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670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电磁的膜体。



背景技术:

在具有信号传输和/或电源传输的线缆生产行业,为了减小阻抗、衰减、防止信号的干扰以及为了防止内部传输时流失的损耗,通常会对线材添加电磁屏蔽层进行电磁屏蔽处理。一种常见做法是,使用最少两层或屏蔽材料与最少两次的加工工序对导体进行一层一层的包覆,即在完成生成导体且在导体外表面上覆盖外被后,先需要包覆一层麦拉铝箔,而后在麦拉铝箔上进行金属编织层,由于编织有网眼,根据线缆的电磁屏蔽效果的要求,需要进行一次以上的包覆编织,即一层麦拉铝箔结合一层或多层金属编织层,以达到需求的覆盖率。然而,采用这种电磁屏蔽的方式,由于需要一次以上的包覆编织过程,工序复杂,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投资大量的设备用于编织,导致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并且由于金属编织层需要电镀等工序,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一种无需编织层便可对线材添加电磁屏蔽层的膜体,将现有需要多次包覆编织的过程变为仅需一次包覆屏蔽电磁的膜体即可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无需电镀等工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类屏蔽电磁的膜体为多层膜结构,该结构中对电磁屏蔽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导电层,导电层通常是采用金属粒子和承载金属粒子的混合型树脂组成的。

但是采用树脂制作屏蔽电磁的膜体中的导电层暴露出诸多缺点,比如树脂的柔韧性不足,制作成导电层后容易产生断裂情形,比如树脂制作的溶液在涂布后,固化时间长,一般需要4-5天、在高于110℃条件的固化房进行,对时间与电能的消耗较大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用于解决现有屏蔽电磁的膜体容易断裂,制备过程对时间和电能消耗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包括:

第一金属层、导电层以及保护膜;

所述第一金属层覆盖在线缆的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

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所述导电层包括固化剂、金属粒子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金属粒子的聚氨酯;

所述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用于对所述屏蔽电磁的膜体提供保护;

所述第一金属层为由金、银、铜、镍和铝之中至少一种构成的金属薄膜,或者,为金、银、铜、镍和铝之中至少两种的合金薄膜。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还包括环氧树脂,用于增加所述导电层的粘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为3微米至50微米。

可选的,所述聚氨酯在导电层中的含量可以为10%-30%。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为包括纵向导通的异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所述异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与所述第一金属层连接同时形成横向导通,以形成一个回路将电磁波导引出去。

可选的,导电层中还包括阻燃剂,所述阻燃剂在所述导电层中的质量的比率为1%—10%。

可选的,所述金属粒子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形成的结合粒子。

可选的,所述保护膜为工程薄膜。

可选的,所述金属粒子占所述导电层的质量的比率为10%—80%。

可选的,所述屏蔽电磁的膜体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或者设置于所述保护膜上。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包括聚氨酯和着色颜料。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还包括填料,用于增强所述绝缘层对电磁波的过滤功能;

所述填料包括氢氧化铝、二氧化硅、聚苯胺和聚乙炔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还包括阻燃剂。

可选的,绝缘层中聚氨酯所占的质量的比率为70%—99%,所述着色材料所占的质量的比率为1%—30%,所述阻燃剂所占的比率为1%—10%,所述填料所占的质量的比率为5%—40%,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

可选的,所述屏蔽电磁的膜体还包括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用于配合所述导电层进行屏蔽。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屏蔽电磁的膜体包括第一金属层、导电层以及保护膜;第一金属层覆盖在线缆的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导电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导电层包括固化剂、金属粒子以及用于承载金属粒子的聚氨酯;保护膜设置于导电层上,用于对屏蔽电磁的膜体提供保护,第一金属层为由金、银、铜、镍和铝之中至少一种构成的金属薄膜,或者,为金、银、铜、镍和铝之中至少两种的合金薄膜。由于聚氨酯的柔韧性比树脂优秀,制作成屏蔽电磁的膜体后有极佳的柔软性与韧性,能够达到在电线电缆上缠绕包覆时对紧实度的要求;另外,聚氨酯在制作成溶液涂布后,固化时间短,固化温度低,一般在2天、低于80℃的固化房进行,节省时间与电能,提高制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生产的线材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能够使得在线缆的屏蔽处理时,仅需要一次包覆就能解决屏蔽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制作成本更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麦拉铝箔上进行金属编织的方式来对线缆进行包裹,形成线缆的电磁屏蔽层。由于编织有网眼,为了加强遮蔽率,现有技术一般需要多次编织,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了包裹后的线缆的直径,使得线缆的柔软度很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又提出一种无需编织层便可对线材添加电磁屏蔽层的屏蔽电磁的膜体,将现有需要多次包覆编织的过程变为仅需一次包覆屏蔽电磁的膜体即可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大大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无需电镀等工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该类屏蔽电磁的膜体为多层膜结构,该结构中对电磁屏蔽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导电层,导电层通常是采用金属粒子和承载金属粒子的混合型树脂组成的。

