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77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更具体地,在至少一个方面,本申请涉及用于将电缆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缆连接器组件通常用于将电缆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cb)。典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可包括插头连接器和被布置成与插头连接器配合的插座连接器。电缆终止于插头连接器的印刷电路卡,并且印刷电路卡包括用于连接到安装到pcb的插座连接器的电端子的电触点。

通常将印刷电路卡封装以形成插头/头部,并且封装借助电缆提供保护,以防止对印刷电路卡和焊接/终端区域的任何损坏。封装还可具有附加的引导和偏振特征部,用于与插座连接器更有效地配合。然而,此类封装不是通用的,以与不同的插座连接器或插座配合。

此外,当电信号传输速度增加时,电磁干扰(emi)需要被控制或最小化,以免降低电信号的完整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或者为公众提供可用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各项的连接器: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限定后开口和前开口,该后开口用于接收多根电线;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区段配合的配合区段,该配合区段从前开口向外突出,并且终止于设置在配合区段的相对侧边缘之间的前边缘;以及至少一个侧臂,该至少一个侧臂沿着、邻近并越过配合区段的侧边缘中的一个从前开口的侧面向前延伸,侧边缘和该至少一个侧臂之间的最大间隔足够小,使得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配合连接器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插入在侧边缘和该至少一个侧臂之间。

采用此种布置,提供的相对的侧臂可有助于保护电路板在配合期间免受损坏,并且同时可在配合期间提供对准,而不需要“外模制件”。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侧臂可与配合区段的对应侧边缘进行物理接触。实际上,该至少一个侧臂与对应的侧边缘之间的最大间隔可为零。该至少一个侧臂可在电路板的对应侧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上被包覆模制。

可能的是,电路板的配合区段可包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点进行电接触的多个接触焊盘,并且其中相对的侧臂在电路板上被包覆模制,从而暴露多个接触焊盘。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侧臂包括从前边缘的中心轴线偏离的侧臂中心轴线,并且此种布置可用作偏振特征部。可能的是,连接器还可包括被布置成包封绝缘壳体的外壳壳体。利用外壳壳体,连接器还可包括安装到外壳壳体并用于与配合连接器接合的闩锁机构。作为示例,闩锁机构可包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接合的至少一个扣件构件。

优选地,连接器还可包括导电屏蔽件,所述导电屏蔽件覆盖电路板的配合区段的主表面,并且可弹性地回缩到回缩位置,从而暴露配合区段的主表面。屏蔽件可用于减少电磁干扰(emi)的不期望的影响。具体地,主表面可以是配合区段的顶表面。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一个侧臂可包括相对的侧臂,该侧臂沿着、邻近并越过配合区段的对应侧边缘从前开口的相对侧面延伸,其中每个侧边缘和对应的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足够小,使得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配合连接器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插入在侧边缘和对应的侧臂之间。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各项的连接器: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限定后开口和前开口,该后开口用于接收多根电线;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点进行电接触的多个接触焊盘的配合区段,该配合区段从前开口向外突出;以及导电屏蔽件,该导电屏蔽件覆盖电路板的配合区段的主表面,并且可弹性地回缩到回缩位置,从而暴露配合区段的顶表面。

这种布置可有助于吸收或缓冲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期间的任何过度的冲击力,并且还减少电磁干扰(emi)的不期望的影响。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主表面可以是配合区段的顶表面。当配合区段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区段配合时,导电屏蔽件被布置成回缩到回缩位置。在此种布置中,即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的布置中,回缩的屏蔽件可被配合连接器的屏蔽件代替。

电路板的配合区段可包括两个主表面,该主表面包括顶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其中导电屏蔽件可包括用于覆盖顶表面的上屏蔽构件和用于覆盖底表面的下屏蔽构件。上屏蔽构件和下屏蔽构件中的每个可包括被布置成覆盖相应的顶表面和底表面的前覆盖件、附接到绝缘壳体的一部分的环区段,以及连接在前覆盖件和环区段之间的弹性偏压的连杆区段。

