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27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接线端子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石墨烯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应用于执行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在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及针对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对接线端子的各项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市面上的接线端子普遍存在表面易氧化腐蚀,不适合在海边等潮湿地区应用的问题,使用寿命短,使用范围受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烯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合理,通过在接线端子金属件上涂裹石墨烯导电浆料,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导电性,且抗氧化防腐蚀效果好,使得石墨烯接线端子适应海边船舶制造等潮湿地区环境的应用,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石墨烯导电浆料,在配制槽中加入石墨烯5wt%-55wt%、连接剂5wt%-40wt%、分散剂1wt%-20wt%,余量为有机溶剂;步骤二、在配制槽中按上述比例配成石墨烯导电浆料后,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均匀预留备用;步骤三、用喷枪将搅拌均匀的石墨烯导电浆料涂裹到接线端子金属件上;步骤四、将涂裹有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接线端子金属件放入烘箱,烘箱调至130℃-150℃,进行烘干;步骤五、将烘干后的涂裹有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接线端子金属件组合装配成石墨烯接线端子。优选的,步骤一中的连接剂为丙烯酸树脂或低温玻璃粉或聚氨酯醇酸树脂或醇酸树脂中的一种,步骤一中的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焦磷酸钠、聚乙烯胺、聚丙烯酸钠、三聚磷酸钠的混合物,步骤一中的有机溶剂为丙酮、三乙醇胺、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的混合物。优选的,步骤二中的石墨烯为功能化石墨烯。优选的,步骤三中采用喷枪对接线端子金属件进行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涂裹工序后,针对涂裹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接线端子金属件采用喷枪或排笔进行涂复工序,或将接线端子金属件浸入承装有石墨烯导电浆料的容器内进行浸复工序,取出进行离心烘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合理,通过在接线端子金属件上涂裹石墨烯导电浆料,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导电性,且抗氧化防腐蚀效果好,使得石墨烯接线端子适应海边船舶制造等潮湿地区环境的应用,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石墨烯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石墨烯导电浆料,在配制槽中加入石墨烯5wt%-55wt%、连接剂5wt%-40wt%、分散剂1wt%-20wt%,余量为有机溶剂;步骤二、在配制槽中按上述比例配成石墨烯导电浆料后,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均匀预留备用;步骤三、用喷枪将搅拌均匀的石墨烯导电浆料涂裹到接线端子金属件上;步骤四、将涂裹有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接线端子金属件放入烘箱,烘箱调至130℃-150℃,进行烘干;步骤五、将烘干后的涂裹有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接线端子金属件组合装配成石墨烯接线端子。石墨烯具有良好物理性质,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及优越于钢铁的强度和良好的透光性,整体呈现透明体状,吸光率为2.3%;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同时石墨烯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耐酸碱及耐有机溶剂的腐蚀。石墨烯材料适合应用于电器连接器的生产制造中。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步骤一中的连接剂为丙烯酸树脂或低温玻璃粉或聚氨酯醇酸树脂或醇酸树脂中的一种,步骤一中的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焦磷酸钠、聚乙烯胺、聚丙烯酸钠、三聚磷酸钠的混合物,步骤一中的有机溶剂为丙酮、三乙醇胺、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的混合物。如此设置,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步骤二中的石墨烯为功能化石墨烯。如此设置,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步骤三中采用喷枪对接线端子金属件进行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涂裹工序后,针对涂裹石墨烯导电浆料的接线端子金属件采用喷枪或排笔进行涂复工序,或将接线端子金属件浸入承装有石墨烯导电浆料的容器内进行浸复工序,取出进行离心烘干。如此设置,保证石墨烯导电浆料涂裹的均匀性,防止石墨烯导电浆料开裂,提高石墨烯接线端子的质量。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