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64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输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线束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线束的两端压合有端子,以用于排线与排线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这样既方便电子设备的装配,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内部线路板或电子设备之间信号传输、连接的可靠性,线束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剪切成长度相同的线束段,但是有的输料装置由于位移精度误差大,不能很好的精确控制线束段的长度,导致的结果为线束每次被剪切后长短不一,线束段的长度误差超出要求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输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输料装置,包括机箱,以及固定安装在机箱顶部上的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输料固定板、输料滑动板、输料滚轮、输料伺服电机、输料步进电机、输料齿条,输料滑动板配合安装在输料固定板的顶端平面上,输料滚轮固定安装在输料滑动板的顶端平面上,输料齿条固定安装在输料滑动板的一侧端面上,输料伺服电机和输料步进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输料固定板的底端平面上。

所述输料固定板为长方形板,输料固定板的四个边框上开设有固定孔,输料固定板通过固定螺钉穿过固定孔后固定安装在机箱顶部上。

所述输料固定板的顶端平面上固定安装有输料导轨,输料滑动板的底端平面上开设有导槽,输料滑动板通过导槽安插在输料导轨上,输料滑动板的底端平面贴合在输料固定板的顶端平面上。

所述输料滚轮分为两组,每组输料滚轮的外边框相互贴合在一起,输料滚轮的外边框形成有内凹圆弧面。

所述输料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输料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与输料齿条啮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输料步进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料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输料滚轮的轴线上。

所述机箱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机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输料装置的输料伺服电机会自动转动设定的圈数后停止,转化过来就是线束段的长度,输料伺服电机可精确控制线束段的长度,保证了线束段的长度误差在工艺要求范围内,提高了线束段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线束的双头全自动端子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图1中上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裁线打端子机构的线束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图1中裁线打端子机构的夹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7为图1中裁线打端子机构的裁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图1中裁线打端子机构的线束翻转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图1中输料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8,一种用于线束的双头全自动端子机,包括机箱1,以及固定安装在机箱1顶部上的固定底架2,所述固定底架2的顶部上安装有转动圆盘5,固定底架2的一侧端面上置有输料装置8,输料装置8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机箱1顶部上,输料装置8的顶部上固定安装有裁线打端子机构4,裁线打端子机构4的顶部与转动圆盘5的底部贴合在一起,输料装置8的外侧端面上置有上料装置3,上料装置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机箱1顶部上,裁线打端子机构4的一侧端面上置有收料装置7,收料装置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机箱1顶部上,裁线打端子机构4的另一侧端面上置有人机对话装置6,人机对话装置6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机箱1顶部上。

机箱1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机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图未标),万向轮置于机箱1底部的四个边框内,机箱1通过万向轮可移动到合适的加工区域内,降低了搬运强度,固定底架2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固定底架2的顶部形成有固定边框(图未标),转动圆盘5插接在固定底架2的顶部后由固定边框固接为一体,转动圆盘5分为两个,其中小尺寸的横向固定;大尺寸的纵向固定,转动圆盘5上安装有端子传输链条,转动圆盘5用于盘绕收容端子传输链条,端子传输链条的整体不仅整洁,而且端子传输链条在传输的过程中能有序的移动,端子传输链条不会出现卡壳,避免影响到裁线打端子机构4正常工作。

上料装置3包括上料底固定板31、上料支撑架32、上料纵向限位板33、上料横向限位板34、上料转向轮35、上料支杆36、上料定位轮37,上料底固定板31为长方形薄板,上料底固定板31的板面上开设有固定孔(图未标),固定孔并排在上料底固定板31的两侧长边框内,上料底固定板31通过固定螺钉穿过固定孔后固结在机箱1顶部上,上料支撑架32的整体结构为L形,上料支撑架32的短边框固结在上料底固定板31的顶端平面上,上料纵向限位板33固定安装在上料支撑架32的长边框的顶端平面上,上料横向限位板34固定安装在上料支撑架32的长边框的一侧壁面上,上料纵向限位板33和上料横向限位板34上分别安装有旋紧装置(图未标),上料纵向限位板33和上料横向限位板34确定了在上料支撑架32的长边框上的安装位置后通过旋紧装置固结为一体,上料纵向限位板33和上料横向限位板34不会出现位置偏移,避免距离超出范围后影响到线束跑偏,防止线束的长度不一致而造成加工精度有误差,上料转向轮35固定安装在上料支撑架32的长边框的外侧端面上,上料转向轮35的边框上形成有内凹的圆弧面(图未标),线束经过上料转向轮35后会一直处于内凹的圆弧面中,线束不会从上料转向轮35中滑出,线束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中断,避免影响到后续的工序,上料支杆36固定安装在上料转向轮35的一侧端面上,上料定位轮37为若干个,若干个上料定位轮37分别固定安装在上料纵向限位板33和上料横向限位板34上,若干个上料定位轮37呈两排分布在上料纵向限位板33和上料横向限位板34上,每一上料定位轮37的边框形成有圆弧面(图未示),圆弧面呈由两端向中间内陷,线束从上料转向轮35移动到上料定位轮37后,线束通过若干个上料定位轮37的双向限制,线束在上料装置3中能够稳定的运行,线束不会在上料装置3出现脱线、卡壳等故障,保证了裁线打端子机构4能有序地完成线束加工。

