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折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640发布日期:2020-02-18 14:3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折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折角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折角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生产过程中,完成电芯包膜后,需要完成对电芯折角、切边等工序。

在现有技术中,电芯尾部折角工序存在两种操作方式:一是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并辅助治具完成,存在折角效率低,折角良品率低的问题;二是采用电芯裙边折角设备,而现有电芯裙边折角设备,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压板进行折角,存在折角精度无法保证,以及现有的折角设备容易划损电芯表面的问题。

为此,在现有电芯折角工序中,采用非全自动化加工,存在生产效率较低,且对于折角精度难以保证,良品率低、折刀易磨损以及加工零件易划伤磨损产品表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折角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电芯折角工序存在生产效率较低,折角精度难以保证,良品率低以及加工零件易划伤磨损产品表面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折角装置,包括压紧组件和折角组件;

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于待折角电芯传送路径上的压紧组件,所述电芯通过所述压紧组件压紧后露出待折角的顶角;

所述折角组件抵靠于所述压紧组件上,完成所述顶角的折角动作。

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两块可相向移动并压紧所述电芯的压块;在两块所述压块上均形成有与所述电芯的侧边呈角度设置的倒角面,倒角面对电芯的折角角度和尺寸实现控制。

优选的,所述折角组件包括通过弹性部件抵靠于所述倒角面上的抵靠块;所述抵靠块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压块的移动方向一致,抵靠块在移动过程中完成顶角的折角动作。

优选的,一所述压块上形成有所述倒角面的一端呈楔形设置,且楔形的斜面背向所述压块的夹持面,抵靠块移动至楔形的斜面时,对折起后的折角完成折叠动作。

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所述抵靠块沿所述弹性部件作用力的反方向复位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将抵靠块复位至初始位置,进而完成下一个电芯的折角准备动作。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电芯的感应器组件;所述感应器组件的感应位置位于两块所述压块之间,感应器组件识别到电芯后,启动压紧组件和折角组件,实现电芯折角的自动化控制。

优选的,所述折角组件还包括供所述抵靠块旋转的轴承;所述抵靠块上形成有抵靠于所述倒角面上的抵靠部和供所述复位组件抵靠的复位部,该结构简单,便于控制,降低了折角精度的控制难度。

优选的,包括用于压合所述电芯上折角后的顶角的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位于所述电芯传送路径上于所述压紧组件的后方,压合组件对折角后的顶角实现压合,避免顶角弹起影响折角效果。

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折角组件和/或复位组件通过气缸驱动,实现电芯折角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装设所述压紧组件、折角组件和复位组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沿所述电芯的传送方向移动,实现电芯折角装置的整体移动,以便于在折角过程中的位置调整。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折角装置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压紧组件对待折角电芯完成压紧夹持,再通过折角组件对露出的顶角完成折角动作,有效防止加工零件划伤电芯表面,提高了折角效率和折角良品率,还确保了折角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正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侧轴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压紧组件与折角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压合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压紧组件压紧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折角组件折角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折角组件复位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芯折角装置的复位组件复位过程示意图。

图中:10为支撑板,11为气缸,12为上压块,121为斜面,13为下压块,14为气缸,15为光纤传感器,16为气缸,21为抵靠部,22为抵靠块,24为弹簧,25为气缸,26为复位部,31为滚轮,32为连接块,33为气缸,34为滑动块,40为安装板,41为丝杆,42为电机,43为导轨滑座,51为夹爪,52为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芯折角装置。在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前,先简单介绍电芯折角的操作情况,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相关方案。

在现有技术中,电芯尾部折角工序存在两种操作方式:一是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并辅助治具完成,存在折角效率低,折角良品率低的问题;二是采用电芯裙边折角设备,而现有电芯裙边折角设备,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压板进行折角,存在折角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且现有的折角设备容易划损电芯表面。

因此,在现有电芯折角工序中,采用非全自动化加工,存在生产效率较低,且对于折角精度难以保证,良品率低、折刀易磨损以及加工零件易划伤磨损产品表面的问题。

为此,请参见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折角装置,包括压紧组件和折角组件。其中压紧组件用于夹紧待折角的电芯,折角组件用于对电芯的顶角完成折角动作。

为了实现对电芯夹紧和固定,压紧组件设置在待折角电芯传送路径上,压紧组件包括可相向移动的上压块12和下压块13。上压块12与气缸11的伸缩杆端连接,下压块13与气缸14的伸缩杆端连接,气缸11和气缸14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0的上下方。通过气缸11和气缸14控制上压块12和下压块13的相对移动,实现两块压块的压紧状态和松开状态。

