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397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屏蔽片、两排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一屏蔽壳;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第二屏蔽片、两排第二接触端子、至少一接触弹片及第二屏蔽壳;通过在插头连接器内设置有接触弹片,配合第一屏蔽片之接触面露出第一舌板的侧面,对插组合时,接触弹片的前端弹性抵压于接触面上接触连接而形成了接地回路,可很好地屏蔽因高频信号传输时引起的上下两排接触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更好地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可有效增强连接器的插拔力,由于接触弹片和接触面同是金属材质,可满足连接器高插拔寿命的要求,产品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还可满足正反插拔。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 组合结构。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常见的插头连接器其具有一基座,所述基座凸设有一舌板,所述舌板的上下 两侧分别装设有多数导电端子,如此可实现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性导接。而 为了将所述插头连接器做到超薄型,所述舌板必然会很薄,如此,所述舌板上下两侧的导电 端子之间的间距会进一步减小,导致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讯号干扰更加强烈,不利于高频 信号的传输,并且目前的插头连接器存在插拔力弱、产品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连 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高频信号传输不稳定、插拔力 弱并且产品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 -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屏蔽片、两排第一接触端子以及 一第一屏蔽壳;该第一绝缘本体包括有第一基座以及与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舌板;该第一 屏蔽片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内而将两排第一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该第一屏蔽片具有第 一焊接脚以及至少一接触面,该接触面露出第一舌板的侧面,该第一焊接脚伸出第一基座 夕卜;该两排第一接触端子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上,两排第一接触端子的接触部分别露出第 一舌板的上下表面,两排第一接触端子的焊接部均伸出第一基座外;该第一屏蔽壳包覆于 第一绝缘本体外,第一屏蔽壳的内壁与第一舌板的外壁之间围构形成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 第一插槽。
[000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屏蔽片的两相对侧面均具有一前述接触面,两接触 面分别露出第一舌板的两相对侧面。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舌板的侧面设置有定位槽,接触面的中段位于该定 位槽中。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舌板的连接处包裹有第一接地片,该第 一接地片与第一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
[0009] -种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二绝缘本体、一第二屏蔽片、两排第二接触端子、至 少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屏蔽壳;该第二绝缘本体包括有第二基座以及与第二基座连接的 第二舌板,第二舌板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第二插槽;该第二屏蔽片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内 并将两排第二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第二屏蔽片的第二焊接脚伸出第二基座外;该两排 第二接触端子均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上,两排第二接触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上下设置并位于 第二插槽内,两排第二接触端子的焊接部均伸出第二基座外;该接触弹片可侧向弹性活动 地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侧面上,接触弹片的前端伸入第二插槽中,且接触弹片的前端至少与 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端平齐,接触弹片的后端与第二屏蔽片保持接触连接;该第二 屏蔽壳包裹住第二舌板的外表面。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舌板的两相对侧面均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的通槽, 该接触弹片为两个,它们分别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两相对侧面上,两接触弹片的前端通过对 应的通槽伸入第二插槽中,两接触弹片的后端一体成型连接并与第二屏蔽片保持接触连 接。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片,该第二接地片设置于第二 舌板的表面上,第二舌板的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的通孔,第二接地片的后端与第二屏 蔽壳保持接触连接,第二接地片的前端具有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通过通孔伸出第二 插槽中,且该弹性接触部位于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方。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接地片为两个,它们分别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上下表 面上,第二舌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连通第二插槽的通孔,每一第二接地片的后端均 与第二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每一第二接地片的前端均具有前述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 部通过对应的通孔伸出第二插槽中,且每一弹性接触部均位于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 方。
