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258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电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前述部分的电接线端子,电接线端子带有端子壳体、至少两个布置在其中的导体联接元件和两个电流杆,电流杆分别具有联接区段和至少一个弹性的接触区段。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由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接线端子和至少一个插桥构成的接线端子组,插桥具有至少两个支臂。



背景技术:

电接线端子自从近十年以来百万倍地用在电设施和设备的布线中。端子经常卡锁在承载轨上,其本身能够大量地布置在开关柜中。此外,接线端子以及多个接线端子作为接线端子组也能够紧固在壁开口中,尤其是开关柜门中的开口中。这具有如下优点:端子的一侧,操作员侧能够从开关柜外部接近,而不必打开开关柜,而端子的另一侧,联接侧仅在开关柜打开时是可接近的。

在接线端子中,螺丝端子或拉力弹簧端子经常用作导体联接元件。拉力弹簧端子的夹紧原理类似于旋拧技术的夹紧原理。在螺丝端子中,拉筒通过操纵夹紧螺丝将导体朝电流杆拉,而在拉力弹簧端子中,拉力弹簧承担该任务。此外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切割联接端子和螺旋扭力弹簧端子,切割联接端子和螺旋扭力弹簧端子与拉力弹簧端子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用于导入导体的端子不必借助工具打开。

电接线端子经常是连接端子,从而其具有至少两个导体联接元件,导体联接元件通过导电的连接轨、电流杆相互电连接。除了接线端子的经常也被称为直通端子的该基本类型以外还存在许多另外的接线端子类型,其专门匹配于各自的应用情况。作为示例在此提到保护导体端子、测量器分离端子和安装端子。

在开关技术、测量技术、检验技术和调节技术中经常使用带有分离可能性的直通端子,其因此有时候也被称为分离端子。在这种接线端子中实现的分离可能性,即在电流杆中设置的分离部位能够实现将带有不同的功能的不同的插头插入接线端子中,插头于是在分离部位上接触电流杆。除了简单的分离插头或直通连接器以外,检验插头在此尤其是也能够用作插头,检验插头能够具有特殊的结构元件并且能够检验与接线端子联接的电流回路的规定的功能。因为电接线端子通常盘形地构造,所以其大多与多个另外的电接线端子一起组装成接线端子组。相应于接线端子的数量的一定数量的检验插头能够插入这种接线端子组中。

带有分离部位的接线端子尤其是用于联接电流转换器。重要的功能特征在此是:当次级回路与负载分离时,所联接的电流转换器短路。

由de102006052894a1公知了一种接线端子,本发明以该接线端子为出发点。该文献此外还公开了检验插头和由多个并排布置的接线端子和相应数量的检验插头构成的检验端子组。各个接线端子分别具有两个电流杆,当检验插头的插头没有插入由接触区段形成的接触区域时,电流杆的接触区段相互接触。如果检验插头的插头完全插入接触区域中,那么两个接触区段通过插头彼此分离,其中电流流动通过插头引导,从而能够执行测试过程。接线端子和配属的检验插头因此根据断开器原理工作,这是因为当具有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区段的插头插入接触区域中时,接线端子的两个电流杆之间的连接断开。

为了在检验插头插入接触区域中时确保可靠的和限定的接触状态,在公知的电接线端子中构造有电流杆,从而其形成两个接触区域,接触区域沿插头的导入方向依次布置。通过构造沿插头的导入方向布置在第一接触区域之前的限定的第二接触区域确保的是:在第一接触区域在进一步导入插头时断开并且由此两个电流杆相互电分离之前,在导入插头时首先形成检验插头的插头的金属区段与两个电流杆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

针对相邻的接线端子的横跨在该检验插接系统中通过将检验端子组插入接线端子组中来实现,其中在检验端子组的两个相邻的检验端子中必须插入插桥。

由de102011113333a1公知了形式为检验端子的电接线端子。在该接线端子中,在壳体内同样布置有两个导体联接元件和两个电流杆。除了联接区段和第一接触区段以外,两个电流杆还附加地分别具有第二接触区段。第一接触区段彼此间隔开地并且仅在插头插入时通过插头相互导电地连接,从而接线端子根据闭合器原理工作。

