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7730发布日期:2019-08-24 09:3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成为近年最热门的前沿技术研发课题,对应到oled显示器件上,是通过手指触摸屏幕特定区域时,利用oled发出的光线经手指反射后,穿过oled显示面板的各个膜层,到达显示面板背面放置的感应ic,经过感应ic的比对识别出使用者的指纹信息,来解锁oled显示器件。

但是,oled显示面板是经过多膜层工艺实现的,光线通过每一层均会损失掉一部分,最终到达显示面板背面的感应ic时光线损失过大,造成指纹识别效果不佳。

因此,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存在透光率不高的技术问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缓解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透光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

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

其中,在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通孔到达所述感应单元。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驱动电路层未形成图案。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设置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信号线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驱动电路层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所述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基于小孔成像到达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感应单元。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五通孔由所述源漏极层形成。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五通孔由所述信号线层形成。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感应单元形成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通孔到达所述感应单元。通过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的透光率,使得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在到达感应单元的路径上损失减小,增强了指纹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近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缓解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透光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衬底10通常为玻璃基板或柔性基板,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0为柔性基板,材质为聚酰亚胺。

缓冲层50形成在衬底10的一侧,当衬底10的表面相对不平坦时,缓冲层50可以改善衬底10的表面平整度。根据衬底10的类型,可以在衬底1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缓冲层50,或者可以不设置缓冲层50。缓冲层115可以是有机材料,例如光致抗蚀剂、聚丙烯酰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丙烯酰类树脂和环氧类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碳氧化硅(sioxcy)、氮碳化硅(sicxny)、氧化铝(alox)、氮化铝(alnx)、氧化钽(taox)、氧化铪(hfox)、氧化锆(zrox)和氧化钛(tiox)等中的至少一种。

驱动电路层20形成在缓冲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以及平坦化层27。

有源层21设置在缓冲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有源层21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物半导体、无机半导体或有机半导体等,例如可以包括氧化锌(znox)、氧化镓(gaox)、tiox、氧化锡(snox)氧化铟(inox)、氧化铟镓(ig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it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镁(zmo)、氧化锌锡(zto)、氧化锌锆(znzrxoy)、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锌锡(izto)、氧化铟镓铪(igho)、氧化锡铝锌(tazo)、氧化铟镓锡(igto)等中的至少一种。

栅绝缘层22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50的一侧,栅绝缘层22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栅极层形成在栅绝缘层22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图案化形成栅极23,栅极23的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例如金(au)、银(ag)、铝(al)、铝合金、氮化铝(alnx)、银合金、钨(w)、氮化钨(wnx)、铜(cu)、铜合金、镍(ni)、铬(cr)、氮化铬(crnx)、钼(mo)、钼合金、ti、氮化钛(tinx)、铂(pt)、钽(ta)、氮化钽(tanx)、钕(nd)、钪(sc)、氧化锶钌(sro)、氧化锌(znox)、snox、inox、gaox、ito、izo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23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极(图未示出)和第二栅极(图未示出),此时栅绝缘层22也包括第一栅绝缘层(图未示出)和第二栅绝缘层(图未示出),第一栅绝缘层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21的一侧,第一栅极形成在第一栅绝缘层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形成在第一栅极远离第一栅绝缘层的一侧,第二栅极形成在第二栅绝缘层远离第一栅极的一侧。

层间绝缘层24形成在栅极23远离栅绝缘层22的一侧,层间绝缘层24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碳氧化硅(sioxcy)、碳氮化硅(sicxny)、氧化铪(hfox)、氧化铝(alox)、氧化锆(zrox)、氧化钛(tiox)和氧化钽(taox)中的至少一种。

源漏极层形成在层间绝缘层24远离栅极23的一侧,图案化形成源极25和漏极26,源极25和漏极26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铝(al)、铝合金、氮化铝(alnx)、银(ag)、银合金、钨(w)、氮化钨(wnx)、铜(cu)、铜合金、镍(ni)、铬(cr)、氮化铬(crnx)、钼(mo)、钼合金、钛(ti)、氮化钛(tinx)、铂(pt)、钽(ta)、氮化钽(tanx)、钕(nd)、钪(sc)、锶钌氧化物(sro)、氧化锌(znox)、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锡(snox)、氧化铟(inox)、氧化镓(gaox)和铟锌氧化物(izo)中的至少一种。

