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联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9623发布日期:2021-03-12 11:0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联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背接触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均位于太阳能电池背面的电池,其可以使用焊带实现互联。它不仅完全消除正面栅线电极的遮光损失,提高电池效率,使得电池更加美观。

但是,由于背接触电池的正负极均位于背接触电池的背面,焊带与电池片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因此,将焊带焊接在背接触电池的焊盘上时,焊接所释放的热量使得焊带膨胀,焊接结束后焊带又因为温度下降收缩,导致背接触电池发生严重的弯曲变形,进而影响焊接稳定性,增加了组件制程中的碎片和隐裂的风险,因此,亟待寻找可替代焊带实现背接触电池的互联件,以减轻背接触电池在焊接时的变形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联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以保证电池片正常互联的同时,抑制背接触电池在焊接时的变形程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联件,包括:柔性绝缘基材以及间隔设在柔性绝缘基材上的多个结构焊带。每个结构焊带具有两个焊接部以及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分别与两个焊接部连接。两个焊接部伸出柔性绝缘基材,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多个结构焊带间隔设在柔性绝缘基材上,连接部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上,与连接部连接的两个焊接部伸出柔性绝缘基材。基于此,当结构焊带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结构焊带所含有的连接部可以将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并通过柔性绝缘基材释放,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同时,柔性绝缘基材在焊接过程中对多个结构焊带起到固定作用和防尘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与焊盘的相对位置偏移以及焊接所产生的颗粒物迁移至电池片正面,从而提高焊接准确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间互联时,互联件不仅可以作为垂直导电通道实现背接触电池间互联,还可以借助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除焊盘以外的区域提供电性隔离,进而降低漏电可能性,提高电池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具有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当结构焊带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连接部不仅可以将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上,镂空结构可以释放部分应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镂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封闭图案。此时,此处的封闭图案是指镂空结构的轮廓图案封闭。这种情况下,连接部的边缘轮廓完整,可以保证结构焊带具有良好的强度。

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椭圆形图案或异形图案。多边形图案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镂空结构包括m排通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通孔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平行于连接部的任一方向形成在所述连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排通孔错位分布。此时,连接部所具有的m排通孔可以比较均匀的释放结构焊带所产生的应力,进而进一步降低背接触电池变形的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通孔为狭缝式通孔或者说长方形通孔时,通孔的长度方向如果是从两个焊接部的分布方向,那么可以调整两排通孔的间距,使得一个焊接部的电流尽量以直线方式通过连接部传到至另一个焊接部,从而减少电流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2个。此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减小再增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减小再增加,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先增加再减小,连接部的应力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个;沿着第1排通孔至所述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增加再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减小再增加,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先减小再增加,连接部的应力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焊接部的中轴线共线。这种情况下,从一个焊接部流向另一个焊接部的电流,可以尽量以接近直线的方式传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焊接部的宽度均小于连接部的最大宽度。每个焊接部与连接部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当采用弧线过渡方式连接时,弧线过渡处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降低结构焊带因为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当互联件互联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时,如果柔性绝缘基材部分或全部位于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空隙,那么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作为视觉遮挡结构使用,使得从太阳能电池组件正面观察时,不会看到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结构焊带,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局部或整面具有遮挡涂层。遮挡涂层的效果参考遮光柔性绝缘基材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为具有离型层的单面胶带或具有离型层的双面胶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柔性绝缘基材可以与背接触电池的粘结在一起,达到对结构化焊带进行定位的作用。并且,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互联时,如果柔性绝缘基材位于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那么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所具有离型层不仅可以作为视觉阻挡层使用,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性,还可以减少颗粒物污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背离柔性绝缘基材的表面裸露。此时,可以采用压合等工艺将各个结构焊带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被包埋在柔性绝缘基材,每个所述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所述柔性绝缘基材内。此时,互联件为三明治结构,可以利用柔性绝缘基材对结构焊带进行进一步固定,这不仅进一步降低或消除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有可能发生的位移,还可以在结构焊带所具有的一个焊接部受力翘曲的情况下,消除结构焊带与柔性绝缘基材连接失效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结构焊带与柔性绝缘基材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结构为条形结构。多个结构焊带沿着柔性绝缘基材的条形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结构焊带热压或粘结在柔性绝缘基材上。当每个结构焊带热压粘结在柔性绝缘基材时,每个结构焊带粘结在柔性绝缘基材上时,粘结剂可以为高分子类粘结剂,包括但不仅限于此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缩醛、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脂、丁基橡胶、丁腈橡胶、酚醛-聚乙烯醇缩醛、环氧-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柔性绝缘基材内具有导电层。各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通过导电层电连接。各个结构焊带具有的连接部通过导电层电连接。该导电层可以为导电条带或相互接触的金属颗粒构成的导电颗粒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导电层可以将各个结构焊带所含有的导电层电连接在一起,使得导电层可以作为横向导电通道使用。当多个结构焊带中的一个结构焊带含有的一焊接部与相应极性焊盘出现焊接不良的情况,该结构焊带作为垂直导电通道的局部失效,但是该结构焊带还可以利用导电层将电流传导至其它焊接良好的结构焊带,避免垂直导电通道局部失效时,电池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互连件的连接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以及用于互联电池片的多个互联件,每个互联件为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所描述的互联件。每个电池片的背面具有两种极性焊盘。每种极性焊盘含有的每个极性焊盘与相应互联件含有的对应结构焊带具有的一个焊接部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具有空隙。若该空隙内容纳相应互联件,每个电池片的背面具有的两种极性焊盘靠近电池片边缘,相邻两个电池片的不同极性焊盘靠近同一空隙,相邻两个电极片具有的不同极性焊盘相应的互联件为同一互联件,从而利用一个互联件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互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条汇流条。每条汇流条与互联件具有的多个结构焊带含有的一个焊接部焊接。这种情况下,汇流条和互联件可以收集和传导电池片所产生的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上述汇流条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相邻两个电极片的不同极性焊盘相应的互联件为不同的互联件,相邻两个电池片的不同极性焊盘相应的互联件共用一条汇流条上,从而利用两个互联件和一条汇流条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多个电池片位于汇流条的同一侧,且多个电池片具有的相同极性焊盘靠近汇流条时,可以利用该汇流条将这些电极片所具有的相同极性焊盘相应的互联件含有的焊接部焊接在汇流条上,从而利用一个汇流条并联多个电池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视觉遮挡层,视觉遮挡层位于至少一个互联件朝向电池片正面的表面。此时,如果互联件包括的绝缘柔性基底透明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视觉遮挡层遮挡结构焊带,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外观美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焊接部采用电磁或红外焊接方式焊接在电池片具有的相应极性焊盘上。

