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0854发布日期:2019-05-17 21:0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可穿戴设备的模块安装到服装上并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将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终端设备安装到用户身体上的状态下使其操作的、所谓可穿戴设备正引起关注。为了输出检测到的信息或接收电力供给,该可穿戴设备被电连接到诸如测定装置、电源装置等设备上使用。这种连接可以通过被安装到服装上的连接器进行,但是在安装和拆卸可穿戴设备以及洗涤服装等时,必须断开连接器的连接。

为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使用按扣型连接器进行设备之间的连接。

如图46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按扣型连接器包括被安装到第一布1的雄型按扣2和被安装到第二布3的雌型按扣4。第一布1和第二布3由具有导电性的布构成,雄型按扣2和雌型按扣4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通过雄型按扣2的凸部5被插入雌型按扣4的凹部6中并由雌型按扣4的两个杆状弹簧7按压,雄型按扣2和雌型按扣4彼此电连接,并且第一布1和第二布3经由雄型按扣2和雌型按扣4彼此电连接。

使用这种按扣型连接器可进行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另外,在安装和拆卸可穿戴设备以及洗涤服装等时,将雄型按扣2从雌型按扣4上拆下,能够断开按扣型连接器的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5-135723号公报

然而,尽管专利文献1的按扣型连接器是通过安装到服装上而使用的连接器,但它没有防水结构,因此在雄型按扣2的凸部5和雌型按扣4的凹部6的接点部分,存在水浸入的风险。所以存在如下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在生活环境中出现轻微浸水,也可能因附着的水滴而导致接点部分发生短路,使可穿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在通过将模块侧连接器部嵌入到服装侧连接器部而将可穿戴设备的模块装配和电连接到服装上的连接器中,当实现防水结构时,需要将o形环等防水构件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部的主体侧面,来实现模块侧连接器部与服装侧连接器部之间的防水,但为了提高防水效果,模块侧连接器部的主体的外形最好是平滑对称的形状。

然而,如果将模块侧连接器部的主体形成为平滑对称形状,则即使在与正确方向不同的错误方向上,也可以将模块侧连接器部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容易发生嵌合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获得优异的防水效果,并防止模块侧连接器部以错误的方向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将可穿戴设备的模块安装并电连接到服装上的连接器,其包括被安装到服装上的服装侧连接器部、和被嵌合在服装侧连接器部上的模块侧连接器部。服装侧连接器部包括:具有第一嵌合面和围绕第一嵌合面的侧壁的服装侧连接器主体、被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一嵌合面上的第一触头、被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一嵌合面上的锁定部。模块侧连接器部包括:模块侧连接器主体,其具有当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时与第一嵌合面相向的第二嵌合面和围绕第二嵌合面的侧面;被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二嵌合面上的第二触头;被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二嵌合面上的被锁定部。可弹性变形的第一防水构件以围绕第一嵌合面或第二嵌合面的方式,被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侧壁或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侧面上;仅当模块侧连接器主体沿预定方向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主体上时,锁定部才对被锁定部的位置进行锁定。当模块侧连接器主体沿预定方向被收容到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内时,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彼此电连接,模块侧连接器部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第一防水构件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侧壁和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侧面之间被弹性压缩,从而防止水浸入第一嵌合面和第二嵌合面。

优选地,服装侧连接器主体具有由侧壁围绕的底面形成第一嵌合面的、凹状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当模块侧连接器部被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时,模块侧连接器主体被收容在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内;仅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以预定方向被收容在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内的情况下,锁定部才锁定被锁定部的位置。

第一防水构件可以以围绕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周边的方式被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侧面上。

优选地,服装侧连接器主体包括:第一绝缘构件,其具有平板形状并形成第一嵌合面;第二绝缘构件,其被安装到第一绝缘构件上并具有围绕第一嵌合面的框架形状;和第二防水构件,其以围绕第一嵌合面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一绝缘构件和第二绝缘构件之间,并防止水从第一绝缘构件和第二绝缘构件之间向第一嵌合面浸入。

可以构成为:第一绝缘构件具有朝向第二绝缘构件突出的突起,第一触头以具有被设置在突起的表面上的外部连接部的方式,被固定在第一绝缘构件上。第二绝缘构件具有可收容突起的凹形的突起收容部;在将设置在服装上的导电片夹在第一绝缘构件和第二绝缘构件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一绝缘构件的突起嵌入到第二绝缘构件的突起收容部内,导电片的导电构件与第一触头的外部连接部接触并电连接。

