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88080发布日期:2020-12-22 13:5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金属压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铝复合导线尤其铜铝复合导线是一种双金属复合异形导线,其用于替代纯铜导线,可以广泛应用于中低压发电、输变配电、电机、大中型风力发电等领域,与纯铜导线相比,铜铝复合导线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基本相同,而成本大幅度降低,具有密度低、质量轻等优点。

中国专利cn101131892a公开了一种铜包铝扁线的制造方法,其需要在拉制后轧制前进行退火处理以满足轧制的要求,但此次退火会使铜铝结合界面生成cual2形成脆性相,在后续冶金过程中冶金结合层脱开,从而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生产的铜铝复合导线,因其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及稳定性能等还不能完全代替纯铜导线,尤其是涉及大型输变电器、大型发电机如风力发电机组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铜铝复合导线及其制备方法,铜铝复合导线扩散层弥散均匀,结合牢固,性能稳定可靠;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铝复合导线,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16%—58%,所述复合层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0.5%—3%,所述铝芯截面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面积的40%—80%;

所述铜铝复合导线的复合层中铜质量百分数为50%—85%,所述复合层中铝质量百分数为15%—50%。

限定铜铝复合导线各层截面的面积并控制铜和铝的质量比,解决了复合层截面太薄引起冶金复合层断裂的问题,同时又避免复合层太厚造成原料的浪费,界面结合强度高;控制铜层截面的面积,既避免了载流量过大引起发热现象,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使用寿命,又尽可能在满足其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性高;该铜铝复合导线复合层截面的面积较大,复合层较厚,铜铝组分弥散均匀,结合牢固,性能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圆角边、圆边或全圆边。

一种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铜铝包覆: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杆的铜包铝型材;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拉制形成铜包铝线,拉丝时拉丝模温度为300℃—45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5—30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10%—30%,轧制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轧制时压力为10mpa—100mpa;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80%—95%;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200—400℃,退火时间为0.5—2h。

采用该种制备方法生产的铜铝复合导线采用拉丝机连续拉伸,并在拉伸时进行预热,拉伸后的圆杆直接轧扁得到相应的尺寸,得到的成品直接退火处理,取消了轧扁钱的退火,既避免了脆性相的产生,又能保证铜铝截面复合层的稳定,同时节约了能源,轧扁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检测时稳定性好,过程可控;采用在线感应退火,能够及时监测温度,确保退火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1铜铝包覆前包括步骤a0铝杆及铜带表面处理,所述铝杆放入碱液中浸没,碱洗去除表面氧化膜,氮气吹扫待用;所述铜带经过除油、采用砂纸除锈,再涂覆氯化铵,烘干后采用清水洗,晾干后待用。对铝杆和铜带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可以提高铜带和铝杆之间的接触面积,铜铝之间相互渗透面积大,减少复合层出现间隙等缺陷的产生;采用氯化铵作为助渗的活性剂,在拉伸压制过程中促进铝杆向铜带渗铝效果,同时随着拉制、退火时的温度变化,氯化铵在340℃以上进行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不会在残留在复合层中,不会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铜层向铝层渗透同时,铝层向铜层渗透,铜铝之间弥散均匀,固固界面结合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操作中,轧制时温度为620—675℃。该温度下铝芯表面逐渐受热形成熔融状态、铝芯发生软化,在轧制时熔融态的铝更易渗入铜带中,轧制时与铜对应的接触面间相互扩散效果好,形成的复合层连接紧固,控制轧制速度,确保铝芯内部不会融化,从而确保轧制时铝杆和铜带之间不会发生错位,影响制成铜铝复合导线产品的均一性。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操作中轧制时采用高频在线加热器加热。采用高频加热,加热速度快,能够实现瞬时加热,加热均匀性好,导线能够瞬时软化,生产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后还包括步骤a5在线精准探伤,将铜铝复合导线固定在张力轮上,进行超声在线探伤,并采用激光标记法对存在缺陷处进行标记。通过超声在线探伤,检测便捷,能够监测铜铝复合导线尤其是复合层轧扁时有可能出现的夹杂物、裂缝、分层等缺陷,检测精准,且超声探伤无辐射、安全;并通过激光标记,能够及时排出掉不合格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限定铜铝复合导线各层截面的面积并控制铜和铝的质量比,解决了复合层截面太薄引起冶金复合层断裂的问题,同时又避免复合层太厚造成原料的浪费,界面结合强度高;控制铜层截面的面积,既避免了载流量过大引起发热现象,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使用寿命,又尽可能在满足其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性高;该铜铝复合导线复合层截面的面积较大,复合层较厚,铜铝组分弥散均匀,结合牢固,性能稳定可靠。