有源层21包括对应源极25的源极区、对应漏极26的漏极区、以及位于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图均未示出)。在源极区内,栅绝缘层23和层间绝缘层24形成有过孔,源极25通过该过孔与有源层21连接;在漏极区内,栅绝缘层23和层间绝缘层24也形成有过孔,漏极26通过该过孔与有源层21连接。

平坦化层27形成在源极25和漏极26远离层间绝缘层24的一侧,平坦化层27可以是有机或无机材料。

发光材料层30包括像素电极31、像素定义层32、有机发光层33和公共电极35。

像素定义层32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开口区,开口区为间隔设置于像素定义层32上的通孔,开口区用于对应形成红(r)、绿(g)、或蓝(b)等像素区域,在每个开口区内,像素电极31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上,且平坦化层27形成有过孔,像素电极31通过该过孔与漏极26连接。

有机发光层33形成在开口区内的像素电极31上,公共电极34形成在有机发光层33上,且覆盖开口区和非开口区部分,像素电极31和公共电极34可以驱动有机发光层33发光。

封装层60设置在发光材料层3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用于隔绝水氧,保护oled显示面板。

指纹识别单元70设置在封装层60远离发光材料层30的一侧,用于接收指纹信息,在一种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70为透明玻璃。

在指纹识别区100内,驱动电路层20未形成图案,衬底10形成有通孔,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0上形成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11,多个第一通孔11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按压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上,发光材料层30发出的入射光线31穿过封装层60和指纹识别单元70,传递至指纹处,指纹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32。

由于驱动电路层20未形成图案。反射光线32直接依次穿过指纹识别单元70、封装层60、发光材料层30、驱动电路层20、缓冲层50,到达衬底10,并穿过多个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

感应单元4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反射光线32,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在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一致时,控制oled显示面板解锁。

在一种实施例中,感应单元40为感应芯片。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与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即第二通孔12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一通孔11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oled显示面板为多膜层结构,指纹反射至感应单元40的反射光线32在通过各膜层时,均会损失掉一部分,不会全部穿透各个膜层到达感应单元40。反射光线32在经过各膜层时,在透过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10时损失最多,易造成反射光线32损失过大影响指纹识别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第一通孔1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a所示,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包括中间区域101和边缘区域102,边缘区域102围绕中间区域101,第一通孔11在中间区域101内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域102的密度。指纹在按压到指纹识别单元70上时,由于指纹在中间区域更加复杂和密集,反射至衬底10处的反射光线32也呈现在中间区域101较密,在边缘区域102较疏的情况,因此第一通孔11在中间区域101内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域102的密度,可以使反射回中间区域101的反射光线32更加容易透过,指纹识别效果更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b所示,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多个第一通孔11等间距设置。反射至衬底10处的反射光线32均匀地透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

需要说明的是,指纹识别区100通常为圆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指纹识别区100的形状和位置。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100内,驱动电路层20未形成图案,衬底10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13。反射光线32直接依次穿过指纹识别单元70、封装层60、发光材料层30、驱动电路层20、缓冲层50,到达衬底10,并穿过第三通孔13,到达感应单元40。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指纹的反射光线32在穿过衬底10时,能尽可能多的透过,进一步提高了oled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增强了指纹解锁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14,第四通孔14与第三通孔13对应,即第四通孔14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三通孔13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三通孔13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271、信号线层28、以及第二平坦化层272。

有源层21设置在缓冲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栅绝缘层22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50的一侧,栅极层形成在栅绝缘层22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24形成在栅极层远离栅绝缘层22的一侧,源漏极层形成在层间绝缘层24远离栅极层的一侧,第一平坦化层271形成在源漏极层远离层间绝缘层24的一侧,信号线层28形成在第一平坦化层271远离源漏极层的一侧,第二平坦化层272形成在信号线层28远离信号线层28的一侧。

