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9481发布日期:2020-11-19 21:4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感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



背景技术:

sq(扁线)电感现阶段主要是人工装配底座并进行缠脚处理,依靠一个例如钳子等工具将电感线包的线头拉出并往针脚上弯折,形成能够钩住底座针脚的弧形结构,最后再夹紧该弧形结构,以达到缠脚连接的目的。装配底座时,需要将电感线包卧着拿放,再对准底座装入。缠脚处理时,则需要通过钳子等工具将线包的线头拉出,再进行弯折以及夹紧处理。整个装配以及缠脚处理过程下来,只能是一个个动作进行,而且通常由于线包中有两个短线头与底座上对应针脚方向相反,还需要反向弯折短线头至装配时能够靠邻底座对应针脚,导致产品完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而且因为人为手工作业的因素,使得完成的产品一致性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能够实现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也保证的产品的一致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包括:线包送料装置、底座送料装置、预弯装置、翻转装配装置以及缠脚装置;

所述线包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且呈立式的线包;

所述底座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底座;

所述预弯装置,用于对所述线包上的短线头进行预设角度反向弯折;

所述翻转装配装置,用于将弯折好的所述线包翻转成卧式,并装配于所述底座送料装置上的所述底座;

所述缠脚装置,用于将装配好的所述线包的线头缠绕自身所在的所述底座的对应针脚。

进一步地,所述预弯装置安装于所述线包送料装置的中部位置;

所述底座送料装置平行安装于所述线包送料装置的一侧,且输送始端位于所述预弯装置靠近所述线包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

所述翻转装配装置安装于所述线包送料装置的末端位置;

所述缠脚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送料装置靠末端位置,且位于所述翻转装置靠近所述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线包送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以及多个线包固定治具;

多个所述线包固定治具沿所述第一输送机的输送方向间距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上,且所述线包固定治具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线包的立式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送料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机以及多个底座固定治具;

多个所述底座固定治具沿所述第二输送机的输送方向间距安装于所述第二输送机上,且顶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底座的固定工位。

进一步地,所述预弯装置包括两弯折机构;

两所述弯折机构沿所述线包送料装置输送方向对称安装于所述线包送料装置两侧;

所述弯折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以及翻转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翻转调节机构上,且夹持端用于夹持所述线包的短线头;

所述翻转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且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翻转,以使得对所述线包上的短线头进行预设角度反向弯折;

所述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与所述翻转调节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调节机构在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预弯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机构;

所述第一压紧机构架设于两所述弯折机构之间,用于竖直向下压紧所述线包。

进一步地,所述预弯装置还包括矫正机构;

所述矫正机构安装于所述弯折机构靠近所述线包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用于压正弯折后的所述线包的短线头。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配装置包括翻转装配支撑架、中转线包翻转机构、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以及第三夹持机构;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以及所述第三夹持机构间距安装于所述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分别用于夹持所述线包送料装置的所述线包以及所述中转线包翻转机构上的中转线包;

所述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以及所述第三夹持机构在竖直方向升降移动;

所述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翻转装配支撑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中转线包翻转机构相对于所述翻转装配支撑架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以及第三夹持机构同一侧位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夹持的立式的所述线包翻转成卧式的所述中转线包。

进一步地,所述缠脚装置包括缠脚机构组、两缠脚位移调节机构以及与所述缠脚机构组一一对应的第二压紧机构;

两所述缠脚位移调节机构沿所述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对称安装于所述底座送料装置两侧;

所述缠脚机构组由两缠脚机构组成;

两所述缠脚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缠脚位移调节机构;

所述缠脚位移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缠脚机构沿垂直于所述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安装于两所述缠脚位移调节机构之间,且用于竖直向下压紧装配于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线包。

进一步地,所述缠脚装置还包括多个与所述缠脚机构一一对应的夹紧机构;