裁线打端子机构4包括线束传输装置41、夹线装置42、裁线装置43、线束翻转装置44,线束翻转装置44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一侧边框内,线束翻转装置44置于输料装置8的一侧,裁线装置43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中间部位,裁线装置43置于线束翻转装置44的一侧,线束传输装置41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另一侧边框内,线束传输装置41置于裁线装置43的一侧,线束传输装置41的顶部上安装有第一冲压头(图未示),收料装置7置于线束传输装置41的正下方,收料装置7的整体为圆弧形凹槽,夹线装置42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一侧角落上,夹线装置42置于线束翻转装置44的斜向位置上,夹线装置42的顶部上安装有第二冲压头(图未示),当线束从输料装置8上传递到线束翻转装置44上后,线束翻转装置44的底部夹住线束的一端并自动转动到夹线装置42的正前方,夹线装置42的一端夹住线束的头部并移动到第二冲压头中,第二冲压头将转动圆盘5上的端子挤压在线束的头部上,然后线束翻转装置44回转到初始位置,输料装置8推动线束向前移动,此长度已经由人机对话装置6中设定并确定,输料装置8停止转动后裁线装置43将线束剪断,同时线束传输装置41的顶部夹住线束的另一端,线束传输装置41带动线束段移动到另一端并置于第一冲压头中,第一冲压头将将转动圆盘5上的端子挤压在线束段的另一侧头部上,此时裁线打端子机构4完成线束端子的挤压工序,线束传输装置41松开线束段后,线束段落在收料装置7的凹槽中,线束段成为成品。

线束传输装置41包括线束传输固定板411、线束传输步进电机412、线束传输轮413、线束传输皮带414、线束传输移动板415、线束传输夹头416,线束传输固定板411为长方形板,线束传输固定板411的两端安装有支板(图未标),线束传输固定板411通过两端的支板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另一侧边框内,线束传输步进电机412和线束传输轮413分别安装在线束传输固定板411的两侧上,线束传输步进电机412的输出端置有圆轮(图未标),线束传输轮413的圆弧面形成有齿面(图未标),线束传输皮带414分别套接在圆轮和线束传输轮413上,线束传输轮413的齿面可防止线束传输皮带414打滑,保证线束传输装置41能正常运行,线束传输移动板415的底部两侧形成有卡口(图未标),卡口分别插在线束传输皮带414上,其中一侧卡口固结在线束传输皮带414上;另一侧卡口与线束传输皮带414呈间隙配合连接,线束传输移动板415通过一侧卡口能在线束传输皮带414上来回移动,另一侧卡口可起到稳定线束传输移动板415的作用,避免线束传输移动板415从线束传输皮带414上倾倒,线束传输夹头416安装在线束传输移动板415的顶部上,线束传输夹头416用于夹持线束段,避免线束段从线束传输装置41脱落而影响到后续加工。

夹线装置42包括夹线肋板421、夹线步进电机422、夹线传动装置423、夹线滑板424、夹线夹头425、夹线导轨426,夹线肋板421为长方形板,夹线肋板421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卡头(图未标),夹线肋板421通过卡头插接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一侧角落上,夹线步进电机422固定安装在夹线肋板421的一侧壁面上,夹线传动装置423置于夹线步进电机422顶部,夹线传动装置423上安装有两条皮带(图未标),一条皮带和夹线步进电机422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另一条皮带和夹线滑板424固结在一起,夹线导轨426固定安装在夹线肋板421的另一侧壁面上,夹线滑板424的整体结构为L形,夹线滑板424的长边框配合安装在夹线导轨426上且呈滑动连接,夹线滑板424的长边框的顶部连接有档杆(图未标),档杆的另一端固结在夹线传动装置423的另一条皮带上,夹线夹头425安装在夹线滑板424的短边框上,夹线夹头425夹住线束后夹线步进电机422同步转动,夹线传动装置423通过两条皮带将夹线步进电机422的驱动力转移到夹线滑板424上,夹线滑板424在夹线导轨426上向前滑动到指定位置后,夹线夹头425将线束的头部置于第二冲压头中,第二冲压头将端子挤压在线束的头部上,夹线装置42完成本工序,线束的头部通过夹线夹头425夹住后,可保证线束头不跑偏、乱窜,避免第二冲压头将端子压歪,保证了线束的成品率。