此外,在壳体内还布置有两个另外的电流杆件,其中在电流杆件的至少其中一个中构造有用于插入插桥的支臂的空隙。电流杆件的其中一个在此分别配属于电流杆的其中一个,从而当没有插头插入时,电流杆的第二接触区段基于电流杆的弹簧力接触配属的电流杆件。接线端子的电流杆于是分别以其联接区段与导体联接元件导电地连接,并且以其第二接触区段与各自的电流杆件导电地连接。如果检验插头的插头插入接触区域中,那么两个电流杆偏移,从而电流杆的第二接触区段与配属的电流杆件间隔开。因此,导体联接元件与配属的电流杆件之间的电连接于是得到中断。

在由de102011113333a1公知的电接线端子中,针对相邻的接线端子的横跨在没有插入检验插头时以如下方式实现:使插桥的支臂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接线端子的各自的电流杆件中的为此设置的空隙中,从而两个电流杆件通过插桥相互连接。两个接线端子的两个导体联接元件之间的电横向连接于是通过各自的电流杆、电流杆件和插入的插桥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开头描述的电接线端子,该电接线端子特别好地适用于联接电流转换器,其中应该确保的是:当检验插头或分离插头插接到接线端子上时,两个相邻的接线端子的两个导体联接元件之间的横向连接自动实现。

该任务在带有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开头描述的电接线端子中以如下方式实现:两个弹簧元件布置在端子壳体中,弹簧元件分别具有弹性的接触区段,其中两个弹簧元件的接触区段一起形成针对插头的另外的接触区域,接触区域沿插头的插入方向布置在电流杆的接触区域之前。如果插头插入接线端子中,那么弹簧元件分别通过插头与电流杆导电地连接。此外,两个弹簧元件的至少其中一个弹簧元件具有用于插桥的支臂的容纳部,从而当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分别插入两个接线端子中时,在插桥插入的情况下自动建立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的横跨。

根据本发明,在接线端子中,两个提前的弹簧元件布置在端子壳体中,从而在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插入时,在插头撞击到电流杆的接触区段上并且同样与其接触之前,插头首先与弹簧元件的接触区段接触。在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因此分离两个电流杆的接触区段之间的接触之前,建立插头与附加的弹簧元件之间的电接触。通过插入接线端子中的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实现各一个弹簧元件与配属的电流杆之间的导电连接。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接线端子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两个弹簧元件的弹性的接触区段分别例如c形地或v形地构造。两个弹簧元件的两个彼此面对的接触区段在此用作一种针对待插入的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的导入漏斗,从而最小化倾斜的危险并且将插头同时导入接触区域中。通过弹簧元件的接触区段的设计和弯曲,由弹簧元件作用到插入的插头上的接触力能够相应简单地匹配于各自的要求。

除了接触区段以外,两个弹簧元件优选还具有连接区段,在连接区段中构造有用于插入插桥的支臂的容纳部。弹簧元件能够在此总体上近似构造为s形,其中连接区段也用于将弹簧元件可靠地固定和保持在端子壳体中。当作为用于插入插桥的支臂的容纳部的空隙从相应的弹簧元件,尤其是其连接区段冲压出时,弹簧元件的制造能够由此进一步简化。弹簧元件于是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为冲压弯曲件。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端子的另外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两个电流杆分别具有弹性的第二接触区段,其中两个第二接触区段稍微彼此间隔开,并且一起形成针对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的第二接触区域。电流杆在此以如下方式构造:电流杆的第二接触区域布置在电流杆的第一接触区域与两个弹簧元件的接触区域之间。沿插头的插入方向,电流杆的第二接触区域因此位于第一接触区域之前和两个弹簧元件的接触区域之后。

通过在电流杆上构造第二接触区域确保的是:在两个电流杆的电接触在第一接触区域中通过导入插头分离之前,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导入的插头首先将弹簧元件与各自的电流杆连接。

如果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插入电接线端子中,那么这首先导致插头以其两个彼此绝缘的插头金属接触两个弹簧元件的接触区段。如果插头进一步插入电接线端子中,那么插头的插头金属附加地分别接触电流杆的弹性的第二接触区段,从而弹簧元件分别通过插头的插头金属与电流杆导电地连接。只有当插头还进一步插入接线端子中时,两个电流杆的第一接触区段之间的电接触通过插头分离,从而导体联接元件不再相互电连接。

