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512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实现与其他电子器件电连接,譬如对配连接器。随着电连接的应用的深入,相应对连接器的性能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在汽车上,相应的电连接不可或缺。如何精简连接器的结构,以适用较狭窄的空间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地,视频连接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输电信号的电连接结构,如何通过稳固的机械连接、组装而实现稳定的电连接则是始终需要改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精简、连接稳固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壳体、连接件及安装座。所述连接壳体具有沿所述连接器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为可容置对配连接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容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可与容置在该容置腔内的所述对配连接器电连。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连接壳体连接成一体。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径向限位部。所述径向限位部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以用于与所述对配连接器安装配合。

优选地,所述径向限位部为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凸肋。所述限位凸肋可用于与所述对配连接器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插接配合,以沿所述容置腔的径向相互限位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径向限位部沿第二径向突出设置;所述连接器组件具有第一径向方向。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径向及第二径向均与所述容置腔的轴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连接壳体设置有轴向限位部,所述轴向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对配连接器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轴向限位部为自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向外壁延伸的卡接槽或卡接通孔。所述轴向限位部可用于与所述对配连接器的外壁上的卡扣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壳体为注塑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同轴电缆。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屏蔽筒,绝缘套和中心导体。所述绝缘套包裹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壁地设置,且容置在所述屏蔽筒内。

优选地,所述屏蔽筒为单独成型的管状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沿该容置腔的径向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具有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贯穿设置的固持通孔。所述连接件插设在所述固持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连接腔及安装腔。所述连接腔用于容置所述对配连接器。所述安装座延伸进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且自所述安装腔延伸至所述连接腔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贯穿设置有保持通孔。所述安装座的前端突出设置止退部。所述止退部穿过所述保持通孔,且与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阻挡配合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止退部包括支撑臂及阻挡端部。所述支撑臂延伸进入所述保持通孔。所述阻挡端部设置有所述支撑臂上且突出于所述保持通孔。所述阻挡端部具有大于所述保持通孔的径向尺寸,以与所述安装部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止退部为一金属悬臂的端部经冲压制成的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具有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环绕所述保持通孔设置,且与该保持通孔连通。部分或全部所述阻挡端部容置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外壁设置有倒刺部。所述倒刺部突出至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壁可抵接地设置,以阻止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安装座分离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容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壳体具有限位突出部。至少部分所述限位突出部延伸进入所述限位凹槽内,以彼此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有限位凹槽的深度方向为第一径向或其反向。所有连接件沿第二径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垂直,且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轴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具有突出设置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可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连接件上的至少部分外周壁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保持凹陷。所述保持凹陷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持槽。所述防护盖包括本体及安装凸肋。所述安装凸肋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容置在所述保持凹陷内。所述安装凸肋插设在所述保持槽内。

优选地,所述防护盖具有环状保持框。所述中心导体的一端穿过所述环状保持框,且相对于所述防护盖突出设置。所述环状保持框的内周壁环绕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壁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屏蔽筒、绝缘套及中心导体。所述绝缘套包裹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壁地设置,且容置在所述屏蔽筒内。所述绝缘套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中心导体延伸至所述安装缺口。所述防护盖沿所述绝缘套的轴向延伸至包围所述安装缺口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防护盖具有围挡壁。所述围挡壁与所述屏蔽筒、所述绝缘套及所述中心导体三者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壁正对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围挡壁与所述安装缺口正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围挡壁依次连接,并与所述保持凹槽的内侧壁包围所述屏蔽筒。具体地,所述围挡壁包围所述安装缺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组件为射频连接器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连接壳体容置腔不仅容置连接件,而且容置对配连接器以实现电连接,从而充分了利用了容置腔的空间、精简了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连接壳体容置所有连接件,而不是对每一个连接件分别采用壳体保护,降低了设计、制造难度,能够以较小的结构实现稳固的性能,为诸如径向限位部、轴向限位部等结构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使得径向限位部、轴向限位部的布局更加合理、受力均衡。所述容置腔能够容置对配连接器的设计,能够使得所有连接件的排布紧凑、间距更小,从而减小整个所述连接壳体的尺寸。优选地,在所有连接件沿第二径向依次排列时,将所述连接壳体的限位突出部、轴向限位部、径向限位部的突出方向沿与第二径向垂直的第一径向设置,从而充分利用了空间,使得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在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器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示出的连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图5中示出的安装座在止退部冲压成具有阻挡端部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安装座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的连接器组件在安装座冲压成具有阻挡端部时的投影图。