优选地,前覆盖件可包括用于紧贴绝缘壳体的一部分的相对的侧屏蔽件。绝缘壳体可包括从前开口的相对的侧面向前延伸的相对侧臂,并且相对的侧屏蔽件可被布置成紧贴相应的侧臂。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配合区段可被布置成从前开口向外突出,并且终止于设置在配合区段的相对侧边缘之间的前边缘;并且其中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侧臂,该至少一个侧臂沿着、邻近并越过配合区段的侧边缘中的一个从前开口的侧面向前延伸,侧边缘和该至少一个侧臂之间的最大间隔足够小,使得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配合连接器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插入在侧边缘和该至少一个侧臂之间。

该至少一个侧臂可包括从前边缘的中心轴线偏离的侧臂中心轴线,并且这可用作偏振特征部。

具体地,该至少一个侧臂可包括相对的侧臂,该侧臂沿着、邻近并越过配合区段的对应侧边缘从前开口的相对侧面延伸,其中每个侧边缘和对应的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足够小,使得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配合连接器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插入在侧边缘和对应的侧臂之间。

优选地,导电屏蔽件的前边缘可与配合区段的前边缘成一直线。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各项的连接器:具有多个通道的绝缘壳体;多个导电触点,每个触点限定触点的平面并设置在对应的通道中,并且包括: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设置在连接器的配合区段中,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点进行电接触;终端部分,该终端部分从绝缘壳体的后部向外延伸;以及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将接触部分连接到终端部分,其中每个触点的中间部分设置在相对的侧壁之间,每个侧壁包括第一平坦表面,该第一平坦表面面向触点并终止于侧壁的峰处,并且与触点的平面形成4度至11度的第一锐角。

采用此种布置,可以减小导电触点和侧壁之间的阻抗失配。

每个侧壁还可包括第二平坦表面,该第二平坦表面从第一平坦表面向下延伸,并且与触点的平面形成第二锐角,第二锐角小于第一锐角。优选地,第二锐角可基本上等于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侧壁的顶点基本上与触点的最高点对准。每个侧壁可包括基部,该基部具有与触点中每个的宽度基本上相同的基部宽度。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各项的连接器组件:屏蔽连接器和导电保持架。屏蔽连接器包括:包括多个通道的绝缘壳体;多个导电触点;以及导电屏蔽件,该导电屏蔽件组装到连接器的配合区段的外部并包封连接器的配合区段。每个导电触点设置在对应的通道中,并且包括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设置在连接器的配合区段中,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点进行电接触;终端部分,该终端部分从绝缘壳体的后部向外延伸;以及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将接触部分连接到终端部分。导电保持架包括限定与前开口连通的接收空间的相对的顶壁和底壁、相对的侧壁以及后壁,所述底壁在邻近后壁的底壁的后部部分处限定底部开口,所述顶壁在邻近前开口的顶壁的前部处限定顶部开口,其中屏蔽连接器通过底部开口被保持架接收,顶部开口部分地暴露屏蔽连接器的导电屏蔽件,并且屏蔽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通过保持架的前开口与连接器配合。

当具有可弹性回缩的导电屏蔽件的配合连接器通过保持架的前开口与屏蔽连接器配合时,连接器的导电屏蔽件接触配合连接器的可弹性回缩的导电屏蔽件,并且这可使得导电屏蔽件回缩。优选地,配合连接器的回缩的导电屏蔽件可被连接器的导电屏蔽件代替。

作为示例,配合连接器可包括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器。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导电屏蔽件可包括被布置成包封绝缘壳体的托架。托架可包括用于与导电保持架的相应腿部接合的接合突片。

优选地,导电保持架可包括被布置成摩擦地接合屏蔽连接器的接合机构,并且接合机构可被布置成摩擦地接合导电屏蔽件和绝缘壳体的后部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绝缘壳体可包括在绝缘壳体的后部处的相对侧壳体壁,并且导电屏蔽件包括被布置成屏蔽相应的侧壳体壁的翼区段,并且接合机构被布置成摩擦地接合绝缘壳体的对应的侧壳体壁和导电屏蔽件的翼区段。具体地,接合机构可包括安装到保持架的相应侧壁并设置在保持架的后壁附近的两个后弹簧夹。有利地,接合机构被进一步布置成摩擦地接合配合连接器。具体地,接合机构可包括安装到保持架的相应侧壁并设置在保持架的前开口附近的两个前弹簧夹。