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同数量电池片与互联件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片的两种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电池串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d为图4c所示的电池串组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片的切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联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构焊带的两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绝缘基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10c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1a~图1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11b~图1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联件的制造方法的结构化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包括电池模块cell。除了电池模块cell,该太阳能电池组件也还可以包括封装背板bp、封装盖板tp以及常见的一个或两个粘结层等。例如:电池模块cell位于封装盖板tp与封装背板bp之间,封装盖板tp与电池模块cell之间具有第一粘结层j1,封装背板bp与电池模块cell之间具有第二粘结层j2。至于粘结层的材料一般选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材料,但不仅限于此。

图2a~图2c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同数量电池片与互联件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a~图2c所示,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cell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片100以及用于互联电池片100的多个互联件200。这些电池片100和互联件200可以构成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cell。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片的两种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上述每个电池片100为背接触电池,每个电池片100的正面可以无任何栅线遮挡,也可以存在部分细栅,每个电池片100的背面具有主栅线,可以导出空穴和电子。基于此,至于电池片100的种类,可以为指交叉背接触(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缩写为ibc电池)、金属穿孔卷绕(metallizationwrap-through,缩写为mwt)硅太阳能电池、发射极环绕穿通(emitter-wrap-through,缩写为ewt)硅太阳能电池等,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为了在电池片100的背面同时导出空穴和电子,上述电池片100的背面具有两种极性焊盘,分别为第一极性焊盘101和第二极性焊盘102。当第一极性焊盘101为正极焊盘,第二极性焊盘102为负极焊盘。当第一极性焊盘101为负极焊盘,第二极性焊盘102为正极焊盘。在实际应用中,该电池片100的背面均具有诸如p型区的正极性区和诸如n型区的负极极性区。正极性区可以用于导出空穴,正极焊盘可以形成在正极性区,负极性区可以用于导出电子,负极焊盘形成在负极性区。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为了减少冷热交替(焊接过程或外部环境)互联件200所产生的应力对电池片100的影响,同一电池片100所含有的两种极性焊盘靠近电池片100边缘。具体来说,电池片100具有第一侧边缘c1和第二侧边缘c2。第一极性焊盘101以靠近第一侧边缘c1的方式形成在电池片100的背面,第二极性焊盘102以靠近第二侧边缘c2的方式形成在电池片100的背面。第一侧边缘c1和第二侧边缘c2只要所处方向不同即可,可以是相对设置,也可以相交方式设置。

举例说明,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侧边缘c1和第二侧边缘c2相对设置。第一侧边缘c1可以为电池片100的一条长边,第二侧边缘c2可以为电池片100的另一条长边。

如图3a和图3b所示,对于同一电池片100来说,上述第一极性焊盘101的数量和第二极性焊盘1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第一极性焊盘101的数量和第二极性焊盘10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第一极性焊盘101与相应的第二极性焊盘102可以如图3a所示的共线(相对于虚线x共线)设置,也可以如图3b所示的错位(相对于虚线x错位)设置。

