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98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输入/输出类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由塑胶材料形成的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多个端子镶埋在绝缘本体内,其中端子具有一接触部部分镶埋在舌板、部分显露于舌板表面,接触部的前方为端子的头部,所述头部则镶埋在舌板内,以防止端子头部翘起。这种电连接器在成型时一般在绝缘本体的后端灌胶,从而在基部形成进胶点。由于塑胶在熔融状态下从后端流入模具型腔内,塑胶不容易流到前端或者流到前端的量较少,导致舌板前端难以成型,或者形成的舌板前端比较薄,因而舌板前端覆盖端子头部的塑胶非常薄,端子与塑胶结合不稳定,导致头部容易翘起,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传输功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端子头部与塑胶良好结合、防止头部翘起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每个端子具有一接触部、自接触部向前延伸的一头部;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端子一体成型,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舌板,所述接触部部分镶埋于舌板且部分显露于所述舌板表面,所述头部嵌入舌板的前端,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进胶点和一第二进胶点,所述第一进胶点位于舌板的前端面,所述第二进胶点位于绝缘本体的中部或者后部。进一步,所述第一进胶点位于舌板前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进胶点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凹痕。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座和一绝缘体,所述端子镶埋于所述绝缘体形成一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镶埋于所述绝缘座。所述绝缘体包括一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片状部,所述接触部镶埋在所述片状部的前段,所述头部凸伸出片状部前端;所述绝缘座包括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一板体部,所述基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前方,且与所述片状部的后段结合,所述板体部呈框状并与所述片状部的前段结合形成所述舌板。所述绝缘座还包括连接所述基部与板体部的一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覆所述片状部的中段,所述台阶部的宽度和厚度均小于所述基部的宽度和厚度,且舌板的厚度小于台阶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进胶点位于所述台阶部。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中间屏蔽片,多个端子分为上下两排,两排端子分别镶埋于一绝缘体成两个端子模组,所述两个端子模组夹持所述中间屏蔽片并一体镶埋于所述绝缘座。所述中间屏蔽片开设有通孔,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于所述通孔内连通。所述接触部呈平板状,所述头部自接触部朝舌板内弯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舌板的前端面增设第一进胶点,结合绝缘本体的中部或者后部的第二进胶点,使得塑胶能确实流到舌板前端位置,成型可靠,同时塑胶确实包覆端子头部,保证端子与塑胶结合稳定,确保端子的头部嵌入舌板的前端,防止端子的头部翘起,确保端子可靠的电性接触乃至电连接器的电性传输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端子模组与绝缘座结合在一起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绝缘座灌胶成型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整体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1绝缘座1a绝缘体1b主体部10片状部11基部12台阶部13板体部14端子2固持部20接触部21头部22连接部23焊接部24金属壳体3中间屏蔽片4水平板40竖直板41通孔42第一进胶点A第二进胶点B舌板T【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绝缘本体1内设有多个端子2,绝缘本体1外套设有一金属壳体3。