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79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电连接多个绝缘的导体和另外多个绝缘的导体的连接器,各种类型通常是已知的。根据下面专利文件1所述的连接器经由电触点端子电连接由底部部分覆盖件支撑的多个绝缘的导体和由上部部分覆盖件支撑的多个绝缘的导体。该连接器以插入外壳的状态使上部部分覆盖件与底部部分覆盖件彼此接合,电触点端子安装到外壳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h08-22229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在连接彼此相对应的多个绝缘的导体与另外多个绝缘的导体的情况下,因为两个覆盖件(即上部部分覆盖件和底部部分覆盖件)变得必要,因此存在工艺需求以避免发生错误组装。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谨慎操作。此外,在布置多个绝缘的导体和另外多个绝缘的导体的对应关系时,它们需要彼此电连接。因此,针对绝缘的导体的取向,需要工作人员谨慎操作。如上所述,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需要可轻松地执行装配工作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是这样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其中所述连接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基部,所述基部具有沿第一方向介于彼此相背对的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之间的长度和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分别沿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设在基部的彼此相背对的上部部分主表面和底部部分主表面中并且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的多个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二沟槽、和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对应设置并接触接收在第一沟槽中的第一绝缘的导体和接收在第二沟槽中的第二绝缘的导体使得所述第一绝缘的导体和所述第二绝缘的导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触点端子;并且所述外壳设定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对称轴线。

在这一方面,所述外壳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和所述多个第二沟槽、和所述多个电触点端子。因此,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可连同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组装到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可连同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组装到所述外壳。此外,由所述多个第一沟槽和所述多个第二沟槽接收的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可通过电触点端子彼此电连接。在这里,所述外壳设定有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对称轴线。因此,无论取向如何,上部部分覆盖件可组装到外壳的上部部分,并且无论取向如何,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可组装到外壳的底部部分。通过以上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组装工作可变得更加容易。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器组件的组装工作可变得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案的使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外壳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外壳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上部部分覆盖件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上部部分覆盖件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的底部部分覆盖件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所述实施方案的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横截面透视图。

图9是所述外壳和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所述外壳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描述防止错误组装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描述上部部分覆盖件的安装方向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从上部部分覆盖件的两侧拉出的分支管线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修改示例的使用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需注意,在以下说明中,相同的或对应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进行标记,并且省略多余的描述。此外,术语“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基于图示的方向并且是为了方便起见。

如图1和2所示,连接器组件100设有外壳2、可拆卸地组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的上部部分覆盖件3、设置在外壳2和上部部分覆盖件3之间的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4、可拆卸地组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的底部部分覆盖件6、设置在外壳2和底部部分覆盖件6之间的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7,以及接触第一绝缘的导体4和第二绝缘的导体7以使所述第一绝缘的导体4和第二绝缘的导体7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连接端子16。在这些中,连接器1被构造为设有外壳2、上部部分覆盖件3、底部部分覆盖件6和电连接端子16的部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连接器1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4和与其相对应的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7。一束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4被称为“分支管线70”,并且一束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7被称为“主干管线71”。所述连接器1可导致从设置在外壳2的底部部分2b中的主干管线71分支成设置在外壳2的上部部分2a中的分支管线70。需注意,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支管线70和主干管线71由四个绝缘的导体4,7构造。然而,绝缘的导体4,7的数量没有限制,尤其是当此数量为复数时。

需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上”和“下(底)”以如下状态作为参考使用:分支管线70和主干管线7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主干管线71被设置在下侧上,并且分支管线70被设置在上侧上(图1中所示的状态)。然而,在连接器1的使用时间,取向不受限制。此外,为了说明,xyz坐标系相对于连接器1的外壳2设定。这定义了在水平面中彼此正交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且定义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在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方向”对应于x轴方向,“第二方向”对应于y轴方向,并且“上下方向”对应于z轴方向。上侧为z轴方向正侧,并且下侧为z轴方向负侧。也就是说,“向上”对应于z轴正方向,并且“向下”对应于z轴负方向。

外壳

外壳2的构造参考图3和4进行描述。所述外壳2设有基部10、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多个电触点端子16,以及多个第一沟槽17和多个第二沟槽18。

所述基部10为矩形板形状的构件,用作外壳2的基板。所述基部10具有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第一边缘部分10a和第二边缘部分10b、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以及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上部部分主表面10e和底部部分主表面10f。所述第一边缘部分10a为x轴正侧上的边缘部分,并且第二边缘部分10b为x轴负侧上的边缘部分。第三边缘部分10c为y轴正侧上的边缘部分,并且第四边缘部分10d是y轴负侧上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沿x轴方向在第一边缘部分10a和第二边缘部分10b之间延伸。所述基部10具有沿x轴方向的长度和沿y轴方向的宽度。

