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电芯极耳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276阅读:1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极耳折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属于动力电池组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政策,电动汽车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系统需求的电压平台是通过电池间的串并联连接成相应的模组,再到车载动力系统。单体电池在串并联组装成电池模组是需将电池的极耳与Bus bar 相连,为了电池极耳更好的的连接,在电池组组装工艺中,电池极耳折弯成为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目前电池极耳折弯成型不好会造成电池极耳位置一致性差进而影响电芯间连接,对电池组焊接工艺以及电池组导流都有很大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尝试解决该问题,但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电芯极耳折弯装置,该装置能够保证电芯间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动力电池电芯极耳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折弯组件,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封挡,所述封挡上设置有调节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基座包括承载底板和基板,所述基板设置在承载底板上。承载底板是整个工装的承载面;基板是根据产品尺寸精准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电芯在折弯时保持折弯位置的精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弯组件包括折弯上模、折弯下模,封挡内设置有滑动块和压块,所述折弯上模的数量为两个,折弯下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折弯上模之间设置有绝缘木块,两个折弯下模之间设置有绝缘木块,其中折弯下模固定在承载底板上,折弯上模设置在滑动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向柱、弹簧、上支撑板以及气转阀,所述导向柱与上支撑板及滑动块相连,所述上支撑板与滑动块上设置有薄型气缸,所述薄型气缸上设置有气转阀,所述弹簧设置在导向柱上。所述压块固定在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滑动块承载折弯上模、折弯下模、连接气缸,通过导向柱上下动作;主要作用是在稳固电池极耳,保证极耳在折弯成型时受力完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整体结构设计新颖、简单、可靠;2)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操作中使得电池导通短路,折弯上、下模均一分为二,中间加电木块隔绝。超薄气缸固定在上支撑板上,并加装气转阀,通过手动调节气转阀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极耳折弯工作,装置在折弯工作时压块压制会将电池极耳连接处固定以便对电池极耳连接处保护;3)该技术方案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载底板,2、基板,3、折弯上模, 4、折弯下模, 5、压块, 6、薄型气缸,7、气转阀,8、滑动块, 9、导向柱,10、封挡, 11、弹簧,12、上支撑板,1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动力电池电芯极耳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折弯组件,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封挡,所述封挡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基座包括承载底板1和基板2,所述基板2设置在承载底板1上。承载底板1是整个工装的承载面,基板是根据产品尺寸精准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电芯在折弯时保持折弯位置的精准;所述折弯组件包括折弯上模3、折弯下模4,封挡内设置有滑动块8和压块5,所述折弯上模的数量为两个,折弯下模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折弯上模之间设置有绝缘木块,两个折弯下模之间设置有绝缘木块,其中折弯下模固定在承载底板上,折弯上模设置在滑动块8上。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操作中使得电池导通短路,折弯上、下模均一分为二,中间加电木块隔绝。

实施例2: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向柱9、弹簧11、上支撑板12以及气转阀7,所述导向柱与上支撑板及滑动块相连,所述上支撑板与滑动块上设置有薄型气缸6,所述薄型气缸6上设置有气转阀7,所述弹簧设置在导向柱上。所述压块5固定在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滑动块承载折弯上模、折弯下模、连接气缸,通过导向柱上下动作;主要作用是在稳固电池极耳,保证极耳在折弯成型时受力完全。超薄气缸固定在上支撑板上,并加装气转阀,通过手动调节气转阀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极耳折弯工作,装置在折弯工作时压块压制会将电池极耳连接处固定以便对电池极耳连接处保护;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弯装置还包括两个封挡10,所述封挡设置在承载板的两侧。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工作原理:

参见图1,将待作业电芯准确放置在折弯装置基板2上,并将电芯对齐挡块13定位,通过气缸施加一定作用力,利用折弯上模与下模的结合将电芯极耳折弯成所需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