但是,采用树脂制作屏蔽电磁的膜体中的导电层暴露出如下诸多缺点:树脂的柔韧性不足,制作成导电层后容易产生断裂情形;树脂制作的溶液在涂布后,固化时间长,一般需要4-5天、在高于110℃条件的固化房进行,对时间与电能的消耗较大;树脂在包覆金属粒子时,包覆紧实,容易造成金属粒子与粒子之间无法接触问题,因此需要增加金属粒子的使用量,但是当金属粒子增加后,容易造成金属粒子过多影响制作产品时的生产困扰,金属粒子太多,在导电层的涂布时金属层表面容易产生划痕影响外观,金属粒子的增加也直接影响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上升10%-3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屏蔽电磁的膜体1包括第一金属层11、导电层12以及保护膜13;

第一金属层11覆盖在线缆的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

导电层1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1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导电层12包括固化剂、金属粒子以及用于承载金属粒子的聚氨酯;

保护膜13设置于导电层12上,用于对屏蔽电磁的膜体1提供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层11可作为辅助线缆中电源传输和/或信号传输的介质。

可以看出,屏蔽电磁的膜体1实际是由三层结构叠加而成,最后形成的屏蔽电磁的膜体1在外观上看起来仍旧是一层膜结构,根据应用需求可将其切割成各种不同宽度的带状屏蔽电磁的膜体,以适应于不同需求的线材。

聚氨酯(聚酯类与聚醚类),聚氨酯弹性体是聚氨酯合成材料中的一个品种,其结构具有软,硬两个链段,可以对其进行分子设计而赋予材料强度高,耐磨,耐油,韧性好等优异性能,它具有橡胶的高弹性与朔料的刚性,又称为“耐磨橡胶”。在导电层中的含量为10%-70%。作为举例,聚氨酯的主要成分可以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衍生物,多异氢酸酯,聚酯多元醇,碳酸脂,磷酸酯,二醇,二元羧酸和三醇。

和现有技术中采用树脂制作导电层相比,采用聚氨酯制作导电层具有如下优点:

1、聚氨酯的柔韧性比树脂优秀,制作成屏蔽电磁的膜体后有极佳的柔软性与韧性,能够实现在电线电缆上缠绕包覆时对紧实度的要求;

2、聚氨酯在制作成溶液涂布后,固化时间短,固化温度低,一般在2天,低于80℃的固化房进行,节省时间与电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为三维结构,与金属粒子结合时,不会将金属粒子完全包覆紧密,因此与树脂比较时,可以减少金属粒子数量而达到与树脂混合时的相同效果,在同样条件要求时,使用聚氨酯的可以比使用树脂的减少5-15%金属粒子数量,同时降低成本;

4、使用聚氨酯的导电层,在生产时容易涂布,不易造成生产后外观不良的情况,降低不良率。

固化剂用于对液态产品起到固化促进作用,聚氨酯在制作成溶液涂布后,起到固化作用,在导电层中的含量可以为10%-30%。

可见,本发明的屏蔽电磁的膜体能够使得在线缆的屏蔽处理时,仅需要一次包覆就能解决屏蔽问题,并且,由于聚氨酯的柔韧性比树脂优秀,制作成屏蔽电磁的膜体后有极佳的柔软性与韧性,能够达到在电线电缆上缠绕包覆时对紧实度的要求;另外,聚氨酯在制作成溶液涂布后,固化时间短,固化温度低,一般在2天、低于80℃的固化房进行,节省时间与电能,提高制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的,第一金属层11的厚度为3微米至50微米,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金属层11的厚度是根据不同直径的线材而定的,线材直径越大,可选取厚度较大的第一金属层11,线材直径越小,可选取厚度越小的第一金属层11,根据实际线材的不同而不同,具体不做限定。