如图3a和图3b所示,每种极性焊盘与电池片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d可以为0~10mm。图3a和图3b中示例出第二极性焊盘与第二侧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d。当d=0mm,第二极性焊盘102靠近电池片边缘的一侧与第二侧边缘c2平齐。当d>0,且≤10mm,第二极性焊盘102靠近电池片边缘的一侧与第二电池片边缘c2之间具有空隙(宽度为d),可以减少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对电池片边缘的影响。

每种极性焊盘可以与相应互联件焊接。此处定义与每种极性焊盘焊接的互联件为该种极性焊盘相应的互联件。焊接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电磁或红外焊接方式。每种极性焊盘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至于每个极性焊盘的尺寸,其可以为0.5mm-5mm(焊盘最大径向尺寸。例如:当正极焊盘为圆形焊盘,圆形焊盘的焊盘最大径向尺寸为圆形焊盘的直径。又例如:正极焊盘为椭圆形焊盘,椭圆形焊盘的焊盘最大径向尺寸为椭圆形焊盘的长轴),以使得每种极性焊盘具有足够的焊接区域用以与相应互联件焊接。在焊接极性焊盘与相应互联件时,可以采用电磁或红外焊接的方式将互联件焊接在相应极性焊盘上。例如:当极性焊盘与互连件焊接方式为电磁焊接,焊接温度180℃-380℃,焊接时间1000ms-4000ms。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2a所示,对于同一互联件100来说,与第一极性焊盘101焊接的互联件200定义为第一极性焊盘101相应的第一互联件200a,与第二极性焊盘102焊接的互联件200定义为第二极性焊盘102相应的第二互联件200b。

在另一种示例中,如图2b和图2c所示,对于相邻两个电池片来说,相邻两个电池片不同极性焊盘所相应的电池片可以为一个同一互联件200,也可以为不同互联件200。可以定义相邻两个电池片为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内容纳相应互联件200(即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之间具有的空隙相应的互联件200)。

如图2b和图2c所示,当上述第一电池片100a的背面和第二电池片100b的背面具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和第二极性焊盘102均靠近电池片边缘,且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的不同极性焊盘靠近同一空隙。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所含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和第二极性焊盘102均相对设置时,第一电池片100a具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与第二电池片100b具有的第二极性焊盘102,靠近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之间的空隙。

如果相邻两个电池片不同极性焊盘所相应的电池片为一个同一互联件,如图2b所示,第一电池片100a具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与第二电池片100b具有的第二极性焊盘102,通过同一互联件200焊接。此时,利用同一互联件200实现第一电池片100a具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与第二电池片100b具有的第二极性焊盘102互联。

如果相邻两个电池片不同极性焊盘所相应的电池片为不同的互联件,如图2c所示,第一电池片100a具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相应的互联件为第一互联件200a,第二电池片100b具有的第二极性焊盘102相应的互联件为第二互联件200b,且第一互联件200a远离第一电池片100a的一端和第二互联件200b远离第二电池片100b的一端均焊接在汇流条300上。此时第一互联件200a和第二互联件200b共用一条汇流条300,第一互联件200a、汇流条300以及第二互联件200a可以构成互联组件,串联第一电池片100a和第二电池片100b。

图4a~图4c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电池串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a~图4c所示,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条汇流条300。每条汇流条300可以与相应互联件200焊接在一起,以实现电池片100互联。在实际应用中,汇流条300可以与相应互联件200提前焊接在一起,再将互联件200远离汇流条300的一端焊接在相应极性焊盘上,也可以先将互联件200的一端焊接在相应极性焊盘上,再将汇流条300焊接在互联件200远离相应极性焊盘的一端。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4a所示,可以先两两串焊在一起,形成电池串,再将2个电池串利用汇流条300并联在一起,形成电池串组。例如:2行2列的半片电池(共4个)中,每列电池片所含有的两个电池片100通过互联件200串联,形成电池串,再利用汇流条300将2个电池串并联在一起,形成图4a所示的电池串组。

在另一种示例中,如图4b所示,可以先4个为一组串焊在一起,形成电池串,再将各个电池串利用汇流条300并联在一起,形成电池串组。例如:4行2列的半片电池(共8个)中,每列电池片中,两两电池片100之间通过互联件200串联,形成电池串,再利用汇流条300将2个电池串并联在一起,形成图4b所示的电池串组。

在又一种示例中,如图4c所示,可以将两个电池片100为一组,串联在一起,形成电池串,然后将各个电池串按照设计电路进行串并联,形成电池串组。例如:4行6列的半片电池(共24个)中,每列电池片100,先两个电池片100为一组利用互联件200串联,形成1个电池串,再利用两个互联条以及连接两个互联条的汇流条300将12个电池串互联成图4c所示的电池串组。