连接器组件还可包括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连接器可被布置成通过保持架的前开口与屏蔽连接器配合时,屏蔽连接器的导电屏蔽件可被布置成接触连接器的可弹性回缩的导电屏蔽件,以使得可弹性回缩的导电屏蔽件回缩到回缩位置。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各项的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配合区段以及屏蔽第一端子的第一导电屏蔽件;以及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一连接器配合,并且包括具有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配合区段以及屏蔽第二端子的可弹性回缩的第二导电屏蔽件;使得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时,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中的对应端子彼此接触,第二屏蔽件弹性地回缩远离第二端子,并且第一屏蔽件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两者提供屏蔽。

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解除配合时,回缩的第二屏蔽件可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并且为第二端子提供屏蔽。

显而易见的是,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相关的特征部也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从下文描述的实施方案将显而易见,并且所述方面参考下文描述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下文参照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3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示出设置有未组装和分离的外壳壳体的图1的插头连接器;

图6示出组装有外壳壳体的图5的插头连接器;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9是图7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10是图7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1是图7的示出在外部壳体下面的导电屏蔽件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图11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放大视图,其中省略了外部壳体,并更清楚地示出导电屏蔽件;

图13是具有修改的闩锁机构的图7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5是包括屏蔽连接器和被布置成接收屏蔽连接器的保持架的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16是屏蔽连接器的分解图,其示出屏蔽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端子模块和导电托架;

图17是图16的屏蔽连接器的组装图,并且其中单独示出保持架;

图18包括图18a和图18b至图18f,图18a是图16的托架的透视图,并且图18b至图18f是图18a的托架的相应的顶视图、前视图、底视图、从一侧看的视图以及从另一侧看的视图;

图19包括图19a和图19b至图19g,图19a是图17的保持架的透视图,并且图19b至图19g是图19a的保持架的相应的顶视图、前视图、底视图、从一侧看的视图和从另一侧看的视图以及后视图;

图20包括图20a、图20b和图20c,图20a是图19a的保持架的透视图,图20b是在方向x-x上的图19a的保持架的下剖视图,并且图20c是图20b的保持架剖视图的俯视平面图;

图21包括图21a、图21b、图21c和图21d,图21a是图15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但未示出绝缘壳体和端子模块;图21b是图21a的连接器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21c是图21b的部分ff的放大视图,并且图21d是图21b的部分gg的放大视图;

图22示出图15的连接器组件如何被布置成连接到图13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

图23示出包括图22的连接器组件和可偏转插头连接器的配合的连接器对;

图24是可在图15的连接器组件中使用的示例性端子连接器的前透视图;

图25是图24的示例性端子连接器的后透视图;

图26是图25的端子连接器的区域kk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27是图25的端子连接器的区域kk的区域ll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呈插头连接器100形式的连接器,并且图2、图3和图4分别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顶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102和设置在绝缘壳体102中的电路板104。在该实施方案中,绝缘壳体102与电路板104模制而成,并且绝缘壳体102包括前开口106和用于接收多根电线110的后开口108。

电路板104包括配合区段112,用于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对应配合区段配合。如图1所示,配合区段112被布置成从前开口106向外突出。电路板104的配合区段112包括相对的侧边缘114、116,并且终止于设置在相对的侧边缘114、116之间的前边缘118。应当理解,配合区段112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要求(和配合连接器的对应配合区段)进行调整。

绝缘壳体102包括顶部部分120和底部部分122,以及部分地封装电路板104的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应当理解,顶部部分120、底部部分122、相对的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协作以限定前开口106和后开口108。