第一金属层11为由金、银、铜、镍和铝之中至少一种构成的金属薄膜。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需要作为第一次屏蔽层以及作为介质,因此第一金属层11的导电性能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该第一金属层11的材质需要从导电性能较强的金属中选取,如选择金、银、铜、镍和铝之中的一种,当然也可采用这几种金属之中的至少两种的合金。

导电层12可以为包括等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由于等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是全方位导通的,其性能也比较容易调整,容易通过增加金属粒子数量提高导通性能。

或者,导电层12也可以为包括异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异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在聚氨酯中的导电效果是纵向导通的,横向不导通,即在垂直于导电层12表面的方向是导通的,平行于导电层12表面的方向是不导通的,但是异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成本比等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更低。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导电层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金属层11,利用第一金属层11与导电粒子连接仍能形成横向导通。横向、纵向都导通后,形成一个回路将电磁波导引出去,防止干扰线缆的正常运作。

导电层12中的金属粒子或者它们的结合粒子的形状可以为颗粒状、片状、树枝状或雪花状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导电层12中的聚氨酯一方面是用于固定金属粒子,另一方面也是作为金属粒子的载体。其中,金属粒子占导电层12的质量的比率为10%-80%,该质量比率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使用的金属粒子的不同而不同。由于不同金属元素的密度是不相同的,而金属粒子的大小却是基本相同的大小,因此导电层12中相同体积分数的金属粒子占导电层12的质量比率是不同的,密度大的金属粒子会占用在同体积下会占用的更多。其二是由于电磁屏蔽的性能的需求不相同,比如要求较高的电磁屏蔽性能,则金属粒子占导电层12的质量的比率就会比较高,反应出的就是导体层12中的金属粒子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导电性能更佳,使得电磁波衰减的更快,而在电磁屏蔽性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金属粒子占导电层12的质量的比率就会比较低,金属粒子之间的距离会更远,导电性能相对减弱,电磁波衰减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该导电层12中的金属粒子占用的导电层的质量的比率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而非现有技术中,如需要更好的电磁屏蔽性能时,就需要进行多次包覆编织,从而浪费大量材料以及对由于大量的金属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并且由于多次包覆编织会使得线材本身的柔软性变得非常差,许多要求柔软性佳且电磁屏蔽性能好的线材采用包覆编织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而采用本方案的电磁屏蔽的膜体,由于厚度非常薄,本身也是软性材料,不会对线材的柔软性造成影响。

优选的,导电层12的厚度为3微米至50微米。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导电层12的厚度主要有两种因素,其一是包覆的线材的直径不同,厚度不相同,比如对于比较细的线材,导电层12的厚度可以做的比较薄,而对于直径较厚的线材,为了保证线材的可靠性,需要较厚的到导电层12需要做的比较厚,其二是可依据需求的导电性能的不同而厚度有所不同,需求导电性能强的线材可采用厚度较大的导电层12,厚的导电层12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从而导电性能也更强,相对的,导电性能需求较小且对线材柔软性要求较高的线材,则可选用厚度比较小的导电层12即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做限定。

可选的,等方性导电或异方性导电的金属粒子可以包括金、银、铜、镍和铝之中至少一种构成的金属粒子。金属粒子的选取,可选取导电能力较强的金属粒子,可以做到在金属粒子质量的比率相对小的情况下达到相同的导电性能;如选取导电能力较强的金、银、铜、镍和铝之中的一种,当然,也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即金属粒子为外层是导电能力强的金属镀层,内层选用导电性能较金属镀层弱的金属,当然需要改金属与导电能力强的金属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够达到强于完全采用内层选用的金属制成的金属粒子,具体选取可根据生产成本的限制以及生产的线材的要求而定。

优选的,导电层12中的金属粒子也可以全部为或者部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形成的结合粒子,比如金银结合粒子,采用结合粒子作为导电层12中的金属粒子,能够拓宽产品对电磁波的屏蔽频宽,克服单一金属粒子电磁屏蔽的局限性。