优选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外侧面沿着被倒圆角后的多边形延伸,该多边形相对于垂直于第二嵌合面的对称轴旋转对称,包括被锁定部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外形相对于对称轴不旋转对称。

在此情况下,被锁定部被设置在离开对称轴的位置,在夹持对称轴并与被锁定部相向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所朝向的方向与第二嵌合面所朝向的方向相反。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形成有第一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对应于第二抵接面并且其朝向的方向与第一嵌合面所朝向的方向相反。当模块侧连接器部被收容在服装侧连接器部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内时,第二抵接面抵靠第一抵接面。

另外,优选地,在以第二嵌合面相对于第一嵌合面倾斜且第二抵接面抵靠第一抵接面的方式,将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一端部插入到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内之后,通过将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与上述一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朝向第一嵌合面推动,模块侧连接器部被嵌合在服装侧连接器部。

优选地,第二抵接面被形成在比第一防水构件更靠近第二嵌合面的位置。

可以构成为:模块侧连接器部具有多个第二触头,该多个第二触头沿着从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被布置在第二嵌合面上;服装侧连接器部具有多个第一触头,该多个第一触头被布置在第一嵌合面上,并对应于多个第二触头。

优选地,第一触头是不具有弹性的触头,第二触头是具有弹性的触头。

模块侧连接器部具有被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与第二嵌合面相反侧上的基板。第二触头包括:第一触头接触部,被设置在一端并与第一触头接触;基板接触部,被设置在另一端并与基板接触;固定部,被设置在第一触头接触部和基板接触部之间,并被固定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

优选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具有向第二嵌合面开口的凹部,第二触头以在第一触头接触部被预加载的状态下第一触头接触部在凹部内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

可以构成为:服装侧连接器主体具有从第一嵌合面突出的凸部,第一触头具有被设置在凸部的表面上并与第二触头接触的第二触头接触部;当模块侧连接器部和服装侧连接器部嵌合时,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凸部被插入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凹部内,第二触头的第一触头接触部弹性变位,与第一触头的第二触头接触部接触。

可以构成为:锁定部具有从第一嵌合面突出的凸状形状,被锁定部具有从第二嵌合面凹入的凹形形状,当模块侧连接器部和服装侧连接器部嵌合时,锁定部嵌入到被锁定部内。

此外,锁定部具有在与第一嵌合面平行的方向上突出的钩部,被锁定部具有在与第二嵌合面平行的方向上开口的钩接收部,当锁定部嵌入到被锁定部内时,钩部被钩接收部卡住。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仅当模块侧连接器主体沿预定方向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主体上时,锁定部才对被锁定部的位置进行锁定。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一嵌合面上的第一触头和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二嵌合面上的第二触头彼此电连接,模块侧连接器部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第一防水构件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侧壁和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侧面之间被弹性压缩,以防止水浸入第一嵌合面和第二嵌合面,能够获得优异的防水效果,同时能够防止模块侧连接器部以错误的方向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嵌合时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嵌合时的实施例涉及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3是显示在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使用的服装侧连接器部和模块侧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服装侧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服装侧连接器部的平面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服装侧连接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服装侧连接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显示服装侧连接器部的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一绝缘构件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中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8中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8中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显示制造时的第一绝缘构件的平面图。

图13是从斜下方观察的服装侧连接器部的服装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二绝缘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将第二防水构件设置在第二绝缘构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将第二防水构件和导电片设置在第二绝缘构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将第一绝缘构件设置在第二绝缘构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将第一绝缘构件安装在第二绝缘构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沿图5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21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部的立体图。

图22是显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部的平面图。

图23是显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部的仰视图。

图24是显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部的侧视图。

图25是显示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模块侧连接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显示使多个第二触头和被锁定构件与模块侧连接器部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位置对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显示将多个第二触头和被锁定构件压入到模块侧连接器部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从斜上方观察的第二触头的立体图。

图29是从其他方向观察的第二触头的立体图。

图30是被连接到支架的多个第二触头的展开图。

图31是显示第二触头的侧视图。

图32是显示被压入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二触头的截面图。

图33是显示被压入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第二触头的平面图。

图34是显示被压入有多个第二触头和被锁定构件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片状防水构件、基板的立体图。