各所述夹紧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缠脚位移调节机构,且沿所述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缠脚机构靠近所述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包括,用于输送待装配且呈立式的线包的线包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底座的底座送料装置、用于对线包上的短线头进行预设角度反向弯折的预弯装置、用于将弯折好的线包翻转成卧式并装配于底座送料装置上的底座的翻转装配装置以及用于将装配好的线包的线头缠绕自身所在的底座的对应针脚的缠脚装置。通过输送立式的线包,再配合预弯装置进行预弯处理,能够将与底座对应针脚所在竖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具有一定角度差的短线头先弯折预设角度,以使得装配时,短线头能够靠邻底座对应针脚。再将弯折好的线包从立式翻转至卧式,并装配于底座上,再通过缠脚装置完成缠脚处理。通过这些装置的配合,实现了sq电感装配缠脚的可自动化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及人工成本,也避免人为作业的不稳定性,保证产品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整体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矫正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线包送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预弯装置与线包送料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预弯装置的局部轴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预弯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预弯装置的第一夹持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预弯装置的第一压紧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翻转装配装置与线包送料装置以及底座送料装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翻转装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缠脚装置与底座送料装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缠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输送机;111、输送机架;112、主动齿轮;113、从动齿轮;114、输送电机;115、输送链条;12、线包固定治具;121、立式安装腔;122、避让槽;13、第二输送机;14、底座固定治具;

21、弯折机构;211、第一夹持机构;2111、支架;2112、第四驱动器;2113、连杆;2114、压缩弹簧;2115、线头夹头;2115a、下夹座;2115b、活动夹块;2115c、上夹片部;2115d、下夹片部;2115f、连接臂;2116、限位部;212、翻转调节机构;2121、固定架;2122、第三驱动器;2123、齿条;2124、圆柱齿轮;2125、限位挡块;2126、连接套;213、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1、第二滑块;2132、第二驱动器;214、第一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41、第一固定座;2142、第一驱动器;2143、第一滑块;22、第一压紧机构;221、第一压紧支撑架;222、第五驱动器;223、第一压紧治具;23、矫正机构;231、矫正治具;

31、翻转装配支撑架;32、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1、第二固定座;332、第六驱动器;333、第三滑块;34、第二夹持机构;35、第三夹持机构;36、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1、第三固定座;362、第七驱动器;363、翻转治具;37、第八驱动器;

41、缠脚机构;411、十一驱动器;412、缠脚治具;42、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1、第四固定座;422、第九驱动器;423、滑板;43、第十二驱动器;44、夹紧机构;441、第三夹持气缸;442、夹紧头;45、第二压紧机构;451、第二压紧支撑架;452、第十一驱动器;453、第二压紧治具;

5、底座上料装置;6、抓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

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线包送料装置、底座送料装置、预弯装置、翻转装配装置以及缠脚装置;线包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且呈立式的线包;底座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底座;预弯装置,用于对线包上的短线头进行预设角度反向弯折;翻转装配装置,用于将弯折好的线包翻转成卧式,并装配于底座送料装置上的底座;缠脚装置,用于将装配好的线包的线头缠绕自身所在的底座的对应针脚。

具体来说,将线包呈立式状态进行输送,线包的短线头端位于上端,可以方便预弯装置对短线头进行预弯处理。预设角度的反向弯折处理,也即是可以使得短线头往增大与下方相邻的线圈部夹角方向进行弯折预设角度。弯折轨迹可以在短线头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内形成,也即是竖直方向的弯折。具体弯折角度可以由历史试验数据总结得到,例如15°~265°,保证弯折后的短线头能够在线包装配时朝下靠邻底座对应针脚。以弯折角度为180°为例,那么弯折后的短线头则与长线头同向。再经过翻转装配装置翻转成卧式并装配于底座时,即可使得装配于底座上的线包的短线头以及长线头均能够竖直靠邻在相应针脚旁边,进而方便后续的缠脚装置进行缠脚处理。

总的来说,通过输送立式的线包,再配合预弯装置进行预弯处理,能够与底座针脚方向具有一定角度差的短线头先弯折预设角度,以使得装配时,短线头能够靠邻底座对应针脚。再将弯折好的线包从立式翻转至卧式,并装配于底座上,再通过缠脚装置完成缠脚处理。通过这些装置的配合,实现了sq电感装配缠脚的可自动化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以及人工成本,也避免人为作业的不稳定性,保证产品一致性。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13。

