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套、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12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防水套、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套、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例如,手机作为日常生活用品需要考虑到如何防水。然而目前大多数通过在连接器的周侧套接防水套,防水套设置防水筋实现对连接器的周侧密封,以达到防止连接器内部的水渗入至手机内部的效果。在此种结构下,连接器与防水套组装时,防水筋对连接器提供阻力,使得连接器与防水套组装困难,进而增大劳动力。使得生产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的防水套、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套,其中,所述防水套具有套接孔和与所述套接孔相贯通的第一开口端,所述套接孔的内侧壁用以贴合于连接器的周侧壁,以对所述连接器的周侧壁密封,所述第一开口端套接于所述连接器的尾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倾斜的第一防水筋,所述第一防水筋抵持于所述连接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防水筋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侧壁呈锐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水套,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塞入所述套接孔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尾端,所述尾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端,用以与导电线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连接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插孔,所述防水套还具有与所述套接孔相贯通并相对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插接于所述插孔,所述第二开口端密封于所述插孔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套、连接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套接在所述连接器的尾端,所述连接器经所述第一开口端插入所述套接孔内,所述第一防水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防水筋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侧壁呈锐角,在所述连接器经所述第一开口端插入所述套接孔时,所述第一防水筋对所述连接器的阻力减小,方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防水套组装,减小了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防水套与连接器的未套接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防水套与连接器的开始套接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的防水套与壳体插接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的防水套与壳体未插接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1的防水套与壳体开始插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防水套和连接器与壳体的插接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1的防水套和连接器与壳体的插接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的防水套的I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防水套和连接器与壳体的插接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套100,所述防水套100具有套接孔10和与所述套接孔10相贯通的第一开口端20,所述套接孔10的内侧壁用以贴合于连接器01的周侧壁,以对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壁密封。所述第一开口端20套接于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倾斜的第一防水筋30,所述第一防水筋30抵持于所述连接器01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侧壁呈锐角。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水套100可以套在所述连接器01上,所述连接器01可以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座、耳机插座、TF(Trans Flash,闪存)卡座、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码)卡座等。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连接器01为USB插座为例,进行参考说明。所述连接器01和所述防水套100可以共同应用于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

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20套接在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所述连接器01经所述第一开口端20插入所述套接孔10内,所述第一防水筋30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侧壁呈锐角。在所述连接器01经所述第一开口端20插入所述套接孔10时,所述第一防水筋30对所述连接器01的阻力减小,方便所述连接器01与所述防水套100组装,减小了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连接器01为USB插座为例,进行参考说明。具体的,所述连接器01包括插口端02和相对所述插口端02设置的尾端03。所述插口端02端设有插口04,所述插口04用以与外部连接插头进行插接。所述尾端03固定有多个导电引脚05,多个导电引脚05延伸至所述插口04内侧,并且多个所述导电引脚05通过导电线缆连接至主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01也可以是耳机插座,所述连接器01可以在所述插口端02和尾端03之间设置导电引脚0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套接孔10为通孔。所述防水套100还具有位于所述套接孔10的内侧壁11和相对所述内侧壁11设置的外侧壁12。所述内侧壁11与所述第一开口端20相贯通,所述内侧壁11无缝包覆于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且所述内侧壁11贴合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当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有水渗出时,所述内侧壁11对渗出的水进行阻挡,以使水无法流动至所述外侧壁12,从所述插口端02进入所述连接器01内部的水只能停留在所述连接器01内部,或者渗出至所述套接孔10的内侧壁11和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壁之间,进而实现对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防水渗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壁11与所述连接器01之间还存在间距,以提高所述连接器01的散热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连接器01组装时,所述第一开口端20密封于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第一开口端20环绕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周侧,以使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端20,从而方便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端面上电连接导电线缆,即所述尾端03的端面位于所述防水套100的外侧。