优选的,导电层12中还可以包括环氧树脂。在上述屏蔽电磁的膜体中,金属粒子在导电层12中的质量的比率一般为10%—80%。当金属粒子在导电层12中的质量的比率过大时,金属粒子会影响聚氨酯的粘性,造成产品结构层之间的粘合不足,此时可以在导电层12中适量加入环氧树脂改善聚氨酯因为添加金属粒子后的粘性不足问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层12中也可以不加入环氧树脂,主要原因是环氧树脂在导电层中的作用是调整粘性的,当金属粒子数量在聚氨酯中不会影响聚氨酯的粘性时,可以不加环氧树脂。除了使用环氧树脂对聚氨酯增加粘性,还可以采用丙烯酸酯等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以增加其粘性。

优选的,导电层12中还可以包括阻燃剂,比如在对线缆有耐燃需求时可以在导电层12中加入阻燃剂,阻燃剂在导电层12中的质量的比率一般为1%—10%。

保护膜13用于保护屏蔽电磁的膜体1,因此一般选用耐磨、防水、具有一定电气绝缘性能的工程薄膜,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或者聚酰亚胺pi薄膜,或者聚氯乙烯pvc薄膜,或者聚丙烯pp薄膜,或者聚乙烯pe薄膜,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薄膜,或者聚碳酸酯pc薄膜,或者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薄膜,或者流延聚丙烯薄膜cpp薄膜,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薄膜,或者聚酰胺pa薄膜等。优选的,第二保护膜25可以选用pet薄膜。pet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电绝缘性能好;2.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2.因为耐热高,增强pet在250℃的焊锡浴中浸渍10s,几乎不变形也不变色,特别适合制备锡焊的电子、电气零件;3.弯曲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蠕变及疲劳性也很好,表面硬度高,机械性能与热固性塑料相近;4.由于生产pet所用乙二醇比生产pbt所用丁二醇的价格几乎便宜一半,所以pet树脂和增强pet是工程塑料中价格最合理的,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可选的,保护膜13的厚度可以为5微米至50微米。

本发明提供的保护膜13在对屏蔽电磁的膜体1提供保护以外,还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屏蔽电磁的膜体1在能够满足对绝缘性要求不高的线缆的需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成本,减小包覆屏蔽电磁的膜体1后的线缆的直径。

在实际使用中,屏蔽电磁的膜体1还可以在导电层12上或者保护膜13上设置绝缘层,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屏蔽电磁的膜体2包括第一金属层21、导电层22、保护膜23以及绝缘层24;

第一金属层21覆盖在线缆的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

导电层2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21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导电层包括固化剂、金属粒子以及用于承载金属粒子的聚氨酯;

绝缘层24设置于导电层22上,保护膜23设置于绝缘层24上,用于对屏蔽电磁的膜体2提供保护。

和图1对应的实施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绝缘层24,能够提高屏蔽电磁的膜体2的绝缘性能,能够隔绝内部电磁波外泄,同时阻挡外部电磁波对电线电缆的干扰。当电线电缆用于高频高速传输条件时,在屏蔽电磁的膜体中增加此绝缘层24来加强保护,当电线电缆用于一般条件的传输时,可以不需要绝缘层24,可以降低屏蔽电磁的膜体的生产成本。

优选的,绝缘层24可以包括聚氨酯和着色材料。和树脂相比,聚氨酯具有极佳的绝缘性,以及更好的柔韧性与粘结性,绝缘层24使用聚氨酯代替树脂,可以减少生产时的不良率,降低成本。并且,聚氨酯对电磁波的吸收功能优于树脂,可以提高产品的绝缘性能。着色材料可以为无机颜料,比如炭黑或金属颜料,也可以为有机颜料,比如单偶氮、双偶氮、酞箐等。着色材料用在绝缘层24中的主要作用为进行色彩区分以及避光作用等。

优选的,绝缘层24还可以包括填料,用于增强绝缘层对电磁波的过滤功能,填料可以包括氢氧化铝、二氧化硅、聚苯胺和聚乙炔中的一种或多种。将填料添加在绝缘层中,能够起到过滤电磁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绝缘层24对电磁波的过滤效果。