在指纹识别区100内,驱动电路层20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15,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16,发光材料层30发出的入射光线31经由指纹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32穿过第五通孔15,基于小孔成像到达第六通孔16和感应单元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栅极层形成,其他各膜层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均未形成图案。栅极层经图案化,在非指纹识别区内形成oled显示面板的栅极23,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形成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的面积远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

栅极层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极层(图未示出)和第二栅极层(图未示出),此时栅绝缘层22也包括第一栅绝缘层(图未示出)和第二栅绝缘层(图未示出),第一栅绝缘层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21的一侧,第一栅极层形成在第一栅绝缘层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形成在第一栅极层远离第一栅绝缘层的一侧,第二栅极层形成在第二栅绝缘层远离第一栅极层的一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第一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第二栅极层形成。

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按压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上,发光材料层30发出的入射光线31穿过封装层60和指纹识别单元70,传递至指纹处,指纹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32。

由于驱动电路层20中图案化形成有第五通孔15,且第五通孔15的面积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反射光线32直接依次穿过指纹识别单元70、封装层60、发光材料层30,到达驱动电路层20中的第五通孔15时,会将指纹的图像进行翻转,翻转后的反射光线32继续穿过缓冲层50,到达衬底10,并穿过第六通孔16,到达感应单元40。

由于第五通孔15在反射光线32传播的路径上,起到小孔成像中小孔的作用,且第五通孔15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中,与衬底10的距离小于与指纹识别单元70的距离,因此反射光线32在穿过第五通孔15后,在衬底10上形成的指纹的图像较小,清晰度较高,此时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的第六通孔16的面积可以小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避免了通孔过大对衬底10以及oled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感应单元4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反射光线32,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在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一致时,控制oled显示面板解锁。

在一种实施例中,感应单元40为感应芯片。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17,第七通孔17与第六通孔16对应,即第七通孔17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六通孔16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六通孔16和第七通孔17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271、信号线层28、以及第二平坦化层272。

与图4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源漏极层形成,其他各膜层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均未形成图案。源漏极层经图案化,在非指纹识别区内形成oled显示面板的源极25和漏极26,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形成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的面积远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

由于第五通孔15在反射光线32传播的路径上,起到小孔成像中小孔的作用,且第五通孔15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中,与衬底10的距离小于与指纹识别单元70的距离,因此反射光线32在穿过第五通孔15后,在衬底10上形成的指纹的图像较小,清晰度较高,此时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的第六通孔16的面积可以小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避免了通孔过大对衬底10以及oled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17,第七通孔17与第六通孔16对应,即第七通孔17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六通孔16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六通孔16和第七通孔17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271、信号线层28、以及第二平坦化层272。

与图4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信号线层28形成,其他各膜层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均未形成图案。信号线层28在非指纹识别区内,与oled显示面板的电源连接,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形成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的面积远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

由于第五通孔15在反射光线32传播的路径上,起到小孔成像中小孔的作用,且第五通孔15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中,与衬底10的距离小于与指纹识别单元70的距离,因此反射光线32在穿过第五通孔15后,在衬底10上形成的指纹的图像较小,清晰度较高,此时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的第六通孔16的面积可以小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避免了通孔过大对衬底10以及oled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17,第七通孔17与第六通孔16对应,即第七通孔17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六通孔16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六通孔16和第七通孔17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驱动电路层形成在衬底的一侧;发光材料层形成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感应单元形成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通孔到达感应单元。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驱动电路层未形成图案。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衬底设置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围绕中间区域,第一通孔在中间区域内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域的密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孔等间距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内,保护层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内,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对应。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信号线层,在指纹识别区内,驱动电路层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第五通孔,基于小孔成像到达第六通孔和感应单元。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由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层包括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栅极层,第五通孔由第一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层包括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栅极层,第五通孔由第一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由源漏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由信号线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内,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第七通孔与第六通孔对应。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驱动电路层形成在衬底的一侧;发光材料层形成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感应单元形成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通孔到达感应单元。通过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的透光率,使得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在到达感应单元的路径上损失减小,增强了指纹识别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