所述第一开口端20内径小于所述内侧壁11的内径,从而水渍沿所述内侧壁11无法继续流出所述第一开口端20。所述内侧壁11无缝包覆所述尾端03的外周侧壁,以防止所述尾端03的水无法穿过所述内侧壁11。即所述第一开口端20阻止所述连接器01内部的水流出,以及防止渗透至所述连接器01周侧壁和所述内侧壁11之间的水继续流至所述尾端03的端面处。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一开口端20设有所述第一防水筋3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径小于所述套接孔10的内径。所述第一防水筋30抵触于所述尾端03的外周侧壁。所述第一防水筋30由弹性可形变材料构成。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开口端10未套设于所述尾端03时,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径D1小于所述尾端03的外径d1。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开口端10开始套设于所述连接器01的插口端02时,所述插口端02抵持于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倾斜侧壁,由于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倾斜方向大致与所述连接器01的插入方向一致,使得所述第一防水筋30对所述连接器01的阻力减小,方便所述连接器01插入所述防水套100。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开口端20套设于所述尾端03周侧时,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径D1与所述尾端03的外径d1相等,即所述第一防水筋30产生挤压变形,而所述第一防水筋30受自身分子弹性回复应力作用,对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形成挤压力,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防水筋30紧密抵触于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实现阻挡水从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与所述第一开口端10的内侧壁之间渗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防水套100还具有与所述套接孔10相贯通并相对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第二开口端40,所述第二开口端40用以插入壳体06的插孔07内,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沿周向设有倾斜的第二防水筋50,所述第二防水筋50抵持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防水筋5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呈锐角。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端40套接在所述连接器01的插口端02。所述插口端02和所述第二开口端40共同插接于所述壳体06的插孔07内。所述壳体06可以是所述连接器01的安装座,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位于所述壳体06的内侧,并与固定于所述壳体06的外部器件进行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孔07的内径,从而在所述第二开口端40插入所述插孔07后,所述第二开口端40受挤压,从而对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产生扩张回复力,进而紧密抵触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实现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06无缝连接。进而在所述壳体06外侧的水无法从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之间渗入所述壳体06内侧,从而水不会渗入至与所述连接器01连接的外部件。而位于所述壳体06外侧的水,仅会从所述连接器01的插口04进入所述连接器03内部,以及从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开口渗入至所述连接器02与所述套接孔10的内侧壁之间,但是受所述套接孔10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侧壁阻挡作用,水仍然不会渗透至与所述连接器01电连接的外部件。由于所述第二防水筋50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孔07的内径。所述第二防水筋50由弹性可形变材料构成。所述第二防水筋50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开口端40未插入所述插孔07时,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孔07的内径。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二开口端40开始插入所述插孔07时,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抵触所述第二防水筋50的倾斜侧壁,由于所述第二防水筋5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插孔07相对所述防水套100的滑动方向大致相同,所述第二防水筋50对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阻力减小,方便所述防水套100插入所述插孔07。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开口端40插入所述插孔07时,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径D2与所述插孔07的内径d2相等,即所述第二防水筋50产生压缩形变,而所述第二防水筋50受自身分子弹性回复应力作用,对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形成挤压力,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防水筋50紧密抵触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实现阻挡水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之间渗入。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防水筋50,从而方便所述第二开口端40插入所述插孔07。由于所述插孔07对所述第二开口端40形成挤压,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内侧壁紧密抵触于所述插口端02的周侧壁,进而所述第二开口端40对所述插口端02进行稳固,方便所述插口端02与连接插头进行插接。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倾斜的第三防水筋60,所述第三防水筋6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口端40的内侧壁呈锐角。