2、采用该种制备方法生产的铜铝复合导线采用拉丝机连续拉伸,并在拉伸时进行预热,拉伸后的圆杆直接轧扁得到相应的尺寸,得到的成品直接退火处理,取消了轧扁钱的退火,既避免了脆性相的产生,又能保证铜铝截面复合层的稳定,同时节约了能源,轧扁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检测时稳定性好,过程可控;采用在线感应退火,能够及时监测温度,确保退火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高。

3、对铝杆和铜带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可以提高铜带和铝杆之间的接触面积,铜铝之间相互渗透面积大,减少复合层出现间隙等缺陷的产生;采用氯化铵作为助渗的活性剂,在拉伸压制过程中促进铝杆向铜带渗铝效果,同时随着拉制、退火时的温度变化,氯化铵在340℃以上进行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不会在残留在复合层中,不会影响铜铝复合导线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铜层向铝层渗透同时,铝层向铜层渗透,铜铝之间弥散均匀,固固界面结合牢固。

4、在合适的温度下,该温度下铝芯表面逐渐受热形成熔融状态、铝发生软化,在轧制时熔融态的铝更易渗入铜带中,轧制时与铜对应的接触面间相互扩散效果好,形成的复合层连接紧固,控制轧制速度,确保铝芯内部不会融化,从而确保轧制时铝杆和铜带之间不会发生错位,影响制成铜铝复合导线产品的均一性;采用高频加热,加热速度快,能够实现瞬时加热,加热均匀性好,导线能够瞬时软化,生产效率高。

5、通过超声在线探伤,检测便捷,能够监测铜铝复合导线尤其是复合层轧扁时有可能出现的夹杂物、裂缝、分层等缺陷,检测精准,且超声探伤无辐射、安全;并通过激光标记,能够及时排出掉不合格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上述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铜铝复合导线应用广泛,尤其能适用于大型输变电器、大型发电机组如风力发电机组等领域的应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两边侧为圆角边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两边侧为圆边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两边侧为全圆边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铜包覆层截面,2为复合层截面,3为铝芯截面,4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r1为圆角边的半径,r2为全圆边的半径,b为圆边的短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尺寸为3.4mm*10.7mm的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

步骤a1,铜铝包覆: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的铜包铝型材,包覆铝杆的铜带与铝杆的质量比为52:48,形成的铜包铝型材铜层厚度为6.1mm,铝杆半径为40mm,形成的铜包铝型材直径为46.1mm;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圆形拉制,依次经过5道次平均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5%的拉制变形,再经过3道次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0%;最终拉制成铜包铝线,此时铜包铝线为铜包铝复合圆线,铜包铝复合圆线的直径为15mm,拉制时拉丝模温度为35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复合圆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5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范围在10%—30%,经12道次轧扁延伸形成3.4mm*10.7mm铜铝复合导线,扁线厚度为3.4mm;其中,线坯厚度为10-1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30%,共5道次,此时轧制压力为100mpa;在线坯厚度为5-10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20%,共4道次,轧制压力为60mpa;在线坯厚度为3.4-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9%,共3道次,轧制压力为20mpa,轧制时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95%;轧制时温度为620-650℃,所述轧制时采用高频在线加热器加热;轧制后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全圆边,其全圆边的半径r2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厚度的1/2;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350℃,退火时间为0.5h,制成的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1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24.5%,所述复合层截面2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0.6%,所述铝芯截面3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74.9%;

步骤a5,在线精准探伤:将铜铝复合导线固定在张力轮上,进行超声在线探伤,并采用激光标记法对存在缺陷处进行标记。

实施例2:尺寸为3.4mm*10.7mm的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

步骤a0,铝杆及铜带表面处理,所述铝杆放入碱液中浸没,碱洗去除表面氧化膜,氮气吹扫待用;所述铜带经过除油、采用砂纸除锈,再涂覆氯化铵,烘干后采用清水洗,晾干后待用;

