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6893发布日期:2018-07-31 22:5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收容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电极端子,电极组件的极耳则经由连接片电连接于电极端子。在二次电池的成型过程中,需要先将极耳焊接到连接片,然后再将连接片焊接到电极端子。但是,连接片通常是在机械手的驱动下移动到电极端子上,连接片的定位完全依靠机械手,因此很容易出现定位偏差,导致连接片无法准确地固定到电极端子。同时,连接片的错位也会导致极耳弯折不良,进而造成短路或断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其能准确安装连接片,防止极耳弯折不良,降低二次电池短路风险和断路风险,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其包括绝缘板以及第一电极端子。第一电极端子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绝缘板的下侧,第一本体部从第一连接部向上延伸并穿过绝缘板。绝缘板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沿宽度方向的外侧;第一导向部突出绝缘板的下表面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指向第一导向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连接片、电极组件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连接片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并且位于第一导向部的沿宽度方向的内侧。电极组件设置于连接片下侧且包括主体以及从主体中伸出的第一极耳;第一极耳具有:极耳连接部,固定于连接片;以及极耳弯折部,相对于极耳连接部向下弯折并且连接于主体和极耳连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二次电池的成型过程中,连接片需要移动并贴合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然后才能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而当连接片因定位偏差而移动到第一导向部上时,第一导向部能够引导连接片朝向第一连接部滑动,从而对连接片进行纠偏,实现连接片的精确定位。同时,由于连接片能够精确地固定到第一连接部,所以可以防止第一极耳弯折不良,降低二次电池短路风险和断路风险,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圆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在装配过程中的一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在装配过程中的另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顶盖组件 3电极组件

11盖板 31主体

12绝缘板 32第一极耳

121第一导向部 321极耳连接部

122第二导向部 322极耳弯折部

123立壁 33第二极耳

1231基部 4焊接保护片

1232凸部 5绝缘片

13第一电极端子 6壳体

131第一本体部 R过渡圆角

132第一连接部 S下表面

14第二电极端子 X宽度方向

141第二本体部 Y长度方向

142第二连接部 Z上下方向

2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

参照图1至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1包括绝缘板12以及第一电极端子13。第一电极端子13包括第一本体部131和第一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2设置于绝缘板12的下侧,第一本体部131从第一连接部132向上延伸并穿过绝缘板12。绝缘板12的下表面S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导向部121,第一导向部121位于第一连接部132的沿宽度方向X的外侧;第一导向部121突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S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132指向第一导向部121的方向逐渐增大。

第一导向部121突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S的高度优选在长度方向Y上相等。

由于第一导向部121突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S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132指向第一导向部121的方向逐渐增大,所以第一导向部121形成一个导向斜面,可用于引导后述的连接片2,以避免连接片2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第一导向部121的具体作用在后述的二次电池中说明。

第一导向部121的形状可依需求设定,例如,第一导向部121垂直于长度方向Y的横截面可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

第一导向部121的数量可依需求设定,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第一导向部121可为一个三角块。当然,可替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8,第一导向部121为多个并沿长度方向Y依次布置。优选的,各第一导向部121为垂直于长度方向Y的平板。

绝缘板12还可具有突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S的其它突起,所述突起可与第一导向部121连为一体。所述突起可提高第一导向部121的强度。所述突起可设置于第一导向部121沿宽度方向W的外侧。

参照图5和图6,绝缘板12沿宽度方向X的端部设有相对于绝缘板12的下表面S向下突出的立壁123,且第一导向部121连接于立壁123。第一导向部121可直接与立壁123一体形成,也可通过所述突起连接于立壁123。第一导向部121可提高立壁123的强度。

参照图6,立壁123具有基部1231和相对于基部1231向下凸出的凸部1232,且第一导向部121连接于凸部1232。其中,凸部1232的靠近基部1231一侧的边角为过渡圆角R。

参照图9,沿宽度方向X,凸部1232和第一导向部121之间可以通过平台部连接,平台部的下表面可以为平面。

参照图5,绝缘板12的下表面S还设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导向部122,第二导向部122和第一导向部121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132的沿宽度方向X的两侧;第二导向部122突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S的高度沿第一连接部132指向第二导向部122的方向逐渐增大。