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从基部10的上部部分主表面10e向上延伸,插入上部部分主表面10e,并且在第一相反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从基部10的底部部分主表面10f向下延伸,插入底部部分主表面10f,并且在第二相反方向上彼此相背对。每个端壁11,12,13,14形成矩形板形状。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相反方向和第二相反方向匹配,并且两者都是x轴方向。因此,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被构造为沿上下方向连续的第一端壁15。所述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被构造为沿上下方向连续的第二端壁19。下文描述了端壁11,12,13,14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上部部分开口部分21和第二上部部分开口部分22形成在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中。第一底部部分开口部分23和第二底部部分开口部分24形成在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中。开口部分21,22,23,24由形成在基部10的y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矩形通孔(在x轴方向上穿透)构造而成。然而,开口部分21,22,23,24并非必须形成在y轴方向上的所述中心位置,并且可以形成在从该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此外,开口部分21,22,23,24并非必须为矩形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基部10的第一边缘部分10a被开凹口,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开口部分21和第一底部部分开口部分23是连续的。也就是说,矩形第一开口部分26形成在第一端壁15中。然而,开口部分21,23不需要是连续的。由于基部10的第二边缘部分10b被开凹口,所述第二上部部分开口部分22和第二底部部分开口部分24是连续的。也就是说,矩形第二开口部分27形成在第二端壁19中。然而,开口部分22,24不需要是连续的。需注意,开口部分21,22,23,24不需要由完全穿透每个端壁的通孔构造,并且可由例如不穿透到端壁的外侧上的表面的底部沟槽部分构造。

第一上部部分开口部分21和第二上部部分开口部分22的上部边缘被构造为用于锁定到上部覆盖件3的接合部分的已接合部分21a,22a。通过使上部部分端壁11,12的上端部分有凹口而朝向x轴方向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11a,12a形成在已接合部分21a,22a上方。第一底部部分开口部分23和第二底部部分开口部分24的上部边缘被构造为用于锁定到底部覆盖件6的接合部分的已接合部分23a,24a。通过使底部部分端壁13,14的下端部分有凹口而朝向x轴方向内侧向上倾斜的倾斜表面13a,14a形成在已接合部分23a,24a下方。由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分构造的标志物28形成在底部部分端壁13,14的外表面上。

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设在上部部分主表面10e上并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4。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设在上部部分主表面10e的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上。具体地,向上延伸的上侧阶梯部分31,32形成在基部10的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上。该上侧阶梯部分31,32具有在x轴方向上设置在与第一边缘部分10a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10b分开到x轴方向内侧的位置的两个端部。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由上侧阶梯部分31,32的上表面中的凹弧形成。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沿y轴方向延伸并在x轴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布置。第一沟槽17仅形成在所述上侧阶梯部分31,32中。也就是说,在上部部分主表面10e中,第一沟槽17不形成在上侧阶梯部分31,32之间的区域中。由此,第一沟槽17沿沟槽长度方向(y轴方向)变为不连续的。上侧阶梯部分31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和上侧阶梯部分32的多个第一沟槽17在x轴方向上设置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当从y轴方向观察时,上侧阶梯部分31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被设置成与上侧阶梯部分32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重叠。然而,第一沟槽17沿沟槽长度方向(y轴方向)可为连续的。

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设在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上并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7。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设在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中的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上。具体地,向下延伸的下侧阶梯部分33,34形成在基部10的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上。该下侧阶梯部分33,34具有在x轴方向上设置在与第一边缘部分10a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10b分开到x轴方向内侧的位置的两个端部。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由下侧阶梯部分33,34的上表面中的凹弧形成。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沿y轴方向延伸并且在x轴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布置。第二沟槽18仅形成在下侧阶梯部分33,34中。也就是说,在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中,所述第二沟槽18不形成在所述下侧阶梯部分33,34之间的区域中。由此,所述第二沟槽18沿沟槽长度方向(y轴方向)变为不连续的。下侧阶梯部分33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和下侧阶梯部分34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在x轴方向上设置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因此,当从y轴方向观察时,下侧阶梯部分33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被设置成与下侧阶梯部分34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重叠。然而,第二沟槽18沿沟槽长度方向(y轴方向)可为连续的。

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和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形成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和第二沟槽18呈平面对称的位置关系,插入基部10。当从z轴方向观察时,形成在上侧阶梯部分31,32中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17被设置成与形成在下侧阶梯部分33,34中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重叠。

所述多个电触点端子16为导电构件,其与第一沟槽17和第二沟槽18对应设置并接触接收在所述第一沟槽17中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和接收在第二沟槽18中的所述第二绝缘的导体7以使得第一绝缘的导体4和第二绝缘的导体7彼此电连接。如图8所示,电触点端子16设有嵌入在基部10中与第一沟槽17和第二沟槽18的对应位置的中心部分36、从中心部分36的上端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分37、和从中心部分36的下端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分38。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7可电连接到接收在所述第一沟槽17中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第二连接部分38可电连接到接收在所述第二沟槽18中的第二绝缘的导体7。所述多个电触点端子16在所述x轴方向上布置以便对应于基部10的y轴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中的每个沟槽17,18。所述多个电触点端子16设置成z字形图案。也就是说,在多个电触点端子16中的一个电触点端子16更多地设置在基部10的y轴方向上的y轴负侧上而非其中心位置的情况下,在x轴方向上与其邻近的电触点端子16更多地设置在y轴方向上的y轴正侧上而非其中心位置。需注意,所述多个电触点端子16并非必须设置成所述z字形图案;它们可被设置为沿x轴方向成直线排列或可被设置为在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成对角直线排列。