图35是沿图22中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6是图35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7是沿图22中的f-f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8是沿图22中的g-g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9是显示要将模块侧连接器部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显示要将模块侧连接器部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1是沿图2中的h-h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2是沿图2中的j-j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3是图4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4是沿图2中的k-k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45是图4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6是显示现有按扣型连接器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布2雄型按扣3第二布4雌型按扣5凸部6凹部

7杆状弹簧11服装侧连接器部12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3第一触头

13a第二触头接触部13b外部连接部14锁定部14a钩部

15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6导电片16a开口部16b导电构件

17侧壁18凹部19第一绝缘构件19a插入孔20第二绝缘构件

20a开口部20b凸台21片状防水构件(第二防水构件)

21a开口部21b切口22凸部23突起24凸部25金属构件

26突起收容部27第一抵接面31模块侧连接器部33第二触头

33a第一触头接触部33b基板接触部33c固定部33d外伸部

33e连结杆34被锁定部34a钩接收部35模块侧连接器主体

35a侧面35b凹槽36环形防水构件(第一防水构件)

37基板38,39凹部39a,39b被锁定部支撑部40突出部

41第二抵接面42片状防水构件42a,42b开口部43周壁

44第二触头安装部44a第二触头压入部44b预加载表面44c倾斜面

45被锁定部安装部p1第一嵌合面p2第二嵌合面c1、c2、c3支架

f服装cp中心sa对称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显示实施例涉及的连接器的结构。连接器包括被安装到服装上的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上的模块侧连接器部31。

如图3所示,服装侧连接器部11具有凹状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并且在由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底面构成的第一嵌合面p1上,多个第一触头13沿着彼此平行的两条直线布置成两列。另外,在第一嵌合面p1上,凸状的锁定部14被配置在由多个第一触头13形成的两列之间及各列的一端附近。

另一方面,模块侧连接器部31具有第二嵌合面p2,并且多个第二触头33沿着彼此平行的两条直线在第二嵌合面p上布置成两列。另外,在第二嵌合面p2上,被锁定部34被布置在由多个第二触头33形成的两列之间及各列的一端附近。

模块侧连接器部31以第二嵌合面p2接近并朝向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嵌合面p1的方式,而嵌合在服装侧连接器第11上。

在此,为了方便起见,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嵌合状态下,将各列多个第一触头13和多个第二触头33的排列方向称作y方向,将沿着第一嵌合面p1和第二嵌合面p2并垂直于y方向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第一嵌合面p1朝向的方向称为+z方向。

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锁定部14被设置在第一嵌合面p1的-y方向端部附近,并且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被锁定部34被设置在第二嵌合面p2的-y方向端部附近。

如图4和5所示,服装侧连接器部11具有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5,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5形成有凹状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通过将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5安装到导电片16,把它固定在服装上。

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由沿第一嵌合面p1的周边上升的侧壁17形成,并且由侧壁17围绕的底面形成第一嵌合面p1。在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y方向端部,形成有从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内向-z方向凹入的凹部18。

在图6和图7显示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分解立体图。服装侧连接器部11具有将导电片16和片状防水构件(第二防水构件)21夹持并保持在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之间的结构。

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彼此连结而形成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5,且第一嵌合面p1由平板形状的第一绝缘构件19的表面形成。另外,框形第二绝缘构件20具有用于使第一嵌合面p1露出的开口部20a,并且沿着开口部20a的周边形成有侧壁17。

通过将形成在第二绝缘构件20的四个凸台20b插入到形成在第一绝缘构件19的四个插入孔19a内,将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彼此连结并一体化。

导电片16被配置在未图示的服装上,并具有被形成在导电片16的中央部且能收容片状防水构件21的开口部16a,另外还具有与多个第一触头31对应的多个导电构件16b。各个导电构件16b的一端部在导电片16的开口部16a内突出。

