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4422发布日期:2019-09-21 00:5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更好结构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3年11月13日公开的中国第CN103390842A号发明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设置有绝缘本体,被组装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静止的第一端子、被组装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可弹性形变的第二端子及金属外壳。在初始状态时,第二端子向上抵接在第一端子下端,当同轴插头向下抵压第二端子时,第二端子向下弹性形变而与第一端子断开连接,以实现通断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此类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组装固定至绝缘本体内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使得同轴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上时,经常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位置产生爬锡现象。同时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对应于绝缘本体之间的固持也不稳定,不利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静端子和动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柱状筒状部,所述筒状部轴向形成穿孔,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容纳静端子和动端子的收容空间,所述穿孔与收容空间连通,所述静端子包括主体部及与主体部连接的静端子对接部,所述动端子包括主体板及与主体板连接的弹性板,所述静端子对接部与弹性板配合对接实现信号传递,所述主体部和/或主体板上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对应与绝缘本体紧密配合。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套设于筒状部外围的套筒部、由套筒部下端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裙摆部及由裙摆部进一步折弯延伸形成的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与绝缘本体的下表面扣持固定。

进一步,固定有固定块的所述主体部和/或主板部上沿左右方向撕破并且向下折弯形成焊接部,同时形成撕裂缝,所述固定块封堵所述撕裂缝。

进一步,固定有固定块的所述主体部和/或主板部于撕裂缝位置形成缺口结构,所述固定块封堵所述缺口结构。

进一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凹设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具有倾斜的内底壁,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对应与固定槽卡扣且压接于所述内底壁上。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两端位置于收容空间的下方各开设凹口,所述焊接部凸伸入凹口内,所述焊接部包括功能部及将功能部的左右两侧与主体部一体连接的过渡部,所述功能部的下表面凹设形成容锡槽。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所述筒状部自所述基座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基座形成,所述静端子和动端子沿前后方向组装固定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本体于收容空间的前后两端位置向上各开设有让位槽,所述固定块与收容空间及让位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基座与筒状部一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前后两端位置由收容空间向左右两侧进一步凹陷形成开口状的止位槽,所述止位槽形成左右方向延伸的止位面和前后方向延伸的干涉面,所述主体部上延伸形成卡设于对应所述止位槽内的的限位部,所述主体板上延伸形成卡设于对应所述止位槽内的的限位板,所述限位部及限位板对应抵持于所述止位面,所述限位板和限位部的侧缘分别形成有倒刺结构,所述倒刺结构对应与干涉面干涉固定,,所述固定块未覆盖限位部和限位板。

进一步,所述固定块通过一体成型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和/或主体板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使得静端子和/或动端子与绝缘本体组装间隙更小,固持更牢固,此外能够实现防爬锡的效果,同是,使得电连接器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5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8是图5的正视图;

图9是图5的左视图;

图10是图3自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4自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1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组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此外,为了描述的准确性,全文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1为参照,其中X轴所在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右;Y轴所在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前;Z轴所在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Z轴正向为上。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静端子2和动端子3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外壳4。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上延伸形成的筒状部16。请参照图1、图5、图6并结合图8及图10所示,所述基座11定义有前端面110及后端面111,所述基座11内横向设置有贯穿(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基座11的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11的收容空间12,并分别在所述基座11的前端面110和后端面111上形成两个开口14。所述基座11于各开口14的正下方分别形成有凹口15。所述凹口15给静端子2和动端子3的焊接位置提供让位。

所述基座11于收容空间12靠近各开口14位置的中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向左右两侧进一步凹陷形成开口状的止位槽121,所述止位槽121形成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止位面1211和前后方向延伸的干涉面1212(参考图11),所述止位槽121用于限位固定组装入绝缘本体1内的静端子2和动端子3。所述筒状部16于轴线位置上下贯穿形成有穿孔17。所述穿孔17与所述收容空间12相连通。所述穿孔17与所述收容空间12的连接位置界定为对接空间18。所述基座11于凹口15的正上方形成有与收容空间12连通且向上贯穿基座11上表面的让位槽122。

请参照图5至图11所示,所述静端子2包括主体部21、自主体部21向前并且向上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2及自连接部22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部23。所述主体部于左右方向的两侧形成限位部211,所述限位部211大致呈板状并且于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倒刺结构2111。所述主体部21远离接触部23一侧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撕破并且向下折弯形成焊接部212并形成有撕裂缝213。所述焊接部212包括功能部2121及将功能部2121的左右两侧与主体部21一体连接的过渡部2122。所述主体部21于撕裂缝213位置形成缺口结构2131。所述接触部23边缘向左右方向进一步延伸并且向下折弯形成翼部231。本设计中,所述功能部2121的下表面凹设形成有容锡槽2123,所述容锡槽2123用于焊接时容锡。本设计中,所述连接部22与接触部23可以统称为静端子对接部(未标号)。