该电触点端子16通过将金属板加工成预定形状来构造并且被构造成基本上平坦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7由从中心部分36向上延伸的一对刀片部分37a,37a构造。向上延伸的间隙37b形成在刀片部分37a,37a之间。刀片部分37a,37a具有除去第一绝缘的导体4覆盖间隙37b的一部分的功能。也就是说,由上部部分覆盖件3从上方按压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进入间隙37b并且使其覆盖部分地被刀片部分37a,37a切割。由此,第一绝缘的导体4的刀片部分37a,37a和导体4a接触。第二连接部分38由从中心部分36向下延伸的一对刀片部分38a,38a构造。向下延伸的间隙38b形成在刀片部分38a,38a之间。刀片部分38a,38a具有除去第二绝缘的导体7覆盖间隙38b的一部分的功能。也就是说,由底部部分覆盖件6从下方按压的第二绝缘的导体7进入间隙38b并且使其覆盖部分地被刀片部分38a,38a切割。由此,刀片部分38a,38a和第二绝缘的导体7的导体7a接触。由此,第一绝缘的导体4的导体4a和第二绝缘的导体7的导体7a通过电触点端子16电连接。需注意,在第二绝缘的导体7的导体7a的直径比第一绝缘的导体4的导体4a的直径厚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分38的间隙38b的大小变成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7的间隙37b的大小。然而,第二连接部分38的间隙38b的大小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37的间隙37b的大小。

如图3所示,在上部部分主表面10e从上方向下观察的情况下(即,朝向z轴负方向),至少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与设定在上部部分主表面10e上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cp1点对称。在本实施方案中,上部部分对称点cp1设定在基部10的上部部分主表面10e的中心位置(x轴方向的中心线和y轴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点)。因此,外壳2的整个上部部分2a与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cp1点对称。也就是说,基部10的形状以及多个第一沟槽17和多个电触点端子16的形状和设置与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cp1点对称。这里需注意,“点对称”并不要求所有形状完全点对称;例如,在基部10或上部部分端壁11,12形成有肋、孔等(不影响作为连接器的功能)的情况下,则可以忽略这些结构。需注意,在下文的描述中,同样地在使用术语“点对称”的情况下,可以忽略不影响连接器的性能的结构诸如肋或孔。需注意,至少上部部分端壁11,12呈点对称是足够的;例如,取决于基部10的形状和所述电触点端子16的设置,这些不一定点对称。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以下部件。

如图4所示,在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从下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即,朝向z轴正方向),至少所述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与设定在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上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2点对称。在本实施方案中,底部部分对称点cp2设定在基部10的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中心位置(x轴方向的中心线和y轴方向的中心线相交的点)。因此,外壳2的整个底部部分2b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2点对称。也就是说,基部10的形状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沟槽18和多个电触点端子16的形状和设置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2点对称。

在本实施方案中,上部部分对称点cp1和底部部分对称点cp2设定在基部10的中心位置,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对称点cp1,cp2设定在彼此重叠的位置。因此,外壳2可设定有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一个对称轴线sl1。所述对称轴线sl1穿过上部部分对称点cp1和底部部分对称点cp2。在这里,“对称轴”是指其中当外壳2围绕该对称轴线旋转180°时建立旋转之前使形状重叠的关系的轴线。所述对称轴线sl1是形成在相对于外壳2设定的虚拟平面sp1和虚拟平面sp2相交的部分中的虚拟线。所述虚拟平面sp1是在y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划分外壳2并与y轴正交地展开的平面。所述虚拟平面sp2是在x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划分外壳2并与x轴正交地展开的平面。

接着,外壳2的上部部分2a的点对称结构参照图9更详细地描述。图9是从上方向下观察上部部分主表面10e(即,朝向z轴负方向)示出了上部部分2a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沿y轴方向的长度比基部10的第一边缘部分10a的长度短。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沿y轴方向的长度比基部10的第二边缘部分10b的长度短。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均未到达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也就是说,在上部部分端壁11,12的y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与边缘部分10c,10d分开。

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具有公共部分11a,12a,所述公共部分为在x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部分。公共部分11a,12a的尺寸为尺寸a1。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通过沿y轴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2b。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的偏置量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2b的偏置量相同,两者均为尺寸b1。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2b相对于作为参考的所述上部部分对称点cp1按顺时针方向偏置。需注意,“偏置量”是沿y轴方向的从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中的公共部分11a,12a在y轴方向的任何方向上突出的一部分(即,偏置部分)的尺寸。底部部分端壁13,14和沟槽部分43,44,53,54的随后的“偏置量”实质相同。

