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及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8536发布日期:2019-01-08 21:5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极片及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片及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在制作过程中,会因内部短路而造成良品率下降,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因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造成事故。电池的微短路会极大地影响电池的性能,当这种电池与其它电池组成电池组时,也会危害整个电池组的性能。为了解决电池内部短路和微短路的问题,目前的方案是提高隔膜的质量,例如:将单层隔膜变为双层或三层,或者在隔膜上面涂覆陶瓷或PVDF。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没有解决极片掉粉的问题,极片在电解液的浸泡中会掉粉,粉尘游离到电解液中,进而穿过隔膜,造成微短或内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片及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其包括集流体、活性层、涂层;所述活性层分别设置在集流体的上下两面;所述活性层的外侧面上设置涂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涂层采用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上述方案中,所述涂层的宽度大于活性层的宽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涂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如上述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在集流体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和涂层,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极片掉粉,从而解决了电池微短和内短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如图1、2所示,其包括集流体1、活性层2、涂层3;所述活性层2分别设置在集流体1的上下两面;所述活性层2的外侧面上设置涂层3,通过涂层3防止电极片掉粉,进而避免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和微短路的技术问题。

所述涂层3采用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所述涂层3的宽度大于活性层2的宽度。

所述涂层3的厚度为10μm-20μm,能够确保保护膜的力学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电极片。

所述电极片包括正极电极片和/或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NMP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一起卷绕并且与铝塑膜装配,制得卷绕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水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一起卷绕并且与铝塑膜装配,制得卷绕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NMP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一起卷绕并且与金属壳装配,制得卷绕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水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一起卷绕并且与金属壳装配,制得卷绕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NMP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叠片工艺并且与铝塑膜装配,制得叠片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水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叠片工艺并且与铝塑膜装配,制得叠片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NMP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叠片工艺并且与金属壳装配,制得叠片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实施例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步骤1:将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涂布在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的双面;

具体地,所述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乳浊液由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在水中形成。

对电极片的两面涂覆活性层,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负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负极电极片,当电极片的活性层为正极活性层时,该电极片为正极电极片。

制得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后,分别对所述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进行辊压。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涂布和辊压后的正负电极片通过110℃隧道式烘箱进行烘干;

步骤3:将烘干后的的正负电极片与隔膜叠片工艺并且与金属壳装配,制得叠片式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

如表1所示,将实施例2制得的高安全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电池的良品率进行比较。

表1实施例2电池与常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良品率对比

从表1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制得的电池的成品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制得的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