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开关总成及组合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9250发布日期:2018-06-23 01: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组合开关总成及组合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开关总成及组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气控制中,开关结构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由于其特殊的控制作用,开关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电子或机械领域。

汽车上具有较多需要电控的单元,如车窗、天窗、后背门、遮阳帘或车灯等,通常需要设置开关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天窗和遮阳帘为例,现有设计只有单独控制天窗或遮阳帘的开关,传统的天窗开关结构或遮阳帘开关结构采用两对回位弹簧和两档动触片结构或轻触开关结构实现控制,也就是说,每对开关结构中都设置一个回位弹簧和一个动触片或轻触开关,其中利用回位弹簧实现滑动块前后和左右回位运动实现档位,通过滑动块带动的动触片或轻触开关实现电路导通,从而实现控制功能。

上述结构的天窗开关或遮阳帘开关结构,功能较为单一,且由于回位弹簧的受力和动触片或轻触开关的受力的变形关系复合曲线为一条斜线,因此,操作者在开启、关闭、倾斜天窗或开启、关闭遮阳帘时会产生很大噪音,手感顿挫感差,手感震感强烈。此外,动触片运动过程中或轻触开关无防护工作过程中,受水和灰尘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耐久次数较低,导通可靠性能较低,天窗开关结构或遮阳帘开关结构的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开关结构存在功能单一,受外部影响大以及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开关总成及组合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开关总成,包括第一调节键、第二调节键、第一滑座、第二滑座、导轨座、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和信号生成板,所述第一调节键连接所述第一滑座,所述第二调节键连接所述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可上下位移地穿过所述导轨座,所述第一滑座可相对所述导轨座由第一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位置,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可在所述第一滑座由第一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下压,所述第二滑座可相对所述导轨座由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位置,所述第二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可在所述第二滑座由所述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下压,所述信号生成板上设置有第一硅胶按键和第二硅胶按键,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一硅胶按键上,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硅胶按键上。

可选地,所述信号生成板包括按键板和线路板,所述按键板和线路板相互贴合,所述第一硅胶按键和第二硅胶按键设置于所述按键板上,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用于生成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电路,所述第一硅胶按键和第二硅胶按键的下压或回程以导通或断开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相应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座可相对所述导轨座由第一功能位置滑动至第三功能位置,所述第三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位置远离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座底部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可在所述第一滑座由第一功能位置滑动至第三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三滑动件下压,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第三硅胶按键,所述第三滑动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三硅胶按键上。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四滑动件、第五滑动件、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一调节键的两侧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滑座的外壁,所述第四滑动件和所述第五滑动件可上下位移地穿过所述第一滑座,且所述第四滑动件和所述第五滑动件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键底部垂直于其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抵接,由所述第一调节键的左右转动带动所述第四滑动件和所述第五滑动件的下压,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第四硅胶按键和第五硅胶按键,所述第一压块抵接在所述第四滑动件和所述第四硅胶按键之间,所述第二压块抵接在所述第五滑动件和所述第五硅胶按键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四硅胶按键具有用于分别激励所述信号生成板产生控制信号的第一下压行程和第二下压行程,所述第五硅胶按键具有用于分别激励所述信号生成板产生控制信号的第三下压行程和第四下压行程。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一回位柱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调节键的底部设置有第一V形槽,所述第一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回位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回位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回位柱上,所述第一回位柱的顶端抵接在所述第一V形槽中。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二回位柱和第二弹簧,所述导轨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V形槽,所述第一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回位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回位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回位柱上,所述第二回位柱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V形槽中。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六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座可相对所述导轨座由第二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四功能位置,所述第四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座底部设置有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可在所述第二滑座由第二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四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六滑动件下压,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第六硅胶按键,所述第六滑动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六硅胶按键上。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七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座可相对所述导轨座由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五功能位置,所述第五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功能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座底部设置有第五斜面,所述第五斜面可在所述第二滑座由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五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七滑动件下压,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第七硅胶按键,所述第七滑动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七硅胶按键上。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八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座可相对所述导轨座由第五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六功能位置,所述第六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五功能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座底部设置有第六斜面,所述第六斜面可在所述第二滑座由第五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六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八滑动件下压,所述按键板上设置有第八硅胶按键,所述第八滑动件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八硅胶按键上。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三回位柱和第三弹簧,所述导轨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V形槽,所述第二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回位槽,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回位槽的底部,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回位柱上,所述第三回位柱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三V形槽中。