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器01与所述防水套100组装后,所述第三防水筋60抵持于所述插口端02的周侧。由于所述第三防水筋60朝向所述第一防水筋30倾斜,在所述连接器01插入防水套100时,所述第三防水筋60对所述连接器01的插口端02提供阻力,方便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连接器01定位,防止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连接器01偏移。由于所述第三防水筋60紧密抵触于所述插口端02周侧,防止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连接器01之间混入杂质或灰尘影响所述连接器01的使用。在所述连接器01与外界插头进行插拔时,由于所述第三防水筋60和所述第一防水筋30分别对所述连接器01提供相对的阻尼力,使得所述连接器01与所述防水套100稳固,所述连接器01不易受外界插头的插拔作用力而脱离所述防水套100。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外侧壁沿周向设有倾斜的第四防水筋70,所述第四防水筋70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外侧壁呈锐角。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防水套100插入所述壳体06的插孔07后,所述第第四防水筋70抵持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由于所述第四防水筋70朝向所述第二防水筋50倾斜,在所述防水套100插入插孔07时,所述第四防水筋70对所述防水套100的第一开口端10提供阻力,方便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壳体06定位,防止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壳体06偏移。由于所述第四防水筋70紧密抵触于所述插口端02周侧,防止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壳体06之间混入杂质或灰尘。在所述连接器01与外界插头进行插拔时,由于所述第四防水筋70和所述第二防水筋50分别对所述防水套100提供相对的阻尼力,使得所述壳体06与所述防水套100稳固,所述防水套100不易受外界插头的插拔作用力而脱离所述壳体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沿所述防水套100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沿所述第一开口端20至所述第二开口端40方向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之间存在间距,从而方便每一所述第一防水筋30受挤压形变,以对所述尾端03周侧壁形成挤压力,进而在所述尾端03处形成多重阻挡,以提高防水性能。并且每一所述第一防水筋30相互独立,从而在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不平整时,多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仍然可以紧密抵触于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9,每一所述第一防水筋30具有根部31和相对所述根部31设置的顶部32,以及连接于所述根部31和顶部32之间的肩部33,相邻两个所述肩部33随所述顶部32抵持于所述连接器01外侧壁后相互靠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根部31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20的内侧壁上。所述顶部32抵触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由于所述顶部32受所述尾端03的周侧壁反挤压力作用,从而对所述肩部33形成挤压,使得两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的肩部33受挤压作用而相互靠拢,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之间的空间受缩,进而防止水流停留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水筋30之间,以防止水对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腐蚀,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防水套100由硬质层80和与所述硬质层80层叠的柔性层90构成,所述第一防水筋30与所述柔性层90一体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层80可以是金属板件,所述柔性层90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回复应力的柔性塑胶材质。例如所述柔性层90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硬质层80与所述柔性层90通过模内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所述柔性层90对所述硬质层80进行包覆。所述柔性层90和所述硬质层80均套设于所述连接器01的周侧。所述柔性层90位于所述硬质层80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防水筋30、第二防水筋50、第三防水筋60和第四防水筋70均设置于所述柔性层90。所述硬质层80位于所述柔性层90内部,从而使得所述防水套100在长度方向不易产生形变,进而方便将所述防水套100套接在连接器01上,同时也方便将所述防水套100插入所述壳体06的插孔07内。而所述柔性层90包覆所述硬质层80,增加所述防水套100的外侧壁和内侧壁的贴合性能,增加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连接器01的密封性能,以及增加所述防水套100与所述壳体06的密封性能。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装置200,所述连接装置200包括所述的防水套100,所述连接装置200还包括塞入所述套接孔100的连接器01,所述连接器01包括尾端02,所述尾端02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端20,用以与导电线缆连接。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壳体06,所述壳体06设有插孔07,所述第二开口端40插接于所述插孔07,所述第二开口端40密封于所述插孔07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器01之间。所述壳体06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300的外壳。所述移动终端300还包括主板08和中框09,所述主板08固定于所述壳体06内侧,与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电连接。所述中框09固定于所述壳体06内侧,所述主板08和所述连接器01的尾端03均固定于所述中框09上。从而所述壳体06对所述主板08和所述中框09进行防护,并且所述防水套100防止水渗透至所述壳体06内侧,防止所述主板08遭受水流短路而受损。

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端套接在所述连接器的尾端,所述连接器经所述第一开口端插入所述套接孔内,所述第一防水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防水筋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侧壁呈锐角,在所述连接器经所述第一开口端插入所述套接孔时,所述第一防水筋对所述连接器的阻力减小,方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防水套组装,减小了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