如图4c所示,上述互联件200互联相邻两个电池片100时,相邻两个电池片200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内容纳相应互联件200。为了提高组件视觉效果,图4d示例出图4c所示的电池串组的正面示意图。如图4d所示,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100之间电池片100之间的视觉遮挡层400。视觉遮挡层400位于至少一个互联件200朝向电池片正面的表面。此时,视觉遮挡层400可以将照射在视觉遮挡层的太阳光散射至周围的电池片,提高电池片的光线利用率。并且,太阳能电池组件内所使用的粘结层(如图1所示的第二粘结层j2)等为容易老化变色的聚合材料,例如:eva在与cu材料或其它材料长期接触的情况下,容易变成棕色,利用视觉遮挡层400可以有效降低eva变色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观影响。

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如图4d所示,可以先将视觉遮挡层400贴在互联件200上,然后将互联件200与相应极性焊盘焊接在一起,使得视觉遮挡层400朝向电池片100正面的表面,以达到遮挡互联的目的,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观良好。例如:该视觉遮挡层400的材料可以为遮光材料,其颜色可以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板颜色接近或相同。例如:当采用白色背板时,所使用的视觉遮挡层的颜色为白色,当采用黑色背板时,所使用的视觉遮挡层的颜色为黑色。

图4a~图4c所示的电池片100可以为图5所示的完整电池片ba,也可以为切片电池片。图5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片的切片示意图。如图5所示,这些切片电池片可以由一片完整电池片ba切割完成,切割工艺可以采用现有切割工艺实现。该切片电池片为1/n的切片电池片,n为一片完整电池片ba切割后形成的电池片数量。例如:在完整电池片ba上形成划片道h,并沿着划片道h切割完整电池片ba,可以形成两个被定义为半片电池片的电池片100。当然,完整电池片ba还可以被切割成更多的面积大致相等的子电池,此处不做赘述。

当采用如图4a~图4c所示的互联件200互联切片电池片互联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内的电池片常使用串联-并联结构互联,以保证每根主栅的电流降低为原来的1/2,内部损耗降低为整片电池的1/4,进而提升组件功率。但此处电池面积的减小可以降低互连的电阻损耗,提高能量输出效率,但会存在多次的切割损伤,可能会对电池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权衡后决定切割和串接设计。例如:当多个切片电池片串并联在一起时,可以使得太阳能光伏组件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可以将比较多的电池片串联在一起,至于电池片数量,则不予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一种示例中,上述电池片的背面可以为多主栅结构(multibusbar,缩写为mbb)设计。mbb设计可以缩短电流在细栅上的传导距离,电池电流搜集路径缩短50%以上,降低横向电阻的损失,并减少封装损失,使得组件具有较高效率。

多主栅的主栅数量主要取决于电学和光学的平衡,增加主栅数量可以降低串联电阻,但是相应增加了遮光面积。基于此,每种极性焊盘的数量可以为6bb~15bb。焊盘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尺寸优选为2mm×3mm。每种极性焊盘与相应电池片边缘的最小距离可以为3mm,以防止应力过大所导致的电池片裂片。

为了提高电池效率,可以选用比较细的主栅用于mbb设计加小片电池设计。例如:上述电池片可以为长方形的9bb半片ibc电池。此时,ibc电池的背面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即前文相对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9个第一极性焊盘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靠近一条长变,9个第二极性焊盘沿着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靠近另一长边。相比于其它数量的栅线,9bb半片ibc电池具有效率较高,且焊接工艺难度较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背接触电池互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联件,以缓解焊接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准确性。

图6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联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包括:柔性绝缘基材210以及形成在柔性绝缘基材210上的多个结构焊带220。

如图6所示,上述多个结构焊带220可以间隔设在柔性绝缘基材210上,柔性绝缘基材210的结构可以为条形结构,使得多个结构焊带220沿着柔性绝缘基材210的条形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当电池片具有的某种极性焊盘与相应互联件焊接时,该互联件相应的极性焊盘的数量与互联件所含有的结构焊带的数量有关。例如:图4a所示的电池片的第一极性焊盘101和第二极性焊盘102数量均为9个,那么柔性绝缘基材210上所设的结构焊带220数量可以为9个,当然也可以比9个少,或者比9个多,以满足不同电路设计需要。基于此,当电池片具有的某种极性焊盘与相应互联件焊接时,该电池片中,每种极性焊盘含有的每个极性焊盘与相应所述互联件含有的对应结构焊带焊接。