可选地,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导轨座,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位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导轨座之间,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调节键穿出的第一通孔以及供所述第二调节键穿出的第二通孔,所述底盖连接所述导轨座的底部,所述按键板和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导轨座和所述底盖之间。

可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键的底部,所述按键板在第一光源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一透光板,所述导轨座在所述第一光源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调节键的底部,所述按键板在第二光源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二透光板,所述导轨座在所述第二光源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二透光孔。

可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信号线接口,所述信号线接口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及如上所述的组合开关总成,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及信号生成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将不同控制功能的第一调节键和第二调节键集成为一组合开关总成,通过组合开关总成中的第一斜面与第一滑动件、第二斜面和第二滑动件之间的配合,以按压按键板上的第一硅胶按键和第二硅胶按键,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在滑动过程中对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施力较为平衡,通过调节硅胶按键的触感比可以设计出理想舒适的按键力,且本组合开关总成的线路导通采用硅胶按键上的导电粒与信号生成板接触导通,导通电阻小,耐久次数高,使其控制功能的实现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第一调节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第二调节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第一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第一滑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第二滑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导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压合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按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开关总成其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顶盖;1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20、第一调节键;201、第一V形槽;202、转孔;203、凹形弧面;30、第二调节键;40、第一回位柱;50、第一回位弹簧;60、第一滑座;601、第一斜面;602、第三斜面;603、第二回位槽;604、第一回位槽;605、转轴;70、第二滑座;701、第二斜面;702、第四斜面;703、第五斜面;704、第六斜面;705、第三回位槽;81、第一滑动件;82、第二滑动件;83、第三滑动件;84、第四滑动件;85、第五滑动件;86、第六滑动件;87、第七滑动件;88、第八滑动件;90、信号生成板;91、按键板;911、第一硅胶按键;912、第二硅胶按键;913、第三硅胶按键;914、第四硅胶按键;915、第五硅胶按键;916、第六硅胶按键;917、第七硅胶按键;918、第八硅胶按键;919、第一透光板;920、第二透光板;92、线路板;921、第一光源;922、第二光源;923、信号线接口;11、导轨座;111、第二V形槽;112、第三V形槽;113、第一透光孔;114、第二透光孔;12、底盖;13、第一压块;14、第二压块;15、第二弹簧;16、第二回位柱;17、第三弹簧;18、第三回位柱;19、压合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开关总成,包括第一调节键20、第二调节键30、第一滑座60、第二滑座70、导轨座11、第一滑动件81、第二滑动件82和信号生成板90,所述第一调节键20连接所述第一滑座60,所述第二调节键30连接所述第二滑座70,所述第一滑动件81和所述第二滑动件82可上下位移地穿过所述导轨座11,所述第一滑座60可相对所述导轨座11由第一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位置,所述第一滑座6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斜面601,所述第一斜面601可在所述第一滑座60由第一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81下压,所述第一滑动件81下压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座60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滑座70可相对所述导轨座11由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位置,所述第二滑座7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斜面701,所述第二斜面701可在所述第二滑座70由所述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二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件82下压,所述第二滑动件82下压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座70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信号生成板90上设置有第一硅胶按键911和第二硅胶按键912,所述第一滑动件81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上,所述第二滑动件82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硅胶按键912上。

本组合开关总成工作时,操作者先通过给所述第一调节键20施加推动力,使其从导轨座11的第一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功能位置,此时第一斜面601与所述第一滑动件81相抵触,以推动所述第一滑动件81向下方运动,第一滑动件81又将压力传递到第一硅胶按键911上,第一硅胶按键911下压,所述信号生成板90生成控制信号a,控制信号传导至相应的执行机构后,执行机构开始相应的执行动作,当施加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上的压力被撤去后,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回弹,所述信号生成电路断开,同时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81回程,由所述第一滑动件81推动所述第一调节键20回程,完成一个控制流程。