步骤a1,铜铝包覆: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的铜包铝型材,包覆铝杆的铜带与铝杆的质量比为52:48,形成的铜包铝型材铜层厚度为6.1mm,铝杆半径为40mm,形成的铜包铝型材直径为46.1mm;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圆形拉制,依次经过5道次平均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5%的拉制变形,再经过3道次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0%;最终拉制成铜包铝线,此时铜包铝线为铜包铝复合圆线,铜包铝复合圆线的直径为15mm,拉制时拉丝模温度为35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复合圆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5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范围在10%—30%,经12道次轧扁延伸形成3.4mm*10.7mm铜铝复合导线,扁线厚度为3.4mm;其中,线坯厚度为10-1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30%,共5道次,此时轧制压力为100mpa;在线坯厚度为5-10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20%,共4道次,轧制压力为60mpa;在线坯厚度为3.4-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9%,共3道次,轧制压力为20mpa,轧制时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95%;轧制时温度为620-650℃,所述轧制时采用高频在线加热器加热;轧制后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全圆边,全圆边的半径r2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厚度的1/2;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350℃,退火时间为0.5h,制成的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1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24.0%,所述复合层截面2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1.6%,所述铝芯截面3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74.4%;

步骤a5,在线精准探伤:将铜铝复合导线固定在张力轮上,进行超声在线探伤,并采用激光标记法对存在缺陷处进行标记。

实施例3:尺寸为3.4mm*10.7mm的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

步骤a0,铝杆及铜带表面处理,所述铝杆放入碱液中浸没,碱洗去除表面氧化膜,氮气吹扫待用;所述铜带经过除油、采用砂纸除锈,再涂覆氯化铵,烘干后采用清水洗,晾干后待用;

步骤a1,铜铝包覆: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的铜包铝型材,包覆铝杆的铜带与铝杆的质量比为65:35,形成的铜包铝型材铜层厚度为10mm,铝杆半径为40mm,形成的铜包铝型材直径为50mm;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圆形拉制,依次经过4道次平均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20%的拉制变形,再经过3道次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0%;最终拉制成铜包铝线,此时铜包铝线为铜包铝复合圆线,铜包铝复合圆线的直径为15mm,拉制时拉丝模温度为40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复合圆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10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范围在10%—30%,经12道次轧扁延伸形成3.4mm*10.7mm铜铝复合导线,扁线厚度为3.4mm;其中,线坯厚度为10-1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30%,共5道次,此时轧制压力为100mpa;在线坯厚度为5-10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20%,共4道次,轧制压力为60mpa;在线坯厚度为3.4-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9%,共3道次,轧制压力为20mpa,轧制时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95%;轧制时温度为650-670℃,所述轧制时采用高频在线加热器加热;轧制后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圆角边,圆角边的半径r1为0.8mm;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300℃,退火时间为1h,制成的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1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33.7%,所述复合层截面2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2.6%,所述铝芯截面3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62.7%;

步骤a5,在线精准探伤:将铜铝复合导线固定在张力轮上,进行超声在线探伤,并采用激光标记法对存在缺陷处进行标记。

实施例4:尺寸为3.4mm*10.7mm的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

步骤a0,铝杆及铜带表面处理,所述铝杆放入碱液中浸没,碱洗去除表面氧化膜,氮气吹扫待用;所述铜带经过除油、采用砂纸除锈,再涂覆氯化铵,烘干后采用清水洗,晾干后待用;