与传统互联焊带相比,图6所示的多个结构焊带220间隔设在柔性绝缘基材210上,可以减少焊带材料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使得互联件所含有的结构焊带220与电池片的背面接触面积减少,降低互连时热应力的影响,提高太阳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当多个结构焊带220可以间隔设在柔性绝缘基材210时,所形成的互联件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结构焊带220可以通过柔性绝缘基材210释放因为高低温差异(例如: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热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应用于背接触电池间互联时,互联件所包括的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为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除焊盘以外的区域提供电性隔离,进而降低漏电可能性,提高电池效率。也就是说,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避免结构焊带220与电池片不需要互联的区域形成分流路径,从而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另外,如图6所示,当互联件与相应极性焊盘焊接过程中,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对多个结构焊带220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220与焊盘的相对位置偏移,从而提高焊接准确性,从而避免结构焊带220与焊盘未对准情况下发生电短路。并且,如图2a~图2c所示,当互联件200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时,图6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部分或全部位于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如果柔性绝缘基材210部分位于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那么柔性绝缘基材210没有位于空隙或电池片一侧的区域可以贴合在电池片的边缘。

当互联件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空隙或电池片的一侧,图6所示的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遮挡电池片边缘的空隙,减少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物通过电池片边缘迁移至电池片正面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焊接过程、后续工艺或使用过程中颗粒物对于电池片正面的污染。另外,柔性绝缘基材210还可以作为背接触池的间隔标记,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装对称性和美观性。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如图6所示,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化学蚀刻工艺、电火花加工工艺、激光切割工艺或其它合适的制造工艺形成结构焊带220。将多个结构焊带220间隔的设在柔性绝缘基材上,不仅可以制造出应变消除能力优越的互联件,还具有比较低的制造成本。制造结构焊带的原始焊带厚度可以为0.02mm-0.3mm,宽度为3mm-7mm。例如:原始焊带为无氧铜或t2紫铜等铜基材料,含铜量≥99.99wt%,导电率≥98%。焊带为双面涂层,涂层材料为sn63pb37,涂层厚度为0.02-0.1mm,涂层熔点约183℃。焊带抗拉强度≥150n/mm2,断裂伸长率≥20%,屈服强度≤65mpa。

如图6所示,每个结构焊带220可以采用热压或粘结的方式形成在柔性绝缘基材210上,使得结构焊带220与柔性绝缘基材210形成一体式互联件。当每个结构焊带220采用粘结方式形成在柔性绝缘基材210时,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为绝缘聚合物材料。该聚合物材料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烯烃(po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仅限于此。粘结剂可以为高分子类粘结剂,包括但不仅限于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缩醛、丙烯酸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脂、丁基橡胶、丁腈橡胶、酚醛-聚乙烯醇缩醛、环氧-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但不仅限于此。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6所示,当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具有空隙时,且互联件容纳于该空隙,互联件所含有的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也可以为透明柔性绝缘基材。如果互联件所含有的柔性绝缘基材210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由于柔性绝缘基材210部分或全部位于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之间的空隙,因此,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作为视觉遮挡结构使用,使得从太阳能电池组件正面观察时,不会看到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的结构焊带220,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性。

如图6所示,当柔性绝缘基材210为遮光柔性绝缘基材,尤其是透明柔性绝缘基材时,为了提高视觉效果,一方面可以将前文视觉遮挡层贴在柔性绝缘基材210需要朝向电池片正面的表面,以对结构焊带220进行遮挡;另一方面,可以对柔性绝缘基材210进行改进。

例如:上述柔性绝缘基材的表面局部或整面具有遮挡涂层。遮挡涂层可以位于柔性绝缘基材的一面,也可以位于两面,以使得柔性绝缘基材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此处遮挡涂层的颜色可以参考前文视觉阻挡层的颜色,其效果亦可以参考前文视觉遮挡层的相关描述。

又例如:上述柔性绝缘基材具有离型层的单面胶带或具有离型层的双面胶带。该离型层可以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加工过程中环境或操作台面对胶带表面的污染。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如图4a~图4d和图6所示,当上述互联件焊接在相应极性焊盘时,如果柔性绝缘基材210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片100之间时,柔性绝缘基材210朝向电池片正面的表面可以具有离型层。该离型层的颜色可以参考前文视觉遮挡层的颜色,效果亦可以参考前文视觉遮挡层的相关描述。同时,在柔性绝缘基材210朝向电池片背面(即形成多个结构焊带220的表面),柔性绝缘基材210位于相邻两个结构焊带220之间的区域,也可以形成离型层,用以防止颗粒物污染(来源于组件加工或后续使用)。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可以利用单面胶带具有粘性的一面贴附在相邻两个电池片靠近同一空隙的边缘,使得单面胶带具有粘性的一面朝向电池片正面,接着将结构焊带焊接在相应极性焊盘上。此时,单面胶带作为柔性绝缘基材起到焊接前定位作用,使得焊接结构焊带时,结构焊带位置不容易发生偏移。当然,对于双面胶带来说,只要将任意一面贴附在相邻两个电池片靠近同一空隙的边缘。此处不做赘述。