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连接器为USBCTYPE插座连接器,其端子2分为上下两排,且两排端子2排布呈中心对称,适于实现正反插。如图2和图5,所述端子2为金属板材制成细长状,其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一固持部20,自固持部20向前延伸有平板状的一接触部21,所述接触部21用于与一对接插头(未图示)中的元件接触。自接触部21向前延伸并弯折形成一头部22,且上下两排端子2的头部22相对向弯折,所述头部22即为整个端子2的前端(自由端)。自固持部20向后并向下弯折形成一连接部23,自连接部23向后弯折延伸形成SMT型的焊接部24,用于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如图1、图2和图5,所述绝缘本体1由塑胶射出成型,其具有一第一进胶点A和一第二进胶点B,所述第一进胶点A位于整个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所述第二进胶点B则位于绝缘本体1的中部或者后部。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绝缘座1a和两个绝缘体1b。每个绝缘体1b中一体镶埋成型(insertmold)有一排所述端子2从而形成一个端子模组,两个端子模组呈上下并排并通过两个绝缘体1b的卡扣结构组合在一起,最终所述端子模组镶埋于所述绝缘座1a。如图2和图5,具体地,所述绝缘体1b包括一主体部10和自主体部10向前延伸的一片状部11。所述固持部20镶埋在所述主体部10并延伸镶埋在片状部11的中后段内,所述连接部23一体镶埋在所述主体部10内,所述焊接部24伸出主体部10下方,而所述接触部21则镶埋在所述片状部11的前段,所述头部22凸伸出片状部11前端。上下两个绝缘体1b之间还夹设有一中间屏蔽片4,两个端子模组夹设所述中间屏蔽片4并一体镶埋于所述绝缘座1a。所述中间屏蔽片4位于上下两排端子2之间,其包括一水平板40位于上下两排接触部21以及固持部20之间,以及一竖直板41位于两排连接部23之间。所述水平板40上开设有通孔42。竖直板41向下延伸有SMT型焊脚。所述中间屏蔽片4用于屏蔽上下两排端子2之间的串音干扰。所述绝缘座1a一体包覆在两个端子模组外,其包括一基部12和自所述基部12向前延伸的一台阶部13,自台阶部13向前延伸一板体部14。所述台阶部13的宽度和厚度均小于所述基部12的宽度和厚度,且舌板T的厚度小于台阶部13的厚度。所述基部12位于所述主体部10前方并包覆所述片状部11的后段。所述台阶部13则包覆所述片状部11的中段,所述板体部14呈框状并与所述片状部11的前段结合形成一舌板T。如图2至图5中所示,端子2的接触部21部分镶埋于舌板T且部分显露于所述舌板T表面,所述头部22则嵌入舌板T的前端。中间屏蔽片4的水平板40两侧凸伸出舌板T的两侧,所述舌板T的上下表面于中间屏蔽片4的通孔42内连通,可以加强舌板T的强度。如图4,本实用新型中,为固定端子2的头部22、防止端子2的头部22翘起以及方便成型,在端子模组的前端和中部分别灌胶,两处灌胶位置灌入的塑胶最终接合为一体,形成所述绝缘座1a,且绝缘座1a与两个绝缘体1b同样结合成一体。一个第一进胶点A位于舌板T的前端面,且位于舌板T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可确保灌入的塑胶流向流速均匀,形成的结构也厚度一致。第一进胶点A具体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凹痕。两个第二进胶点B位于台阶部13的上表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前端设置两个到三个第一进胶点A,且这几个第一进胶点A在舌板T前端面从中心向两侧对称排开。如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成型方式大致如下:先将上下两排端子2分别镶埋成型在一绝缘块中形成上下两个端子模组,再将中间屏蔽片4夹在上下端子模组之间,并将两个端子模组扣合在一起,进行二次镶埋成型工艺,在端子模组的前端和中部分别对应第一进胶点A和第二进胶点B的位置灌胶,形成包覆两个端子模组及中间屏蔽片4的绝缘座1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舌板T的前端面增设第一进胶点A,结合绝缘本体1的中部或者后部的第二进胶点B,使得塑胶能确实流到舌板T前端位置,成型可靠,同时塑胶确实包覆端子2的头部22,保证端子2与塑胶结合稳定,确保端子2的头部22嵌入舌板T的前端,防止端子2的头部22翘起,确保端子2可靠的电性接触乃至电连接器的电性传输功能。2.第一进胶点A位于舌板T的前端面的中心位置,可确保灌入的塑胶流向流速均匀,形成的舌板T结构也厚度一致。3.由于绝缘体1b延伸有片状部11包覆端子2的接触部21,因而从前端第一进胶点A灌入塑胶时,只需少量的塑胶便可与所述片状部11的前段结合形成所述舌板T,也就是说所述板体部14较薄,塑胶量较少,对灌胶时的塑胶流速及压力要求降低,便于成型。4.中间屏蔽片4对上下端子2间串音起屏蔽作用,舌板T的上下表面于中间屏蔽片4的通孔42内连通,同时还可加强舌板T的强度,防止舌板T受力不当或过度而断裂。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