的宽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3~1/2 ; 第二极耳(14)具有与第二集流体(131)接触的第二接触部(141)及露出第二集流体(131)的第二导出部(142),第二接触部(141)的长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长度的2/3~1,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为卷绕式电芯(I)的宽度的1/3~1/2 ; 其中,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相互错位,以保证在卷绕形成电芯后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在电芯宽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1),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耳(12 )焊接于第一极片(11)的第一集流体(111); 第二极耳(14)焊接于第二极片(13)的第二集流体(13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1),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材质为纯铝带、纯铜带、纯镍带、或为经过表面处理的铝带、铜带、镍带、或为铜合金、镍合金、镀铜、镀镍的金属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1),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2)的第一导出部(122)和第二极耳(14)的第二导出部(142)的宽度为长度为10mm-1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1),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4)的厚度为 0.0Smm-Q.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1),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一导出部(122)构成E形或L形; 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和第二导出部(142)构成E形或L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1),其特征在于, 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的宽度与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宽度相同或不同; 第一极耳(12)的第一接触部(121)的长度与第二极耳(14)的第二接触部(141)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8.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式电芯(I); 电解液;以及 包装袋(2 ),封装卷绕式电芯(I)并容纳电解液以使电解液浸润卷绕式电芯(I)的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为电池或电容器。
10.根据权利要 求9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锂离子电池。
【文档编号】H01M10/0587GK203800133SQ20142012760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牛少军, 何东铭, 王彦平 申请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