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311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电路系统模组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之间通过各自的端子相互对接而形成相互之间的电流或者信号传输,所述端子之间相互对接摩擦来进行平面或者点线接触,从而达成对接的两个电连接器之间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的功能。请参如说明书附图图1中所示,一第一导体900与一第二导体800之间设有一用来过渡衔接所述第一导体900和第二导体800的端子导体700。由图面上可以看出,当所述第一导体900沿所示箭头方向前后滑动连接所述端子导体700,所述第一导体900的底平面与所述端子导体700的接触平面之间长时间相互滑动摩擦抵接,从而达成第一导体900与第二导体800之间的电性连接。

然而,如此设置,在长时间的摩擦抵接中,所述第一导体900与端子导体700的接触位置容易发生材料磨耗,最终导致所述第一导体900与端子导体700之间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的不稳定。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端子导体摩擦磨耗较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设有第一导体以及与第一导体接触的第二导体;及

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设有第三导体;

其中,所述第二导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三导体滚动接触以达成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三导体的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用以与一第一电路系统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焊接在所述第一电路系统模组上,所述第三导体通过所述第二导体、第一导体达成与所述电路系统模组的电性传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系统模组上的第一尾部及自第一尾部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弹性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导体上保持持续滚动接触,且在所述第二导体的滚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滚动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三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持续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用以固定在一第二电路系统模组上,所述第三导体焊接在所述第二电路系统模组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为一圆柱状导体,所述圆柱状导体具有中轴线及位于外侧的外周面,所述中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体的前后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外周面切线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还设有位于两端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一电连接器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二导体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以收纳所述两个转轴的两个收容腔,所述转轴与所述收容腔间隙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还设有位于两端的两个转轴,所述第一导体还设有位于第一接触部两侧上方的两个臂部,所述臂部上设有收容并限位所述两个转轴的两个转轴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轴腔间隙配合。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电路系统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导体电性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导体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滚动连接且保持持续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还设有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尾部以及前后连接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安装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所述第一尾部呈悬臂梁状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均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安装所述安装部的本体、自前向后凹陷在所述本体内用以让位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让位空间以及位于所述让位空间左右两侧的安装臂,所述第二导体设有位于两端的转轴,所述转轴旋转安装在所述安装臂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为圆柱状导体,具有位于外侧的圆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圆周面切线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体对称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两侧上方的两个臂部,所述第二导体左右桥接两个所述臂部且所述第二导体在所述臂部内能够旋转滚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体对称设有位于两端的转轴,每个所述臂部或安装臂设有转轴腔或收容腔,所述两个转轴分别旋转收容在所述转轴腔或收容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借由设置一第三导体,并通过第三导体滚动接触第一导体的接触部,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第一导体不会因为长期滑动摩擦对接导体而产生较高的导体磨耗,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先前技术的第一导体与端子滑动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与外界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三导体对接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100’、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系统模组上(未图示),所述外部电路系统模组为包括电路板的电路系统或者不包括电路板的电路系统。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固定在一电路板6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导体2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且与所述第一导体2电性接触的第二导体3。

所述绝缘本体设1设有一本体11、自所述本体11前侧向后凹陷且上下贯穿所述本体11的让位空间10以及位于所述让位空间10两侧的两个安装臂12。所述本体11设有安装在所述电路板600上的安装面111以及与所述安装面111相对的顶面112。所述本体11还设有自所述安装面111向上凹陷形成的收容空间110,所述收容空间110与所述让位空间10前后连通。所述两安装臂12相向的一侧对称设有向内凹陷的一滑槽121,每个所述滑槽121自前向后延伸贯穿所述安装臂12且与所述让位空间10及所述收容空间110连通。每个所述安装臂12的前部还设有左右贯穿所述安装臂12的收容腔120。

所述第一导体2为片状端子导体,包括焊接在或者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电路板600上的第一尾部21、自第一尾部21向前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自所述安装部22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后方两侧的两个卡扣部24。所述第一接触部23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尾部21所在平面大致平行。每个所述卡扣部24还设有向外突出的倒刺241。所述第一导体2自后向前安装进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两个卡扣部24分别在所述两个滑槽121内自后向前滑行,所述倒刺241则刺入所述滑槽121的内壁,从而达成将所述第一导体2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第一接触部23暴露在所述让位空间10内,所述安装部22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110内。所述第一接触部23相较所述第一尾部21呈悬臂梁状态收容在两个安装臂12之间的所述让位空间1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体3包括一圆柱状导体31以及对称设于圆柱状导体31两端的两个转轴32。所述圆柱状导体31具有位于外周的圆周面311以及位于两个所述转轴32的中心线上的中轴线(未图示)。

所述电连接器100还设有安装在所述收容腔120内的环形件4以及将环形件4的孔腔41末端封住的丁字件42。

所述环形件4外侧车有倒刺(未图示),以将所述环形件4固定在所述收容腔120内。所述转轴32与所述环形件4的孔腔41之间间隙配合,当第二导体3接受不同压力时,可上下摆动,且仍可与第一导体2保持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体2的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第二导体3的圆周面311切线配合接触,所述第二导体3在持续滚动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3持续接触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体3的中轴线相较所述第一导体2保持位置不变。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导体3’的圆柱状导体31上等间距的开设有环形槽30。如此设置则节省了第二导体3’的用料,节省了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焊接在电路板600上的第一导体2’’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导体2’’上的第二导体3’’。第二导体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导体3结构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导体2’’设有焊接在所述电路板600上的第一尾部21’’、自第一尾部21’’向前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自所述安装部22’’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3’’。所述第一导体2’’还设有自所述第一尾部21’’两侧向前向上延伸的两个臂部24’’,所述臂部24’’整体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上方,且在每个所述臂部24’’的自由末端向下向后弯曲形成两个环形转轴腔240,所述第二导体3’’左右桥接所述两个臂部24’’。所述第二导体3’’与所述转轴腔240的配合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臂部24’’的转轴腔240使得第二导体3’’在所述臂部24’’的内侧转动,并且接受滚动接触产生的正压力,上下摆动,从而调整所述第一接触部23’’所承受的力量。所述第一接触部23’’与所述臂部24’’之间的高度差,能够使得第二导体3’’具有上下弹性调整的弹性空间,从而保证滚动接触时的持续接触状态。

请参图7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500,所述电连接器组件500包括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和一第二电连接器200。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可以为一由线缆牵制的第三导体400或者是一电路系统模组(未图示)。本发明中所述第三导体400可沿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长距离移动,且在所述第三导体400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导体400与所述第二导体3持续滚动接触。在本发明图7中,仅以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导体3与第三导体400滚动接触示意。

如此,通过将第一电连接器100、100’、100’’的第二导体3、3’、3’’设置为滚动连接第一导体2、2’、2’’的方式,使得第三导体400在做长距离移动的过程中,仍然能够通过滚动的第二导体3、3’、3’’与第一导体2、2’、2’’保持电流传输,并且通过滚动摩擦,降低了第一导体2、2’、2’’与第三导体400的摩擦磨耗,从而延长了第一电连接器100、100’、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