图10为图9的连接器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连接器组件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5的连接器组件在安装有防护盖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示出的防护盖在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防护盖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101。所述连接器101包括连接壳体10及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容置在所述连接壳体20内。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连接壳体10具有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设置为可容置对配连接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容置腔12的具体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2大致为矩形腔。所述连接壳体10大致为矩形立方体。可以理解的是,对配连接器的具体形状、规格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插设在所述容置腔12内,以与所述连接器101对配连接即可。

为了实现与对配连接器的稳固连接,所述连接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径向限位部141。所述径向限位部141用于与对配连接器安装配合。为了便利于所述连接器101与对配连接器的拆装配合,所述径向限位部141为沿所述轴向延伸设置的限位凸肋。所述限位凸肋用于与对配连接器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插接配合,以沿所述容置腔12的径向彼此相互限位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限位部141沿第一径向突出设置,也即是所述径向限位部141的高度方向为第一径向。具体地,为了增强稳固安装性能,所述径向限位部14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10的两个正对设置的内壁上。进一步地,为了均衡所述连接壳体10的受力,所述径向限位部141至少为两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径向限位部141沿第二径向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体10的上壁及下壁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径向限位部141。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壳体10与对配连接器的稳固连接性能,所述连接壳体10设置有轴向限位部143。所述轴向限位部143用于与对配连接器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限位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限位部143为自所述连接壳体10的内壁向外壁延伸的卡接通孔。当然,所述卡接通孔也可以采用自所述连接壳体10的内壁向外壁延伸的卡接槽替代。所述轴向限位部143可以与对配连接器卡接配合,从而使得所述连接壳体10与对配连接器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彼此限位。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采用卡扣结构,所述轴向限位部143采用卡接通孔能够尽可能减小所述连接壳体10沿第一径向的尺寸大小。根据需要,所述径向限位部141、所述轴向限位部143均可以采用其他限位连接结构。

为了提升对所述连接件20的限位保持性能,所述容置腔12内设置有沿径向延伸设置的安装部16。所述安装部16将所述容置腔12分隔为连接腔121及安装腔123。所述连接腔121用于容置对配连接器。所述安装腔123用于容置下述安装座5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密封性能,所述安装部16密封所述容置腔12的设置。所述安装部16上具有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贯穿设置的固持通孔161。所述固持通孔161用于保持所述连接件20。为了使得所述固持通孔161形成对所述连接件20的稳固保持及密封性能,所述固持通孔161为与连接件20的外周壁相匹配的圆孔。

为了增强所述连接壳体10与下述安装座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部16上设置有沿所述安装部16的轴向贯穿设置的保持通孔163。所述保持通孔163用于与安装座50的止退部52阻挡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持通孔163为圆孔。为了尽可能节省所述连接腔121内的空间且提升阻挡性能,所述安装部16具有容置凹槽165。所述容置凹槽165环绕所述保持通孔163设置,且与该保持通孔163连通。所述容置凹槽165用于容置止退部52的阻挡端部523。所述容置凹槽165环绕所述保持通孔163设置,从而形成圆环状凹槽。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壳体10与下述安装座50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连接壳体10具有限位突出部18。所述限位突出部18可与安装座50的限位凹槽54阻挡配合。所述限位突出部18突出延伸至所述安装腔12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突出部18大致为板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突出部18为两个。该连个限位突出部18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体10的上壁、下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突出部18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123内的高度沿所述第二径向依次增大,从而省力地拆装。

为了便利于制造所述限位突出部18,所述连接壳体10具有设置通孔19。所述设置通孔19的一个侧壁用于支撑所述限位突出部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置通孔19为矩形通孔。所述限位突出部18与所述设置通孔19的三个侧壁均间隔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接件20用于实现电连接。所述连接件20的具体规格、参数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0为同轴电缆。所述连接件20的插设在所述固持通孔161,且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腔121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123内。所述连接件20的数量根据需要而选择,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0为两个。该两个所述连接件20沿第二径向排列设置。

为了便于提升连接性能,所述连接件20包括屏蔽筒21、绝缘套23及中心导体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筒21大致呈圆管状。所述屏蔽筒21为单独成型管状件。所述屏蔽筒21可以为金属一体件。所述绝缘套23包裹所述中心导体25的外周壁地设置,且容置在所述屏蔽筒21内。所述绝缘套23可以为塑胶件或橡胶件。为了便利于所述中心导体25的组装至为所述绝缘套23包裹保护,所述绝缘套23上设置有安装缺口235。所述中心导体25延伸至所述安装缺口235。也即是,部分所述中心导体25相对于所述绝缘套23外露。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与对配器件电连接且充分利用空间,所述中心导体25及所述绝缘套23大致呈L形状。所述绝缘套23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屏蔽筒21突出设置。所述中心导体25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绝缘套21的一端突出设置。所述中心导体25可以为铜制一体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第一径向”与“第二径向”垂直。具体地,如附图5示出的坐标方向,所述第一径向为图中X轴示出的方向及其反向;所述第二径向为图中Y轴示出的方向及其反向。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所限定的平面与所述连接壳体10的横截面平行或重合。所述连接壳体10的轴向(即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如图中Z轴所指示的方向及其反向)分别与所述第一径向及所述第二径向垂直,从而使得该所述连接壳体10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径向、第二径向构成三维坐标系(即三维笛卡尔坐标系)。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102。所述连接器组件102包括安装座50及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器101。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连接壳体10对接配合地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容置腔12对配连接即可。具体地,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安装腔123对接。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安装座50容置在所述安装腔123内。为了增强电磁屏蔽性能及承压性能,所述安装座50为金属一体件。