裁线装置43包括裁线上固定板431、裁线上步进电机432、裁线上剪切部件433、裁线下剪切部件434、裁线下切刀435、裁线下步进电机436,裁线上固定板431的底部开设有连接孔(图未标),裁线上固定板431通过固定螺钉穿过连接孔后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中间部位,裁线上固定板431的底部形成有支撑肋板(图未标),支撑肋板可提高裁线上固定板431的强度,防止裁线上固定板431受到冲击后弯曲变形,进而影响到裁线装置43的剪切功能,裁线上步进电机432固定安装在裁线上固定板431的一侧壁面上,裁线上剪切部件433固定安装在裁线上固定板431的另一侧壁面上,裁线上剪切部件433上安装有裁线上切刀4331,裁线上步进电机432通过皮带与裁线上剪切部件433连接起来,裁线下剪切部件434的四个边框内开设有连接孔(图未标),裁线下剪切部件434通过固定螺钉穿过连接孔后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中间部位,裁线下切刀435安装在裁线下剪切部件434中,裁线下切刀435置于裁线上切刀4331的正下方,裁线下步进电机436通过皮带与裁线下剪切部件434连接起来,当夹线装置42完成线束的一端端子挤压后,线束通过线束翻转装置44移回到初始位置并向前走设定的距离,线束停止移动后裁线上切刀4331和裁线下切刀435相向移动并挤压剪切线束,线束被剪切成段,裁线装置43完成工作,由于裁线上切刀4331和裁线下切刀435之间的间隙小,所以线束的断面为平直的光滑面,不会出现毛边、飞刺等外观缺陷,提高了线束良品率。

线束翻转装置44包括线束翻转固定座441、线束翻转轴442、线束翻转皮带443、线束翻转夹持部件444、线束翻转夹头445、线束翻转步进电机446,线束翻转固定座441的两侧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图未标),线束翻转固定座441通过固定螺钉穿过定位孔固定安装在裁线打端子机构4内部的一侧边框内,线束翻转轴442的中间为平板;两端配合安装有圆轴,线束翻转轴442的顶端圆轴安装在线束翻转固定座441的底端平面内,线束翻转轴442的顶端圆轴与线束翻转固定座441呈配合连接,线束翻转步进电机446固定安装在线束翻转固定座441的顶端平面内,线束翻转轴442的顶端圆轴与线束翻转步进电机446的输出端固结为一体,线束翻转皮带443套接在线束翻转轴442的两端圆轴上,线束翻转夹持部件444固定安装在线束翻转轴442的底端圆轴上,线束翻转夹头445安装在线束翻转夹持部件444的底端内部,线束从输料装置8上传递到线束翻转装置44上后,翻转夹头445在线束翻转夹持部件444的带动下夹住线束,同时线束翻转步进电机446驱动线束翻转轴442的顶端圆轴转动,顶端圆轴通过线束翻转皮带443会带着底端圆轴同步转动,翻转夹头445移动到夹线装置42的位置处,线束的一端端子挤压后线束翻转步进电机446反转将翻转夹头445移回到初始位置上,线束翻转装置44带着线束完成转动工序,通过翻转装置44可节省线束的加工时间,线束能够一次性完成两端的端子挤压工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输料装置8包括输料固定板81、输料滑动板82、输料滚轮83、输料伺服电机84、输料步进电机85、输料齿条86,输料固定板81为长方形板,输料固定板81的四个边框上开设有固定孔(图未标),输料固定板81通过固定螺钉穿过固定孔后固定安装在机箱1顶部上,输料固定板81的顶端平面上固定安装有输料导轨(图未标),输料滑动板82的底端平面上开设有导槽(图未示),输料滑动板82通过导槽安插在输料导轨上,输料滑动板82的底端平面贴合在输料固定板81的顶端平面上,输料滚轮83固定安装在输料滑动板82的顶端平面上,输料滚轮83分为两组,每组输料滚轮83的外边框相互贴合在一起,输料滚轮83的外边框形成有内凹圆弧面(图未示),线束置于两侧内凹圆弧面中不会从每组输料滚轮83上脱出,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生产故障,输料齿条86固定安装在输料滑动板82的一侧端面上,输料伺服电机84和输料步进电机85分别固定安装在输料固定板81的底端平面上,输料伺服电机84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输料伺服电机84通过齿轮与输料齿条86啮合连接在一起,输料步进电机8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料步进电机8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输料滚轮83的轴线上,线束从上料装置3中移动到输料装置8后,两组输料滚轮83将线束夹住,线束不会打滑,之后输料步进电机85驱动输料滚轮83转动,线束同步向裁线打端子机构4中移动,线束移动设定的距离后输料步进电机85停止工作,线束完成一端端子挤压后,输料伺服电机84驱动输料齿条86向前移动,输料滑动板82同步移动,线束在夹紧的状态下也移动相同的距离,此时通过人机对话装置6的控制,输料伺服电机84会自动转动设定的圈数后停止,转化过来就是线束段的长度,输料伺服电机84可精确控制线束段的长度,保证了线束段的长度误差在工艺要求范围内,提高了线束段的成品率。

双头全自动端子机在人机对话装置6的控制下,上料装置3、输料装置8、裁线打端子机构4共同协调配合工作,使线束的两端在挤压端子前均被分开、捋直,从而使端子与线束铆合更稳定、精确,提高了成品率,同时线束可自动完成切线、扭线等操作,提高了线束的加工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