为了检测电芯的位置,并对电芯完成压紧动作,在两块压块的上下方设有一组光纤传感器15,光纤传感器15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1上,且位于压块夹持工位的一侧。请参见图5,当电芯移动到夹持工位时,光纤传感器15感应到电芯裙边到位,气缸16驱动下压块13上行,并支撑电芯裙边,此时气缸11驱动上压块12下压,直至与下压块13压紧电芯裙边。

进一步的,在上压块12和下压块13上均形成有与电芯的侧边呈角度设置的倒角面。当上下压块13压紧电芯时,电芯裙边通过上述的倒角面露出待折角的顶角。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同的折角角度和折角尺寸可通过设置不同倒角面的压块来实现控制。

为了实现电芯顶角的折角动作,折角组件包括抵靠块22,抵靠块22上形成有抵靠于倒角面上的抵靠部21,抵靠块22与滑动块24通过轴承连接,抵靠块22可绕轴承旋转,抵靠块22与滑动块24之间设有弹簧23,通过弹簧23的作用力,使得抵靠部21抵靠于压块的倒角面上。滑动块24通过气缸25滑动设置于支撑板10上,使得抵靠块22可沿着压块的倒角面上下移动。

具体的,请参见图6,上述压块压紧电芯后倒角面露出的待折角的顶角,通过气缸25驱动滑动块24向上移动,带动抵靠部21沿着压块的倒角面向上移动,露出的顶角将被抵靠部21向上折起,完成顶角的折角动作。

在上压块12上形成有倒角面的一端呈楔形设置,且楔形的斜面121背向上压块12的夹持面,抵靠部21移动至楔形的斜面121时,无压块倒角面管位,此时在弹簧23的作用下,抵靠部21抵靠在压块的楔形斜面上,对折起后的折角完成折叠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楔形斜面121的斜度决定顶角的折叠角度,对于折角的尺寸较大时,为了达到较好的折角效果,需要较大的折叠角度。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更换压块12来改变楔形斜面121的斜度来实现较佳的折角效果。

针对完成折叠动作的折角组件,为实现折角组件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折叠动作,在折角组件上方设有复位组件,在抵靠块22上形成有供复位组件抵靠的复位部。复位组件包括滑动块34、连接块32以及滚轮31,滑动块34通过气缸33滑动设置于支撑板10上,滚轮31设于连接块32上,连接块32固定于滑动块34上。

具体的,请参见图7,完成折叠动作后,气缸33驱动滑动块34向下移动,滚轮31可抵靠在抵靠块22的复位部26上。滚轮31向下作用于抵靠块22的复位部26时,抵靠块22旋转,并在向下移动时压缩弹簧23,抵靠块22的抵靠部21离开压块的楔形斜面121,并重新抵靠在压块的倒角面上,进而通过气缸25驱动抵靠块22下移至初始位置。请参见图8,与此同时,复位组件通过气缸33的驱动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

其中,为了降低了折角精度的控制难度,本实施例中抵靠块22上的抵靠部21为转动轴承,抵靠块22上的复位部26设计为光滑的斜边,该抵靠块22有结构简单实用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芯的顶角折角完成时,顶角的位置是贴合在上压块12的楔形斜面121上。为避免上压块12上移时造成折角复位,影响折角效果,在上压块12复位上移之前,电芯将向前平行移动,使得折角脱离上压块12的楔形斜面121,进而完成上压块12与下压块13的复位。

上述压紧组件、折角组件和复位组件均设置于安装板40上,安装板40下方设有导轨滑座43,导轨滑座43与丝杆41连接,通过电机42驱动丝杆41转动,实现安装板40可沿电芯的传送方向移动,最终实现电芯折角装置的整体移动,以便于在折角过程中的位置调整。

为了避免电芯顶角折角后弹起影响折角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用于压合电芯上折角后的顶角的压合组件,压合组件包括气缸52以及与气缸52连接的夹爪51。压合组件位于电芯传送路径上且于压紧组件的后方,当电芯完成折角后,电芯的折角移动至夹爪51之间,通过气缸52驱动夹爪51对电芯的顶角完成压合动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折角装置,通过压紧组件对待折角电芯完成压紧夹持,再通过折角组件对露出的顶角完成折角动作,有效防止加工零件划伤电芯表面,提高了折角效率和折角良品率,还确保了折角精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