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619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该连接器包括一外壳、至少一个电源端子组及至少一个讯号端子组,该电源端子组与讯号端子组分别插设至该外壳内,其中该电源端子组设有二电源端子,该些电源端子的顶缘分别设有一抵接片,该些抵接片朝自身电源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且彼此能相互抵靠,另,该讯号端子组分别包括至少一金属片体及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固定于该金属片体外,且其顶缘凸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能在该讯号端子组被插入至该外壳内的情形下,嵌入至该外壳的一开孔中,由该些抵接片与凸起部的设计,能使该电源端子组与讯号端子组稳固地定位于该外壳内。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连接器结构,尤其指一种具有紧固端子,以避免使用者于插拔 连接器时,造成端子松动的情事的连接器结构。 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类电子系统中,连接器在装置与装置、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连 接和信号传递,为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需要的基础组件,因此,业者为能增加自身的市场竞 争力,莫不努力针对连接器的各个零件的细部结构,进行分离设计或优化,以能增加各零件 模块化的弹性,且满足连接器的功能及结构需求。
[0003] 就公知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该连接器1包括一外壳 11与复数个电源端子组13,其中该些电源端子组13分别组装至该外壳11中,又,每一组电 源端子组13包括二电源端子131AU31B,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的一端分别设有复数个 第一接触部1311AU311B,以能与其它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接触部相电气连接,该些电源 端子131A、131B的底缘分别设有复数个插接脚1312AU312B,以能连接至一电路板或一电 源供应器,如此,该连接器1即能够与其它连接器间相互传递电源。另,复请参阅图1A及图 1B所示,该些电源端子131A、131B的一侧面分别凸设有一嵌卡凸块1313AU313B,当该些电 源端子131A、131B组装至该外壳11时,各该嵌卡凸块1313A、1313B能与该外壳11相嵌卡, 惟,由于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相对应的另一侧面间系存有间距,且彼此完全未相碰触, 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于插拔连接器1时,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容易 产生晃动而脱离原有的固定位置,造成该连接器1的稳定性不佳。
[0004] 故,如何针对公知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前述问题,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亟欲 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以有效 地改善公知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该 连接器包括一外壳、至少一个电源端子组及至少一个讯号端子组,其中该电源端子组插设 至该外壳内,其一端能与另一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一端相插接,其另一端则能连接至一 电路板或一电源供应器,以使该些连接器能相互传输电源,又,各该电源端子组分别设有一 第一电源端子及一第二电源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的顶缘设有一第一抵接片,该第一抵接 片朝该第一电源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该第二电源端子的顶缘设有一第二抵接片,该第 二抵接片朝该第二电源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且该第一抵接片与第二抵接片的一端相互 抵靠,再者,该讯号端子组插设至该外壳内,其中各该讯号端子组分别包括至少一金属片体 及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固定于该金属片体外,且该金属片体的两端 分别外露在该绝缘壳体之外,该金属片体的一端能与该另一连接器的讯号端子组的一端相 插接,其另一端则能连接至该电路板或电源供应器,且该绝缘壳体的顶缘凸设有一凸起部, 该凸起部能在该讯号端子组被插入至该外壳内时,嵌入至该外壳的顶面的一开孔中,如此, 由该些抵接片的设计,能提高该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分别与该外壳间的摩擦力, 以在使用者于插拔该连接器时,令该些电源端子组不易于该外壳内松动,同时,通过该绝缘 壳体的凸起部的设计,亦可使该讯号端子组稳固地定位于该外壳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A为公知连接器的示意图;
[0008] 图1B为公知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子组的结合示意图;
[001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讯号端子组的示意图;及
[001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讯号端子组的侧视示意图。
[0014]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5] 公知部分
[0016] 连接器1,外壳11,电源端子组13,电源端子131AU31B,第一接触部1311AU311B, 插接脚 1312A、1312B,嵌卡凸块 1313A、1313B ;
[0017] 本实用新型部分