第二导向部122可为多个并长度方向Y依次布置。优选的,各第二导向部122为垂直于长度方向Y的平板。

第二导向部122的形状可与第一导向部121相同。优选地,第二导向部122与第一导向部121互为镜像。

参照图5,第二导向部122也可连接于立壁123。

参照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1还包括第二电极端子14,第二电极端子14包括第二本体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2设置于绝缘板12的下侧,第二本体部141从第二连接部142向上延伸并穿过绝缘板12。绝缘板12的下表面S还可设有向下突出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位于第二连接部142的沿宽度方向X的外侧;所述导向结构突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S的高度沿第二连接部142指向导向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换句话说,第二连接部142外侧的导向结构等同于第一连接部132外侧的第一导向部121。

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1还可包括盖板11,绝缘板12固定于盖板11的下侧,第一电极端子13的第一本体部131穿出到盖板11上方,第二电极端子14的第二本体部141穿出到盖板11上方。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包括连接片2、电极组件3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1。连接片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2并且位于第一导向部121的沿宽度方向X的内侧。电极组件3设置于连接片2下侧且包括主体31以及从主体31中伸出的第一极耳32;第一极耳32具有:极耳连接部321,固定于连接片2;以及极耳弯折部322,相对于极耳连接部321向下弯折并且连接于主体31和极耳连接部321之间。

电极组件3的主体31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隔膜,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一极耳32可连接于第一极片。电极组件3还包括连接于第二极片的第二极耳33,第二极耳33可经由另一个连接片2连接于第二电极端子14的第二连接部142。

下面详述二次电池的成型过程:1)参照图10,将电极组件3的第一极耳32焊接到一个连接片2,将第二极耳33焊接到另一个连接片2;2)将顶盖组件1倒置并固定,然后机械手将电极组件3和两个连接片2移动到顶盖组件1的上方,再然后,参照图11,机械手带动电极组件3和两个连接片2向下移动,以将所述一个连接片2贴靠在第一电极端子13的第一连接部132,所述另一个连接片2贴靠在第二电极端子14的第二连接部142;3)将第一极耳32、所述一个连接片2及第一连接部132焊接为一体,将第二极耳33、所述另一个连接片2及第二连接部142焊接为一体;4)焊接完成后,向上翻转电极组件3,第一极耳32则在翻转的过程中弯折并形成极耳弯折部322和极耳连接部321,第二极耳33也会弯折成两部分。

在二次电池的成型过程中,连接片2需要移动并贴合到第一连接部132的表面,然后才能与第一连接部132固定连接。而当连接片2因定位偏差而移动到第一导向部121上时,第一导向部121能够引导连接片2朝向第一连接部132滑动,从而对连接片2进行纠偏,实现连接片2的精确定位,保证连接片2与第一连接部132的焊接强度。同时,由于连接片2能够精确地固定到第一连接部132,所以可以防止第一极耳32弯折不良(参照图11,如果连接片2在宽度方向X上偏斜,会导致第一极耳32错位,翻转电极组件3时,无法保证第一极耳32在设定的位置弯折,导致第一极耳32弯折不良),降低二次电池短路风险和断路风险,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优选在绝缘板12上同时设置第一导向部121和第二导向部122,这样,无论连接片2在宽度方向X上偏斜到哪一侧,均能够被导向,从而精确地固定到第一连接部132。

参照图2和图3,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6,壳体6在顶部具有开口。电极组件3可经由所述开口进入到壳体6内。顶盖组件1固定于壳体6的顶部并将壳体6的开口封闭。其中,顶盖组件1的绝缘板12可直接将壳体6的开口封闭。可替代地,顶盖组件1也可通过设置盖板11来封闭壳体6的开口。

立壁123的凸部1232压靠在电极组件3的主体31上,从而在二次电池受到冲击时,防止电极组件3振动。另外,由于第一导向部121与凸部1232连为一体,所以第一导向部121还能防止凸部1232在二次电池受到冲击时插入到主体31内。

参照图11,第一极耳32在弯折前搭接在立壁123上。为了保证第一极耳32的过流面积,第一极耳32需要有足够宽度,因此第一极耳32可能会搭接到凸部1232上,如果凸部1232的靠近基部1231一侧的边角为尖角,则很容易刺破第一极耳32。而通过在凸部1232的边角设置过渡圆角R,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绝缘片5,固定于绝缘板12的周缘并包围电极组件3。绝缘板12用于将电极组件3与壳体6隔开。

绝缘片5可通过热熔固定于绝缘板12的立壁123。而由于第一导向部121和第二导向部122连接于立壁123,因此可以提高立壁123的强度,有利于绝缘片5和立壁123的热熔。

由于第一极耳32较薄,所以在将电极组件3的第一极耳32焊接到连接片2时,可在第一极耳32表面设置焊接保护片4,以保护第一极耳3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