在顺时针方向相对于所述上部部分对称点cp1设定的情况下,在位于x轴正侧上比位于上部部分对称点cp1上更多的区域(在第一边缘部分10a侧上的区域)中,在y轴负方向(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10c向第四边缘部分10d的方向)上的方向分量出现。因此,设置在该区域中的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沿y轴负方向偏置。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在y轴负方向上从公共部分11a突出尺寸b1。因此,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设置在与第三边缘部分10c相比靠近第四边缘部分10d的位置。同时,在顺时针方向相对于所述上部部分对称点cp1设定的情况下,在位于x轴负侧上比位于上部部分对称点cp1上更多的区域(第二边缘部分10b侧上的区域)中,在y轴正方向(从第四边缘部分10d向第三边缘部分10c的方向)上的方向分量出现。因此,设置在该区域中的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在y轴正方向上偏置。所述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2b在y轴正方向上从公共部分12a突出尺寸b1。因此,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设置在与第四边缘部分10d相比靠近第三边缘部分10c的位置。

通过诸如上述的构造,通过比较图9(a)和图9(b)明显的是,上部部分2a的外观与外壳2围绕上部部分对称点cp1旋转180°的情况下的外观相同。

接着,参照图10更详细地描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的点对称结构。图10是从下方向上观察底部部分主表面10f(即,朝向z轴正方向)示出了底部部分2b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4沿y轴方向的长度比基部10的第一边缘部分10a的长度短。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沿y轴方向的长度比基部10的第二边缘部分10b的长度短。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均未到达第三边缘部分10c和第四边缘部分10d。也就是说,底部部分端壁13,14在y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边缘部分10c,10d分开。

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具有公共部分13a,14b,所述公共部分为在x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部分。公共部分13a,14b的尺寸为尺寸a2。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通过沿y轴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4b。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的偏置量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4b的偏置量相同,两者均为尺寸b2。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4b相对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2按逆时针方向偏置。需注意,在本实施方案中,为所述偏置量的尺寸b2与为上部部分2a侧上的偏置量的尺寸b1相同。此外,公共部分13a,14b的尺寸a2也与上部部分2a侧上的公共部分11a,12a的尺寸a1相同。然而,尺寸b2可不同于尺寸b1,并且尺寸a2也可以不同于尺寸a1。

在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底部部分对称点cp2设定的情况下,在位于x轴正侧上比位于底部部分对称点cp2上更多的区域(第一边缘部分10a侧上的区域)中,在y轴正方向(从第四边缘部分10d向第三边缘部分10c的方向)上的方向分量出现。因此,设置在该区域中的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在y轴正方向上偏置。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在y轴正方向上从共用部分13a突出尺寸b2。因此,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设置在与第四边缘部分10d相比靠近第三边缘部分10c的位置。同时,在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底部部分对称点cp2设定的情况下,在位于x轴负侧上比位于底部部分对称点cp2上更多的区域(所述第二边缘部分10b侧上的区域)中,在y轴负方向(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10c向第四边缘部分10d的方向)上的方向分量出现。因此,设置在该区域中的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在y轴负方向上偏置。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4b在y轴负方向上从公共部分14a突出尺寸b2。因此,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设置在与第三边缘部分10c相比靠近第四边缘部分10d的位置。

通过诸如上述的构造,通过比较图10(a)和图9(b)明显的是,所述底部部分2b的外观与外壳2围绕底部部分对称点cp2旋转180°的情况下的外观相同。

上部部分覆盖件

参照图5和6描述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构造。需注意,上部部分覆盖件3可独立于外壳2移动。因此,为了说明,与相对于外壳2设定的xyz坐标不同的坐标系相对于上部部分覆盖件3设定。这定义了在水平面上彼此正交的“x1轴方向”和“y1轴方向”,并且定义了与x1轴方向和y1轴方向正交的“z1轴方向”。该上部部分覆盖件3为可拆卸地组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的覆盖构件。上部部分覆盖件3与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可拆卸地接合。上部部分覆盖件3设有上壁40以及彼此相背对的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1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2。

上壁40为用作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基板的矩形板形状的构件。上壁40具有在x1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第一边缘部分40a和第二边缘部分40b,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第三边缘部分40c和第四边缘部分40d,以及在z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上表面40e和底表面40f。所述第一边缘部分40a是x1轴正侧上的边缘部分,并且第二边缘部分40b是x1轴负侧上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三边缘部分40c为y1轴正侧上的边缘部分,并且所述第四边缘部分40d是y1轴负侧上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三边缘部分40c和第四边缘部分40d沿x1轴方向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分40a和第二边缘部分40b之间延伸。上壁40具有沿x1轴方向的长度和沿y1轴方向的宽度。