绝缘壳体102还包括彼此相对布置并且从相应的第一侧面124和第二侧面126向前延伸的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应当理解,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沿着、邻近并越过电路板104的配合区段112的对应侧边缘114、116布置,以防止配合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插入在侧臂128、130和对应的侧边缘114、116之间。换句话说,第一侧臂128和第一侧边缘114之间以及第二侧臂130和第二侧边缘116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如果有的话)足够小,使得当插头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配合连接器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插入在侧边缘114、116和对应的侧臂128、130之间。以这种方式,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被布置成保护电路板104在配合过程期间免受损坏,并且同时可在配合期间提供对准。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如从图1和图3中可看出,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中的每个被布置成与对应的第一侧边缘114和第二侧边缘116进行物理接触,并且实际上最大间隔距离可为零。为了便于制造,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中的每个可在电路板的对应的第一侧边缘114和第二侧边缘116的至少一部分上被包覆模制。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电路板104的配合区段112可包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电触点进行电接触的多个接触焊盘,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相对的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可在电路板上被包覆模制,使多个接触焊盘暴露,以与对应的配合连接器配合。

从图3中应当理解,在第一实施方案中,每个侧臂128、130彼此对称并具有高度hsa,并且相对容易地识别侧臂128、130的中心或中点。连接两个中心的第一假想线称为侧臂的中心线csa。类似地,也可识别电路板104的中心或中点,并且将穿过电路板104的中心的第二假想线称为ccb。从图3可看出,电路板的中心线ccb从侧臂的中心线csa偏离约0.35mm的一定距离。或者换句话说,侧臂128、130的中心从电路板104的中心偏离。这种非对称距离允许插头连接器100的配合位置的偏振,以确保电路板的正确侧与对应的配合连接器配合(因为如果插头连接器100相反地旋转,则由于偏离而不可能将插头连接器100插入配合连接器中)。不用说,0.35mm的距离可根据设计变更和技术要求而改变或调整。

应当理解,绝缘壳体102作为包覆模制件起作用,并且可不需要附加的外部外壳来包封电路板104。但是,也可能的是,插头连接器100包括外壳壳体132,外壳壳体132包括壳顶半部134和壳底半部136,它们彼此协作以限定外壳壳体132,如图5和图6所示。在此种构造中,外壳壳体132覆盖绝缘壳体102并且使电路板104的配合区段112以及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暴露或无阻挡的。换句话说,虽然绝缘壳体102相对于外壳壳体132作为内模制件起作用,但是应当理解,当电路板与对应的配合连接器配合用于电连接时,正是具有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的绝缘壳体而不是外壳壳体132被布置成偏振、对准和/或引导电路板。

外壳壳体132的存在提供附加的保护,以防止增加的冲击和/或电屏蔽,并且实际上对于外壳壳体132,可进一步改进插头连接器100,如接下来将在第二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呈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形式的连接器,并且图8、图9和图10分别是图7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顶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包括第一实施方案的插头连接器100,并且整个装置应当被称为可偏转插头连接器100,并且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代替第一实施方案的外壳壳体132,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包括类似于外壳壳体132的外部壳体202,外部壳体202包括壳体顶半部204和连接到壳体顶半部204的壳体底半部206,以包封第一实施方案的插头连接器100。然而,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外部壳体202包括用于将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固定到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的闩锁机构208。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闩锁机构208包括安装到壳体顶半部204的上扣件构件210。上扣件构件210包括支撑枢转臂214的枢转基部212,枢转臂214在一端处具有靠近后开口108的指状部分216,并且在另一端处具有延伸超出前开口106并在配合区段112上方延伸的扣件部分218。枢转基部212被布置成更靠近指状部分216,其中在静止状态下,扣件部分218朝电路板104的配合区段112推压。以这种方式,枢转基部212和枢转臂214类似于杠杆作用,并且朝向外部壳体202按压指状部分216将撬动扣件部分218远离配合区段112或者将扣件部分218撬动到打开位置,以允许配合连接器与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接合,并且允许扣件部分218被闩锁到配合连接器的扣件接合部分。这允许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牢固地接合到配合连接器。