[0013] 一种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组合结构,包括有前述插座连接器以及前述插头 连接器;该第一舌板插入第二插槽中,该第二舌板插入第一插槽中,该第一接触端子的接触 部与第二接触端子的接触部接触连接,该接触弹片的前端弹性抵压于接触面上接触连接。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舌板的连接处包裹有第一接地片,该第 一接地片与第一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该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片,该 第二接地片设置于第二舌板的表面上,第二舌板的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的通孔,第二 接地片的后端与第二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第二接地片的前端具有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 触部通过通孔伸出第二插槽中,且该弹性接触部位于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方并抵于 第一接地片的表面上。
[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
[0016] 一、通过在插头连接器内设置有接触弹片,配合第一屏蔽片之接触面露出第一舌 板的侧面,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组合时,接触弹片的前端弹性抵压于接触面上 接触连接而形成了接地回路,并配合第一屏蔽片和第二屏蔽片可很好地屏蔽因高频信号传 输时引起的上下两排接触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更好地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 可有效增强连接器的插拔力,而且由于接触弹片和接触面同是金属材质,可满足连接器高 插拔寿命的要求,产品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还可满足正反插拔,产品使用更加方便。
[0017] 二、通过在插座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片,在插头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片, 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组合时,该第二接地片的弹性接触部抵于第一接地片的表 面上,保证了更好的接地屏蔽效果。
[0018] 三、通过将两第二接地片分别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上下表面上,并配合第一接地片 包裹住第一基座与第一舌板的连接处,实现了接地片的对称分布,有利于确保稳定的接地 屏蔽效果。
[0019]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2]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0023] 图4是图2的分解图;
[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截面图;
[0025]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7] 图8是图6的分解图;
[0028] 图9是图7的分解图;
[0029]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局部组装立体图;
[0030]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
[003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状态的立体 图;
[0032]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状态的另一角 度立体图;
[0033]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状态的截面 图;
[0034]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合状态的另一截 面图。
[0035] 附图标识说明:
[0036] 100、插座连接器 10、第一绝缘本体
[0037] 11、第一基座 12、第一舌板
[0038] 13、第一扣部 101、定位槽
[0039] 102、第一插槽 20、第一屏蔽片
[0040] 21、第一焊接脚 22、接触面
[0041] 30、第一接触端子 31、接触部
[0042] 32、焊接部 40、第一屏蔽壳
[0043] 41、第一扣孔 50、第一接地片
[0044] 51、上半片 52、下半片
[0045] 100'、插头连接器 10'、第二绝缘本体
[0046] 1P、第二基座 C、第二舌板
[0047] 13'、第二扣部 14'、绝缘件
[0048] 10P、第二插槽 102'、通槽
[0049] 、通孔 2(V、第二屏蔽片
[0050] 21'、第二焊接脚 30'、第二接触端子
[0051] 31'、接触部 32'、焊接部
[0052] 40'、接触弹片 50'、第二屏蔽壳
[0053] 51'、第二扣孔 60'、第二接地片
[0054] 61'、弹性接触部 62'、U型连接部
[0055] 63'、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请参照图1至图1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 实用新型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1〇〇和插头连接器 100,。
[0057] 其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有一第一绝缘本体10、一第一屏 蔽片20、两排第一接触端子30以及一第一屏蔽壳40。
[0058] 该第一绝缘本体10包括有第一基座11以及与第一基座11连接的第一舌板12,该 第一基座1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扣部1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舌板12于第一基座11 上一体向前延伸出,该第一舌板12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槽101。
[0059] 该第一屏蔽片20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内而将两排第一接触端子30彼此隔离 分开,第一屏蔽片20为金属材质,其还可起到增加第一舌板12强度的目的,该第一屏蔽片 20具有第一焊接脚21以及至少一接触面22,该第一焊接脚21伸出第一基座11外而与外部 电路板焊接电连接,该接触面22露出第一舌板12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片20 的两相对侧面均具有一前述接触面22,两接触面22分别露出第一舌板12的两相对侧面,且 每一接触面22的中段位于对应定位槽101中。
