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346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注塑成型的第一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埋设在舌板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部的连接脚,舌板在对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处形成有模具退出孔,电连接器还包括紧密形成在模具退出孔内的绝缘密封件,该绝缘密封件使得舌板形成完整的平面。在舌板上的模具退出孔内形成有上述绝缘密封件,可防止异物落入所述模具退出孔引起电连接器短路,亦使得电连接器的外观更加平整。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绝缘密封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020192747.9号公告了一种防水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注塑成型的导电端子、遮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套设在金属外壳外侧的橡胶圈及环形位于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之间的橡胶环,所述金属外壳包围绝缘本体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舌板,导电端子具有埋设于舌板的接触部,在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成型过程中,模具退出后在舌板上留下了位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模具退出孔,当外界有异物或者水珠落入该模具退出孔内,将会导致电连接器短路,这种缺陷对于防水连接器而言将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0003]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绝缘密封件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不仅可以防止短路,而且外观平整。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注塑成型的第一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埋设在舌板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部的连接脚,舌板在对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处形成有模具退出孔,电连接器还包括紧密形成在模具退出孔内的绝缘密封件,该绝缘密封件使得舌板形成完整的平面。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舌板上的模具退出孔内形成有绝缘密封件,该绝缘密封件使的舌板形成完整的平面,可防止异物落入所述模具退出孔弓I起电连接器短路,亦使得电连接器的外观更加平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8]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橡胶件从端子座上剥离开来时的分解图。
[0009]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橡胶件注塑成型于端子座上时的立体图。
[0010]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注塑成型有绝缘密封件后端子座的立体图。
[0011]图5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注塑成型有绝缘密封件后端子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2]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请参阅图1,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具有防水功能,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2、遮覆于绝缘本体I的金属外壳3及套设于金属外壳3的外围表面的橡胶圈4,所述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I组成端子座20,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包覆于端子座20后端的橡胶件5 (图2、3清晰可见),金属外壳3遮覆于端子座20及该橡胶件5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10,该等构造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具备了防水的功能。
[0014]为了防止该电连接器100发生短路,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5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端子座10上进一步的改进。
[0015]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所述舌板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与绝缘本体I注塑成型的第一导电端子21及插入绝缘本体I的第二导电端子22,该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埋设在舌板12的接触部211及延伸出基部11的连接脚212,接触部211裸露于第一表面121,舌板12在对应于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处形成有模具退出孔13,模具退出孔13则贯穿舌板12的第二表面122 (图3可见)。进一步地,所述模具退出孔13包括位于接触部211之间的一排第一孔131及对准接触部211的一排第二孔132,第一、第二孔131、132贯穿舌板12的第二表面122,第一孔131位于第二孔132的前方,所述第一孔131还贯穿舌板12的第一表面121。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部分裸露于第二孔132且封住该第二孔132位于舌板12内部的开口。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埋设在舌板12第二表面122的加强片7,该加强片7与绝缘本体I的舌板12 —体注塑形成且设有“H”型的开槽71,该开槽71对应模具退出孔13且设有相对且相隔设置的间隔壁72,第一、第二孔131、132分别排列在间隔壁72的两侧。
[0016]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紧密形成在模具退出孔13内的绝缘密封件6,该绝缘密封件6使得舌板12形成完整的平面,绝缘密封件6的形成可以是单独成型,然后填塞进模具退出孔13的结构,也可以是向模具退出孔13内注塑液态绝缘材料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密封件6为液态绝缘材料注塑成型于模具退出孔13后形成,形成后的绝缘密封件6容纳在开槽71内且与舌板12的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均平齐。进一步的,参图6,所述绝缘密封件6包括形成于第一孔131的第一密封件61及形成于第二孔132的第二密封件62,第一密封件61与第一表面121平齐,结合图3,第二密封件62抵靠于第一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1,所述第二密封件62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密封件62a的厚度小于其余第二密封件62b的厚度,所述第一密封件61的厚度均相同,所述绝缘密封件6还形成有刚好容纳在所述“H”型开槽71内用以承载所述第一、第二密封件61、62的主体部60,该主体部60与加强片7的下表面平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液态绝缘材料可以自加强片7的开槽71注入以流入第一、第二孔及该开槽71,冷却后即形成上述绝缘密封件6。
[0017]请参阅图6,所述电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I的绝缘块8、插入固定在该绝缘块8上的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到绝缘块8后组装至绝缘本体1,组装后的第二导电端子22位于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的后侧,上述端子座20也可以是绝缘本体1、与绝缘本体I注塑成型的第一导电端子21、绝缘块8及固定于绝缘块8上的第二导电端子22组成,橡胶件5包覆于端子座20的后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连接脚212及第二导电端子22的连接脚221向后延伸穿过所述橡胶件5。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遮覆于端子座20及橡胶件5的金属壳体31及固定于金属壳体31的金属支架32用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金属支架32包括位于金属壳体31两侧的向下垂直的第一焊脚321及位于金属壳体31两侧且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焊脚322,第二焊脚设有固定孔3221用于螺丝锁定或螺钉固定。
[0018]综上所述,在舌板12上的模具退出孔13内形成有绝缘密封件6,该绝缘密封件6使的舌板12形成完整的平面,可防止异物落入所述模具退出孔引起电连接器短路,亦使得电连接器的外观更加平整。
[0019]本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注塑成型的第一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埋设在舌板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部的连接脚,其特征在于:舌板在对应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处形成有模具退出孔,电连接器还包括紧密形成在模具退出孔内的绝缘密封件,该绝缘密封件使得舌板形成完整的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件为液态绝缘材料注塑成型于模具退出孔后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接触部裸露于第一表面,模具退出孔则贯穿舌板的第二表面,绝缘密封件与第二表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模具退出孔包括位于接触部之间的一排第一孔及对准接触部的一排第二孔,第一孔位于第二孔的前方;所述绝缘密封件包括形成于第一孔的若干第一密封件及形成于第二孔的若干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第一表面平齐,第二密封件抵靠于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埋设在舌板第二表面的加强片,该加强片设有“II”型的开槽,该开槽对应模具退出孔且上述绝缘密封件也充满开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设有相对且相隔设置的间隔壁,第一、第二孔分别排列在间隔壁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进一步贯穿舌板的第一表面,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部分裸露于第二孔且封住该第二孔位于舌板内部的开口,所述绝缘密封件亦与舌板的第一表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密封件的厚度小于其余第二密封件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件包括形成于模具退出孔内的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绝缘密封件形成有刚好容纳在所述“V’型开槽内用以承载所述第一、第二密封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与加强片的下表面平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插入绝缘本体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位于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后侧。
【文档编号】H01R13/52GK204243299SQ20142039108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萧裕三, 陈德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