为了增强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连接壳体10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座50具有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突出设置的止退部52。所述止退部52包括支撑臂521及阻挡端部523。所述支撑臂521延伸进入所述保持通孔163。所述阻挡端部523设置在所述支撑臂521的自由端,且具有大于所述保持通孔163的径向尺寸,以与所述安装部16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阻挡配合。为了便利于组装,所述阻挡端部523与所述支撑臂521为一体冲压结构。也即是,通过一悬臂状突出部通过所述保持通孔163自所述安装腔123延伸至所述连接腔121内,然后通过冲压该悬臂的自由端形成所述阻挡端部523。为了充分减小所述阻挡端部523所占用的连接腔121的内部空间且提升阻挡性能,至少部分所述阻挡端部523容置在所述容置凹槽165内。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连接壳体10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座5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凹陷的限位凹槽54。所述限位凹槽54容置所述连接壳体10的限位突出部18。所述限位凹槽54大致为矩形凹槽。为了便于拆装,所述限位凹槽54的具有引导边缘部(图中未标示)。

为了增强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安装座50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座50上设置有安装孔55。所述连接件20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55内,且另一端自所述安装腔123延伸至所述连接腔121内。根据需要,所述安装孔55可以为通孔。所述安装孔55的走向、尺寸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55为沿所述容置腔12的轴向及第一径向延伸的L形。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连接壳体10的稳固组装性能,所述安装座5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倒刺部56。所述倒刺部56突出至所述安装腔123内且可与所述连接壳体10的内壁抵接地设置,以阻止所述连接壳体10与所述安装座50分离。所述倒刺部56的具体形状只要满足使得连接壳体10与安装座50省力地组装,而费力地分离即可。具体地,所述倒刺部56的用于安装的引导面(图中未标示)的曲率(倾斜程度)小于用于阻止连接壳体10退出的止退面(图中未标示)的曲率(倾斜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倒刺部56延伸为条状,以增强阻挡性能。

为了便利于与下述防护盖80配合,所述安装座80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凹陷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凹陷57大致为矩形凹陷,且一侧壁具有开口,以便利所述连接件20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凹陷5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59。所述安装槽59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正对设置的所述安装凹陷57的内侧壁上。

所述安装座50可与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电连接。具体地,为了提升稳固连接性能,所述安装座50具有安装脚58。所述安装脚58沿所述第一径向方向突出设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连接器组件103。作为实施例二的变形,所述连接器组件103还包括防护盖80。所述防护盖8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50上,且与所述连接件20上的至少部分外周壁正对设置。所述防护盖80能够增强所述改善电气性能、平衡阻抗。

请参阅图13及图14,为了便利于组装所述防护盖80及提升防护性能,所述安装座50上设置有保持凹陷57。所述保持凹陷57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持槽59。所述防护盖80包括本体81及安装凸肋85。所述安装凸肋85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8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81大致为矩形块状。所述安装凸肋8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81的两侧壁上。所述本体81容置在所述保持凹陷57内。所述安装凸肋85插设在所述保持槽59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80具有环状保持框83a、83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保持框83a、83b均为矩形框。所述环状保持框83a、83b突出设置在所述本体81上。所述中心导体25的一端穿过所述环状保持框83a、83b,且相对于所述防护盖80突出设置。所述环状保持框83a、83b的内周壁环绕所述中心导体25的外周壁地设置。所述防护盖80沿所述绝缘套23的轴向延伸至包围所述安装缺口235地设置。所述防护盖80具有围挡壁87a、87b、87c、87d及87e。所述围挡壁87a、87b、87c、87d及87e与所述屏蔽筒21、所述绝缘套23及所述中心导体25三者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壁正对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围挡壁87d、87e与所述安装缺口235正对设置。其中两个所述围挡壁87d、87e分别为所述本体87的侧壁。其中三个所述围挡壁(譬如87a、87d、87b)与所述安装凹陷59的内侧壁依次包围所述连接件20的外周壁。所述防护盖80可以为塑胶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