[0060] 该两排第一接触端子30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两排第一接触 端子30均通过镶嵌成型(Inster Molding)的方式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上,两排第一接 触端子30的接触部31分别露出第一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两排第一接触端子30的焊接部 32均伸出第一基座11外,以便与外部电路板焊接电连接。
[0061] 该第一屏蔽壳40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10外,第一屏蔽壳40的内壁与第一舌板12 的外壁之间围构形成供插头连接器100'插入的第一插槽102。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 屏蔽壳40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扣孔41,该第一扣孔41与前述第一扣部13配合卡扣连接固 定。
[0062] 以及,该第一基座11与第一舌板12的连接处包裹有第一接地片50,该第一接地片 50与第一屏蔽壳40保持接触连接,具体而言,该第一接地片50包括有上半片51和下半片 52,该上半片51和下半片52彼此扣合连接固定。
[0063] 组装时,首先,如图3和图4所示,将第一屏蔽片20、两排第一接触端子30与第一 绝缘本体10通过镶嵌成型(Inster Molding)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接着,将上半片51和下 半片52彼此扣合形成第一接地片50,并使得第一接地片50包裹住第一基座11与第一舌板 12的连接处;然后,将第一绝缘本体10由后往前插入第一屏蔽壳40中,使得第一扣部13与 第一扣孔41彼此扣合固定即可完成插座连接器100的组装(如图1和图2)。
[0064] 如图6至图11所示,该插头连接器100'包括有一第二绝缘本体10'、一第二屏 蔽片20'、两排第二接触端子30'、至少一接触弹片40'以及一第二屏蔽壳50'。
[0065] 该第二绝缘本体10'包括有第二基座11'以及与第二基座11'连接的第二舌板 12',第二舌板C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第二插槽10Γ,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基座1Γ 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二扣部13',该第二舌板12'于第二基座11' 一体向前延伸出,该 第二绝缘本体10'进一步包括有绝缘件14',该绝缘件14'由后往前插装固定于第二基 座11'内。
[0066] 该第二屏蔽片20'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0'内并将两排第二接触端子30'彼 此隔离分开,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屏蔽片2(V与绝缘件If镶嵌成型(Inster Molding),第二屏蔽片20'的前端伸出绝缘件14'的前端并位于第二插槽10Γ中,第二 屏蔽片20'的第二焊接脚21'伸出第二基座11'外,以便与线材电连接。
[0067] 该两排第二接触端子30'均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10'上,两排第二接触端子 30'的接触部31'分别上下设置并位于第二插槽101'内,两排第二接触端子30'的焊接 部32'均伸出第二基座1Γ外,以便与外部线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排第二接触端 子30'与前述绝缘件14'镶嵌成型(Inster Molding)在一起。
[0068] 该接触弹片40'为金属材质,该接触弹片40'可侧向弹性活动地设置于第二舌 板C的侧面上,接触弹片4(V的前端伸入第二插槽10Γ中,接触弹片4(V呈侧向向外 折弯的钩状,且接触弹片40'的前端至少与第二接触端子30'之接触部3广的前端平齐, 以便使接触弹片4(V先与接触面22接触,接触弹片4(V的后端与弟_屏蔽片2(V保持接 触连接。
[0069] 该第二屏蔽壳50'包裹住第二舌板12'的外表面,第二屏蔽壳50'的后端设置 有第二扣孔51',该第二扣孔51'与前述第二扣部13'配合卡扣连接固定。
[0070] 以及,该第二舌板12'的两相对侧面均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101'的通槽102', 该接触弹片40'为两个,它们分别设置于第二舌板12'的两相对侧面上,两接触弹片40' 的前端通过对应的通槽102'伸入第二插槽101'中,两接触弹片40的后端一体成型连接 并与第二屏蔽片20'保持接触连接。
[0071] 该插头连接器l〇(V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片60',该第二接地片60' 设置于第二舌板12'的表面上,第二舌板12'的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101'的通孔 103',第二接地片60'的后端与第二屏蔽壳50'保持接触连接,第二接地片60'的前端 具有弹性接触部61',该弹性接触部61'通过通孔103'伸出第二插槽101'中,且该弹性 接触部6Γ位于第二接触端子30'之接触部3Γ的前方。具体而言,该第二接地片60' 嵌设于第二舌板12'的表面上,该第二接地片60'包括有前述弹性接触部61'、U型连接 部62'以及抵接部63',该弹性接触部61'为三个,它们于U型连接部62'的前端一体向 前延伸出,三个弹性接触部61'左右间隔均等分布,该抵接部63'为两个,它们分别于U型 连接部62'的两个尾端折弯延伸出。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接地片60'为两个,它们 分别设置于第二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上,第二舌板1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连通第 二插槽101'的通孔103',每一第二接地片60'的后端均与第二屏蔽壳50'保持接触连 接,每一第二接地片60'的前端均具有前述弹性接触部61',该弹性接触部61'通过对应 的通孔103'伸出第二插槽10Γ中,且每一弹性接触部6广均位于第二接触端子3(V之 接触部31'的前方。
[0072] 组装时,首先,接触弹片40'的后端与第二屏蔽片20'接触连接,然后,将两排第 二接触端子30'、接触弹片40'、第二屏蔽片20'与绝缘件14'通过镶嵌成型(Inster Molding)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如图8和图9所示);接着,将绝缘件14'由后往前插入第二 基座1P内固定,使得第二接触端子30'的接触部31'伸入第二插槽101'中,该接触弹 片40'通过对应的通槽102'伸入第二插槽101'中;接着,将两第二接地片60'分别嵌设 于第二舌板12'的上下表面,并使得各弹性接触部61'通过对应的通孔103'伸入第二插 槽10P中;然后,将第二舌板C由后往前插入第二屏蔽壳5(V中,使得第二扣部13'与 第二扣孔51'彼此扣合固定即可完成插头连接器100'的组装(如图6和图7)。
[0073] 该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100'组合时,如图12至图15所示,该第一舌板 12插入第二插槽10Γ中,该第二舌板C插入第一插槽102中,该第一接触端子30的接 触部31与第二接触端子30'的接触部31'接触连接,实现了讯号传输,该接触弹片40'的 前端卡于定位槽101中并弹性抵压于接触面22上接触连接而形成了接地回路,并且,该第 二接地片60'的弹性接触部61'抵于第一接地片50的表面上,保证了接地屏蔽效果。