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包括:线包送料装置、底座送料装置、预弯装置、翻转装配装置以及缠脚装置;线包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且呈立式的线包;底座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待装配的底座;预弯装置,用于对线包上的短线头进行预设角度反向弯折;翻转装配装置,用于将弯折好的线包翻转成卧式,并装配于底座送料装置上的底座;缠脚装置,用于将装配好的线包的线头缠绕自身所在的底座的对应针脚。

进一步地,就各装置的安装以及分布情况来说,预弯装置可以安装于线包送料装置的中部位置,以方便预留前部有足够的上料空间,而后部也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其他装置,当然,并不是限定就一定安装于中部,可以是中部靠前部位置,也可以是中部靠后部位置,具体不做限制。

底座送料装置平行安装于线包送料装置的一侧,且输送始端位于预弯装置靠近线包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翻转装配装置安装于线包送料装置的末端位置;将底座送料装置与线包送料装置实现平行设置,这样更方便线包从线包送料装置上转移至底座送料装置上,并行设置的方式也可以节约一定的安装空间。使得底座送料装置输送始端靠近线包送料装置末端,实现有两送料装置之间有一定装置段发生并列即可,而不用整体都并排设置。部分并列的装置段就可以通过翻转装配装置实现物料的转移,利用翻转装配装置将线包送料装置上的线包转移至底座送料装置上进行装配。这样的配合方式,也不会影响到前部预弯装置以及后部缠脚装置的布置。线包送料装置与底座送料装置之间可以实现错位输送,预留一个转移线包的错位时间,从而方便实现将线包同步转移并装配至底座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变换。再将缠脚装置安装于底座送料装置靠末端位置,且位于翻转装置靠近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

以上就各个装置的安装以及分布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线包送料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输送机11以及多个线包固定治具12;多个线包固定治具12沿第一输送机11的输送方向间距安装于第一输送机11上,且线包固定治具12顶部设有用于固定线包的立式安装腔121。通过线包固定治具12可以使得待装配的线包成立式状态,立式安装腔121与线包结构形状相适配,线包固定治具1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避让线包长线头且连通立式安装腔121的避让槽122,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变换。

进一步地,底座送料装置可以包括第二输送机13以及多个底座固定治具14;多个底座固定治具14沿第二输送机13的输送方向间距安装于第二输送机13上,且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底座的固定工位。

进一步地,就第一输送机11以及第二输送机13来说,其可以是皮带式输送机、链板式输送机以及链条式输送机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选择;以第一输送机11以及第二输送机13均为链条式输送机为例;第一输送机11以及第二输送机13均可以包括输送机架111、主动齿轮112、从动齿轮113、输送电机114以及输送链条115;从动齿轮113安装于输送机架111的第一端部;主动齿轮112安装于输送机架111的第二端部,且通过输送链条115与从动齿轮113传动连接;输送电机114安装于输送机架111的第二端部一侧,且与从动齿轮113同步转动连接;多个线包固定治具12间距安装于第一输送机11的输送链条115上;多个底座固定治具14间距安装于第二输送机13的输送链条115上。由于线包以及底座的体积并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单条输送链条115进行输送,输送链条115也更加方便固定线包固定治具12以及底座固定治具14。