所述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1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2从上壁40的底表面40f向下延伸,插入该底表面40f并在x1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所述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1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2分别具有接收外壳2的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的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44。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44具有与上部部分端壁11,1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所述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1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2分别具有与设在外壳2的上部部分端壁11和上部部分端壁12上的已接合部分21a,22a可拆卸地接合的接合部分41a,42a。接合部分41a,42a由与开口部分21,22的上部边缘接合的闩锁部分构造,所述开口部分的上部边缘为已接合部分21a,22a。接合部分41a,42a形成在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44的侧表面43a,44a上。此外,在已接合部分41a,42a下方和侧表面43a,44a的下边缘上,一对突出部分46,47分别形成以用于将上部部分覆盖件3暂时固定到外壳2。在将上部部分覆盖件2按压到外壳2之前的步骤,通过邻接并支撑上部部分端壁11,12的上部边缘21a,22a来暂时固定这些突出部分46,47(参见图8)。

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4的多个沟槽48形成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底表面40f中。沟槽48沿y1轴方向在介于边缘部分40c,40d之间的基本上整个区域之上延伸。用于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安装到外壳时避免干扰电触点端子16的刀片部分37a的孔49形成在每个沟槽48中。此外,当将第一绝缘的导体4插入刀片部分37a的间隙37b中时,用于支撑的突出部分49a设在孔49中(参见图8)。此外,用于将第一绝缘的导体4固定成容纳在沟槽48中至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状态的钩61设在底表面40f上。

通过这种构造,由上部部分覆盖件3固定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从覆盖件3的第四边缘部分40d的开口部分被拉出。同时,用于通过邻接第一绝缘的导体4的端部来调节拉出的调节部分62设在第三边缘部分40c侧上。所述调节部分62由在y1轴正方向上相对于第三边缘部分40c的开口部分分开的壁状构件来构造。需注意,狭缝63形成在调节部分62和第三边缘部分40c之间。该狭缝63用作观察窗口,用于确认由上部部分覆盖件3固定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的状态。此外,如图13所示,所述调节部分62可在狭缝63的一部分处被容易地切割。因此,第一绝缘的导体4可通过移除调节部分62而从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两侧拉出。

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上,设定了设定在上壁40的中心位置处的对称点cp3以及穿过对称点cp3且与x1轴线和y1轴线正交的对称轴线sl2。在从上方向下观察上表面40e的情况下(即,朝向z1轴正方向),至少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44与在上表面40e上作为参考的对称点cp3点对称。在本实施方案中,整个上部部分覆盖件3与作为参考的对称点cp3点对称。然而,此处“点对称”忽略与组装外壳2和上部部分覆盖件3无关的调节部分62和狭缝63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9更详细地描述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点对称结构。图9是示出了从上方向下观察(即,朝向z1轴负方向)的上表面40e的示意图。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具有公共部分43a,44a,所述公共部分是在x1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部分。公共部分43a,44a的尺寸是尺寸a1。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通过沿y1轴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3b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4b。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3b的偏置量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4b的偏置量相同,两者均为尺寸b1。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3b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4b相对于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cp3按顺时针方向偏置。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在y1轴负方向上偏置。因此,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3b在y1轴负方向上从公共部分43a延伸尺寸b1。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设置在与第三边缘部分40c相比靠近第四边缘部分40d的位置。同时,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在y1轴正方向上偏置。因此,该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4b在y1轴正方向上从公共部分44a延伸尺寸b1。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被设置在与第四边缘部分40d相比靠近第三边缘部分40c的位置。

通过诸如上述的构造,通过比较图9(a)和图9(b)明显的是,外观与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围绕上部部分对称点cp3旋转180°的情况下的外观相同。

底部部分覆盖件

参照图7描述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构造。需注意,底部部分覆盖件6可以独立于外壳2移动。因此,为了说明,不同于相对于所述外壳2设定的xyz坐标的坐标系相对于底部部分覆盖件6设定。这定义了在水平面上彼此正交的“x2轴方向”和“y2轴方向”,并且定义了与x2轴方向和y2轴方向正交的“z2轴方向”。底部部分覆盖件6为可拆卸地组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的覆盖构件。底部部分覆盖件6与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可拆卸地接合。底部部分覆盖件6设有底壁50以及彼此相背对的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1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2。

底壁50为用作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基板的矩形板形状的构件。底壁50具有在x2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第一边缘部分50a和第二边缘部分50b,在y2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第三边缘部分50c和第四边缘部分50d,以及在z2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的上表面50e和底表面50f。所述第一边缘部分50a为x2轴正侧上的边缘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边缘部分50b为x2轴负侧上的边缘部分。第三边缘部分50c为y2轴正侧上的边缘部分,并且第四边缘部分50d为y2轴负侧上的边缘部分。所述第三边缘部分50c和第四边缘部分50d沿x2轴方向在所述第一边缘部分50a和第二边缘部分50b之间延伸。底壁50具有沿x2轴方向的长度和沿y2轴方向的宽度。