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还包括导电屏蔽件220,导电屏蔽件220可弹性地回缩以用于屏蔽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免受例如emi。图11示出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分解图,以示出被布置成覆盖配合区段112的至少一个主表面的导电屏蔽件220,并且图12更清楚地示出了导电屏蔽件220。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导电屏蔽件220包括布置在绝缘壳体102的顶部部分120上的上屏蔽构件222,以及布置在绝缘壳体102的底部部分122上的下屏蔽构件224。在该实施方案中,配合区段112包括呈顶表面111和下表面113形式的两个主表面,并且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被布置成分别覆盖顶表面111和下表面113。由于下屏蔽构件224在结构上类似于上屏蔽构件222,因此将参照图12仅描述上屏蔽构件222。

上屏蔽构件222相对平坦,并且包括前覆盖件226,前覆盖件226在形状上为大致矩形的,并且被布置成覆盖顶表面111(并且下屏蔽构件224被布置成覆盖与顶表面111相对的下表面113),其中前覆盖件的前边缘228与配合区段112的前边缘118几乎成一直线或成一直线。上屏蔽构件222还包括从前覆盖件226的侧面234延伸的一对相对的侧屏蔽件230、232,并且相对的侧屏蔽件230、232被布置成紧贴对应的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的外表面,使得上屏蔽构件222紧密地靠在绝缘壳体102的顶部部分120上。

上屏蔽构件222还包括弹性偏压的连杆区段,该连杆区段具有从前覆盖件的后边缘236延伸并终止于环构件242的一对连杆238、240。每个连杆具有可位移或可回缩的类似弹簧的几何形状,以便在配合期间吸收冲击。上屏蔽构件222的环构件242环绕在绝缘壳体102的顶部部分120上形成的突起244的周围。

在使用中,包括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的导电屏蔽件220对于减小emi的影响是特别有用的。例如,图12中所示的区域aa表示可能存在由周围的电子部件或配合连接器生成的外部噪声。应当理解,此种外部噪声是不期望的,并且影响电信号的信号完整性和传输速度。导电屏蔽件220被布置成与此种外部噪声共振,以减少emi的不期望的影响。

除了减少emi的影响之外,当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导电屏蔽件220还有助于吸收冲击。图12中的区域bb和cc示出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区域,其可能在配合期间与配合连接器的部分首先接触。在配合过程期间,并且特别是当存在过度插入力时,配合连接器的部分应当接合上屏蔽构件222的前覆盖件226的前边缘228(并且对于下屏蔽构件224而言也是类似的),并且这使得上屏蔽构件222偏转或回缩(参见箭头ab)到回缩位置,这暴露配合区段112的顶表面111(并且类似地,下屏蔽构件224也回缩以暴露下表面113)以允许配合过程。

当配合连接器从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脱开时,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偏压回到其覆盖配合区段112的初始位置,如前所述并如图12所示。

因此,导电屏蔽件能够在配合过程期间吸收冲击,并且因此减少对绝缘壳体102和/或电路板104的损坏。

应当理解,导电屏蔽件220可采取可弹性地回缩或可位移的其他形状和结构,并且实际上,导电屏蔽件220被布置成仅仅覆盖主表面中的一个即顶表面111或下表面113可能就足够了。换句话说,只存在上屏蔽构件222,而不需要下屏蔽构件224,或者反之亦然。此外,闩锁机构208可包括如图13所示的安装到壳体底半部106的下扣件构件246,图13是图7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透视图,其中闩锁机构208被修改为包括下扣件构件246。下扣件构件246在结构上类似于上扣件构件210,并且因此不需要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应当提到的是,使用下扣件构件146,“双重”闩锁机构可提供增加的稳定性,并且保持配合的连接器的最佳位置,并且可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好的握持。在图13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中,上扣件构件210和下扣件构件246围绕中心轴线248是对称的,但它们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并且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

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组件300的透视图,连接器组件300包括屏蔽连接器400和被布置成接收屏蔽连接器400的保持架600。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连接器组件300,特别是屏蔽连接器400被构造为用于与图13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不用说,不仅仅是第二实施方案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可与连接器组件300配合,其他类型的连接器也可与连接器组件300配合。