进一步地,预弯装置包括两弯折机构21;两弯折机构21沿线包送料装置输送方向对称安装于线包送料装置两侧;弯折机构21包括第一夹持机构211、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以及翻转调节机构212;第一夹持机构211安装于翻转调节机构212上,且夹持端用于夹持线包的短线头;翻转调节机构212安装于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且与第一夹持机构21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夹持机构211翻转,以使得对线包上的短线头进行预设角度反向弯折;水平位移调节机构与翻转调节机构212连接,用于驱动翻转调节机构212在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来说,对称设置两个弯折机构21,能够同时对线包上的两个短线头进行弯折处理。弯折处理时,通过水平位移调节机构调节第一夹持机构211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并配合第一夹持机构211的开闭,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夹持机构211的夹持端插入到线包的短线头合适位置并对短线头进行夹持。当夹持到短线头时,即可通过控制翻转调节机构212,控制第一夹持机构211将与底座对应的针脚所在竖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的短线头先弯折预设角度,以使得后续装配时,短线头能够靠邻底座对应针脚。整体实现对线包短线头的快速弯折处理,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以与线包送料装置的配合来说,为了使得线包送料装置上的线包能够准确到达两弯折机构21之间的位置,可以设定线包送料装置的输送间隔,也即是线包每行进一个预设距离到达弯折机构21之间的位置时,即停留预设时间,使得弯折机构21能够对该线包进行弯折处理。而弯折机构21在第一夹持机构211的夹持端位置可以设置定位传感器,例如射频识别传感器,通过识别线包固定治具12上的射频标签实现对位夹持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就水平调节机构的结构组成来说,水平调节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4以及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翻转调节机构212安装于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安装于第一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4,且与翻转调节机构212连接,用于驱动翻转调节机构212沿平行于线包输送方向的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4与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运动。使得水平调节机构具有两个相互垂直方向调节机构组成,实现第一夹持机构211更加灵活的位移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4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座2141、第一滑块2143以及第一驱动器2142;第一滑块2143滑动安装于第一固定座2141顶部;第一驱动器2142安装于第一固定座2141顶部,且驱动端与第一滑块214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滑块2143滑动;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安装于第一滑块2143顶部。具体来说,控制时,通过第一驱动器2142带动第一滑块2143在第一固定座2141上滑动,实现第一方向上的位移调节。

进一步地,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可以包括第二滑块2131以及第二驱动器2132;第二滑块2131滑动安装于第二驱动器2132顶部;第二驱动器2132安装于第一滑块2143顶部,且驱动端与第二滑块2131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滑块2131滑动。将第二滑块2131直接通过第二驱动器2132安装于第一滑块2143顶部,也即是第二滑块2131可以是滑动安装于第二驱动器2132顶部,或者通过底部的导轨部(图中未示)等结构与第一滑块2143发生滑动配合,并与第一滑块2143之间形成安装第二驱动器2132的避让腔,从而可以达到节约安装空间,达到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的目的。当然,无论是第一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4,还是第二水平位移调节机构213,本申请不仅仅局限于给出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是其它的组合或者安装结构,具体可以根据采用的第一驱动器2142以及第二驱动器2132的类型等而做适当的变换。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器2142以及第二驱动器2132具体均可以为第一直线气缸,当然,也可以是电动推杆装置、丝杆滑台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就翻转调节机构212的结构组成来说,翻转调节机构212可以包括固定架2121、齿条2123、圆柱齿轮2124以及第三驱动器2122;固定架2121安装于第二滑块2131顶部,且与第二滑块2131顶部之间围成安装腔;齿条2123沿第二方向滑动安装于安装腔内的一侧壁上;第三驱动器2122安装于第二滑块2131顶部,且与齿条2123连接,用于驱动齿条2123滑动;圆柱齿轮2124啮合于齿条2123上,且与第一夹持机构211同步转动连接。