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1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2从底壁50的上表面50e向上延伸,插入该上表面50e,并且在x2轴方向上彼此相背对。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1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2分别具有接收外壳2的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的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54。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54具有与底部部分端壁13,14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1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2分别具有接合部分51a,52a,所述接合部分与设在外壳2的底部部分端壁13和底部部分端壁14上的已接合部分23a,24a可拆卸地接合。接合部分51a,52a由与开口部分23,24的上部边缘接合的闩锁部分构造,该开口部分的上部边缘为已接合部分23a,24a。接合部分51a,52a形成在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54的侧表面53a,54a上。此外,在接合部分51a,52a的上方和侧表面53a,54a上,一对突出部分56,57分别形成以用于将底部部分覆盖件6暂时固定到外壳2。在将底部部分覆盖件6按压到外壳2之前的步骤,通过邻接和支撑底部部分端壁13,14的上部边缘23a,24a来暂时固定这些突出部分56,57(参见图8)。

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7的多个沟槽58形成在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上表面50e中。沟槽58沿y2轴方向在介于边缘部分50c,50d之间的基本上整个区域之上延伸。需注意,在其中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6组装到外壳2的连接器组件100的状态下,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底部部分覆盖件6具有通过作为参考的对称平面呈彼此平面对称的构造,所述对称平面设定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底部部分覆盖件6之间(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平面对称的构造)。因此,由于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上表面50e的构造具有与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底表面40f的构造实质相同的构造,说明被省略。然而,底部部分覆盖件6不具有调节部分。此外,在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x2轴方向上的外表面上,标志物69形成。

在底部部分覆盖件6上,设定了设定在底壁50的中心位置的对称点cp4和穿过对称点cp4并与x2轴线和y2轴线正交的对称轴线sl3。在从下方向上观察底表面50f的情况下(即,朝向z2轴正方向),至少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54与设定在底表面50f上作为参考的对称点cp4点对称。在本实施方案中,整个底部部分覆盖件6与作为参考的对称点cp4点对称。

接着,参照图10更详细地描述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点对称结构。图10是示出了从下方向上观察(即,朝向z2轴正方向)的底表面50f的示意图。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具有公共部分53a,54a,该公共部分为在x2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部分。公共部分53a,54a的尺寸为尺寸a2。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通过沿y2轴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3b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4b。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3b的偏置量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4b的偏置量相同,两者均为尺寸b2。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3b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4b相对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4按逆时针方向偏置。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在y2轴正方向上偏置。因此,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3b在y2轴正方向上从公共部分53a延伸尺寸b2。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设置在与第四边缘部分50d相比靠近第三边缘部分50c的位置。同时,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在y2轴负方向上偏置。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4b在y2轴负方向上从公共部分54a延伸尺寸b2。因此,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设置在与第三边缘部分50c相比靠近所述第四边缘部分50d的位置。

通过诸如上述的构造,通过比较图10(a)和图10(b)明显的是,外观与底部部分覆盖件6围绕上部部分对称点cp4旋转180°的情况下的外观相同。

在其中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6组装到外壳2的连接器组件100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6具有彼此平面对称的构造,对称平面sp3设定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底部部分覆盖件6之间作为参考。在图1的结构中,在z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划分外壳2的基部10并与z轴正交地展开的虚拟平面被设定为对称平面sp3。在连接器组件100中,每个部件被设置成使得外壳2的对称轴线sl1、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对称轴线sl2、以及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对称轴线sl3匹配。因此,该对称平面sp3正交于对称轴线sl1,sl2,sl3展开。这里需注意,“平面对称”并不要求上部部分覆盖件3和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所有形状完全点对称;例如,在上壁40和底壁50或覆盖件侧壁41,42,51,52形成有肋、孔等(不影响连接器的功能)的情况下,则可以忽略这些结构。需注意,至少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1,42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1,52呈平面对称是足够的;例如,取决于上壁40和底壁50的形状,这些不一定是平面对称的。

接着,参照图9至图12描述本发明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9所示,在从上方向下观察外壳2的上部部分主表面10e的情况下(即,朝向z轴负方向),至少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与设定在上部部分主表面10e上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cp1点对称。此外,在从上方向下观察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上表面40c的情况下(即,朝向z1轴正方向),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44与设定在上表面40e上作为参考的对称点cp3点对称。因此,在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接收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并且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接收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的状态下,上部部分覆盖件3可被组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此外,在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3接收所述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并且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接收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的状态下,上部部分覆盖件3也可被组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因此,由于上部部分覆盖件3可被组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而不管外壳2和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取向,工作人员可执行安装工作而不关心取向如何。

