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035发布日期:2018-07-04 06:3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汇流板作为连接电池正负极的载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对汇流板与电池进行装配的方式大多采用将单个汇流板与单个电池的正负极进行逐一焊接,这样在装配过程容易将汇流板的位置安装错误,造成电池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以解决在装配汇流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安装位置错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汇流件、连接组件和多个电池。其中,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以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贴合。所述汇流件设置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并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汇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汇流件为板状结构,所述汇流件包括本体、多个汇流片和多个防脱板。其中,各所述汇流片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各所述防脱板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各所述防脱板固定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各所述汇流片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电性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电池为方形板状结构。各所述电池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各所述电池设置有正、负电极。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形成所述叠层结构时,各所述电池的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各所述连接孔套设于所述连接组件,各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交替排列、并位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各所述汇流片与各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电性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汇流片设置有正、负电极标识部,当各所述防脱板固定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时,各所述正、负电极标识部与各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与各所述电池开设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形成所述叠层结构时,各所述电池的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各所述连接孔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与各所述电池开设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各所述第一固定孔依次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封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封闭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与各所述电池开设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各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各所述第二固定孔依次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封闭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所示第二封闭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本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的一端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系统,包括多条连接线和上述电池模组,各所述连接线与汇流件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汇流件作为整体设置于多个电池组成的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避免了在焊接过程中对单个汇流板逐一安置和焊接的过程,能很好地防止在安置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位置错误带来的电池短路风险,提升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汇流片与本体一体成型,增加了整个电池模组的平整性和焊接效果一致性,且减少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汇流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汇流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模组;200-电池模组系统;1-第一固定组件;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连接板;13-第一封闭板;14-第一固定孔;2-第二固定组件;21-第二固定板;22-第二连接板;23-第二封闭板;3-汇流件;31-第一侧面;311-汇流片;3111-正电极标识部;3112-负电极标识部;32-第二侧面;321-防脱板;4-连接组件;5-多个电池;51-正电极;52-负电极;53-连接孔;6-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汇流排作为连接电池正负极的载体,起到过流、散热、电压采集等重要作用。但经研究发现,在传统工艺中,将汇流排与电池进行装配的方式大多采用逐一装配的方法,将单个汇流板安装焊接于一个电池的正负极之后再对下一个汇流板进行焊接,以此类推焊接完整个电池模组,这样不仅增加了装配汇流板的时间,还可能错误安装汇流板上面的正负极标识,造成整个汇流排搭错形成电池短路。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用于解决汇流板安装时容易出现的位置错误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电池模组100包括第一固定组件1、第二固定组件2、汇流件3、连接组件4和多个电池5。其中,各电池5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形成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设置于连接组件4,第一固定组件1设置于连接组件4的一端、并与该叠层结构贴合,第二固定组件2设置于该叠层结构远离第一固定组件1的一端、并与该叠层结构远离第一固定组件1的一端贴合。由图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各电池5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板状结构,多个电池5构成的叠层结构可以为长方体结构。

请继续参照图1,多个电池5设置有正负极的一侧构成了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汇流件3设置于该第一侧面,并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汇流件3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1和第二固定组件2电性连接。

由图1可见,汇流件3与叠层结构整体贴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汇流件与单个电池逐一装配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汇流件3的第一视角示意图。由图可见,该汇流件3为板状结构,该汇流件3包括本体、多个汇流片311和多个防脱板。

由图可见,本体为整个汇流件的框架结构,各汇流片311设置于本体的第一侧31、并与本体一体成型。可以理解为,本体为具有多个孔的框架结构,各个孔的尺寸与各汇流片311的尺寸相适配。将各汇流片311置于各个孔,通过温度、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实现各汇流片311与本体的一体成型。

请继续参照图2,各汇流片311设置有正电极标识部3111和负电极标识部3112,正电极标识部3111和负电极标识部3112可以用于对电池的正负极进行区分,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当汇流件3设置于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时,各正电极标识部3111与各电池5的正电极相对应,各负电极标识部3112与各电池5的负电极相对应,如此设置,能避免汇流片311与各电池5的位置安装错误,进而避免了电池的短路,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各标识部与各电极一一对应,能便于查找出标识错误的位置。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汇流件3的第二视角示意图。由图可见,各防脱板321位于汇流件3的第二侧32、并与汇流件3一体成型。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3,当汇流件3设置于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时,各防脱板321固定于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2,各汇流片311的中部还设置了定位圆柱结构,如此设置,能有效防止在后续的装配和焊接过程中汇流件3的脱落或上下左右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的制作材料可以选用阻燃无毒的绝艳材料。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5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各电池5开设有多个连接孔53,各电池5设置有正电极51和负电极52。

各电池5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形成叠层结构时,各电池5的各连接孔53相对应,各电池5的正电极51和负电极52交替排列并位于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各电池5的连接孔53的数量可以为6个。各电池5互相贴合时,各电池5在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形成多个间隙,各间隙的尺寸与图3中防脱板321的尺寸相适配,当汇流件3设置于叠层结构时,各防脱板321卡设于各间隙。

请继续参照图1,连接组件4包括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数量与各电池开设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的数量可以为6个。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4,各电池5互相贴合形成6个杆状孔,各杆状孔的内径与连接杆的外径相适配,各杆状孔套设于各连接杆。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该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一封闭板13。其中,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4,各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与各电池开设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上的第一固定孔14的数量均为6个。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11的各第一固定孔14和各第一连接板12的各第一固定孔14依次套设于各连接杆的一端,第一固定板11与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第一固定板11和第一连接板12与各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各连接杆的一端设置螺母以实现相应部件的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封闭板13和第一连接板12可拆卸式连接。

由于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和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相类似,因此在此不作更多说明。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100的爆炸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图6给出的该电池模组的组装方法如下:

步骤S11,将各电池5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以形成叠层结构,并套设于连接组件4。

步骤S12,将第一固定板11、第一连接板12套设于连接组件4的一端,并将第一固定板11与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将第一封闭板13与第一连接板12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步骤S13,将第二固定板21、第二连接板22套设置于连接组件4远离第一固定板11的一端,并将第二固定板21与叠层结构的另一端贴合,将第二封闭板23与第二连接板22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步骤S14,将螺母设置于连接组件4的两端、并将电池5、第一固定板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固定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进行固定。

步骤S15,将汇流件3设置于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将汇流片与各电池进行电性连接,将汇流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21进行电性连接。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模组系统包括上述电池模组200和多条连接线6。各连接线6与电池模组10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各连接线6分别与汇流件的两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汇流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步骤S21,将本体设置于模具内,将各汇流片放入本体的各个孔中。

步骤S22,向模具内加入绝缘耐高温塑料颗粒材质,将模组进行升温。

步骤S23,经过预设加热时段后,冷却模具,对本体和汇流片进脱模处理。

步骤S24,对本体和汇流片一体成型形成的汇流件进行毛刺修理。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和脱落板在模具中形成,并与本体一体成型。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0和电池模组系统200,对结构进行了巧妙设计,使得汇流片与本体一体成型,并使各汇流片与各电池进行均一的接触,在对汇流件进行装配时不要逐一焊接,可以快速安全准确地进行电池模组的焊接,并减少焊接时间,避免了汇流片错误放置造成的电池短路。

进一步地,采用模具注塑成型,汇流片和本体的一致性得到了改善,焊接效果的一致性得到了提高,对后续激光焊接质量有很大改善。

进一步地,防脱板和定位孔保证了汇流件与电池模组装配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