具体来说,固定架2121结构可以如图所示有三块或者多块板块拼组而成,在中部形成贯通的安装腔,方便第三驱动器2122、齿条2123以及齿轮等的安装使用。第三驱动器2122也可以直线气缸,或者电动推杆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其驱动第一夹持机构211翻转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水平位移调节机构调整第一夹持机构211到位并且第一夹持机构211对线包上的短线头完成夹持时,即可通过第三驱动器2122带动直型的齿条2123沿第二方向滑动,进而使得与之啮合的圆柱齿轮2124发生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夹持机构211进行翻转。采用齿条2123与圆柱齿轮2124的配合,可以实现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进而不用直接去与第一夹持机构211连接来带动第一夹持机构211旋转,而这样的传动方式,也可以减少一定的安装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当然,本申请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给出的实施方式,通过旋转电机等驱动器实现直连驱动也可以,或者通过其他传动机构,例如带轮机构,齿轮组等亦可实现对第一夹持机构211的旋转控制。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对齿条2123的移动起到一个限位作用,还可以在齿条2123安装的安装腔侧壁上设置限位挡块2125,用于限位齿条2123的移动,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机构211可以包括支架2111、第四驱动器2112、连杆2113、线头夹头2115以及压缩弹簧2114;安装腔内于齿条2123上方,沿第一方向枢接有连接套2126;圆柱齿轮2124套固于连接套2126上;线头夹头2115安装于连接套2126朝向线包送料装置的一端部;连杆2113沿第一方向可伸缩插设于连接套2126,且与连接套2126同步转动配合;连杆2113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伸出连接套2126的一端设有限位部2116,另一端与线头夹头2115连接;压缩弹簧2114套设于连杆2113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伸出连接套2126的杆段,且一端与限位部2116接触相抵,另一端与连接套2126接触相抵;第四驱动器2112通过驱动器安装架固定于固定架2121背离线包送料装置的外侧壁上,用于活动顶推连杆2113;于第四驱动器2112不顶推连杆2113时,线头夹头2115处于夹紧状态。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第一夹持机构211的夹持控制以及不影响第一夹持机构211的翻转控制,将第四驱动器2112与夹持部分可分离安装。为此,采用连杆2113活动伸缩即可带动线头夹头2115开闭的夹持设计,使得夹持部分能够独立开来,并通过压缩弹簧2114提供初始闭合动力,在初始状态,通过压缩弹簧2114提供的复位弹力带动拉住连杆2113,并使得线头夹头2115处于闭合状态。而当需要进行夹持时,即可控制第四驱动器2112推动连杆2113,使得线头夹头2115松开,能够对线包的短线头进行夹持固定。为了使得圆柱齿轮2124与连杆2113之间能够较好的同步转动配合,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架2121内枢接设置一个连接套2126,并使得连杆2113可活动穿设于连接套2126,实现轴向方向的可以伸缩移动,但是径向方向固定配合,对应的可以在连接套2126内设置相应的键槽,使得连杆2113仅能够在轴向方向移动而不能与连接套2126发生转动。进而可以保证第四驱动器2112能够驱动连杆2113以带动线头夹头2115的开闭,也不会影响连杆2113以及线头夹头2115整体的转动。

进一步地,线头夹头2115可以包括下夹座2115a以及活动夹块2115b;下夹座2115a一端与连接套2126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下夹片部2115d;活动夹块2115b铰接于下夹座2115a上,且一端通过连接臂2115f与连杆2113连接,另一端设有与下夹片部2115d夹持配合的上夹片部2115c;连接臂2115f的一端与活动夹块2115b铰接,另一端与连杆2113铰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连杆2113的伸缩移动以带动线头夹头2115的开闭,当连杆2113在压缩弹簧2114的作用下拉紧连接臂2115f的时候,连接臂2115f对活动夹块2115b形成向上拉紧的拉紧力,进而使得活动夹块2115b的上夹片部2115c向下夹片部2115d方向压紧下夹片部2115d,从而实现闭合。而当第四驱动器2112推动连杆2113时,而带动连接臂2115f向下拉动活动夹块2115b,使得活动夹块2115b的上夹片部2115c远离下夹片部2115d,实现打开。上夹片部2115c以及下夹片部2115d设计可以呈薄片结构,方便插入短线头适当位置,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四驱动器2112具体可以为第二直线气缸,当然,也可以是电动推杆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对线包的短线头进行折弯,会对线包产生一个力,如果线包没有固定好,则容易发生弯折不到位或者使得线包脱出线包固定治具12的风险,为此,本实施例中,预弯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压紧机构22;第一压紧机构22架设于两弯折机构21之间,用于竖直向下压紧线包,以提高弯折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压紧机构22可以包括第一压紧支撑架221、第五驱动器222以及第一压紧治具223;第一压紧支撑架221设有避让线包送料装置的避让腔;第五驱动器222倒装于第一压紧支撑架221顶部,且驱动端竖直下伸入避让腔;第一压紧治具223安装于第五驱动器222的驱动端上。