请参照图5至图11所示,所述动端子3包括主体板31及与主体板31前端一体连接的弹性板32。所述主体板31于左右方向的两侧形成限位板311,所述限位板311大致呈板状并且于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倒刺结构3111。所述主体板31远离弹性板32一侧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撕破并且向下折弯形成焊接部312并形成有撕裂缝313。所述焊接部312包括功能部3121及将功能部3121的左右两侧与主体板31一体连接的过渡部3122。所述主体板31于撕裂缝313位置形成缺口结构3131。本设计中,所述功能部3121的下表面凹设形成容锡槽3123,所述容锡槽3123用于焊接时容锡。

所述弹性板32包括与主体板31连接的折弯板321及由所述折弯板321向前进一步延伸形成的侦测板322。所述侦测板322前端缘形成接触板323,所述接触板323中间位置形成变位缺口324。本设计中,所述接触板32设计呈鱼叉状结构。所述侦测板322与折弯板321连接位置的中部贯穿有通孔320,所述通孔320使得侦测板322具有更大的柔性。本设计中,所述折弯板321大致为向上拱起的圆弧形。请参考图10并结合图6所示,于上下方向上,所述侦测板322高于主体板31,所述侦测板322于上下方向上可以弹性形变。

请参考图6并结合图5及图7所示,所述静端子2的主体部21于动端子3的主体板31的结构形状相同。本设计中,还包括通过一体成型分别固定于静端子2的主体部21及动端子3的主体板31上的固定块5。固定于静端子2的主体部21上的固定块5与固定于动端子3的主体板31上的固定块5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因此以固定于静端子2的主体部21上的固定块5为例说明,所述固定块5固定于静端子2的主体部21的上表面,同时所述固定块5封堵所述主体部21的撕裂缝213及缺口结构2131,此外,所述固定块5覆盖焊接部212的功能部2121及过渡部2122的上表面。另外,所述固定块5未覆盖所述限位部211。本设计中,所述固定块5的上表面凹设形成有固定槽51,所述固定槽51具有倾斜的内底壁511。

请参考图1、图2、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金属外壳4包括圆柱筒状的套筒部41、由套筒部41下端缘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裙摆部42、由所述左右方向的裙摆部42进一步折弯延伸形成的扣持部43及由所述前后方向的裙摆部42进一步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部44。所述套筒部41对应套设于筒状部16外周,所述裙摆部42对应贴合于基座11的上表面,所述扣持部43对应扣持于所述基座11的下表面(具体扣持于由所述基座11的下表面凹陷形成的槽(未标注)中,以保证产品平整度)。

请结合图1至图11所示,一体固定有固定块5的静端子2及一体固定有固定块5的动端子3沿前后方向插入组装至绝缘本体1内。所述静端子2的限位部211及动端子3的限位板311分别插入对应的止位槽121内,所述限位部211及限位板311对应抵持于所述止位槽121的止位面1211实现插入组装到位,所述倒刺结构2111及倒刺结构3111对应与止位槽121的干涉面1212干涉固定。所述固定块5于左右方向被限位容纳于让位槽122内,同时被部分容纳于收容空间12的开口14位置。所述固定部44经过折弯后与所固定槽51卡扣,且压接于所述内底壁511上。所述静端子2的焊接部212及动端子3的焊接部312对应容纳于凹口15内。

请参考图5、图6、图7及图10所示,初态时,所述动端子3的两个接触板323弹性压接于静端子2的接触部23下方,当探针(未图示)由上至下插入穿孔17并向下抵压弹性板32,使得弹性板3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两个接触板323向下移动而与静端子2的接触部23分离(断开),在此过程中,同时所述两个接触板323于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变大。当拔出探针后,所述弹性板3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两个接触板323向上移动而与静端子2的接触部23接触,在此过程中,所述两个接触板323会与翼部231产生刮擦而使得两个接触板323于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变小,直至进入初态。

本设计将静端子2及动端子3上一体成型有塑胶材质的固定块5,所述绝缘本体1上对应固定块5形成有让位,所述固定块5与绝缘本体1能够形成过盈配合,能够使得静端子2及动端子3与绝缘本体1组装间隙更小,固持更牢固。此外本设计的固定块5的独特位置设计能够进一步实现防爬锡的效果。同时使得电连接器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