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655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能源与环保形势日益紧张,电池作为动力能源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青睐。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体积轻、重量小、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成为动力型电池发展的首选。

涂布是锂离子电池的最重要的工艺流程之一,涂布就是将锂离子电池制造所需要的正极浆料或负极浆料均匀地涂到基体上,目前正极基体是铝箔,负极基体是铜箔。传统的涂布方法包括连续涂布和间歇涂布。锂电池极片涂布机作为涂布的装置,直接影响着涂布的方式和质量。传统涂布装置容易出现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其中的上料元件需要定时清洗以保持涂布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涂布装置,有利于提高涂布厚度的均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涂布装置,包括:

机体,该机体的末端连接烘干装置与收卷装置;

送卷组件,包括极片卷、水平的张紧辊组和传送辊,套设于一送卷轴上的极片卷设置于机体的侧边上,该送卷轴平行于张紧辊组,传送辊设置于机体上,该传送辊的一端枢接于机体、另一端连接一第一电机的转轴,平行于传送辊的张紧辊组均枢接于机体,该极片卷上的极片经张紧辊组张紧后经传送辊进行传送;

上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机体上的上料辊,该上料辊的一端枢接于机体、另一端连接一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料辊设置于传送辊紧贴于极片的一侧上,上料辊与传送辊之间的间距匹配于设定的上料厚度;该上料组件还包括上料板,该上料板设置于上料辊远离传送辊的一侧,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的上料板面对上料辊的一端形成出料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上料辊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上料厚度的刮料刀,该刮料刀的刀口面向上料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上料辊远离传送辊的一侧上设置有垂直于上料辊长度方向的安装板,相对设置的两块安装板内侧上设置有匹配于上料板的卡槽,该上料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卡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张紧辊组包括互相平行的至少三根张紧辊,其中水平方向上最靠近极片卷的第一张紧辊位于极片卷的上方,水平方向上最靠近第一张紧辊的第二张紧辊位于极片卷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极片卷上的极片作为涂覆基片,经张紧辊组张紧后经传送辊进行传送;上料辊与传送辊在相切处往相反方向转动,通过上料辊与传送辊的摩擦转移涂料,将物料涂覆到极片上;上料辊之上设置有刮料刀,通过设置上料辊与刮料刀之间的间距,便于控制涂布厚度,从而提高涂布厚度的均匀度;上料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安装板上,通过上料板插入卡槽的深度可调节上料板与上料辊之间的间距,并且便于将上料板拆下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2、烘干装置;3、收卷装置;4、极片卷;41、送卷轴;51、第一张紧辊;52、第二张紧辊;6、传送辊;7、上料辊;8、上料板;9、安装板;10、刮料刀;11、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涂布装置,包括机体1、送卷组件和上料组件,机体1的末端连接烘干装置2与收卷装置3,其中机体1与烘干装置2之间设置有极片的传送机构;送卷组件包括极片卷4、水平的张紧辊组和传送辊6,套设于一送卷轴41上的极片卷4设置于机体1的侧边上,该送卷轴41平行于张紧辊组,张紧辊组包括互相平行的至少三根张紧辊,其中水平方向上最靠近极片卷4的第一张紧辊51位于极片卷4的上方,水平方向上最靠近第一张紧辊51的第二张紧辊52位于极片卷4的下方,传送辊6设置于机体1上,该传送辊6的一端枢接于机体1、另一端连接一第一电机(未图示)的转轴,平行于传送辊6的张紧辊组均枢接于机体1,该极片卷4上的极片经张紧辊组张紧后经传送辊6进行传送;上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机体1上的上料辊7,该上料辊7的一端枢接于机体1、另一端连接一第二电机11的转轴,上料辊7设置于传送辊6紧贴于极片的一侧上,上料辊7与传送辊6之间的间距匹配于设定的上料厚度;该上料组件还包括上料板8,上料辊7远离传送辊6的一侧上设置有垂直于上料辊7长度方向的安装板9,相对设置的两块安装板9内侧上设置有匹配于上料板8的卡槽(未图示),上料板8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卡槽(未图示)上,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的上料板8面对上料辊7的一端形成出料端,上料辊7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上料厚度的刮料刀10,该刮料刀10的刀口面向上料辊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上料板8插入卡槽(未图示);通过上料板8进行上料,上料辊7上的刮料刀10控制物料厚度,涂料经上料辊7转移到经传送辊6传送的极片上。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