绝缘层24中还可以包括阻燃剂,以提高屏蔽电磁的膜体2的阻燃性能,增强屏蔽电磁的膜体2对线缆的保护。

优选的,绝缘层24中聚氨酯所占的质量的比率为70%—99%,着色材料所占的质量的比率为1%—30%,阻燃剂所占的比率为1%—10%,填料所占的质量的比率为5%—40%。绝缘层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23和绝缘层24在屏蔽电磁的膜体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保护,抗磨损、防水、绝缘等,因此保护膜23和绝缘层24设置于屏蔽电磁的膜体的最外层,也就是说,距离线缆导体最远。但是,保护膜23和绝缘层24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做限定,也就是说,绝缘层24也可以设置在保护膜23之上,位于屏蔽电磁的膜体的最外层。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2中的第一金属层21、导电层22和保护膜23,请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1中的第一金属层11、导电层12和保护层13,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加速电磁波引导速度,提高电磁屏蔽性能,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屏蔽电磁的膜体3包括第一金属层31、导电层32、保护膜33以及第二金属层34;

第一金属层31覆盖在线缆的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

导电层3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31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导电层32包括固化剂、金属粒子以及用于承载金属粒子的聚氨酯;

第二金属层34设置于导电层32之上,用于配合导电层32进行屏蔽;

保护膜33设置于第二金属层34之上,用于对屏蔽电磁的膜体提供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金属层34,可以加速电磁波引导速度,快速将电磁波带出缆线,更好的避免电磁波对缆线的干。因此,第二金属层34的使用与不使用需要依据电线电缆对屏蔽需求决定,当电线电缆用于高频高速传输条件时,增加此第二金属层34来加快疏导效果,当电线电缆用于一般条件的传输时,可以不需要第二金属层34,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的,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0.05微米至50微米。由于金属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电磁波疏导的效果,因此依据电线电缆对屏蔽性能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制作第二金属层。比如,电镀的金属层可以制作成0.1um–3um,可以降低产品的厚度,而金属层采用薄膜材料时,目前市面销售的金属薄膜在7um以上,当要求金属薄膜在7um以上时价格会成倍数上升,影响生产成本。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3中的第一金属层31、导电层32和保护膜33,请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1中的第一金属层11、导电层12和保护层13,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2和图3对应的实施例,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线缆的屏蔽电磁的膜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屏蔽电磁的膜体4包括第一金属层41、导电层42、保护膜43、第二金属层44以及绝缘层45;

第一金属层41覆盖在线缆的导体的外被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并作为介质;

导电层4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41上,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导电层42包括固化剂、金属粒子以及用于承载金属粒子的聚氨酯;

第二金属层44设置于导电层42之上,用于配合导电层42进行屏蔽;

绝缘层45设置在第二金属层44之上,保护膜43设置于绝缘层45之上,用于对屏蔽电磁的膜体提供保护。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4中的第一金属层41、导电层42和保护膜43,请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1中的第一金属层11、导电层12和保护层13,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4中的绝缘层45,请参见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2中的绝缘层24,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4中的第二金属层44,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屏蔽电磁的膜体3中的第二金属层34,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43和绝缘层45在屏蔽电磁的膜体4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保护,抗磨损、防水、绝缘等,因此保护膜43和绝缘层45设置于屏蔽电磁的膜体4的最外层,也就是说,距离线缆导体最远。但是,保护膜43和绝缘层45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做限定,也就是说,绝缘层45也可以设置在保护膜43之上,位于屏蔽电磁的膜体的最外层。尤其是,市场上可以直接采购到保护膜43与第二金属层44结合完成的材料,因此,直接采用保护膜43与第二金属层44结合完成的材料制作屏蔽电磁的膜体4,再将绝缘层45涂布在保护膜43上,可以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屏蔽电磁的膜体1、屏蔽电磁的膜体2、屏蔽电磁的膜体3以及屏蔽电磁的膜体4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力、通讯及信号传输等方面的各类需要进行屏蔽的电线电缆。

如图5所示,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屏蔽电磁的膜体1生产的线材的径向截面图,其由内向外依次为导体51、外被521、第一金属层11、导电层12、保护膜13和外被522,其中第一金属层11、导电层12和保护膜13为屏蔽电磁的膜体1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反复覆盖麦拉铝箔以及金属编织层,能大大减小线材的生产成本与设备投资,以及大大降低线材生产由于电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屏蔽电磁的膜体2或者屏蔽电磁的膜体3或者屏蔽电磁的膜体4生产的线材中各层在径向的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根据图5所示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