[0074]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在插头连接器内设置有接触弹片,配合第 一屏蔽片之接触面露出第一舌板的侧面,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组合时,接触弹 片的前端弹性抵压于接触面上接触连接而形成了接地回路,并配合第一屏蔽片和第二屏蔽 片可很好地屏蔽因高频信号传输时引起的上下两排接触端子之间的电磁干扰,更好地确保 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可有效增强连接器的插拔力,而且由于接触弹片和接触面同 是金属材质,可满足连接器高插拔寿命的要求,产品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还可满足正 反插拔,产品使用更加方便。其次,通过在插座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片,在插头连接器 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片,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插组合时,该第二接地片的弹性接触 部抵于第一接地片的表面上,保证了更好的接地屏蔽效果。再者,通过将两第二接地片分别 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上下表面上,并配合第一接地片包裹住第一基座与第一舌板的连接处, 实现了接地片的对称分布,有利于确保稳定的接地屏蔽效果。
[007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屏蔽片、两排第一接触端子以及一 第一屏蔽壳;该第一绝缘本体包括有第一基座以及与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舌板;该第一屏 蔽片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内而将两排第一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屏 蔽片具有第一焊接脚以及至少一接触面,该接触面露出第一舌板的侧面,该第一焊接脚伸 出第一基座外;该两排第一接触端子设置于第一绝缘本体上,两排第一接触端子的接触部 分别露出第一舌板的上下表面,两排第一接触端子的焊接部均伸出第一基座外;该第一屏 蔽壳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外,第一屏蔽壳的内壁与第一舌板的外壁之间围构形成供插头连 接器插入的第一插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片的两相对侧面均 具有一前述接触面,两接触面分别露出第一舌板的两相对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的侧面设置有定位 槽,接触面的中段位于该定位槽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舌板的连接 处包裹有第一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与第一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
5. -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二绝缘本体、一第二屏蔽片、两排第二接 触端子、至少一接触弹片以及一第二屏蔽壳;该第二绝缘本体包括有第二基座以及与第二 基座连接的第二舌板,第二舌板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第二插槽;该第二屏蔽片设置于第二 绝缘本体内并将两排第二接触端子彼此隔离分开,第二屏蔽片的第二焊接脚伸出第二基座 夕卜;该两排第二接触端子均设置于第二绝缘本体上,两排第二接触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上下 设置并位于第二插槽内,两排第二接触端子的焊接部均伸出第二基座外;该接触弹片可侧 向弹性活动地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侧面上,接触弹片的前端伸入第二插槽中,且接触弹片的 前端至少与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端平齐,接触弹片的后端与第二屏蔽片保持接触连 接;该第二屏蔽壳包裹住第二舌板的外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两相对侧面均设 置有连通第二插槽的通槽,该接触弹片为两个,它们分别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两相对侧面上, 两接触弹片的前端通过对应的通槽伸入第二插槽中,两接触弹片的后端一体成型连接并与 第二屏蔽片保持接触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片, 该第二接地片设置于第二舌板的表面上,第二舌板的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的通孔,第 二接地片的后端与第二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第二接地片的前端具有弹性接触部,该弹性 接触部通过通孔伸出第二插槽中,且该弹性接触部位于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片为两个,它们分别 设置于第二舌板的上下表面上,第二舌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前述连通第二插槽的通孔, 每一第二接地片的后端均与第二屏蔽壳保持接触连接,每一第二接地片的前端均具有前述 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通过对应的通孔伸出第二插槽中,且每一弹性接触部均位于第 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方。
9. 一种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4 任一项所述的插座连接器以及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该第一舌板插 入第二插槽中,该第二舌板插入第一插槽中,该第一接触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接触端子的 接触部接触连接,该接触弹片的前端弹性抵压于接触面上接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基座与第一舌板的连接处包裹有第一接地片,该第一接地片与第一屏蔽壳保持接触连 接;该插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片,该第二接地片设置于第二舌板的表面 上,第二舌板的表面设置有连通第二插槽的通孔,第二接地片的后端与第二屏蔽壳保持接 触连接,第二接地片的前端具有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通过通孔伸出第二插槽中,且该 弹性接触部位于第二接触端子之接触部的前方并抵于第一接地片的表面上。
【文档编号】H01R13/652GK203850558SQ201420180342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孙鸿运, 李胡彬 申请人: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