[0018] 连接器2、2A,外壳21,开孔210,贯穿孔212,电源端子组23、23A,第一电源端子 231,第一接触部2311,第一插接脚2312,第一抵接片2313,第一嵌卡部2315,第二电源端子 232,第二接触部2321,第二插接脚2322,第二抵接片2323,第二嵌卡部2325,讯号端子组 25、25A,金属片体251,绝缘壳体253,凸起部2531,槽沟2533,孔洞2535,结合部27、27A。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举实施例 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0]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及其端子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 阅图2所示,其中该连接器2能为一母连接器或为一公连接器,但无论是母连接器或公连接 器,其大致结构均相同,故后续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接器的结构均能应用于母连接器或公 连接器。又,该连接器2包括一外壳21、至少一个电源端子组23及至少一个讯号端子组25, 其中该外壳21的顶面开设有至少一开孔210,且其前后相对的两侧面设有复数个贯穿的贯 穿孔212,以能分别容纳电源端子组23与讯号端子组25。
[0021] 另,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电源端子组23经由该贯穿孔212插设至该外壳21内, 其一端能与另一连接器2A的电源端子组23A的一端相插接,其另一端则能连接至一电路板 或一电源供应器(图中未示),以使该些连接器2、2A能相互传输电源,请参阅图3所示,该 电源端子组23分别设有一第一电源端子231及一第二电源端子232,请参阅图3及图4所 示,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源端子231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接触部2311,其另一端设有复数 支第一插接脚2312 (在该实施例中,该些第一插接脚2312是设在该第一电源端子231的底 缘),且其顶缘设有一第一抵接片2313,其中该第一抵接片2313朝该第一电源端子231的 一侧面弯折延伸,该第二电源端子232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接触部2321,其另一端设有复数 支第二插接脚2322 (在该实施例中,该些第二插接脚2322是设在该第二电源端子232的底 缘),且其顶缘设有一第二抵接片2323,其中该第二抵接片2323朝该第二电源端子232的 一侧面弯折延伸,当该第一电源端子231与第二电源端子232 -同组装至该外壳21内时, 该第一抵接片2313与第二抵接片2323的一端是相互抵靠,又,该第一电源端子231凸设有 一第一嵌卡部2315,该第二电源端子232凸设有一第二嵌卡部2325,当该电源端子组23组 装至该外壳21内时,该些嵌卡部2315、2325会抵靠住该外壳21的内缘,此时,再由该些抵 接片2313、2323相互抵靠,便能提高该第一电源端子231及第二电源端子232间,各自与该 外壳21间的摩擦力,如此,当该电源端子组23的该些插接脚2312、2322被连接至该电路板 或电源供应器上后,使用者将另一连接器2A插接至该连接器2时,该些接触部231U2321 会与该另一连接器2A的电源端子组23A相连接,以能传送或接收电源,又,由该些抵接片 2313、2323相抵靠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无论使用者是插、拔该些连接器2,均可令电源端子 组23不易于该外壳21内松动,以保持该连接器2的整体稳固性。
[0022] 再者,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讯号端子组25插设至该外壳21内,其一端能与另一 连接器2A的讯号端子组25A的一端相插接,其另一端则能连接至该电路板或电源供应器 (图中未示),请参阅图5所示,其中各该讯号端子组25分别包括至少一金属片体251及一 绝缘壳体253,在该实施例中,该绝缘壳体253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固定于该金属片体251外, 且该金属片体251的两端会分别外露在该绝缘壳体253之外,其中该金属片体251的一端 能与该另一连接器2A的讯号端子组25A的一端相插接,以能彼此相互传送讯号,其另一端 则能连接至该电路板或电源供应器,又,且该绝缘壳体253的顶缘凸设有一凸起部2531,且 邻近该凸起部2531的位置设有一槽沟2533,当该讯号端子组25被组装至该外壳21内时, 该凸起部2531会受到该外壳21的压迫而略微朝该槽沟2533的方向位移变形,之后,当该 凸起部2531位移至对应该外壳21的开孔210时,该凸起部2531会因自身回复力而嵌入至 该外壳21的开孔210中,如此,通过该绝缘壳体253的凸起部2531的设计,使用者在插、拔 该连接器2时,即可使该讯号端子组25稳固地定位于该外壳21内。
[0023] 承上,请参阅图2、图5及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业者为使该绝缘壳体253能成 形于复数支金属片体251上,能先以治具夹持住该些金属片体251,嗣,再以射出成型工法, 使该绝缘壳体253成形于该些金属片体251之外,最后,再撤下该治具,故会在该绝缘壳体 253上形成复数个孔洞2535,惟,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采用不同的成型工 法,而不在该绝缘壳体253上形成孔洞253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绝缘 壳体253亦可不设有该槽沟2533,只要该凸起部2531的材质能使其自身略微变形,并能于 插入外壳21后,再嵌入至该开孔210内,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起部2531。
[0024] 综上所述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设计,连接器2在插拔过程中,由该些抵接 片2313、2323的设计,即可大幅提高该电源端子组23 (S卩,第一电源端子231及第二电源端 子232)与外壳21间的摩擦力,令使用者于插拔该连接器2时,该些电源端子组23不易于 该外壳21内松动,此外,由于该绝缘壳体253的凸起部2531会确实嵌卡至该外壳21的开 孔210,故可使该讯号端子组25稳固地定位于该外壳21内,意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2经 长时间插拔后,电源端子组23及讯号端子组25仍能保有良好的稳固性,有效提高连接器2 的使用寿命。