片状防水构件21是被形成为比导电片16的厚度稍厚的框形构件,并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等材料制成,在框形的内侧形成有使由第一绝缘构件19的表面形成的第一嵌合面p1露出的开口部21a。该开口部21a具有与第二绝缘构件20的开口部20a大致相同的尺寸。另外,在片状防水构件21的外周部形成有与第二绝缘构件20的四个凸台20b对应的四个切口21b。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绝缘构件19具有从第一嵌合面p1沿+z方向突出形成的两个凸部22,它们在x方向上彼此相向并分别在y方向上延伸。此外,在这两个凸部22的外侧,即比凸部22更靠近第一绝缘构件19的侧缘部的部位,第一绝缘构件19具有两个突起23,它们从第一嵌合面p1沿+z方向突出地形成,并与各自对应的凸部22平行地沿y方向延伸。

另外,在第一绝缘构件19的第一嵌合面p1的y方向端部附近形成有凹部18。

如图9所示,第一触头13以下述方式被配置在第一绝缘构件19,即在凸部22和突起23,在凸部22和突起23的表面上露出,在凸部22和突起23之外的部位,被埋设在第一绝缘构件19的内部。利用在凸部22的表面上露出的第一触头13的部分,形成没有弹性的第二触头接触部13a,利用在突起23的表面上露出的第一触头13的部分,形成外部连接部13b。

同样,多个第一触头13的第二触头接触部13a在y方向排列在各个凸部22的表面上,多个第一触头13的外部连接部13b在y方向排列在各个突起23的表面上。

另外,第一绝缘构件19具有一个凸部24,其从第一嵌合面p1向+z方向突出地形成在两个凸部22的-y方向端部之间并在x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图10和图11所示,金属构件25以下述方式被设置,即,在凸部24的表面上露出,在凸部24之外的部位被埋设在第一绝缘构件19的内部,锁定部14由凸部24和在凸部24的表面上露出的金属部件25形成。

如图12所示,可以通过使用与支架c1连结的多个第一触头13和与支架c2连结的金属构件25进行嵌件成型,来形成这种结构的第一绝缘构件19。通过在嵌件成型之后切除支架c1和c2,获得图8所示的第一绝缘构件19。

在此,对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将第二绝缘构件20设置在未图示的诸如工作台上,使突出形成有四个凸台20b的第二绝缘构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朝向上方。而且,分别在y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凹状的突起收容部26被形成在框形的第二绝缘构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该突起收容部26用于收容第一绝缘构件19的突起23。

另外,朝向-z方向的第一抵接面27形成在第二绝缘构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形成在开口部20a的+y方向侧的边缘上。当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彼此连结时,该第一抵接面27位于第一绝缘构件19的凹部18的正上方,即+z方向侧,并且第一抵接面27朝向与第一嵌合面p1指向的+z方向相反的-z方向。

然后,如图14所示,片状防水构件21被设置在第二绝缘构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此时,第二绝缘构件20的凸台20b插入到片状防水构件21的切口21b内,片状防水构件21的开口部21a与第二绝缘构件20的开口部20a重合。另外,第二绝缘构件20的突起收容部26和第一抵接面27不被片状防水构件21覆盖,在-z方向露出。

另外,如图15所示,导电片16被配置在第二绝缘构件20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此时,第二绝缘构件20的四个凸台20b和片状防水构件21被收容在导电片16的开口部16a内。另外,在导电片16的开口部16a内突出的导电构件16b的一端部向+z方向弯曲,并被插入到第二绝缘构件20的突起收容部26中。

在该状态下,如图16所示,第一绝缘构件19被设置在片状防水构件21和导电片16上并沿z方向被压入。由于片状防水构件21被形成得比导电片16的厚度稍厚,所以通过沿+z方向压入第一绝缘构件19,片状防水构件21在z方向上被第一绝缘构件19压缩变形。另外,通过第二绝缘构件20的四个凸台20b被插入到第一绝缘构件19的四个插入孔19a内,第一绝缘构件19相对于第二绝缘构件20、片状防水构件21和导电片16被定位,第一绝缘构件19的两个突起23被插入到第二绝缘构件20的两个突起收容部26内。

另外,如图17所示,从第一绝缘构件19的插入孔19a沿-z方向突出的第二绝缘构件20的凸台20b的头部通过热变形等被压平,由此图4和图5所示的服装侧连接部11的制造完成。

在图18显示沿图5中的d-d线截取的截面图。片状防水构件21和导电片16被夹持在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之间,片状防水构件21在z方向上压缩变形,藉此能够防止水从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之间浸入到第一嵌合面p1。

