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灭弧室触头防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908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灭弧室触头防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脱装置,具体是一种真空灭弧室触头防脱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广播、通讯、工业高频加热等配电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真空灭弧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会发生动、静触头脱落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部分的触头脱落是由于联动机构发生脱节或者联动机构中的部分机构因长期不工作而发生失效导致的。为解决触头脱落,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灭弧室内的触头防脱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灭弧室触头防脱装置,用来解决动触头和静触头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真空灭弧室触头防脱装置,包括动导杆和上端盖板,所述动导杆上设有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上设有竖直固定的支撑轴,支撑轴上侧设有顶柱。

所述上端盖板的下侧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穿过上端屏蔽罩和静导杆屏蔽罩,且固定柱位于主屏蔽罩的内侧,固定柱内侧设有一圆台形固定孔,固定柱下侧设有一贯通固定孔的限位孔。

所述支撑轴穿过限位孔;所述顶柱位于固定孔内。

所述动触头上侧设有顶触圆柱,静触头下侧设有一圆台形顶触孔。

所述顶柱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所述顶柱的直径大于固定孔的上端直径小于固定孔的下端直径;所述支撑轴的直径等于限位孔的直径。

所述顶触圆柱的直径大于顶触孔上端的直径小于顶触孔下端的直径,顶触圆柱和顶触孔的位于同一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脱装置利用孔和柱之间的过盈配合,有效防止动、静触头脱落,同时利用驱动装置在控制动、静触头在断开和闭合的同时,也控制防脱装置的断开与闭合,降低了防脱装置在闭合时的延迟,提高了防脱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事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事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用于高压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包括外壳1,如图1所示,外壳1的上端设有上端盖板2,外壳1的下端设有下端盖板3;上端盖板1的下侧设有上端屏蔽罩4,下端盖板3的上侧设有下端屏蔽罩5,上端屏蔽罩4和下端屏蔽罩5之间设有主屏蔽罩6,主屏蔽罩6贯通上端屏蔽罩4的下端和下端屏蔽罩5的上端。

上端盖板2的下侧设有静导杆7,静导杆7的下端设有静触头8;静导杆7上设有静导杆屏蔽罩9,静导杆屏蔽罩9贯通主屏蔽罩6的上端;

下端盖板3的上侧设有波纹管10,波纹管10贯通下端屏蔽罩5,波纹管10的外侧设有波纹管屏蔽罩11,波纹管屏蔽罩11贯通主屏蔽罩6的下端;

主屏蔽罩6内侧设有一动导杆12,动导杆12贯通下端盖板3、波纹管10和波纹管屏蔽罩11。

实施事例1

动导杆12上设有设有固定轴14,固定轴14上设有竖直固定的支撑轴15,如图2所示,支撑轴15上侧设有顶柱16,其中顶柱16的直径大于支撑轴15的直径;上端盖板2的下侧设有固定柱17,固定柱17穿过上端屏蔽罩4和静导杆屏蔽罩9,且固定柱17位于主屏蔽罩6的内侧,这样可避免固定柱17影响到灭弧室的屏蔽效果,固定柱17内侧设有一截面成等腰梯形的圆台状固定孔18,固定柱17下侧设有一限位孔19,限位孔19贯通固定孔18;支撑轴15穿过限位孔19,顶柱16位于固定孔18内。其中,顶柱16的直径大于固定孔18的上端直径;支撑轴15的直径等于限位孔19的直径,因而顶柱16在固定孔18内无论如何运动都不会掉落或偏移,保证触头防脱的可靠性。

工作时,动导杆12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固定轴14和支撑轴15也随之向上运动,顶柱16在支撑轴15的作用下向上挤压,顶柱16和固定孔18形成过盈配合,从而防止动触头13和静触头8分离。

实施实例2

如图3所示,动触头13上侧设有顶触圆柱20,静触头8下侧设有一圆台形顶触孔21,其中顶触圆柱20的直径大于顶触孔21上侧的直径,且顶触圆柱20和顶触孔21的位于同一轴线上。

工作时,动导杆12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动导杆12将动触头13上侧的顶触圆柱20挤压进顶触孔21内,顶触圆柱20和顶触孔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将动触头13和静触头8紧密的挤压在一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