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6766发布日期:2021-04-30 09:3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封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电池可分为软包装和金属包装。软包装主要是铝塑膜,其密封方式主要通过抽真空热封机进行密封;金属包装主要分为铝壳包装和钢壳包装,其密封方式主要通过激光点焊机进行密封。

锂电池在一次注液后进行敞口化成工作,化成时由于负极sei膜的形成,电池产气由注液口排出,此时进行二次补液以达到工艺要求注液系数,再进行电池封口工作,电池封口时需保证电池外形无变形臌胀,注液口密封状态良好,避免电池内部电解液外漏和外部环境杂质、水分进入电池内部影响电池性能及安全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单体电池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现有的封口装置结构复杂、不便操作、加工效率低,并且在封口过程中,锂电池外壳的膨胀没有消除,锂电池内部残存一些气体,对锂电池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现有的封口装置结构复杂、不便操作、加工效率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在封口过程中,锂电池外壳的膨胀没有消除,锂电池内部残存一些气体,对锂电池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包括真空箱;所述真空箱上端右侧设置有电解液箱,左端设置有钢珠箱,真空箱右端上侧设置有抽真空机,所述真空箱内部上端设置有封口机构,内部后端下侧设置有排气机构,真空箱内部下端固接有放置台;

所述封口机构包括一号伸缩杆、电机框、转向电机、转轴和转板,所述真空箱内部上端左侧安装有一号伸缩杆,所述一号伸缩杆下端固接有电机框,所述电机框内部设置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穿出电机框,并固接有转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液箱左端下侧接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控制阀,出液管下端出入真空箱,并连接有一号伸缩管,所述一号伸缩管下端接通有一号注射管,所述一号注射管安装在转板右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钢珠箱内设置有输送通道和二号伸缩杆,钢珠箱右端下侧接通有钢珠管,所述输送通道呈l型,输送通道右端与钢珠管左端接通,所述二号伸缩杆固接在钢珠箱上端右侧,二号伸缩杆下端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插入输送通道内,并与输送通道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钢珠管下端穿入真空箱,并接通有二号伸缩管,所述二号伸缩管下端接通有二号注射器,所述二号注射器安装在转板左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电机、双向螺纹杆、移动块和排气挤压块,所述真空箱左端后下侧安装有排气电机,所述排气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右端穿入真空箱,并与真空箱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左右段螺纹上均螺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前端固接有排气挤压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机前端接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左端穿入真空箱内,所述真空箱内部下端左侧安装有真空度检测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箱前端设置有密封门,前端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真空箱下端固接有支撑垫脚,所述放置台中部开设有放置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抽真空机将真空箱内抽成真空状态,通过一号伸缩杆带动封口机构向下移动,使一号注射器箱锂离子电池内部注射电解液,通过封口机构转动180度,通过二号注射器将钢珠放置在锂离子电池口部,对其封口,有效简化结构,便于封口操作,有效提高加工效率;通过排气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使移动块带动排气挤压板箱内侧移动,对锂离子电机外壳进行挤压,将注射电解液时带有的气体排出,有效防止锂离子电池外壳膨胀,使锂离子电池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口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真空箱,2-电解液箱,201-出液管,202-控制阀,203-一号伸缩管,204-一号注射管,3-钢珠箱,301-输送通道,302-二号伸缩杆,303-钢珠管,304-二号伸缩管,305-二号注射器,4-抽真空机,401-抽气管,5-封口机构,501-一号伸缩杆,502-电机框,503-转向电机,504-转轴,505-转板,6-排气机构,601-排气电机,602-双向螺纹杆,603-移动块,604-排气挤压块,7-放置台,701-放置槽,8-真空度检测器,9-密封门,10-控制面板,11-支撑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封口装置,包括真空箱1,具体的,真空箱1前端设置有密封门9,前端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0,真空箱1下端固接有支撑垫脚11,放置台7中部开设有放置槽701。真空箱1上端右侧设置有电解液箱2,左端设置有钢珠箱3,真空箱1右端上侧设置有抽真空机4,具体的,抽真空机4前端接通有抽气管401,抽气管401左端穿入真空箱1内,真空箱1内部下端左侧安装有真空度检测器8。真空箱1内部上端设置有封口机构5,内部后端下侧设置有排气机构6,真空箱1内部下端固接有放置台7。

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3,封口机构5包括一号伸缩杆501、电机框502、转向电机503、转轴504和转板505,真空箱1内部上端左侧安装有一号伸缩杆501,一号伸缩杆501下端固接有电机框502,电机框502内部设置有转向电机503,转向电机503输出端连接有转轴504,转轴504下端穿出电机框502,并固接有转板505。

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3,电解液箱2左端下侧接通有出液管201,出液管201上设置控制阀202,出液管201下端出入真空箱1,并连接有一号伸缩管204,一号伸缩管204下端接通有一号注射管205,一号注射管205安装在转板505右端。钢珠箱3内设置有输送通道301和二号伸缩杆302,钢珠箱3右端下侧接通有钢珠管303,输送通道301呈l型,输送通道301右端与钢珠管303左端接通,二号伸缩杆302固接在钢珠箱3上端右侧,二号伸缩杆302下端固接有挡板,挡板插入输送通道301内,并与输送通道301滑动连接。钢珠管303下端穿入真空箱1,并接通有二号伸缩管304,二号伸缩管304下端接通有二号注射器305,二号注射器305安装在转板505左端。

具体的,参照图1,排气机构6包括排气电机601、双向螺纹杆602、移动块603和排气挤压块604,真空箱1左端后下侧安装有排气电机601,排气电机601输出端连接有双向螺纹杆602,双向螺纹杆602右端穿入真空箱1,并与真空箱1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602左右段螺纹上均螺接有移动块603,移动块603前端固接有排气挤压块60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杭州将睿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控制面板10及其配套电源和电路,整个装置通过控制面板10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面板10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参照图1至图3,使用本实施时,将锂离子电池外壳放置在放置槽701内,关闭密封门9,控制面板10控制抽真空机4启动,通过抽气管401将真空箱1内部空气抽出,通过真空度检测器8控制真空箱1内抽取真空的程度;真空箱1内达到真空状态后,一号伸缩杆501向下伸长,使一号注射器204与锂离子电池上端口部接通,打开控制阀202,使电解液箱2内的电解液通过出液管201流向一号伸缩管203内,在流至一号注射器204内,通过一号注射器204向锂离子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电解液注射完成后,一号伸缩杆501向上收缩,排气电机601启动,使双向螺纹杆602转动,带动移动块603发生相向移动,使排气挤压块604同时向内侧移动,排气挤压块604挤压锂离子电池外壳,使其变形收缩至原始状态,并使锂离子电池内部的残余气体排出;转向电机503转动180度,使转轴504带动转板505转动,使二号注射器305与一号注射器204更换位置;一号伸缩杆501伸长,二号伸缩杆302缩短,带动挡板向上移动,使一个钢珠从输送通道301通入钢珠管303内,二号伸缩杆302复位,挡板向下移动,限制其余的钢珠移动,钢珠从钢珠管303内进入二号伸缩管304内,并进入二号注射器305内,通过二号注射器305通入锂离子电池口部,对其进行封口;一号伸缩管501收缩复位,转向电机503反向转动180度,使一号注射器204复位,排气电机601反向转动,使排气挤压块604向外侧移动,放松锂离子电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