利用第一绝缘构件19和第二绝缘构件20,形成凹状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多个第一触头13的第二触头接触部13a位于由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底面构成的第一嵌合面p1上,并在凸部22的表面上露出。

另外,如图19所示,被安装到服装f上的导电片16的导电构件16b插入到第二绝缘构件20的突起收容部26内,并被夹持在突起收容部26的内表面和被设置在第一绝缘构件19的突起23的表面上的第一触头13的外部连接部13b之间,并与外部连接部13b接触。由此,第一触头13与导电片16的导电构件16b电连接。

在图20显示模块侧连接器部31。模块侧连接器部31具有平板形状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具有在xy平面上围绕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边的侧面35a,并且在该侧面35a上设置有环形防水构件(第一防水构件)36。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沿着倒圆角后的长方形延伸,并且相对于穿过长方形的中心cp并垂直于第二嵌合面p2的对称轴sa旋转对称。

环形防水构件36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等材料形成。另外,基板37从+z方向侧被嵌合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

如图21所示,第二嵌合面p2由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z方向侧的表面形成。在第二嵌合面p2上开口且沿y方向延伸的两个凹部38分别形成在第二嵌合面p2的+x方向的端部附近和-x方向的端部附近。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嵌合在一起时,这些凹部38收容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绝缘构件19的凸部22,并且在每个凹部38内,多个第二触头33沿y方向排列。

另外,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在第二嵌合面p2的-y方向端部附近形成有凹部39,被锁定部34被设置在凹部39内。

如上所述,沿着倒圆角后的长方形延伸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相对于对称轴sa旋转对称,但被锁定部34被设置于在-y方向上离开对称轴sa的位置,因此,包括被锁定部34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外形相对于对称轴sa不旋转对称。

如图22和23所示,在+y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40被形成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y方向端部。

如图24所示,利用突出部40,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y方向端部形成朝向+z方向的第二抵接面41。该第二抵接面41被布置在比环形防水构件36更靠近-z方向侧的位置,即,被布置在比环形防水构件36更靠近第二嵌合面p2的位置处。

另外,沿着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形成有围绕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边的凹槽35b,并且在该凹槽35b中设置有环形防水构件36,但环形防水构件36的表面在xy平面中处于从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伸出的状态。

在图25显示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分解立体图。模块侧连接器部31具有下述结构,即,将多个第二触头33、被锁定部34和环形防水构件36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经由片状防水构件42将基板37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z方向侧。

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z方向侧表面的周缘部,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周壁43。另外,在由周壁43围绕的区域中,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z方向侧表面的+x方向端部附近和-x方向端部附近,分别形成有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凹状的第二触头安装部44。这些第二触头安装部44与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第二嵌合面p2开口的凹部38连通。此外,凹状的被锁定部安装部45被形成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z方向侧表面的-y方向端部附近。被锁定部安装部45与向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第二嵌合面p2开口的凹部39连通。

被锁定部34由金属构件形成,该金属构件被弯曲以具有沿+z方向上凹状凹入的、大致盒形状,在被锁定部34的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在x方向上开口的钩接收部34a。

片状防水构件42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等材料制成,并具有与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多个第二触头安装部44对应的多个开口部42a、和与被锁定部安装部45对应的一个开口部42b。

在此,对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6所示,使被连结到支架c3的多个第二触头33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多个第二触头安装部44的上方(+z方向侧)对准,使由金属构件形成的被锁定部34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被锁定部安装部45的上方(+z方向侧)对准。

然后,通过使被锁定部34及与支架c3连接的多个第二触头33沿-z方向朝向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移动,如图27所示,将多个第二触头33压入安装到多个第二触头安装部44中,并将被锁定部34压入安装到被锁定部安装部45中。

如图28和图29所示,第二触头33是由被实施弯曲加工的金属板形成的、具有弹性的触头,并具有被设置在一端附近且朝向x方向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被设置在另一端且面向+z方向的基板接触部33b、被设置在第一触头接触部33a和基板接触部33b之间的固定部33c。此外,第二触头33具有被设置在第一触头接触部33a附近且在y方向外伸的外伸部33d。