除了两个弹簧元件以外,两个电流杆也能够通过冲压和随后的弯折和弯曲由金属件制成。两个电流杆在此优选分别由两个单个金属条构成,金属条相互导电地连接,尤其是相互熔焊、钎焊或铆接。电流杆的联接区段于是能够由第一金属条形成,并且电流杆的一个或多个接触区段能够由第二金属条形成。由此,电流杆的制造得到简化,并且此外得到一方面针对联接区段,另一方面针对弹性的接触区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或不同的横截面的可能性,材料和/或横截面根据分别需要的刚性和弹性选出。形成联接区段的第一金属条在此能够相对刚性地构造,而第二金属条本身构造为接触弹簧。接触弹簧能够近似c形地弯曲,其中接触弹簧的第一端部形成第一接触区段,并且接触弹簧的第二端部形成第二接触区段。

在开头描述的由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接线端子和至少一个插桥构成的接线端子组中,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以如下方式解决:在第一接线端子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和第二接线端子的相应的弹簧元件中分别插入插桥的支臂。由此,当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分别插入两个接线端子中时,两个接线端子的两个导体联接元件相互导电地连接,弹簧元件分别通过插头与配属的电流杆导电地连接。

在这种接线端子组中,通过插入两个接线端子中的插桥实现横跨,插桥的支臂分别插入接线端子的弹簧元件中的相应的空隙中,其中弹簧元件在插入检验插头或分离插头的情况下分别通过检验插头的或分离插头的插头与配属的电流杆和进而也与配属的导体联接元件导电地连接。

通过使用相应构造的插桥在此也存在使两个电接线端子相互连接的可能性,电接线端子没有直接并排布置,即两个接线端子能够通过相应的插桥相互电连接,在电接线端子之间布置有另外的接线端子。此外也存在利用相应构造的插桥使多于两个的接线端子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其中在此也不是所有并排布置的接线端子必须相互连接,而是也能够忽略单个接线端子。

一起形成接线端子组的电接线端子分别盘形地构造。为了使多个接线端子能够一起形成接线端子组,各个接线端子优选机械地相互连接,为此,接线端子通过构造在端子壳体内的相对应的卡锁元件卡锁在一起。卡锁元件在此优选由布置在端子壳体的一侧的卡锁栓和相对应的构造在端子壳体的另一侧中的卡锁空隙构成。

附图说明

现在详细地存在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端子和根据本发明的接线端子组的许多可能性。为此参考从属权利要求和结合附图对优选的实施例进行的随后的描述。在附图中:

图1以侧视图示出了电接线端子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接线端子和插入的检验插头;

图3示出了接线端子和还没有完全插入的检验插头;

图4从侧面倾斜地示出了由两个接线端子装配成的接线端子组的图示;

图5示出了两个并排布置的分离插头;并且

图6示出了由多个接线端子构成的接线端子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端子1具有由塑料构成的端子壳体2,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安装和紧固在壁,尤其是开关柜壁的开口中。在端子壳体2内部布置有两个导体联接元件3、4,导体联接元件在当前是螺丝端子。然而为此替选地,其他类型的联接元件,例如拉力弹簧端子、螺旋扭力弹簧端子或切割联接端子也能够用作导体联接元件。

此外,在端子壳体2中还布置有两个电流杆5、6,其相同地构造和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电流杆5、6分别在其一个端部具有联接区段7、7',联接区段分别配属于两个导体联接元件3、4的其中一个导体联接元件,即导入螺丝端子中。此外,两个导体联接元件3、4分别还具有第一接触区段8、8',它们一起形成弹性的第一接触区域9,用以容纳图2所示的检验插头11的或图5所示的分离插头29的插头10。如从图1可见的那样,当没有导入插头10时,两个接触区段8、8'相互接触,从而两个导体联接元件3、4通过两个电流杆5、6在基本状态——没有导入检验插头11或分离插头29——中导电地相互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电接线端子1此外还具有两个布置在端子壳体2中的弹簧元件12、13,其在根据图1的接线端子1的基本状态中,即在未插入检验插头11的情况下没有与电流杆5、6导电地连接。两个弹簧元件12、13分别具有弹性的接触区段14、14',其中弹簧元件12、13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从而使接触区段14、14'形成针对检验插头11的或分离插头29的插头10的另外的接触区域15。接触区段14、14'能够在此如在图中示出的那样彼此间隔开,从而它们没有接触。原则上,接触区段14、14'然而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造和布置:当没有插头10插入时,接触区段14、14'相互接触。

