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线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3006阅读:1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线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线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相关设备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网线作为网络传输数据的载体存在。网线由包裹表皮和内部线材组成,该内部线材具体由八股不同颜色线材组合而成。

现有技术中当网络出现数据无法正常传输时,通常需要检查网线内部线材是否出现断裂,维修人员在作业时需要将网线线材包裹表皮用钳子剥开确认,如果确认是线材断裂,需要将两根网线内部单股线材按照不同颜色一一对应起来,再用钳子拧在一起,包裹上绝缘胶带,最终使两根网线接通,保证信号能够正常传输。然而此种作业方式由于需要先将网线剥开,再将内部不同颜色的线材一一对应起来,用钳子拧在一起,最后再包裹上绝缘胶带,操作步骤繁琐,花费时间比较长。因此,方便、快捷成为需求发展方向,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线接线端子,当网线线材出现断裂时方便维修人员快速将两根网线连接,操作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线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压线板。所述主体上包括多根第一导线通道以及多个第一切线爪,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固定有多个第一切线爪;所述压线板上包括多根第二导线通道以及多个第二切线爪,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上固定有所述多个第二切线爪,所述多根第二导线通道用于与所述主体上的所述多根第一导线通道对位压合,所述多个第二切线爪用于与所述多个第一切线爪对位压合;当网线断裂导致信号中断时,将网线线材分别穿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和第二导线通道内,所述压线板和主体压合后,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切线爪将网线线材表皮刺破进而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固定端至自由端等距离地、垂直间隔排列多根第一导线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板固定端至自由端等距离地、垂直间隔排列多根第二导线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上奇数通道固定的所述多个第一切线爪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导线通道上偶数通道固定的所述多个第一切线爪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上奇数通道固定的多个所述第二切线爪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上偶数通道固定的多个所述第二切线爪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和所述第二导线通道数量相等,所述第一导线通道上固定的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上固定的所述第二切线爪数量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和所述第二导线通道数量各为8根。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上固定的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上固定的所述第二切线爪数量各为1个。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和所述压线板自由端分别安装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和所述压线板为矩形,所述主体和所述压线板为透明材料制作。

优选地,所述主体和所述压线板为正方形,所述主体和所述压线板由透明铝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切线爪为U形,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切线爪为导体,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切线爪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网线接线端子,当网线出现断裂时,只需将需要对接网线内部线材按照不同颜色一一对应插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和第二导线通道内,将所述主体和所述压线板压合后,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切线爪刺破线材包裹表皮后即可实现所述第一切线爪和所述第二切线爪联通,从而传送信号,达到操作简单,快捷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网线端子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切线爪压合网线后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1、主体;102、压线板;104、第一切线爪;103、第二切线爪;106、第一导线通道;105、第二导线通道;107、铰链结构;108、把手;1031、第二切线爪刀口部;1032、第二切线爪连接部;1041、第一切线爪刀口部;1042、第一切线爪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原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并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线接线端子,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网线端子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切线爪压合网线后结构图,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网线接线端子100用于连接断开网线线材,包括主体101及压线板102,主体101用于固定承载部件,主体101设置有多根第一导线通道106,多个第一切线爪104,第一导线通道106用于安放网线线材,多个第一切线爪104固定于多个第一导线通道106上,具体地,第一切线爪104与第一导线通道106数量相等,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第一导线通道106上设有一个第一切线抓104,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每个第一导线通道106上也可设置有多个第一切线抓104。

第一切切线爪104包括刀口部1041和连接部1042,该刀口部1041呈U形,设置于该第一切线抓104的前端部,用于切开网线线材包裹表皮,连接部1042位于第一切线爪104的后端部,用于连接内部线材,该连接部1042为金属材质。

压线板102用于固定承载部件,包括多根第二导线通道105及多个第二切线爪103,多根第二导线通道105用于安放网线线材,第二切线爪103包括刀口部1031和连接部1032,该刀口部1031呈U形,固定于该第二切线爪103的前端部,用于切开网线线材包裹表皮,连接部1032位于第二切线爪103的后端部,用于连接内部线材,该连接部1032为金属材质。

具体地,主体101固定端至自由端等距离地、垂直间隔排列多根第一导线通道106,能够保证和压线板102内部第二导线通道105压合精度。

具体地,压线板102固定端至自由端等距离地、垂直间隔排列多根第二导线通道105,能够保证和主体101内部第一导线通道106压合精度。

具体地,第一导线通道106上奇数通道固定的所述多个第一切线爪104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导线通道106上偶数通道固定的所述多个第一切线爪104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能够保证第一切线爪104之间有足够距离,保证充分对位压合精度。

具体地,第二导线通道105上奇数通道固定的多个第二切线爪103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第二导线通道105上偶数通道固定的多个第二切线爪103位置平行在一条直线上,能够保证第一切线爪104之间有足够距离,保证充分对位压合精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通道106和所述第二导线通道105数量各为8根,保证一根网线包裹的8根线材即使全部断开也能进行连接。

优选地,第一导线通道106上固定的第一切线爪104和第二导线通道105上固定的第二切线爪103数量各为1个。

具体地,主体101和压线板102自由端分别安装有把手108,方便压合作业。

优选地,主体101和压线板102为面积相等的正方形,主体101和压线板102为透明铝制作,方便作业时能看清楚对位状况。

本实例中网线接线端子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当网线内部线材出现断裂时,将两根网线内部单股线材按照不同颜色一一对应插到第一导线通道106和第二导线通道105内。

步骤二:把手108将主体101和压线板102压合,第一导线通道106和第二导线通道105相互重合,第一导线通道106和第二导线通道105上的第一切线爪104和第二切线爪103相互重合。

步骤三:第一切线爪104的刀口部1041和第二切线爪103的刀口部1031直接刺破网线线材包裹表皮后使第一切线爪104连接部1042与第二切线爪103连接部1032接触导通。

综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体101包括第一导线通道106和压线板102包括第二导线通道105,第一导线通道106固定第一切线爪104,第一切线爪104包括刀口部1041和连接部1042,第二导线通道105固定第二切线爪103,第二切线爪103包括刀口部1031和连接部1032,当第一导线通道106第二导线通道105对位压合后,第一切线爪104的刀口部1041和第二切线爪103的刀口部1031分别刺破网线线材包裹表皮,接通网线信号,达到操作简单、快捷的目的。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内容,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