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61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板组件,包括有插板、插头,插板上设有若干个插座,插头与插座直接经导线连接。但是,这种结构的插板组件,插板相对于插头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在一些场合(如餐桌以及电器设备展示用的转盘)使用时,由于插板上的插头与墙壁上的插座连接不能转动,因此,转盘一旦转动,会导致电器设备与插板之间以及插板的插头与墙壁上的插座之间的接线产生拉动损坏,各电器设备之间的接线也容易产生缠绕干扰,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板组件,其在插头不动的情况下,插板可以转动,这样在转盘转动时,插座可以随之转动,从而不会产生接线损坏、缠绕干扰等现象,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插板组件,包括有插板、插头,插板上设有若干个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基座,插板与基座转动配合,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电极输出端,电极输出端与插头电连接,插板上设有用于给插座供电的电极输入端,电极输入端与电极输出端导通且转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头与墙壁上的插座连接后,插板可以相对于基座产生转动,因此,将该插板组件运用在转盘上时,只需要将插板安装在转盘中心位置与转盘固定,这样转动转盘时,插板也随之转动,不会产生接线拉动损坏、缠绕干扰等现象,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电极输出端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套、第二导电套、第三导电套,电极输入端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第三导电柱,所述的第一导电柱插设在第一导电套内,第二导电柱插设在第二导电套内,第三导电柱插设在第三导电套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通过插接方式既能实现电极输入端与电极输出端的导通,又能实现两者的转动配合,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第一导电套内设有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套内设有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套内设有第三导电圈,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均包括有一上一下设置的两弧形片体,两片体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片,连接片向内侧弯曲设置,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上的片体与对应的导电套接触导通,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三导电圈上的连接片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第三导电柱接触导通。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导电圈既可以实现导电柱与导电套之间的导通,又可以实现导电柱与导电套之间的转动;另外,这种导电圈,连接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与导电柱接触,即使插板产生一定的晃动,也能保证电极输入端与电极输出端始终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一导电柱包括有第一绝缘套以及套设在第一绝缘套外的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柱包括有第二绝缘套以及套设在第二绝缘套外的第二导电环,第一绝缘套与第二绝缘套一体设置,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一上一下设置,所述的第三导电柱穿设在绝缘套内且下端露出第二绝缘套,第一导电套、第二导电套、第三导电套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这种三个导电柱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三个导电柱之间相互绝缘,不会产生干扰,使用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插板为圆形,插座绕插板的中心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可以便于不同角度的电器设备的插头插入,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插板的中心位置还设有用于控制插座通、断的开关。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开关可以实时控制插座的通、断,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这种开关位置设置,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基座上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的一端与电源接头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电套、第二导电套、第三导电套导通;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第三导电柱分别经第四导电片、第五导电片、第六导电片与插座电连接。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这样可以方便电极输入端与插座之间的接线以及电极输出端与电源接头之间的接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电极输入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电极输出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插板1组件,包括有插板1、插头2,插板1上设有若干个插座3,还包括有基座4,插板1与基座4经轴承转动配合,当然也可通过转轴实现转动配合,所述的基座4上设有电极输出端,电极输出端与插头2电连接,插板1上设有用于给插座3供电的电极输入端,电极输入端与电极输出端导通且转动配合,所述的电极输出端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套51、第二导电套52、第三导电套53,电极输入端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导电柱61、第二导电柱62、第三导电柱63,所述的第一导电柱61插设在第一导电套51内,第二导电柱62插设在第二导电套52内,第三导电柱63插设在第三导电套53内。第一导电套51内设有第一导电圈71,第二导电套52内设有第二导电圈72,第三导电套53内设有第三导电圈73,第一导电圈71、第二导电圈72、第三导电圈73均包括有一上一下设置的两弧形片体701、702,两片体701、702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片703,连接片703向内侧弯曲设置,第一导电圈71、第二导电圈72、第三导电圈73上的片体与对应的导电套接触导通,第一导电圈71、第二导电圈72、第三导电圈73上的连接片703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柱61、第二导电柱62、第三导电柱63接触导通。导电圈既可以实现导电柱与导电套之间的导通,又可以实现导电柱与导电套之间的转动;另外,这种导电圈,连接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与导电柱接触,即使插板1产生一定的晃动,也能保证电极输入端与电极输出端始终导通。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柱61包括有第一绝缘套611以及套设在第一绝缘套611外的第一导电环612,第二导电柱62包括有第二绝缘套621以及套设在第二绝缘套621外的第二导电环622,第一绝缘套611与第二绝缘套621一体设置,第一导电环612、第二导电环622一上一下设置,所述的第三导电柱63穿设在绝缘套内且下端露出第二绝缘套621,第一导电套51、第二导电套52、第三导电套5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插板1为圆形,插座3绕插板1的中心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便于不同角度的电器设备的插头2插入,使用方便;插板1的中心位置还设有用于控制插座3通、断的开关8,开关8可以实时控制插座3的通、断,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这种开关位置设置,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基座4上设有第一导电片91、第二导电片92、第三导电片93,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的一端与电源接头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电套51、第二导电套52、第三导电套53导通;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第三导电柱63分别经第四导电片94、第五导电片95、第六导电片96与插座3电连接。这样可以方便电极输入端与插座3之间的接线以及电极输出端与电源接头之间的接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