如图30所示,多个第二触头33分别在经由连结到固定部33c的连结杆33e而被连结到支架c3的状态下,经弯曲处理,如图31所示那样被制造。

在图32和图33显示被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第二触头安装部44内的第二触头33。第二触头安装部44包括:第二触头压入部44a,其沿yz平面形成且第二触头33的固定部33c可被压入其内;预加载表面44b,其沿yz平面形成且与第二触头33的外伸部33d接触,用于向第二触头33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施加预载荷;与预加载表面44b的+z方向端部连接的倾斜面44c。

当使与支架c3连结的第二触头33从+z方向向-z方向移动并插入第二触头安装部44时,第二触头33的固定部33c开始被压入第二触头安装部44的第二触头压入部44a,同时第二触头33的外伸部33d与第二触头安装部44的倾斜面44c接触。在此状态下,使第二触头33继续向-z方向移动,通过第二触头33的外伸部33d被第二触头安装部44的倾斜面44c导向,外伸部33d以逐渐接近固定部33c的方式变位。然后,第二触头33的外伸部33d到达第二触头安装部44的预加载表面44b,如图32所示,第二触头33被安装到第二触头安装部44。

通过第二触头33的外伸部33d与第二触头安装部44的预加载表面44b接触,处于x方向的预加载被施加到第二触头33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的状态。此时,第二触头33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在与第二触头安装部44连通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凹部38中突出,但由于第一触头接触部33a被预加载,所以第一触头接触部33a向凹部38内的突出量被抑制到预定值。结果,当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相对于服装侧连接器部11装卸时,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指等通过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第二嵌合面p2处开口的凹部38而意外地接触第二触头33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

而且,由于第二触头33通过直接压入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第二触头安装部44而安装,因此有效地防止了相对于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位置偏离的发生。此外,由于第二触头安装部44具有与预加载表面44b连接的倾斜表面44c,所以简单地通过将第二触头33从+z方向插入第二触头安装部44,就可以对第二触头33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预加载。

这样一来,一旦多个第二触头33被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多个第二触头接触接部44,连结杆33e与各个第二触头33分离,并且移除支架c3。

然后,如图34所示,通过经由片状防水构件42将基板37安装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壁43的内侧,进一步将环状防水构件36安装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上,图20~图23所示的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制造完成。

在图35显示沿图22中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环状防水构件36已被安装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的槽35b内。

虽然片状防水构件42和基板37被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壁43的内侧,但片状防水构件42的相应的开口部42a位于各个第二触头33的上部,也就是位于+z方向侧。

因此,当使基板37从+z方向向-z方向移动并将基板37设置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壁43内侧时,如图36所示,第二触头33的基板接触部33b通过片状防水构件42的开口部42a与基板37的-z方向侧的表面接触,沿-z方向被推动并弹性变位。从而,第二触头33的基板接触部33b与形成在基板37的-z方向侧的表面上的连接垫(未图示)电连接。

通过这样使第二触头33的基板接触部33b弹性变位并与基板37接触,仅通过机械地组装模块侧连接器部31而不经过焊接等安装过程,就可以进行第二触头33与基板37的电连接。

另外,第二触头33的基板接触部33b被设置在第一触头接触部33a的正上方,也就是被设置在+z方向侧,所以利用小的空间就能设置第二触头33,特别是,可以减小模块侧连接器部31在x方向上的宽度。

在图37和图38显示沿图22中的f-f线和g-g线截取的截面图。被锁定部34被设置在向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第二嵌合面p2开口的凹部39内。被锁定部34具有从第二嵌合面p2向+z方向凹入的凹状形状。

如图38所示,由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一部分构成的被锁定部支撑部39a和39b形成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凹部39中,并且被锁定部34以与这些被锁定部支撑部39a和39b的+z方向侧接触的方式被设置。

当要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时,首先,如图39所示,使模块侧连接器部31相对于服装侧连接器部11倾斜,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端部插入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y方向端部内。此时,如图40所示,从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端部突出的突出部40插入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凹部18内,并被位于凹部18正上方的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抵接面27卡住。也就是说,形成在突出部40上的第二抵接面41在z方向上抵靠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抵接面27。

在此状态下,当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的端部朝向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第一嵌合面p1压入时,以被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抵接面27卡住的突出部40为中心,模块侧连接器部31沿yz面旋转,如图41所示,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被收容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中。由此,模块侧连接器部31被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嵌合面p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第二嵌合面p2彼此接触,或面对面平行。