如图16所示,屏蔽连接器400包括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端子模块500和呈托架550形式的导电屏蔽件。绝缘连接器壳体450包括顶部壳体壁452、相对的底部壳体壁454、侧壳体壁462、464,以限定连接器配合区段456(用于屏蔽连接器400),连接器配合区段456具有多个通道458,每个通道458与另一个通道间隔开,并且设置在顶壁452和底壁454之间。端子模块500被布置成被接收在绝缘连接器壳体450中(如箭头cc所示),并且包括多个导电触点502,其中每个导电触点502设置在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对应通道458中。

每个导电触点502包括被布置成设置在配合区段456中的接触部分504,用于与配合连接器的对应触点进行电接触,并且如上所述,该实施方案中的配合连接器是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每个导电触点502还包括从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后部458向外延伸的终端部分506,以及将接触部分504连接到终端部分506的中间部分508。

在端子模块500被插入绝缘连接器壳体450中的情况下,该子组件接下来被插入托架550中(参见箭头dd),并且图18示出托架550的更详细的视图。

托架550包括托架主体552,该托架主体552成形并适于匹配屏蔽连接器400的至少配合区段456的外部,以使托架550能够经由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前部460组装,从而包封配合区段456。详细来讲,托架主体552包括顶部托架壁554和相对的底部托架壁556以及侧托架壁558、560。托架主体552还包括翼区段562、564,翼区段562、564从对应的侧托架壁558、560延伸,并且覆盖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相应的侧壳体壁462、464。每个翼区段562、564向外弯曲以形成接合突片566、568,接合突片566、568具有靠近底部托架壁556的突片孔567、569,以便使托架550与保持架600接合,如稍后所说明的。

包括图19a至图19g的图19示出像托架550的导电的保持架600的细节。保持架600包括顶部保持架壁602和相对的底部保持架壁608,顶部保持架壁602限定在顶部保持架壁602的前部606处的顶壁开口604,底部保持架壁608限定在底部保持架壁608的后部612处的底壁开口610。保持架600还包括相对的侧保持架壁614、616和后保持架壁618,后保持架壁618与顶部保持架壁602和底部保持架壁608协作,以限定与在顶部保持架壁602的前部606处的前开口622连通的接收空间620(参见图17)。应当理解,前开口622与顶壁开口604一起允许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接收空间620中,以使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电连接到屏蔽连接器400。与后壁相邻的底部保持架壁608的底壁开口610允许屏蔽连接器400被保持架600接收。

保持架600还包括两个接合凸耳624,其中每个接合凸耳624在邻近底部保持架壁608并靠近前开口622的每个侧保持架壁614、616上形成。此外,保持架600包括两个接合腿部626、628,其中每个接合腿部626、628在靠近底壁开口610和后保持架壁618的每个侧保持架壁614、616上形成。此外,在每个侧保持架壁的内表面处,存在用于接合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和屏蔽连接器400的接合机构。在该实施方案中,接合机构包括两个前弹簧夹630、632,两个前弹簧夹630、632附接到靠近前开口622的相应的侧保持架壁614、616,这可从图20更清楚地看到,并且具体可从图20b更清楚地看到,图20b是在方向x-x上的图20a的保持架的剖视图,并且图20c是图20b的保持架剖视图的俯视平面图。两个前弹簧夹630、632向内弯曲以形成相应的偏压的邻接表面634、636,用于与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摩擦接合,这有助于将连接器保持在一起。

接合机构还包括两个后弹簧夹638、640,后弹簧夹638、640附接到靠近后保持架壁618并靠近底壁开口610的相应的侧保持架壁614、616。与两个前弹簧夹630、632不同,两个后弹簧夹638、640包括夹开口642、644,夹开口642、644被布置成摩擦地接合屏蔽连接器400的后部,并且具体地接合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侧壳体壁462、464,以及托架550的翼区段562、564。以这种方式,屏蔽连接器400牢固地连接到保持架600。