具体来说,第一压紧支撑架221结构可以如图所示,能够对第五驱动器222起到支撑固定并不影响线包送料装置的正常送料即可,结构不做限制。当线包输送到第一压紧治具223正下方时,即可控制第五驱动器222驱动第一压紧治具223向下压紧线包,其中第一压紧治具223的结构可以根据线包具体结构做适应性设计,保证能够不损伤线包的情况下压紧线包并且不会影响第一夹持机构211的夹持以及翻转即可,具体不做限制。参考前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五驱动器222也可以是直线气缸或者电动推杆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弯折后的短线头可能存在弯折不到位的情况,为此,本实施例中预弯装置还包括矫正机构23;矫正机构23安装于弯折机构21靠近线包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用于压正弯折后的线包的短线头。其中矫正机构23与第一压紧机构22的设计可以相似,矫正机构23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驱动器带动矫正治具231,对线包的短线头进行下压矫正,使得短线头能够处于准确的弯折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翻转装配装置包括翻转装配支撑架31、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间距安装于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分别用于夹持线包送料装置的线包以及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上的中转线包;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安装于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且用于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在竖直方向升降移动;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安装于翻转装配支撑架31,且用于驱动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沿水平方向移动;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相对于翻转装配支撑架31安装于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同一侧位置,用于将第二夹持机构34夹持的立式的线包翻转成卧式的中转线包。

具体来说,通过设置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实现对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在线包送料装置与底座送料装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将线包送料装置上的线包转移至底座送料装置上的底座进行装配。其中在线包送料装置以及底座送料装置之间还设置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用于将第二夹持机构34运送过来的立式的线包进行翻转使得该线包变成卧式,再通过第三夹持机构35运送至底座送料装置上装配于对应的底座。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夹持机构的目的,在实现线包送料装置上的线包夹取的同时,可以同时实现对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上以翻转至卧式状态的线包进行夹取,进而在第二夹持机构34运动至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的时候,第三夹持机构35可以同步运动至底座送料装置上对应的底座上方,实现转移与装配的同步进行,可以有效的实现线包送料装置与底座送料装置之间的同步配合,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过程可以例如下,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带动第二装配位移调节移动移动,至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分别位于线包送料装置上方以及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上方。此时再控制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使得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二夹持机构34下降至指定高度,下降过程中控制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张开。待下降到位后即可分别控制第二夹持机构34夹取线包送料装置上的线包,控制第三夹持机构35夹取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上已翻转的线包。再控制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复位并控制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沿向底座送料装置方向运动。这一过程,可以使得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进行复位等操作,以等待下一个线包的翻转处理。当控制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至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分别位于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以及底座送料装置上方时,接再控制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至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下降至一定高度,再分别张开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使得第二夹持机构34夹持的线包放置在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上,而第三夹持机构35夹持的线中转包放置在底座送料装置上对应的底座,完成装配,在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回去的同时,可以控制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对立式的线包进行翻转以形成卧式的中转线包,以待下次第三夹持机构35的夹持。

进一步地,翻转装配支撑架31具体可以为龙门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能够起到稳定的支撑固定作用,且不影响线包送料装置以及底座送料装置的正常运行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具体可以为无杆气缸机构;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安装于无杆气缸机构的气缸滑块。具体来说,为了保证承载能力,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可以是机械式无杆气缸机构,也还可以是丝杆滑台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变换应用。当然为了减少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对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的负载,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还可以与翻转装配支撑架31滑动配合,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可以包括第二固定座331、第三滑块333以及第六驱动器332;第二固定座331竖直设置,且与气缸滑块连接;第三滑块333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座331;第六驱动器332安装于第二固定座331顶部,且驱动端与第三滑块333连接,用于驱动第三滑块333升降移动;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安装于第三滑块333。具体来说,控制时,通过第六驱动器332控制第三滑块333在第二固定座331上沿竖直方向升降滑动,以实现对第二夹持机构34以及第三夹持机构35的升降控制。本实施例中,第六驱动器332可以为第三直线气缸,当然也可以是电动推杆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当然,第二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3也还可以采用丝杆滑台装置或者机械式无杆气缸装置等。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机构34可以包括第一夹持气缸以及第一线包夹头;第一夹持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一线包夹头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线包夹头开闭。通过第一夹持气缸控制第一线包夹头的开闭。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类型夹爪机构,具体不做限制。