对应的,所述第二调节键30、第二斜面701、第二滑动件82和第二硅胶按键912的控制流程与上述控制流程类似,所述第二硅胶按键912的下压以导通所述信号生成板90,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c。

所述信号生成板90包括按键板91和线路板92,所述按键板91和线路板92相互贴合,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和第二硅胶按键912设置于所述按键板91上,所述线路板92上设置有用于生成控制信号的信号生成电路,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和第二硅胶按键912的下压或回程以导通或断开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相应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将不同控制功能的第一调节键20和第二调节键30集成为一组合开关总成,通过组合开关总成中的第一斜面601与第一滑动件81、第二斜面701和第二滑动件82之间的配合,以按压按键板91上的第一硅胶按键911和第二硅胶按键912,第一斜面601和第二斜面701在滑动过程中对第一滑动件81和第二滑动件82的施力较为平衡,通过调节硅胶按键的触感比可以设计出理想舒适的按键力,且本组合开关总成的线路导通采用硅胶按键上的导电粒与信号生成板90接触导通,导通电阻小,耐久次数高,使功能的实现更为可靠。按键板91与线路板92紧贴合密封,因此按键板91对信号生成电路起到防护作用,使开关具有防水、腐蚀、断路的功能,提高开关的防护性和导通可靠性。

所述信号生成电路具有多个不同的电触点,通过导通不同的电触点以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可采用各类用于生成信号的现有电路,其目的是产生用于控制对应执行机构的控制信号,具体的信号生成电路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进行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生成电路为金手指线路,由硅胶按键底部的导电粒导通。

如图1和图7所示,为了实现所述第一调节键在其滑动方向上的多档位控制,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三滑动件83,所述第一滑座60可相对所述导轨座11由第一功能位置滑动至第三功能位置,所述第三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位置远离所述第一初始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座60底部设置有第三斜面602,所述第三斜面602可在所述第一滑座60由第一功能位置滑动至第三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三滑动件83下压,所述第三滑动件83的下压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座60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按键板91上设置有第三硅胶按键913,所述第三滑动件83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三硅胶按键913上,以带动所述第三硅胶按键913的下压,所述第三硅胶按键913的下压以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b。

为了避免在按动所述第三硅胶按键913的过程中重复按动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所述第一滑座60由第一功能位置滑动至第三功能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硅胶按键911一直处于下压状态。

如图1、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为了使所述第一调节键20在其第一初始位置通过转动实现的多档位控制,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四滑动件84、第五滑动件85、第一压块13和第二压块14,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两侧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滑座60的外壁,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座60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转轴605,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孔202,通过将所述转轴605穿入所述转孔202以形成转动连接,使所述第一调节键能够绕所述第一滑座60上的一旋转轴线进行左右旋转;所述第四滑动件84和所述第五滑动件85可上下位移地穿过所述第一滑座60,且所述第四滑动件84和所述第五滑动件85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键20底部垂直于其旋转轴线方向的两端抵接,由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左右转动带动所述第四滑动件84和所述第五滑动件85的下压,所述按键板91上设置有第四硅胶按键914和第五硅胶按键915,所述第一压块13抵接在所述第四滑动件84和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之间,所述第二压块14抵接在所述第五滑动件85和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之间,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和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的下压以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垂直于其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凹形弧面203,可通过所述凹形弧面203对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端部进行上拉或下压的操作,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键20绕其旋转轴线的左转或右转。

具体的,所述第四滑动件84和所述第五滑动件85的数量均为2个,2个所述第四滑动件84抵接于所述第一滑座60的同一端部,2个所述第五滑动件85抵接于所述第一滑座60的同一端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压块13、所述第二压块14、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和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的数量均为2个,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滑动件84和所述第五滑动件85的位置进行设置。

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具有用于分别激励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的第一下压行程和第二下压行程,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具有用于分别激励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的第三下压行程和第四下压行程。

通过上拉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凹形弧面203,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键20右转,进而带动所述第四滑动件84下压,第四滑动件84的下压带动所述第一压块13的下压,所述第一压块13的下压带动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的下压,当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位于所述第一下压行程时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g1;当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位于所述第二下压行程时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g2。