参考图17,屏蔽连接器400经由底壁开口610被接收到保持架600中(如箭头ee所示),并且接合腿部626、628被插入接合突片566、568的对应突片孔567、569中。从图21可更清楚地看到该接合,其中图21a示出连接器组件300的透视图,但是没有绝缘壳体450和端子模块500而仅具有托架550。图21b是图21a的连接器组件300的底部透视图,图21c是图21b的部分ff的放大视图,并且图21d是图21b的部分gg的放大视图。从这些图中还应当理解,两个后弹簧夹638、640被布置成接合每组对准的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侧壳体壁462、464和托架550的翼区段562、564,但在这些附图中,仅托架550的翼区段562、564被示出为由后弹簧夹638、640夹紧。

当被组装时,从图15可看出,顶部保持架开口604部分地暴露屏蔽连接器400的托架550(即,导电屏蔽件),并且该构造在连接器组件300与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配合时可以是有用的,如将参考图22和图23所说明的。

图22示出图15的连接器组件300准备在配合方向hh上与图13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配合,并且当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被插入连接器组件300的接收空间620中时,两个前弹簧夹630、632的偏压的邻接表面634、636与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外表面接合,并且当可回缩的导电屏蔽件220接合屏蔽连接器400(更具体地,屏蔽连接器400的配合区段456)时,托架550接触可回缩的导电屏蔽件220,并且使得屏蔽件220回缩到回缩位置,但是考虑到代替了回缩的屏蔽件220以屏蔽配合的连接器组件300和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托架550,emi屏蔽仍然被实现或保持,如图23中所示。

因此,屏蔽连接器的配合区段456(具体为端子模块的接触部分504)和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配合区段112的电路板104通过导电保持架600和托架550屏蔽emi。该集成屏蔽使信号传输的信号完整性的劣化最小化,特别是在作为潜在emi暴露区域的区域jj中。

应当理解,连接器组件300和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以未配合的构造提供它们自己的屏蔽,即用于屏蔽连接器组件300的配合区段456的呈托架550形式的导电屏蔽件,以及用于屏蔽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配合区段112的呈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形式的(可回缩的)导电屏蔽件。如前所提及,并且关于图1,电路板104的配合区段112可包括被广泛认为是“端子”的接触焊盘,该接触焊盘被布置成与端子模块500的端子即多个导电触点502进行电接触。

当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如上所述与连接器组件300配合时,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配合区段112的接触焊盘与端子模块500的多个电触点502中的相应电触点进行电接触,导电屏蔽件中的一个位移(因为存在屏蔽相应配合区段112、456的屏蔽件的冗余),并且在该实施方案中,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是弹性回缩的,并且呈托架550形式的连接器组件300的导电屏蔽件为配合区段112、456两者(以及因此连接到彼此时的接触焊盘和电触点502)提供屏蔽。

再次,当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与连接器组件300解除配合或分开时,回缩的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并再次为配合区段112和接触焊盘提供屏蔽。

显而易见的是,可回缩的导电屏蔽件可设置在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或连接器组件300处,或者实际上设置在两个配合连接器中的任何一个处,并且在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处不是必需的。

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不应该被理解为是限制性的。例如,在第一实施方案和第二实施方案中,在配合期间提供对准的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被示出为对称的,但是这可以不是这样,并且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可以是不对称的,或者可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可进一步辅助作为偏振特征部。另外,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可以不是一对,并且单个侧臂或多个引导臂可相对于配合方向被放置在印刷电路卡的任一横向侧部分处。此外,外壳壳体132可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

第二实施方案中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被描述为包括第一实施方案的插头连接器100。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这可以不是必需的,并且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特征部诸如导电屏蔽件220和闩锁机构208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连接器。此外,闩锁机构208和外部壳体202可以不是必需的。导电屏蔽件220也可采取其他形式、形状和几何形状,并且可以不是上屏蔽构件222和下屏蔽构件224的形式。

