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器件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8809阅读:1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c器件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之一,与si、gaas相比,sic具有间隙宽、热导率高,电子饱和迁移率大、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被用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大功率和高密度集成电子器件。目前sicjbs器件已经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sicjbs器件中的欧姆接触是整个工艺中关键工艺之一,形成欧姆接触可以有效的减小导通电阻,减小大电流工作下的耗损。目前欧姆接触都是采用容易形成欧姆的金属ni。虽然ni容易与sic形成较好的欧姆接触,但是也存在问题。第一,因为ni与sic中的c原子进行置换,与si原子形成sixny,这样c元素就会大量存在于接触面与表面。第二、生成的欧姆接触接触面很粗糙。第三,在sixny内部形成孔洞,内部应力也存在问题。第四、欧姆形成完之后加厚金属之后,金属的粘附性很差,高温或者后续划片工艺会掉落,导致器件可靠性问题。由此可见,现有sic的背面金属体系是存在缺陷的。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sic器件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ic器件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进行蒸发ni/ti/ni金属层前的处理,包括衬底圆片的牺牲氧化,牺牲氧化后的氢氟酸处理,背面打胶,盐酸处理;

(2)在衬底表面蒸发ni/ti/ni金属层;

(3)对衬底-金属层进行真空高温退火处理;

(4)溅射ag前的处理,包括缓冲氢氟酸处理,离子铣轰击金属表面;

(5)在退完火的欧姆金属上面,溅射ag。

步骤(1)具体包括:

s1:酸清衬底圆片表面;

s2:将衬底圆片放入高温炉进行牺牲氧化;

s3:然后把衬底圆片放入氢氟酸里进行处理,时间为30-60秒;

s4:衬底圆片放入打胶机里进行背面打胶处理,时间为120-300秒;

s5:再放入盐酸内进行浸泡,时间为30-60秒;

s6:高速旋转同时带加热n2去除衬底圆片上的水汽。

步骤(2)具体包括:

s1:衬底圆片放入真空蒸发台进行抽真空,机械泵抽真空到1.5e~2.5e-2torr,分子泵抽真空到1.0-2.0e-7torr;

s2:蒸发ni/ti/ni金属层,第一层ni采用一次蒸发,第二层ti采用一次蒸发,第三层ni分四次蒸发,ni/ti/ni的厚度分别为1000-3000a,2000-4000a和4000-8000a。

步骤(3)具体包括:

s1:进行抽真空处理,机械泵抽到1.5e~2.5e-2torr,分子泵抽到1.0-2.0e-5torr;

s2:采用恒定功率300-400w经过15-20秒加热升温到200-300℃;

s3:然后快速升温到设定温度550-650℃;

s4:再慢速升温以15-20℃每分钟到达900-1000℃;

s5:在900-1000℃的温度保温持续300-500秒;

s6:最后快速降温。

步骤(4)具体包括:

s1:把圆片放入氢氟酸腐蚀溶液里进行腐蚀,时间为30-60秒;

s2:高速旋转同时带加热n2去除水汽;

s3:腔体充ar,使腔室气压达到12mtorr;

s4:电极功率加大到300-500w,进行离子铣轰击金属表面。

步骤(5)具体包括:

s1:机械泵抽到1-5e-2mtorr,分子泵抽到工作真空1-5e-6mtorr;

s2:分四次溅射ag,金属ag的厚度为10000-15000a。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ni/ti/ni混合金属组成,采用真空高温退火的方法得到孔洞率较小的欧姆接触,并且欧姆接触率达到与纯ni金属欧姆相当的水平,最后对合金欧姆进行离子铣工艺后,完成最后溅射金属ag工艺,提高了与后续金属的粘附性,同时简化了背面加厚金属的制备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sic器件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sic器件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在sic衬底背面依次蒸发金属ni/ti/ni,并对衬底-金属层进行真空高温退火处理。在退完火的欧姆金属上面,溅射ag。蒸发ni/ti/ni之前处理包括:衬底圆片的牺牲氧化,牺牲氧化后的氢氟酸处理,背面打胶,盐酸处理。溅射ag之前的处理包括:缓冲氢氟酸处理,离子铣轰击金属表面。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都采用高速旋转同时带加热n2的方法去除圆片上的水汽。本发明可应用于sic肖特基二极管的背面金属体系和sicmosfet的背面金属体系,以及其他类似于sic器件的背面金属体系的制备。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蒸发ni/ti/ni金属层之前的处理,包括:衬底圆片的牺牲氧化,牺牲氧化后的氢氟酸处理,背面打胶,盐酸处理。

s1:酸清洗衬底圆片表面;

s2:将衬底圆片放入高温炉进行牺牲氧化;

s3:然后把衬底圆片放入氢氟酸里进行处理,时间为30秒-60秒;

s4:衬底圆片放入打胶机里进行背面打胶处理,时间为120秒-300秒;

s5:再放入盐酸内进行浸泡,时间为30秒-60秒;

s6:高速旋转同时带加热n2去除衬底圆片上的水汽。

步骤2:在衬底表面蒸发ni/ti/ni金属层。

s1:衬底圆片放入真空蒸发台进行抽真空,机械泵抽真空到1.5e~2.5e-2torr,冷泵抽真空到1.0-2.0e-7torr;真空度到达1.0-2.0e-7torr;

s2:蒸发ni/ti/ni金属层,第一层ni采用一次蒸发所需厚度,第二层ti采用一次蒸发所需厚度,第三层ni采用分四次蒸发的方法。其中ni/ti/ni的厚度分别是:1000-3000a,2000-4000a和4000-8000a。

欧姆接触采用的ni/ti/ni金属欧姆主要是第一层ni与si反应,使得欧姆接触能够达到6×10-5ω·cm2,在sic背面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第二层的ti能够有效吸附住ni与si反应跑出的c元素;第三层的厚ni把ti没有吸附住的c元素阻挡在界面处,同时减少空洞的数量,提高与后续金属的粘附性。

步骤3:对衬底-金属层进行真空高温退火处理。

s1:进行抽真空处理,机械泵抽到1.5e~2.5e-2torr,分子泵抽到1.0-2.0e-5torr;

s2:采用恒定功率升温,恒定功率300-400w经过15-20秒加热到200-300℃;

s3:然后快速升温到设定温度,经过15秒左右到达设定的550-650℃;

s4:再慢速升到最终温度,升温以15-20℃每分钟到达900-1000℃;

s5: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在900-1000℃的温度持续300-500秒;

s6:最后快速降温。

步骤4:溅射ag之前的处理,包括:缓冲氢氟酸处理,离子铣轰击金属表面。

s1:采用缓冲氢氟酸腐蚀液,比例为nh4f:hf=4:1,把圆片放入溶液里进行腐蚀,时间为30秒-60秒;

s2:高速旋转同时带加热n2去除水汽;

s3:圆片放入腔体充ar使腔室气压达到12mtorr;

s4:电极功率加大到300-500w,进行离子铣轰击金属表面。

步骤5:在退完火的欧姆金属上面,溅射ag。

s1:机械泵抽到1-5e-2mtorr,分子泵抽到工作真空1-5e-6mtorr;

s2:分四次溅射ag,金属ag的厚度为10000-15000a。

最后加厚金属只用到了金属ag,一方面是简化sic背面加厚金属的工艺过程,另一方面也减少工艺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