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板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635发布日期:2019-10-14 16:5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印制板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印制板组。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气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模块化的快速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印制板产品不断增加,目前,经常会遇到需要两个印制板部件相互电连接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两块印制板之间的电连接,均是采用在两块印制板中的一个上固定公端连接器,另一个上固定母端连接器的方式,图1示出了安装有母端连接器1的第一印制板2与安装有公端连接器3的第二印制板4的分离状态,图2示出了上述第一印制板2与第二印制板4连接,即公端连接器3与母端连接器1插接的状态。上述的公端连接器3和母端连接器1的主要构成部件均包括壳体、绝缘体和接触件,由于要互相插接,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密度及接触件的尺寸均是有限的,这就导致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以及它们与相应的印制板之间的接触面均是有限的,因此采用上述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实现印制板间的连接,其传输功率十分受限。

另一方面,采用上述方式连接两印制板,需要在两印制板上分别安装相应的电连接器,加上连接器本身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其整体的成本也是较高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制板组,以解决印制板连接成本高、通流能力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印制板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印制板组,包括两个以上相对固定的印制板以及电连接各印制板的弹性接触件,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一段或轴向并排设置的两段以上螺旋弹簧,各所述印制板围绕所述弹性接触件设置,弹性接触件被压在各所述印制板之间,其外周面上设有与各所述印制板导电接触的导电接触部。

有益效果:由于弹性接触件采用了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外周面上所设的导电接触部将会直接形成用于与相应的印制板导电配合的部位,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电连接器相比,本发明的板间接触装置的构成部件明显更少,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因此成本更低。另外,由于是采用螺旋弹簧与印制板接触导电,其每一圈均可形成至少两个导电结构,与一一对插式的接触件相比,其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触点,由此可保证有足够的通流能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在导电接触部处设有平直段。平直段是为了进一步增大与相应印制板的接触面,提高通流能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平直段位于所述矩形的相应的边上。端面为矩形的弹簧自身带有互相平行的直边,并且加工工艺较为成熟,选用矩形端面的螺旋弹簧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能最大化的满足各种需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矩形为长方形,所述的平直段位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上。将平直段设于长方形的长边上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增大与相应印制板的接触面积。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为矩形弹簧。采用矩形弹簧的目的是由于矩形弹簧的材料截面为矩形,较之于圆形弹簧来说,能够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线接触),进一步增大通流面积,提高通流能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印制板的数量为偶数,印制板两两相对布置。将印制板两两相对布置的情况下,可使导电接触部垂直受压,更好的与互相平行的两印制板配合。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对各所述印制板固定设置的固定体,所述弹性接触件通过所述固定体定位。固定体的设置是为了对弹性接触件进行定位,方便对其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两印制板的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两印制板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印制板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弹性接触件的端面形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印制板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印制板组的实施例1,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印制板组有两个印制板,该两个印制板互相平行并且相对固定,其具体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也可采用卡在同一壳体内的方式固定,仅需实现二者的相对固定即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为了便于区分,此处将图3中位于上方的印制板称之为第一板101,将另一印制板称之为第二板102。

第一板101与第二板102之间通过弹性接触件103电连接,弹性接触件103采用了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外周面上设置了两处导电接触部21,此处的导电接触部21是由螺旋弹簧的相应侧面构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其还可以是由螺旋弹簧的相应侧的一部分(非全部)构成,该两导电接触部21相对设置,用于分别与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接触以实现对两印制板的导通。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仅有一段,为矩形弹簧,其端面的形状也为矩形,如图4,导电接触部21是由螺旋弹簧端面所形成的矩形的两条长边构成。

在制造该印制板组时,可首先通过相应的工装对第一板101、弹性接触件103和第二板102进行定位,保证弹性接触件103的螺旋弹簧在横向上产生一定的压缩量,然后将第一板101和第二板102相对固定即可。固定以后,即可实现弹性接触件103与两块印制板之间多触点接触,实现印制板之间的电源和信号传输。多触点接触可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实现大电流的传输。

印制板组的实施例2,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印制板被安装在了一个壳体104中,壳体104的相对的内壁上设置了卡槽,两印制板分别通过相应侧的边缘与所述卡槽配合而固定在了壳体104中,另外壳体104的内壁上还卡接固定了支撑梁105,支撑梁105由于壳体104的作用而相对于两印制板固定,从而形成了相对印制板固定的固定体,弹性接触件103套在支撑梁105上,通过支撑梁105实现了对弹性接触件103的限位。由于支撑梁105的限位作用,在装配的过程中,将更加容易对弹性接触件103进行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将会提高印制板组的抗震性能,保证其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板间接触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的螺旋弹簧的数量根据情况还可以是两段以上,螺旋弹簧的外周面上所设的导电接触部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以上,同时,配套的印制板的数量也相应的增加,此种情况下,各导电接触部绕螺旋弹簧的排布满足当被相应的印制板施压时,弹性接触件被压在各印制板之间而与各印制板相抵接触即可;螺旋弹簧的簧丝的断面形状还可以为圆形或为其它的任意形状,具体根据需要选取即可;弹簧还可以为圆柱形弹簧;所述导电接触部设计为平直段,除了采用矩形的边以外,还可以是在弹簧丝上设计的直段,无需一定要采用端面形状为矩形的弹簧才能产生所述平直段。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印制板组。该印制板组包括两个以上相对固定的印制板以及电连接各印制板的弹性接触件,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一段或轴向并排设置的两段以上螺旋弹簧,各所述印制板围绕所述弹性接触件设置,弹性接触件被压在各所述印制板之间,其外周面上设有与各所述印制板导电接触的导电接触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电连接器相比,本发明的板间接触装置的构成部件明显更少,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因此成本更低。另外,由于是采用螺旋弹簧与印制板接触导电,其每一圈均可形成至少两个导电结构,与一一对插式的接触件相比,其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触点,由此可保证有足够的通流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阳;张智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30
技术公布日:2019.10.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