虽然使用第一实施方案的插头连接器100描述了第三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特征部可与其他连接器一起使用,并且具体地,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可不具有第一侧臂128和第二侧臂130,或者在侧臂128、130和对应的侧边缘114、116之间足够小的最大间隔距离。另外,托架550用作第三实施方案中的导电屏蔽件的实施例,并且导电屏蔽件可采取其他形式。类似地,前弹簧夹630、632和后弹簧夹638、640的数量和类型可根据需要改变和修改,并且同样地,接合腿部626、628和接合突片566、568数量和类型也可根据需要改变和修改。

实际上,可进一步增强插头连接器100、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和连接器组件300,并且示例性改进涉及绝缘连接器壳体450和端子模块500,并且当两个部件被布置在一起时,它们是广泛的“连接器”,但是为了更易于说明,将使用术语“端子连接器”。常规的端子连接器可用作连接器组件300的一部分,但是连接器组件300可包括如图24和图25中所示的端子连接器700。

使用第三实施方案的附图标记,绝缘连接器壳体450包括顶部壳体壁452、相对的底部壳体壁454以及侧壳体壁462、464,以限定连接器配合区段456(用于屏蔽连接器400),连接器配合区段456具有多个通道458,每个通道458与另一个通道间隔开,并且设置在顶壁452和底壁454之间。从图25中应当理解,端子模块500被布置成被接收在绝缘连接器壳体450中,并且多个导电触点502中的每一个设置在绝缘壳体的对应通道458中。

每个导电触点502包括:接触部分504,接触部分504被布置成设置在配合区段456中,用于与配合连接器(诸如,如前所述的可偏转插头连接器200)的对应触点进行电接触;终端部分506,终端部分506从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后部458向外延伸;以及中间部分508,中间部分508将接触部分504连接到终端部分506。

如从图24和图25中可理解,多个通道458中的每一个由具有相似的几何构造的相对侧壁702限定。将参考图25关于导电触点502中的两个来描述侧壁702中的一个的几何构造,为了更易于说明,导电触点502被标记为第一电触点502a和第二电触点502b。

图25的侧壁702包括基部704、从基部704向外延伸的中间区段706以及从中间区段706向外延伸的顶点区段708。基部704具有与第一电触点502a和第二电触点502b的宽度505接近的基部宽度705,或者宽度可基本上相同。顶点区段708包括侧壁702的顶点710,顶点710与第一电触点502a和第二电触点502b的最高点507基本上对准或匹配。顶点区段708包括由相对的锥形第一平坦表面712、714限定的第一锥形横截面,并且应当理解,每个第一平坦表面712、714被布置成面向相应的第一电触点502a和第二电触点502b。参考第一电触点502a,第一电触点502a具有接触平面503,接触平面503平行于直接从绝缘连接器壳体450的后部458延伸出的第一电触点502a的第一部分509的轴线。

考虑到锥形横截面,面向第一电触点502a的第一平坦表面712具有第一平坦表面轴线716(平行于第一平坦表面712),并且第一平坦表面轴线716与接触平面503形成4°至11°的第一锐角。

中间区段706具有由相对的锥形第二平坦表面718、720限定的第二锥形横截面(第二锥形横截面具有与第一锥形横截面不同的锥角),并且应当理解,每个第二平坦表面718、720被布置成面向相应的第一电触点502a和第二电触点502b。再次,参考第一电触点502a,从面向第一电触点502a的第一平坦表面712向下延伸的面向第一电触点502a的第二平坦表面718具有第二平坦表面轴线722(平行于第二平坦表面718),并且第二平坦表面轴线722与接触平面503形成第二锐角,其中第二锐角小于第一锐角。优选地,第二锐角可基本上等于零或为零,即第二平坦表面轴线722平行于接触平面503。

利用此种侧壁702的结构或几何形状,可以解决常规端子连接器所表现出的高阻抗失配。具体地,可减小阻抗失配以满足标称的100欧姆典型要求,并且这对于改进或增强连接器组件300的性能可以是有用的。侧壁702的结构还可减少用于制造侧壁702的材料,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基部宽度705以防止导电触点502之间的接触。

尽管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详细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样的说明和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时可理解和实现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其他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