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338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电池片的主栅线的数目也由最初的两条逐渐增加到三条、四条,甚至更多,目前部分厂商已经开始设计出五主栅光伏电池片,且也逐渐进入了量产阶段。众所周知,在保持遮光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主栅线的数目可以带来电池效率的提高和CTM的改善,因此,多主栅(五根或以上)技术的研发近年来已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在实际生产中,随着主栅线数量的增加,若仍然采用常规的扁平状焊带,则将会占据更多的电池片表面面积,显然这不利于光线的接收,可见,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焊带,以改善对入射光线的利用率,满足多主栅线光伏电池片的设计和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提高对入射光线的利用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玻璃、上层胶膜、光伏电池片、下层胶膜及背板,所述光伏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连接,所述焊带设有呈上、下设置的上圆面和下圆面,所述上圆面上具有绒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焊带为长条形的圆形铜丝,其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上圆面和下圆面共同构成所述圆形横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圆面用于与所述上层胶膜接触,所述下圆面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受光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胶膜为透明EVA,所述下层胶膜为白色EVA。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玻璃的底表面与所述上层胶膜接触,且该底表面上设有光线反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电池片表面具有5根或以上的主栅线。

进一步地,所述上圆面和下圆面各自占据所述圆形横截面圆周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焊带设计成圆形,并在焊带的上圆面上成型绒面结构,借助绒面结构的反光效果,使得入射至焊带上的光线可以被再次反射至光伏电池片上,增加了光伏电池片受光面的光线接收量,特别可适用于多主栅光伏电池片上,在减少电池电阻的同时,还可以节省银浆耗量,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池片与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的焊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组件100,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玻璃10、上层胶膜20、光伏电池片30、下层胶膜40及背板50,其中,所述盖板玻璃10采用镀膜钢化玻璃,所述上层胶膜20为透明EVA,所述光伏电池片30通过焊带60串接铺设在所述上层胶膜20和下层胶膜40之间,所述下层胶膜40优选白色EVA,可以提高光线的反射率,所述背板50为KPF背板。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焊带60为长条形的圆形铜丝,其具有圆形横截面,且所述焊带60设有呈上、下设置的上圆面A和下圆面B,所述上圆面A和下圆面B共同构成所述圆形横截面,其中,所述上圆面A用于与所述上层胶膜20接触,所述下圆面B与所述光伏电池片30的受光面31接触,光伏电池片30的受光面31设有与所述下圆面B电性接触的主栅线(未图示)。另外,所述上圆面A和下圆面B各自占据所述圆形横截面圆周的一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圆面A朝阳设置,且上圆面A上具有绒面结构61,所述绒面结构61呈凹凸状,当太阳光入射到该绒面结构61上时,部分光线会受到绒面结构61的发射作用而反射至盖板玻璃10的底表面(优选地,所述盖板玻璃10的底表面具有光线反射结构,例如反射涂层),然后经盖板玻璃10底表面的再次发射至光伏电池片30的受光面31上,从而使得入射至焊带60上的光线经二次反射后再次被光伏电池片30所利用,增加了光伏电池片30的光生电流,进而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当然,也有部分光线会受到绒面结构61反射作用直接反射至光伏电池片30的受光面31上,如图4中的入射光线1和入射光线2。

图4所示为入射光线1和入射光线2在经过焊带60时的光线传播图,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设所述焊带60的直径为d,设焊带60中心距离所述光伏电池片30边缘的距离为a,设入射光线1的射角为θ,设与入射光线1的法线垂直的面与所述光伏电池片30受光面31的夹角为β,设所述入射光线1的发射光线与电池片受光面31的夹角为α,为了使得入射到焊带60表面的光线能够二次发射到光伏电池片30的受光面31上,所述d、a、θ、α及β之间在设计上需满足如下公式关系:

(90°-θ)+β+α=180°,即α=90°+θ-β

tanα≥d/a,即α=90°+θ-β≥arctan(d/a)

从而可得到:β≤90°+θ-arctan(d/a)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焊带60设计成圆形,并在焊带60的上圆面A上成型绒面结构61,借助绒面结构61的反光效果,使得入射至焊带60上的光线可以被再次反射至光伏电池片30上,增加了光伏电池片30受光面31的光线接收量,可适用于多主栅光伏电池片30上,在减少电池电阻的同时,还可以节省银浆耗量,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