通过下压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凹形弧面203,以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键20左转,仅为带动所述第五滑动件85下压,第五滑动件85的下压带动所述第二压块14的下压,所述第二压块14的下压带动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的下压,当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位于所述第三下压行程时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h1;当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位于所述第四下压行程时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h2。

如图3所示,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一回位柱40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V形槽201,所述第一滑座6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回位槽604,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回位槽604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回位柱40上,所述第一回位柱40的顶端抵接在所述第一V形槽201中,当所述第一回位柱40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V形槽201的顶部时,所述第一调节键20处于初始状态,当上拉或下压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时候,所述第一回位柱40受所述第一V形槽201侧壁的压力下压,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当施加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上的力撤除后,所述第一弹簧回复,带动所述第一回位柱40上移,所述第一回位柱40与所述第一V形槽201的侧壁相互作用将所述第一调节键20带回其初始状态,实现自动回程。

具体的,所述第一回位柱40、第一弹簧和第一V形槽201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二回位柱16和第二弹簧15,所述导轨座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V形槽111,所述第一滑座6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回位槽603,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回位槽603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回位柱16上,所述第二回位柱16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V形槽111中,当所述第二回位柱16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V形槽111的底部时,所述第一调节键20处于第一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调节键20推动所述第一滑座60至第一功能位置或第三功能位置时,所述第二回位柱16受所述第二V形槽111侧壁的压力上移,所述第二弹簧15被压缩,当施加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上的力撤除后,所述第二弹簧15回复,带动所述第二回位柱16下压,所述第二回位柱16与所述第二V形槽111的侧壁相互作用将所述第二调节键30带回其第一初始位置,实现自动回程。

具体的,所述第二回位柱16、第二弹簧15和第二V形槽111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1和图8所示,为了实现所述第二调节按键在其第二初始位置向第二功能位置方向上的多档位控制,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六滑动件86,所述第二滑座70可相对所述导轨座11由第二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四功能位置,所述第四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座70底部设置有第四斜面702,所述第四斜面702可在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二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四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六滑动件86下压,所述第六滑动件86下压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座70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按键板91上设置有第六硅胶按键916,所述第六滑动件86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六硅胶按键916上,以带动所述第六硅胶按键916的下压,所述第六硅胶按键916的下压以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f。

为了避免在按动所述第六硅胶按键916的过程中重复按动所述第二硅胶按键912,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二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四功能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硅胶按键912一直处于下压状态。

为了实现所述第二调节按键在背离所述第二功能位置和第四功能位置的方向上的档位控制,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七滑动件87,所述第二滑座70可相对所述导轨座11由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五功能位置,所述第五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功能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座70底部设置有第五斜面703,所述第二滑座70由所述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五功能位置时,所述第五斜面703可在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二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五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七滑动件87下压,所述第七滑动件87的下压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座70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按键板91上设置有第七硅胶按键917,所述第七滑动件87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七硅胶按键917上,以带动所述第七硅胶按键917的下压,所述第七硅胶按键917的下压以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八滑动件88,所述第二滑座70可相对所述导轨座11由第五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六功能位置,所述第六功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五功能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座70底部设置有第六斜面704,所述第六斜面704可在所述第二滑座70由所述第五功能位置滑动至第六功能位置时推动所述第八滑动件88下压,所述第八滑动件88的下压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座70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按键板91上设置有第八硅胶按键918,所述第八滑动件88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八硅胶按键918上,以带动所述第八硅胶按键918的下压,所述第八硅胶按键918的下压以导通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e。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第三回位柱18和第三弹簧17,所述导轨座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V形槽112,所述第二滑座7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回位槽705,所述第三弹簧17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回位槽705的底部,所述第三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回位柱18上,所述第三回位柱18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三V形槽112中,当所述第三回位柱18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三V形槽112的底部时,所述第二调节键30处于第二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二调节键30推动所述第二滑座70至第二功能位置、第四功能位置、第五功能位置或第六功能位置时,所述第三回位柱18受所述第三V形槽112侧壁的压力上移,所述第三弹簧17被压缩,当施加于所述第三调节键上的力撤除后,所述第三弹簧17回复,带动所述第三回位柱18下压,所述第三回位柱18与所述第三V形槽112的侧壁相互作用将所述第三调节键带回其第二初始位置,实现自动回程。