如图10所示,具有外壳2,在从下方向上观察底部部分主表面10f的情况下(即,朝向z轴正方向),至少所述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与设定在底部部分主表面10f上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2点对称。此外,在从下方向上观察底表面50f的情况下(即,朝向z2轴正方向),至少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54与设定在底部表面50f上作为参考的对称点cp4点对称。因此,在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接收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并且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接收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的状态下,底部部分覆盖件6可组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此外,在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3接收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并且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接收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的状态下,底部部分覆盖件6也可组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因此,因为底部部分覆盖件6可组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而不管外壳2和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取向,工作人员可执行安装工作而不关心取向如何。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1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2通过沿y轴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2b。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3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4通过沿y轴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4b。在这里,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2b相对于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cp1按顺时针方向偏置。同时,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4b相对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cp2按逆时针方向偏置。通过这种构造,如图11(a)所示,在底部部分覆盖件6试图安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的情况下,上部部分偏置部分11b,12b干扰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边缘部分50a,50b(底部部分偏置部分53b,54b的偏置方向的相对侧上的部分;在图表中由t所示的部分)。因此,可防止工作人员将底部部分覆盖件6不正确地组装到外壳2的上部部分2a。此外,如图11(b)所示,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试图安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的情况下,所述底部部分偏置部分13b,14b干扰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边缘部分40a,40b(上部部分偏置部分43b,44b的偏置方向的相对侧上的部分;在图表中由t所示的部分)。因此,可防止工作人员将上部部分覆盖件3不正确地组装到外壳2的底部部分2b。因此,由于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关心错误组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连接器1中,关于分支管线70相对于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安装取向以及主干管线71相对于底部部分覆盖件6的安装取向,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关心。例如,如图12所示,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工作人员组装底部部分覆盖件6和主干管线71,使得在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7中,被着色的一个(在图表中,所述第二绝缘的导体7用灰度图示出)设置于x轴负侧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分支管线70组装到外壳2以使着色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电连接到着色的第二绝缘的导体7。然而,在将分支管线70安装到上部部分覆盖件3时,工作人员可以任何取向组装分支管线70。例如,即使在着色的第一绝缘的导体4设置在上部部分覆盖件3的第一边缘部分40a侧或第二边缘部分40b侧上的情况下,其足以在将上部部分覆盖件3组装到外壳2时旋转、按正确取向调整,以及组装上部部分覆盖件3。也就是说,当将主干管线71组装到底部部分覆盖件6、当将底部部分覆盖件6组装到外壳2,以及当将分支管线70组装到上部部分覆盖件3时,工作人员不需要关心取向;仅当通过观察着色的绝缘的导体4,7而最终将上部部分覆盖件3组装到外壳2时,工作人员关心组装取向就足够了。通过如上所述,可减轻工作麻烦以及确定组装方向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是如下连接器:其电连接相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其中所述连接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具有沿第一方向介于彼此相背对的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之间的长度和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的基部、沿上下方向分别从第一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延伸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设置在基部的彼此相背对的上部部分主表面和底部部分主表面上并且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的多个第一沟槽和多个第二沟槽,以及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对应设置并接触接收在第一沟槽中的第一绝缘的导体和接收在第二沟槽中的第二绝缘的导体使得所述第一绝缘的导体和所述第二绝缘的导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触点端子;并且所述外壳设定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对称轴线。

在这一方面,所述外壳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分别接收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和所述多个第二沟槽、和所述多个电触点端子。因此,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可连同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组装到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可连同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组装到所述外壳。此外,由所述多个第一沟槽和所述多个第二沟槽接收的所述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可通过电触点端子彼此电连接。在这里,所述外壳设定有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对称轴线。因此,上部部分覆盖件可组装到外壳的上部部分而不管其取向,并且该底部部分覆盖件可组装到外壳的底部部分而不管其取向。通过如上所述,该连接器组件的组装工作可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在根据另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中,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可沿第二方向彼此偏置。由此,获得其中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的偏置方向与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的偏置方向不同的构造。因此,可防止上部部分覆盖件和底部部分覆盖件到外壳的错误组装。

此外,在根据另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中,该基部可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之间延伸且彼此相背对的第三边缘部分和第四边缘部分;基部可设有从上部部分主表面向上突出并沿第三边缘部分和第四边缘部分延伸的上侧阶梯部分,和从底部部分主表面向下突出并沿第三边缘部分和第四边缘部分延伸的下侧阶梯部分;并且上侧阶梯部分可以设有第一沟槽且所述下侧阶梯部分可设有第二沟槽。由此,在从上部部分主表面突出的上侧阶梯部分和从底部部分主表面突出的下侧阶梯部分处,所述绝缘的导体可被接收在沟槽中。由此,绝缘的导体可被牢固地支撑。

此外,在根据另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中,可还提供了与从所述基部在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处向上延伸的部分可拆卸地接合的上部部分覆盖件,以及与从基部在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处向下延伸的部分可拆卸地接合的底部部分覆盖件。

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组件设有:外壳;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外壳的上部部分的上部部分覆盖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之间的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外壳的底部部分的底部部分覆盖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之间的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和接触所述第一绝缘的导体和所述第二绝缘的导体以便使第一绝缘的导体和第二绝缘的导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触点端子;其中所述外壳设定有对称轴线,并且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具有彼此平面对称的构造,对称平面设定在上部部分覆盖件和底部部分覆盖件之间作为参考。