同理,第三夹持机构35也可以包括第二夹持气缸以及第二线包夹头;第二夹持气缸的驱动端与第二线包夹头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线包夹头开闭。

进一步地,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包括第三固定座361、第七驱动器362以及翻转治具363;第七驱动器362安装于第三固定座361,且驱动端连接有翻转治具363,用于驱动翻转治具363翻转;翻转治具363上设有半开式翻转工位。

具体来说,翻转治具363可以是呈l型结构,在竖直边上设有卧式安装工位,而水平边上设有立式安装工位;初始状态时,可以呈正“l”型,也即是立式安装工位朝上,此时第二夹持机构34夹持线包放置于翻转治具363后离开时,即可通过第七驱动器362控制翻转治具363逆时针旋转90°,使得翻转治具363的卧式安装工位朝上,此时线包即变成了卧式状态。在设计翻转治具363时,可以使得翻转治具363中的卧式安装工位呈内凹腔,而且翻转治具363的厚度可以小于线包的两短线头之间的距离,也即是保证翻转治具363不会对翻转过程中的线包的线头形成干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翻转后的线包可能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偏差,为此,中转线包翻转机构36还可以包括第八驱动器37;第八驱动器37安装在第三固定座361于第七驱动器362下方位置,且驱动端连接挡板;挡板,用于在线包处于卧式状态时,调整线包的位置。挡板与翻转治具363的位置相对设置,当翻转治具363进行翻转时,挡板可以在第八驱动器37的控制下远离翻转治具363,避免对翻转治具363形成干涉,当翻转治具363翻转完成后,即可再通过第八驱动器37的控制往翻转治具363方向移动,并对呈卧式的线包形成轻微的夹紧,矫正线包位置,使得线包处于准确的位置处,提高后续的装配精度,保证装配的稳定性。以线包送料装置与底座送料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为例,翻转治具363翻转轨迹形成的面与线包送料装置以及线包送料装置或底座送料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第一装配位移调节机构32的调节方向垂直于线包送料装置或底座送料装置的输送方向。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七驱动器362具体可以为旋转气缸或者旋转电机等;同理,第八驱动器37具体可以为第四直线气缸或者电动推杆装置等。

进一步地,缠脚装置包括缠脚机构组、两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以及与缠脚机构组一一对应的第二压紧机构45;两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沿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对称安装于底座送料装置两侧;缠脚机构组由两缠脚机构组成;两缠脚机构41分别安装于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用于驱动缠脚机构41沿垂直于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的方向移动;第二压紧机构45安装于两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之间,且用于竖直向下压紧装配于底座上的线包。

具体来说,对称设置两个缠脚机构组成缠脚机构组,实现对装配于底座上的线包进行缠脚处理。并通过设置的缠脚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分别调节缠脚机构41的沿靠近或者远离底座送料装置方向进行运动,以方便调节适当的位置并进行缠脚处理。而且,还设置第二压紧机构45,用于对装配于底座上的线包进行压紧,以保证缠脚处理过程中线包不会发生偏移等情况,保证缠脚的稳定性以及效果。