通过模块侧连接器部31被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如图42所示,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触头13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第二触头33相互接触而处于电连接的状态。

此时,如图43所示,从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嵌合面p1沿+z方向突出形成的凸部22被插入到在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第二嵌合面p2开口的凹部38内,在凹部38内突出的第二触头33的第一触头接触部33a被设置在凸部22的表面上的第一触头13的第二触头接触部13a推动并弹性位移,并且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第二触头接触部13a接触。

另外,通过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被收容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中,如图44所示,从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嵌合面p1沿+z方向突出的凸状锁定部14嵌入从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第二嵌合面p2向+z方向凹入的凹形被锁定部34内。

此时,如图45所示,从锁定部14的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沿x方向分别突出的钩部14a被在被锁定部34的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形成且分别在x方向开口的钩接收部34a卡住。由此,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之间的嵌合状态被锁定。而且,由于被锁定部34以与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被锁定部支撑部39b的+z方向侧接触的方式被设置,所以在将处于嵌合状态的模块侧连接器部31从服装侧连接器部11向+z方向拉出时,可以防止被锁定部34由于锁定部14的拉伸而变形。

这样一来,当模块侧连接器部31被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时,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环形防水构件36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和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的侧壁17之间被弹性压缩,防止水浸入第一嵌合面p1和第二嵌合面p2。

此时,由于环形防水构件36被安装在相对于对称轴sa旋转对称、并沿着被倒圆角后的长方形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表面35a上,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的浸入。

另外,虽然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表面35a相对于对称轴sa旋转对称,但包括凹形被锁定部34在内的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外形相对于对称轴sa不旋转对称。因此,在图39和图40中,假设朝向相反方向,也就是说,突出部40位于-y方向端部那样的方向,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收容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中,则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锁定部14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被锁定部34位置不对齐,不能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上。

以这种方式,能够获得优异的防水效果,同时还能够防止模块侧连接器部31以错误的方向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

而且,如上所述,模块侧连接器部31以被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抵接面27卡住的突出部40为中心,边沿yz面旋转边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所以在y方向上排列的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多个第二触头33与在y方向上排列的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多个第一触头13不同时连接,一个第二触头33和一个第一触头13依次彼此接触并电连接。因此,与使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彼此平行定位并使多个第一触头13和多个第二触头33同时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力将模块侧连接器部31嵌合到服装侧连接器部11。

另外,锁定部14和被锁定部34未被分别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的两端部,仅被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的端部附近。然而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的端部附近,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抵接面27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第二抵接面41相互在z方向上抵接,所以仅利用一组锁定部14和被锁定部34,就能充分地锁定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嵌合状态。

因此,与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和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y方向的两个端部附近设置两组锁定部14和被锁定部34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能以低成本构成锁定机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被安装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壁43的内侧的基板37露出,但模块侧连接器部31最好具有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z方向侧覆盖基板37的盖构件(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盖构件上形成用于将处于嵌合状态下的模块侧连接器部31沿+z方向从服装侧连接器部11拉出的手柄。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收容并嵌合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5的凹形模块侧连接器收容部12中,但相反,也可以在模块侧连接器主体设置凹状的服装侧连接器收容部,将服装侧连接器主体收容并嵌合到模块侧连接器主体的服装侧连接器收容部中。

另外,虽然将形状防水构件(第一防水构件)36设置在围绕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周边的侧面35a上,但环形防水构件(第一防水构件)36也可以设置在服装侧连接器主体15的侧壁17上。

另外,多个第一触头13沿着两条相互平行直线在服装侧连接器部11的第一嵌合面p1上布置成两列,多个第二触头33沿着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在模块侧连接器部31的第二嵌合面p2上布置成两列,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多个第一触头13和多个第二触头33也可以布置成一列或三列以上。另外,本发明可以具有布置在第一嵌合面p1上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触头13和布置在第二嵌合面p2上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触头33,第一触头13和第二触头33不限于图示的数量。

另外,虽然模块侧连接器主体35的侧面35a沿着被倒圆角后的长方形延伸并且相对于对称轴sa旋转对称,但也可以沿着除长方形形状之外的、被倒圆角后的多边形延伸,并相对于对称轴sa旋转对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