图7a和图7b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构焊带的两种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每个结构焊带220具有两个焊接部以及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221。连接部221分别与两个焊接部连接。连接部221至少部分部位位于柔性绝缘基材210上。两个焊接部伸出柔性绝缘基材。例如:每个焊接部均可以为实心平面,两个焊接部可以沿着相反方向伸出柔性绝缘基材210。

当电池片所具有的每种极性焊带与相应互联件对应的结构焊带焊接时,每种极性焊带所含有的每个极性焊带与该互联件所含有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一个焊接部焊接。焊接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此采用电磁或红外焊接方式焊接在电池片具有的相应极性焊盘上。并且在焊接、层压或后续使用过程中,如果焊接部产生热应力,可以通过连接部将热应力转移至柔性绝缘基材上,利用柔性绝缘基材的柔性作用释放热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

具体来说,如图7a和图7b所示,上述两个焊接部包括第一焊接部221a与第二焊接部221b。该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均用于与相应极性焊盘焊接。例如:第一焊接部221a与第一极性焊盘焊接时,第二焊接部221a用以导出电流,其可以与汇流条或者另一个电池片的第二极性焊盘焊接。

如图6、图7a和图7b所示,当每个结构焊带220采用热压形成在柔性绝缘基材210上,上述柔性绝缘基材210的厚度尽可能薄,例如柔性绝缘基材210的厚度小于0.02mm,可以减少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弯曲程度,以使得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尽量以水平的方式焊接至相应极性焊盘上,从而提高焊接可靠性。当然,如果所选择的柔性绝缘基材210具有热塑性,在层压工艺中,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在层压热场环境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延展,进而使得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填充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从而完全遮挡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空隙,但又不会延展至电池片背面区域,影响电池片发电。另外,结构焊带2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柔性绝缘基材210的厚度的1/3,以避免热压过程中,热压压力过大使得结构焊带220将柔性绝缘基材210切断的问题。基于此,原始焊带厚度可以为0.12mm,宽度优选为5mm。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上述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中轴线可以共线设置。此处定义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为长方形的情况下,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为中轴线。这种情况下,从第一焊接部221a流向第二焊接部221b的电流,可以尽量以接近直线的方式传导。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上述第一焊接部221a的宽度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宽度可以均小于连接部221的最大宽度。例如:当第一焊接部221a、第二焊接部221b和连接部221均为长方形结构时,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尺寸可以为6mm×1mm,连接部221的尺寸可以为6×3mm。此时,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宽度均为1mm,连接部221的宽度为3mm。

在一种示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与连接部221均采用如图7a所示的直角过度方式或者如图7b所示的弧线过渡方式连接。当采用如图7b所示的弧线过渡方式连接时,弧线过渡处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进一步降低结构焊带220因为温度变化(焊接温度变化或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

如图2a、图7a和图7b所示,对于同一电池片来说,第一互联件200a所含有的第一焊接部221a与该电池片100具有的第一极性焊盘101焊接,第二互联件200b所含有的第二焊接部221b与该电池片100具有的第二极性焊盘102焊接。

对于相邻两个电池片来说,如果相邻两个电池片具有的不同极性焊盘所相应的电池片为同一互联件,如图2b、图7a和图7b所示,同一互联件200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a与第一电池片100a所具有的每个第一极性焊盘101一一对应焊接,同一互联件200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1b与第二电池片100b所具有的每个第二极性焊盘102一一对应焊接。如果相邻两个电池片具有的不同极性焊盘所相应的电池片为不同的互联件,如2c、图7a和图7b所示,第一互联件200a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a与第一电池片100a所具有的每个第一极性焊盘101一一对应焊接,第二互联件200b所包括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第二焊接部与第二电池片100b所具有的第二极性焊盘102一一对应焊接,汇流条300分别与第一互联件200a所具有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第二焊接部221b和第二互联件200b所具有的每个结构焊带具有的第一焊接部221a焊接。

图8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绝缘基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柔性绝缘基材210内具有导电层212。在图7a和图7b中各个结构焊带220具有的连接部221通过导电层212电连接。应理解,图8中的导电层212均部分裸露,但在实际情况中,图8裸露的导电层212一般会被柔性绝缘基材210包埋,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损耗。

如图8所示,上述导电层212可以为导电条带或相互接触的金属颗粒构成的导电颗粒层。导电条带可以为铜带、银带、铝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电颗粒层可以包括相互接触的铜颗粒、银颗粒、铝颗粒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柔性绝缘层的一面形成导电颗粒浆料,并在不损坏柔性绝缘基材210的前提下,将其中所含有的溶剂去除(例如低温烘干),形成导电颗粒层。接着在柔性绝缘层形成导电颗粒层的表面覆盖另一柔性绝缘基材210,使得柔性绝缘基材内形成导电颗粒层。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7a、图7b和图8所示,当导电层212将各个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连接部221电连接在一起,使得导电层212可以作为横向导电通道使用。当多个结构焊带220中的一个结构焊带220含有的第一焊接部221a与第一极性焊盘出现焊接不良的情况,该结构焊带220作为垂直导电通道的局部失效,但是该结构焊带220还可以利用导电层将电流传导至其它焊接良好的结构焊带220,避免垂直导电通道局部失效时,电池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互连件的连接可靠性。