在这一方面,可以获得类似于上述连接器的动作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是如下连接器:其电连接相对应的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和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其中所述连接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具有彼此相背对的上部部分主表面和底部部分主表面的基部、从基部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一相反方向上彼此相背对从而插入上部部分主表面的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从基部向下延伸并且在第二相反方向上彼此相背对从而插入底部部分主表面的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以及由基部固定并且接触所述第一绝缘的导体和第二绝缘的导体以便使第一绝缘的导体和第二绝缘的导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电触点端子;在从上方向下观察上部部分主表面的情况下,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与设定在上部部分主表面上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点对称,并且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通过沿与第一相反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的偏置量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的偏置量相同,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相对于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沿一个方向偏置,顺时针或逆时针;在从下方向上观察底部部分主表面时,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与设定在底部部分主表面上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点对称,并且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通过沿与第二相反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并且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的偏置量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的偏置量相同,所述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相对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沿所述另一方向偏置,顺时针或逆时针。

在这一方面,在从上方向下观察上部部分主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与设定在上部部分主表面上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点对称;因此,相对于组装上部部分覆盖件的外壳的上部部分,工作人员不需要关心取向如何。此外,在从下方向上观察底部部分主表面的情况下,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与设定在底部部分主表面上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点对称;因此,相对于组装底部部分覆盖件的外壳的底部部分,工作人员不需要关心取向如何。此外,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通过沿与第一相反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通过沿与第二相反方向正交的方向彼此偏置分别具有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在这种构造中,所述第一上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上部部分偏置部分相对于作为参考的上部部分对称点沿一个方向偏置,顺时针或逆时针,并且第一底部部分偏置部分和第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相对于作为参考的底部部分对称点沿另一方向偏置,逆时针或顺时针。因此,因为在上部部分侧和底表面侧上上部部分偏置部分和底部部分偏置部分的偏置方向彼此不同,可防止工作人员将底部部分覆盖件不正确地组装到外壳的上部部分以及将上部部分覆盖件不正确地组装到外壳的底部部分。通过如上所述,该连接器组件的组装工作可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在根据另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中,所述第一相反方向和第二相反方向可匹配,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可被配置为沿上下方向连续的端壁,并且第二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可被配置为沿上下方向连续的端壁。在这种构造中,通过形成沿上下方向连续的端壁,每个上部部分端壁和底部部分端壁可同时形成;因此,可以简化结构。

此外,在根据另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中,还可提供一种可拆卸地组装到外壳的上部部分的上部部分覆盖件和可拆卸地组装到外壳的底部部分的底部部分覆盖件;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可具有彼此相背对的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和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和所述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可以分别具有接收外壳的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的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和所述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可以分别具有与设在外壳的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上的已接合部分可拆卸地接合的接合部分;底部部分覆盖件可具有彼此相背对的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和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和所述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可以分别具有接收外壳的第一底部部分端壁和第二底部部分端壁的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并且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和所述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可以分别具有与设在外壳的第一上部部分端壁和第二上部部分端壁上的已接合部分可拆卸地接合的接合部分。通过使用以这种方式构造的上部部分覆盖件和底部部分覆盖件,可更确实地实现上述连接器的操作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组件是一种使用上述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设有:外壳;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外壳的上部部分的上部部分覆盖件;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外壳的底部部分的底部部分覆盖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上部部分覆盖件之间的多个第一绝缘的导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底部部分覆盖件之间的所述多个第二绝缘的导体。

在这样的一个方面,可以获得与上述连接器的操作和效果类似的操作和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案。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该描述给出了一个示例,其中上部部分端壁的相反方向和底部部分端壁的相反方向相匹配,但这些方向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在使用图14所示的连接器202的连接器组件200中,上部部分端壁的相反方向和底部部分端壁的相反方向正交。然而,它们不必一定为正交的并且可以另一角度相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设有用于接收绝缘的导体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但是这些沟槽可以被省略。例如,在扁平电缆被用作主干管线和分支管线的情况下,一束多个绝缘的导体的横截面变成矩形形状。因此,用于接收所述绝缘的导体的沟槽在此处变成不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可提供不具有沟槽的上侧阶梯部分和下侧阶梯部分。

参考标号列表

1...连接器;2...外壳;3...上部部分覆盖件;4...第一绝缘的导体;6...底部部分覆盖件;7...第二绝缘的导体;10...基部;11...第一上部部分端壁;12...第二上部部分端壁;13...第一底部部分端壁;14...第二底部部分端壁;15...第一端壁;16...电触点端子;17...第一沟槽;18...第二沟槽;19...第二端壁;31,32...上侧阶梯部分;33,34...下侧阶梯部分;41...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2...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侧壁;43...第一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44...第二上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1...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2...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侧壁;53...第一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54...第二底部部分覆盖件沟槽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