具体的,所述第三回位柱18、第三弹簧17和第三V形槽112的数量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1、图10和图13所示,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顶盖10和底盖12,所述顶盖10连接所述导轨座11,具体的,所述顶盖10和所述导轨座11为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滑座60和所述第二滑座70位于所述顶盖10和所述导轨座11之间;所述顶盖10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调节键20穿出的第一通孔101以及供所述第二调节键30穿出的第二通孔102,所述底盖12连接所述导轨座11的底部,所述按键板91和所述线路板92位于所述导轨座11和所述底盖12之间,所述组合开关总成还包括压合框19,所述压合框19位于所述按键板91和所述导轨座11之间,用于将所述按键板91和所述导轨座11底部隔离,以提供所述硅胶按键的按压和回复空间。

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92上设置有第一光源921和第二光源922,所述第一光源921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底部,所述按键板91在第一光源921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一透光板919,所述导轨座11在所述第一光源921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一透光孔113;所述第一光源921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透光板919和第一透光孔113后进入所述第一调节键20中;所述第二光源922位于所述第二调节键30的底部,所述按键板91在第二光源922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二透光板920,所述导轨座11在所述第二光源922的朝向位置设置有第二透光孔114,所述第二光源92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透光板920和第二透光孔114后进入所述第二调节键30中,起到按键标示和暗处使用的作用。

所述线路板92上设置有用于传导控制信号的信号线接口923,所述信号线接口923与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控制信号传导至所述信号线接口923,在所述信号线接口923中接入信号线以将控制信号传导至相应的控制器或执行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和如上所述的组合开关总成,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及信号生成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开关结构生成的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用于执行汽车天窗的水平开启、倾斜开启或关闭的操作。

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用于执行汽车遮阳帘的开启和关闭的操作。

当推动所述第一调节键20,将所述第一滑座60由第一初始位置推至第一功能位置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a,将所述控制信号a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对汽车天窗进行手动水平开启,当施加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力撤除后,所述汽车天窗停止水平开启操作。

继续推动所述第一调节键20,将所述第一滑座60由第一功能位置推至第三功能位置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b,将所述控制信号b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对汽车天窗进行自动水平开启,将汽车天窗自动水平开启至极限位置。

上拉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凹形弧面203,当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下压至所述第一下压行程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生成控制信号g1,将所述控制信号g1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对汽车天窗进行手动倾斜开启,当施加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力撤除后,所述汽车天窗停止倾斜开启操作。

继续上拉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凹形弧面203,当所述第四硅胶按键914下压至所述第二下压行程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生成控制信号g2,将所述控制信号g2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对汽车天窗进行自动倾斜开启,将汽车天窗自动倾斜开启至极限位置。

下压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凹形弧面203,当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下压至所述第三下压行程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生成控制信号h1,将所述控制信号h1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对汽车天窗进行手动关闭,当施加于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力撤除后,所述汽车天窗停止关闭操作。

继续下压所述第一调节键20的凹形弧面203,当所述第五硅胶按键915下压至所述第四下压行程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生成控制信号h2,将所述控制信号h2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对汽车天窗进行自动关闭,将汽车天窗自动关闭至极限位置。

当推动所述第二调节键30,将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二初始位置推至第二功能位置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c,将所述控制信号c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对汽车遮阳帘进行手动开启,当施加于所述第二调节键30的力撤除后,所述汽车遮阳帘停止开启操作。

继续推动所述第二调节键30,将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二功能位置推至第四功能位置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f,将所述控制信号f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对汽车遮阳帘进行自动开启,将汽车遮阳帘自动开启至极限位置。

当推动所述第二调节键30,将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二初始位置推至第五功能位置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d,将所述控制信号d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对汽车遮阳帘进行手动关闭,当施加于所述第二调节键30的力撤除后,所述汽车遮阳帘停止关闭操作。

继续推动所述第二调节键30,将所述第二滑座70由第五功能位置推至第六功能位置时,所述信号生成板90产生控制信号e,将所述控制信号e传导至所述控制器,经控制器处理后控制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对汽车遮阳帘进行自动关闭,将汽车遮阳帘自动关闭至极限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