步骤a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的铜包铝型材,包覆铝杆的铜带与铝杆的质量比为75:25,形成的铜包铝型材铜层厚度为15.3mm,铝杆半径为40mm,形成的铜包铝型材直径为55.3mm;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圆形拉制,依次经过4道次平均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20%的拉制变形,再经过4道次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0%;最终拉制成铜包铝线,此时铜包铝线为铜包铝复合圆线,铜包铝复合圆线的直径为14.9mm,拉制时拉丝模温度为42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复合圆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20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范围在10%—30%,经12道次轧扁延伸形成3.4mm*10.7mm铜铝复合导线,扁线厚度为3.4mm;其中,线坯厚度为10-1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30%,共5道次,此时轧制压力为100mpa;在线坯厚度为5-10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20%,共4道次,轧制压力为60mpa;在线坯厚度为3.4-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9%,共3道次,轧制压力为20mpa,轧制时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95%;轧制时温度为620—650℃,所述轧制时采用高频在线加热器加热;轧制后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圆角边,圆角边的半径r1为0.8mm;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350℃,退火时间为1.5h,制成的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1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46.9%,所述复合层截面2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1.6%,所述铝芯截面3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51.5%;

步骤a5,在线精准探伤:将铜铝复合导线固定在张力轮上,进行超声在线探伤,并采用激光标记法对存在缺陷处进行标记。

实施例5:尺寸为3.4mm*10.7mm的铜铝复合导线的制备

步骤a0,铝杆及铜带表面处理,所述铝杆放入碱液中浸没,碱洗去除表面氧化膜,氮气吹扫待用;所述铜带经过除油、采用砂纸除锈,再涂覆氯化铵,烘干后采用清水洗,晾干后待用;

步骤a1,铜铝包覆: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铜带包覆铝杆后焊接,形成外层为密闭的铜包覆层、内层为铝的铜包铝型材,包覆铝杆的铜带与铝杆的质量比为82:18,形成的铜包铝型材铜层厚度为13.6mm,铝杆半径为25mm,形成的铜包铝型材直径为38.6mm;

步骤a2,连续拉制:将焊接后的铜包铝型材经拉丝机连续圆形拉制,依次经过3道次平均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5%的拉制变形,再经过4道次单道次端面缩减率为10%;最终拉制成铜包铝线,此时铜包铝线为铜包铝复合圆线,铜包铝复合圆线的直径为15.5mm,拉制时拉丝模温度为450℃;

步骤a3,铜包铝线轧扁延伸:铜包铝线轧扁延伸:铜包铝线轧扁延伸:将经连续拉制后的铜包铝复合圆线进行多道次轧制,轧制时轧制速度为20m/min,单道次相对压下量范围在10%—30%,经12道次轧扁延伸形成3.4mm*10.7mm铜铝复合导线,扁线厚度为3.4mm;其中,线坯厚度为10-1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30%,共5道次,此时轧制压力为100mpa;在线坯厚度为5-10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20%,共4道次,轧制压力为80mpa;在线坯厚度为3.4-5mm时,单道次相对压下量为9%,共3道次,轧制压力为30mpa,轧制时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多道次轧扁延伸后总变形量为95%;轧制时温度为660—675℃,所述轧制时采用高频在线加热器加热;轧制后的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两边侧为圆边,圆边的短半轴b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厚度的1/4;

步骤a4,在线感应退火:通过在线监测装置温度检测,退火温度为380℃,退火时间为2h,制成的铜铝复合导线包括铜包覆层、复合层和铝芯,所述铜包覆层截面1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57%,所述复合层截面2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2%,所述铝芯截面3的面积为铜铝复合导线截面4面积的41%;

步骤a5,在线精准探伤:将铜铝复合导线固定在张力轮上,进行超声在线探伤,并采用激光标记法对存在缺陷处进行标记。

采集的样品均为3.4mm*10.7mm铜铝复合导线,并以3.4mm*10.7mm纯铜线为对比例,产品的电阻变化、质量变化如下表1所示,其中复合层截面面积为铜铝相互渗透扩散形成的有效复合层截面的面积:

表1:

由上表可知,在对铜带和铝杆进行了表面处理后,在同等加工条件下,经处理后的铜带与铝杆形成的复合层截面的面积占铜铝复合导线截面的面积更高,且电阻增加越多,影响铜铝复合导线性能;在轧制时温度更接近于铝芯的熔点时,铝芯表面接近软化熔融,更易于复合层之间相互渗透,铜铝复合导线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好;随着铜铝复合导线中铝用量越来越多,导线质量减小,成本降低;但随着电阻的增加,会引起铜铝复合导线散热性能减弱,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铜层总厚度。经电镜扫描检测,该铜铝复合导线扩散层弥散均匀,结合牢固,其性能稳定可靠。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