进一步地,缠脚机构组具体为两组;各缠脚机构组的缠脚机构41分别沿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将缠脚机构41设置成两组的情况下,两组可以分别对不同的针脚进行缠脚处理,也即是一组缠脚机构41对一个底座进行前面两个针脚进行缠脚处理时,同时另一组也在对下一底座的另外两个针脚进行缠脚处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缠脚的效率。当然,本申请中缠脚机构组也可以是两组以上,例如四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选择应用,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包括第九驱动器422、第四固定座421以及滑板423;滑板423安装于固定座421,且沿垂直于底座送料装置的输送方向;缠脚机构41安装于滑板423顶部;第九驱动器422安装于固定板,且驱动端与滑板423连接,用于驱动滑板423移动。具体来说,第九驱动器422可以是直线气缸,或者伺服电机以及电动推杆装置等,如果是直线气缸可以直接与滑板423连接,如果伺服电机可以通过丝杆传动机构与滑板423连接,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缠脚机构41可以包括第十驱动器411以及缠脚治具412;第十驱动器411安装于滑板423顶部,且驱动端与缠脚治具412连接,用于驱动缠脚治具412转动。缠绕方式可以是拨靠缠绕,通过缠脚治具412拨动线头绕底座针脚弯折,从而实现缠脚。第十驱动器411可以是可正反转的伺服电机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就缠脚治具412结构来说,缠脚治具412可以包括与第十驱动器411驱动端同步转动连接的治具主体;治具主体朝向底座送料装置的一端于中心位置设有供底座的引针脚活动插入的定位部;治具主体朝向底座送料装置的一一端的中心位置还一侧还设有缠脚柱(图中未示);缠脚柱与针脚之间形成供线包的线头活动穿过的缠脚间隙。治具主体可以呈圆柱结构,朝向底座的端部中心可以设有定位部,用于定位针脚位置,使得缠脚治具412的转动轴线与对应的针脚重合,从而在转动的时候能够通过缠脚柱的转动稳定的拨动线包的线头至缠绕于底座的针脚上,实现快速且准确的缠绕处理。

进一步地,定位部具体可以为供底座的针脚活动插入的定位导孔,定位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调整,使得缠脚治具412与底座针脚定位配合时,不会干涉到线包的线头缠绕即可,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二压紧机构45可以包括第二压紧支撑架451、第十一驱动器452以及第二压紧治具453;第十一驱动器452倒装于第二压紧支撑架451顶部,且驱动端竖直向下伸入自身形成避让底座送料装置的第二避让腔;第二压紧治具453安装于第十一驱动器452的驱动端上。第二压紧支撑架451的设计可以如图中所示,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且不会干涉到底座送料装置的正常运行即可,具体不做限制。当第二压紧机构45为多个的情况下,可以共用一个第二压紧支撑架451,也即是可以使得第十一驱动器452安装于同一第二压紧支撑架451上。第十一驱动器452可以是直线气缸或者电动推杆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缠脚处理后的短线头或者长线头可能存在缠绕不到位的情况,为此还可以包括多个与缠脚机构41一一对应的夹紧机构44;各夹紧机构44分别安装于缠脚位移调节机构42,且沿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缠脚机构41靠近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末端的一侧。通过夹紧机构44对缠绕处理后的针脚再进行夹紧处理,以进一步保证缠脚效果。本申请中,第二压紧机构45的第二压紧治具453不仅与缠脚机构41对应,还可以与夹紧机构44对应,当第十一驱动器452驱动第二压紧治具453下压时,不仅能够压紧需要缠脚处理的线包以及底座,还能同时压紧需要夹紧处理的线包以及底座。

进一步地,夹紧机构44可以包括第三夹持气缸441以及夹紧头442;夹紧头442安装于第三夹持气缸441的驱动端;第三夹持气缸441用于驱动夹紧头442开闭。

进一步地,缠脚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与缠脚机构41一一对应的第十二驱动器43;各缠脚机构41安装于第十二驱动器43;第十二驱动器43安装于滑板423,用于驱动缠脚机构41沿平行于底座送料装置输送方向的方向移动。具体来说,第十二驱动器43可以是直线气缸或者电动推杆装置等,具体不做限制。设置第十二驱动器43以驱动缠脚机构41,可以方便缠脚机构41的调整对位。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可以包括底座上料装置5;底座上料装置5安装于底座送料装置一侧,用于给底座送料装置上料,底座上料装置5可以是机械手上料装置,具体不做限制。而线包送料装置的线包料可以从上一线包制备装置中获取,并通过相应的机械手上料装置进行上料,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抓出装置6;爪出装置安装于底座送料装置的输送末端一侧,用于将缠脚完成的底座以及线包依次抓出。对于缠脚完成后的产品可以通过抓出装置6抓出,其中抓出装置6也可以是机械手装置,具体不做限制。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sq电感自动装配缠脚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