[0025] 在此特别一提的,为使连接器2与另一连接器2A彼此间能紧密结合,复请参阅图 2所示,该连接器2上设有一结合部27 (在该实施例中,该结合部27是设在该连接器2的 顶面),且该结合部27为一凹槽,该另一连接器2A的顶面则设有另一结合部27A,且该另一 结合部27A为一凸柱,当该些连接器2、2A相互连接时,该些结合部27、27A彼此间会相互卡 合,以使该些连接器2、2A不会轻易脱离,又,为使该些结合部27、27A能轻易地相卡合,该另 一结合部27A的一端呈椎状,以能便利地伸入至该结合部27中,惟,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 施例中,该些结合部27、27A的态样能相互对调,或为其它样式,只要该些结合部27、27A能 彼此结合,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合部27、27A。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 均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紧固端子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器包括: 一外壳,其顶面开设有至少一开孔; 至少一个电源端子组,插设至该外壳内,其一端能与另一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一端 相插接,其另一端则能连接至一电路板或一电源供应器,使该些连接器相互传输电源,其中 各该电源端子组分别设有一第一电源端子及一第二电源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的顶缘设有 一第一抵接片,该第一抵接片朝该第一电源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该第二电源端子的顶 缘设有一第二抵接片,该第二抵接片系朝该第二电源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且该第一抵 接片与第二抵接片的一端相互抵靠;及 至少一个讯号端子组,插设至该外壳内,其中各该讯号端子组分别包括至少一金属片 体及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固定于该金属片体外,且该金属片体的两端分别外露在该绝 缘壳体之外,该金属片体的一端能与该另一连接器的讯号端子组的一端相插接,其另一端 则能连接至该电源供应器或该电路板,且该绝缘壳体的顶缘凸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在 该讯号端子组被插入至该外壳内的情形下,嵌入至该外壳的该开孔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电源端子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接 触部,其另一端则设有复数支第一插接脚,该第二电源端子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接触部,其另 一端则设有复数支第二插接脚,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与另一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 的一端相插接,该些第一插接脚及该些第二插接脚则与该电路板或该电源供应器相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绝缘壳体邻近该凸起部的位置设有 一槽沟,且在该凸起部受到该外壳的压迫后,该凸起部朝该槽沟的方向位移变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第一电源端子凸设有一第一嵌卡部, 该第二电源端子凸设有一第二嵌卡部,在该电源端子组组装至该外壳内的状态下,该第一 嵌卡部及第二嵌卡部分别抵靠住该外壳的内缘。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连接器设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与该 另一连接器的另一结合部相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部为一凹槽。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是,该结合部为一凸柱,且该凸柱的一端呈 椎状。
8. -种电源端子组,组装至一连接器的外壳上,其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电源端子,其一端设有一第一接触部,其另一端则设有复数支第一插接脚,该第 一接触部与另一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一端相插接,该些第一插接脚则与一电路板或一电 源供应器相连接,该第一电源端子的顶缘设有一第一抵接片,该第一抵接片朝该第一电源 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及 一第二电源端子,其一端设有一第二接触部,其另一端则设有复数支第二插接脚,该第 二接触部与该另一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一端相插接,该些第二插接脚则与该电路板或该 电源供应器相连接,该第二电源端子的顶缘设有一第二抵接片,该第二抵接片朝该第二电 源端子的一侧面弯折延伸,且该第一抵接片与第二抵接片的一端相互抵靠。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端子组,其特征是,该第一电源端子凸设有一第一嵌卡部, 该第二电源端子凸设有一第二嵌卡部,在该电源端子组组装至该外壳内的状态下,该第一 嵌卡部及第二嵌卡部分别抵靠住该外壳的内缘。
10. -种讯号端子组,组装至一连接器的外壳上,其特征是,包括: 至少一金属片体;及 一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固定于该金属片体外,且该金属片体的两端分别外露在该绝 缘壳体之外,该金属片体的一端能与另一连接器的讯号端子组的一端相插接,其另一端则 能连接至一电源供应器或一电路板,且该绝缘壳体的顶缘凸设有一凸起部,该凸起部在该 讯号端子组被插入至该外壳内的情形下,嵌入至该外壳的一开孔中。
【文档编号】H01R13/213GK203911048SQ20142023300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许文德, 叶权德 申请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