弹簧元件12、13用于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两个接线端子1、1'之间的横跨。为此,在两个弹簧元件12、13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中,空隙16构造为用于插桥18的支臂17的容纳部。在两个相邻的接线端子1、1'中,两个弹簧元件12或13通过插桥18的两个支臂17相互电连接。

当根据图2,检验插头11的插头10插入接线端子1中时,这导致的是:弹簧元件12、13分别通过插头金属19、19'与配属的电流杆5、6导电地连接。在插头10的完全插入的状态下,此外两个电流杆5、6在第一接触区域9中通过插头10彼此分离,从而两个导体联接元件3、4不再通过电流杆5、6相互电连接。能够简单地通过冲压和随后的弯曲由金属条制成的弹簧元件12、13除了近似c形的接触区段14、14'以外分别还具有基本上笔直的连接区段20、20',在连接区段中冲压出用于插入插桥11的支臂10的空隙16。弹簧元件12、13因此总共具有近似s形的造型,其中弹簧元件12、13优选通过相应构造的凸起部紧固在端子壳体2中。

为了在插头10插入接线端子1中时可靠地确保在两个电流杆5、6之间的电连接在第一接触区域9中分离之前,弹簧元件12、13首先与电流杆5、6电连接,电流杆5、6分别还具有弹性的第二接触区段21、21'。彼此间隔开的第二接触区段21、21'一起形成第二接触区域22,第二接触区域沿插头10的插入方向e布置在电流杆5、6的第一接触区域9之前和弹簧元件12、13的接触区域15之后。在插头10插入接线端子1中时,两个插入金属19、19'因此首先接触两个弹簧元件12、13的接触区段14、14'和电流杆5、6的第二接触区段21、21',从而弹簧元件12、13与电流杆5、6通过插入金属19、19'电连接,如这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只有当插头10还进一步插入时,插头才进入第一接触区域9,由此,电流杆5、6的第一接触区段8、8'彼此分离。

在电接线端1的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电流杆5、6分别由两个单个长形的金属条23、24构成,金属条在过渡区域中相互熔焊、钎焊或铆接。两个联接区段7、7'在此分别由弯曲的第一金属条23形成,联接区段的背对第二金属条24的端部分别伸入螺丝端子3、4的端子体中。第一金属条23相对刚性,而总体上近似c形的第二金属条24构造为接触弹簧,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在第一接触区域9和第二接触区域22中需要的接触力。通过针对金属条23、24使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横截面,电流杆5、6能够最佳地匹配于一方面联接区段7、7'中的和另一方面接触区域9、22中的不同的要求。

图4示出由两个接线端子1、1'构成的接线端子组,其中两个接线端子1、1'通过插桥18相互连接,插桥的两个插头17分别插入两个接线端子1、1'的弹簧元件12中的空隙16中。在接线端子1的端子壳体2中分别居中地构造有用于将检验插头11的插头10插入接触区域9、15和22中的开口25。此外,在开口25的两侧分别还构造有另外的开口26,以用于将插桥18的支臂17插入弹簧元件12、13的连接区段20、21中的空隙16中。

开口25、26在此能够从第一侧27,接线端子1的操作员侧接近。这具有如下优点:在将接线端子1或相应的接线端子组布置在开关柜门的开口中时,检验插头11和插桥18能够插入接线端子1、1'中,而不必为此打开开关柜门。另外的优点是:插桥18对于操作员来说可从前方很好地看到,由此也能够明确看到哪个接线端子与电流转换器联接。例如电流转换器的电线路的联接相反地从第二侧28、接线端子1的位于开关柜内的联接侧进行。

替代检验插头11地,也能够将分离插头29插入端子壳体2中的开口25中。图5示出两个并排布置的这种分离插头29,分离插头例如能够插入两个图4所示的接线端子1、1'中。像检验插头11那样,分离插头29也具有带有两个彼此绝缘的插入金属19、19'的插头10。为了更好的操控,此外在分离插头29上还构造有握持区域20,在握持区域中能够紧固有标志板31。

图6示出由多个接线端子1构成的接线端子组。在多个相互连接的接线端子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紧固端子32,紧固端子用于将接线端子组简单和可靠地紧固在开关柜门的开口中。为此,在紧固端子32的端子壳体33中可移动地布置有固定元件34,固定元件能够借助操纵元件、例如螺丝刀引入夹紧定位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