图9a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图9b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a和图9b所示,每个结构焊带220具有的连接部221背离柔性绝缘基材210的表面裸露。此时,可以将多个结构焊带220放置在柔性绝缘基材210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将多个结构焊带220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210上。

如图9a和9b所示,当柔性绝缘基材210内具有导电层212时,柔性绝缘基材210包括两层柔性绝缘层211以及位于两层柔性绝缘基材211之间的导电层212。此时,采用热压工艺将多个结构焊带220压合在柔性绝缘基材210的一面时,可以控制压力,使得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连接部221底部与导电层212接触。

图10a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示例的互联件结构示意图。图10b示例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一种剖视图。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每个结构焊带220具有的连接部221被包埋在柔性绝缘基材210。每个结构焊带220具有的连接部221至少部分被包裹在柔性绝缘基材210内。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从柔性绝缘基材210的两个相反方向伸出。此时,图10a所示的互联件为三明治结构,可以利用柔性绝缘基材210对结构焊带220进行进一步固定,这不仅进一步降低或消除焊接过程中结构焊带220有可能发生的位移,还可以在结构焊带220所具有的一个焊接部受力翘曲的情况下,消除结构焊带220与柔性绝缘基材210连接失效的可能性,从而确保结构焊带220与柔性绝缘基材210的连接稳定性。

图10c示例出图10a所示的互联件在a-a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如图10c所示,当采用热压工艺将多个结构焊带压合在两个柔性绝缘层211之间,柔性绝缘基材210内包埋导电层212。此时,可以在一个柔性绝缘层211形成导电层212后,再在该柔性绝缘层211形成导电层212的表面形成图7a或图7b所示的结构焊带220。在此基础上,再在该柔性绝缘层211形成导电层212的表面压合另一柔性绝缘层211。此时,每个结构焊带220具有的连接部221至少部分被包裹在两个柔性绝缘层211之间,从而保证每个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连接部221直接与导电层212接触。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上述连接部221具有用于释放应力的镂空结构lk,除了镂空结构lk外,连接部221其它区域均为实心结构。此时,可以利用镂空结构lk释放因为焊接过程、层压过程和户外高低温差异所产生的应力,进而降低背接触电池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提高焊接稳定性和长期使用可靠性。

图7a和图7b所示的镂空结构lk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t。每个通孔t的图案为封闭图案。此时,此处的封闭图案是指镂空结构lk的轮廓图案封闭。这种情况下,连接部221的边缘轮廓完整,可以保证结构焊带220具有良好的强度。每个通孔的图案为多边形图案、圆形图案、椭圆形图案或异形图案。多边形图案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举例说明,通孔的形状为长方形,长度可以为1mm-10mm。

图11a~图13a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图11b~图13b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排通孔的三种分布示意图。如图11a~图13a和图11b~图13b所示,图7a和图7b所示的镂空结构lk包括m排通孔,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排通孔包括至少一个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平行于连接部221的任一方向形成在连接部221。例如: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分布方向(第一方向a)分布。又例如:当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垂直于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分布方向(第二方向b)分布。

当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如图11a~图13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时,通孔t为狭缝式通孔或者是长方形通孔,可以对相邻两排的通孔t的分布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强度、应力消除能力合适的情况下,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之间具有较短的电路路径。

当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沿着如图11b~图13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时,通孔t为狭缝式通孔或者说长方形通孔,通孔t的长度方向如果是从垂直于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分布方向分布时,那么可以调整两排通孔的间距,使得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的电流尽量以直线方式通过连接部221传到至另一个焊接部,从而减少电流损耗。

示例性的,相邻两排通孔错位分布。此时,连接部所具有的m排通孔可以比较均匀的释放结构焊带所产生的应力,进而进一步降低背接触电池变形的程度。当然还可以调整各排通孔的分布形式,以平衡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举例说明,如图11a和图11b所示,该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连接部221具有错位分布的两排狭缝式通孔,每排狭缝式通孔含有一个狭缝式通孔。这两排狭缝式通孔可以沿着图11a所示的第一方向a分布,也可以沿着图11b所示的第二方向b分布。

如图11a所示,当2排通孔按照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1排通孔的端部和第2排通孔的端部交错,使得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可以沿图11a所示的虚线方向进行传导。

如图11b所示,当2排通孔按照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通孔为狭缝式通孔。狭缝式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同。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缝式通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以图11b所示的虚线方向传导电流提供硬件基础。

示例性的,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2个。此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减小再增加。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减小再增加,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221的结构强度先增加再减小,连接部221的应力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221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221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221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当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沿着两个焊接部的分布方向形成在连接部221时,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减小再增加,且每排通孔的首尾两端与连接部22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先减小再增加,那么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之间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21的电流路径尽可能短。

举例说明,如图12a和12b所示,该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连接部221具有3排狭缝式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均包括2个狭缝式通孔,第2排通孔包括1个狭缝式通孔。且第2排通孔所包括的一个狭缝式通孔比第1排通孔所包括的狭缝式通孔的长度长,但不超过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的端部。此时,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多,两端而第2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少,可以使得连接部221两端的应变消除能力比较高,但强度比较弱,中间部位应变消除能力差,但强度比较高,因此,m排通孔的分布方式可以平衡连接部221各个区域的应变消除能力和强度,使得结构焊带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变消除能力。

如图12a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2排通孔的端部不超过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的端部,使得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21的电流路径按照图12a所示的虚线进行传导。

如图12b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通孔均为狭缝式通孔,狭缝式通孔的长度方式沿着第一方向分布。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缝式通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21的电流路径按照图12b所示的虚线进行传导。

示例性的,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当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1排通孔和第m排通孔所包括的通孔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个。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每排通孔包括的通孔数量先增加再减小。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如果每排通孔沿着排方向的长度先增加再减小,那么沿着第1排通孔至第m排通孔的分布方向,连接部221的结构强度先减小再增加,连接部221的应力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基于此,可以利用通孔在连接部221的分布方式调节连接部221各个区域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使得连接部221的强度和应力释放能力达到协调。

举例说明,如图13a和图13b所示,该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连接部221具有3排狭缝式通孔。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均包括1个狭缝式通孔,第2排通孔包括2个狭缝式通孔。且第1排通孔所包括的一个狭缝式通孔比第2排通孔所包括的狭缝式通孔的长度长,但第1排通孔的端部和第3排通孔不超过第2排通孔的端部。此时,第1排通孔和第3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小,而第2排通孔所含有的狭缝式通孔数量比较多,可以使得连接部221两端的强度比较高,但应力消除能力比较差,中间部位应变消除能力差比较高,但强度比较差,因此,m排通孔t的分布方式可以平衡连接部221各个区域的应变消除能力和强度,使得结构焊带220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应变消除能力。

如图13a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第一方向a分布时,第1排通孔的端部和第3排通孔不超过第2排通孔,使得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21可以沿着图13a所示的虚线方向流动。

如图13b所示,当3排通孔按照第二方向b分布时,每排通孔均为狭缝式通孔,狭缝式通孔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a分布。此时,可以调整相邻两排狭缝式通孔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焊接部221a和第二焊接部221b所传导的电流在连接部221可以沿着图13a所示的虚线方向流动。

图14示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联件的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互联件的制造设备包括第一上料机构s1、冲压成型机构s2、裁剪机构s3、第二上料机构s4、材料复合机构s5和收卷机构s6。上述冲压成型机构s2具有冲压头和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包括上冲模和下冲模。上冲模和下冲模具有与结构焊带220相应的结构焊带形成部。该结构焊带形成部的结构图可以参考前文结构焊带的结构,具体包括两个焊接形成部以及位于两个焊接形成部之间的连接形成部。该连接形成部分别与两个焊接形成部连接,连接形成部具有用于在焊带上形成镂孔结构。下面结合图15所示的互联件的制造方法在各个阶段的结构流程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互联件的制造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上述第一上料机构s1可以向冲压成型机构提供如图14所示的焊带w。冲压成型机构s2所包括冲压头控制下冲模和上冲模合模和脱模,对焊带w进行冲压,获得如图14所示的连接结构焊带lx。该连接结构焊带lx由多个前文描述的结构焊带220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相邻两个结构焊带220所含有的一个焊接部连接。裁剪机构s3用于将相邻两个结构焊带220连接在一起的焊接部裁开,形成独立的多个结构焊带220。第二上料机构s4可以向材料复合机构s5提供柔性绝缘基材210。材料复合机构s5可以为热压对辊机构,可以在50~120℃,5s~30s(例如100℃)将柔性绝缘基材210可以将多个结构焊带220热压至柔性绝缘基材上,形成互联件。收卷机构将互联件卷绕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互联件采用三明治结构时,上述第二上料机构s4可以包括两个上料辊,均用于向材料复合机构s5提供柔性绝缘基材210。材料复合机构s5不仅可以实现两层结构复合,也可以实现三层结构复合。例如:将多个结构焊带沿着柔性绝缘基材的长度方向间隔,并采用热压方式该柔性绝缘基材分布结构焊带的表面形成柔性绝缘基材,从而形成三明治结构的互联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