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56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缆连接器组合,尤其指一种结构组装稳固,接地效果佳,可提供稳定电讯传输的电缆连接器组合。
电缆连接器组合通常设有一接地机构,用以将电缆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消除,并屏蔽电磁干扰。台湾专利第86102089号、86102095号等公开了部分相关的现有技术,如图4及图5所示,此现有电缆连接器组合6大体包括一矩形绝缘本体61,其朝向对接的一侧凸设有一中空状的对接部62,此对接部62的内部空腔即形成一对接槽63,而对接槽63内则收纳有导电端子7与接地端子9。电缆8包括导线81、内绝缘层82、金属屏蔽层83以及外绝缘层84,其端部去掉外皮而露出一小段金属导线81用于插入端子插道631中与装设于其中的导电端子7导通。而其端部邻靠裸露的导线81处则剥除外绝缘层84而露出金属屏蔽层83,此金属屏蔽层83用于包覆导线,以防止邻靠的导线之间相互干扰而影响电讯传输的品质,并由该金属屏蔽层83提供讯号传输中遮蔽与接地防止静电的效果。另,接地端子9为一长方形板体构造,请参照图5,其一端91收容于对接槽63内,另一端的两侧边缘处则各朝相反方向弯折凸伸出一对弯折片92a及92b,这些弯折片92a及92b呈抱合状,组装时,电缆8端部的金属屏蔽层83装插于此接地端子9上呈抱合状的弯折片92a及92b中,同时对弯折片92a及92b进一步加压使其合拢,从而将电缆8固定住。这样,借助于金属屏蔽层83与接地端子9的接触,可使电缆8及对接连接器中传输的杂讯及产生的静电由此金属屏蔽层83通过接地端子9导出,从而达到消除杂讯的目的。
然而,以上所述现有电缆连接器组合的构造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电缆中多数的导线除与接地端子夹持固定的数根外,其余导线均直接裸露插入绝缘本体内与导电端子导通,而导电端子上并无相应设置的固定机构将其固定,因而在实际插拔使用过程这些部位容易发生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导致电讯传输不稳定。再则,所述电缆连接器组合的构造中并未设有用以对其端子及导线进行屏蔽以防止电磁干扰的装置,因而在对接时容易受到外部的以及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的对接插拔及电性导通功能,更具有防止电缆导线松脱或接触不良的功能,并可进一步提供良好的接地防止静电以及屏蔽电磁干扰效果的电缆连接器组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设置了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线缆、电路板、遮蔽壳体及外盖体等组件,其中,绝缘本体上设有对接槽,并于对接槽内设有若干个贯通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室;若干个导电端子对应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室内。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一端贯穿绝缘本体而延伸到对接槽相反的另一侧面外并且焊接在电路板的一侧,而线缆端部金属导线则焊接于电路板的另一侧,而且线缆上邻靠端部导线处剥除外绝缘层而露出金属屏蔽层,该金属屏蔽层亦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与金属导线同一侧。另外,遮蔽壳体内表面适当位置处设有抵压装置,该抵压装置可紧迫抵压在所述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金属屏蔽层上,不仅可加强这些线缆的稳固性以防止其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更可由此抵压装置与线缆的金属屏蔽层电性接触,而通过遮蔽壳体进一步与预定的导电路径导通,从而达成良好的接地效果。
依据上述特征,可具体地由上、下两个壳体扣合形成遮蔽壳体将绝缘本体包覆于其内,且遮蔽壳体的一侧对应绝缘本体的对接槽设有开口,另一侧则对应线缆设有通孔。在壳体的开口与通孔之间的内表面上,对应焊接于电路板的线缆金属屏蔽层朝内设有弯折弹性抵压片。所述抵压片呈“ㄈ”形弯折延伸在遮蔽壳体的内表面上,在组装时,其恰可紧迫抵压在焊接于电路板的线缆金属屏蔽层上,从而达到上文所述的效果。
与相关的现有电缆连接器组合相比,本实用新型除了同样具有良好的电性通路功能之外,更进一步具有接地效果更佳、消除静电与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更好的突出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现有电缆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5是现有电缆连接器的电缆端部及其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1包括有绝缘本体11、若干导电端子12、线缆20、电路板30、遮蔽壳体40及外盖体50等组件。其中,绝缘本体11为纵长体,其一侧设有对接槽111,此对接槽111内设有一肋板112,并且绝缘本体11纵长方向两端部各设有一支持部113,其上设有定位孔114。若干导电端子12装设于绝缘本体11上,其一端延伸至对接槽111内并嵌置在肋板112的板面上成为对接端121,另一端则贯穿绝缘本体11而露在另一侧之外成为接合端122,且此接合端122焊接在一小型电路板30的一侧上。又,线缆20末端剥除绝缘层而裸露出其导线21,这些导线21直接焊接于电路板30的另一侧,通过电路板33上的电路而与导电端子12导通;同时线缆20上邻靠于裸露的导线21处剥除了外绝缘层而裸露出其中的金属屏蔽层22,此金属屏蔽层22亦焊接固定在电路板30上且与导线21同侧。另外,遮蔽壳体40包括上、下两个壳体41与42,所述壳体41与42相同的一侧各设有开口411及421以供对接之用,与开口421相反的一侧则设有用以导接线缆20的通孔427。壳体内表面422上靠近其开口421两侧各冲设有定位片425,并且内表面422上稍靠中部位置处对应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线缆金属屏蔽层22设有一对弯折的抵压片426(于另一壳体41的内表面上则设有相同形状的另一对抵压片416);而壳体42的侧壁423上设有若干扣持片424,另一壳体41的侧壁413上则对应设有扣持孔414,可配合所述扣持片424扣入,从而将两个金属壳体41及42紧密扣合为一体。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1处于组装状态的侧向剖视图与正向剖视图。如图所示,组装时,遮蔽壳体42内表面422上所设的定位片425可插入绝缘本体11支持部113的定位孔114内,借助所述定位片425与定位孔114内壁之间的卡持配合而将绝缘本体11固定在遮蔽壳体40内。而分别设于遮蔽壳体40的侧壁413及423上的扣持孔414及扣持片424则互相配合扣持而使上、下两壳体组合为一体。同时,分别设于遮蔽壳体40的内表面412及422上的弯折抵压片416及426恰可紧迫抵压在线缆20焊接于电路板上的金属屏蔽层22上,凭借其弹性压力将金属屏蔽层22压紧以加强其稳固性,防止在使用中线缆20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并由抵压片416及426与线缆20金属屏蔽层22的电性接触,而可通过遮蔽壳体40使线缆的金属屏蔽层22进一步与预定的导电路径导通,以将线缆传输中的杂讯以及静电从此导电路径传输出去,从而达到消除静电干扰的良好效果。同时,由于遮蔽壳体40的遮蔽保护作用,使电缆连接器组合1亦具有屏蔽干扰的功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缆连接器组合1具备了较佳的接地和防止静电干扰以及屏蔽电磁干扰的功能,可达到使电讯稳定、真实传输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线缆、电路板、遮蔽壳体及外盖体,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对接槽,在对接槽内设有若干个贯通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室;若干导电端子组装在端子收容室内,其包括收容于对接槽内的接触部以及露出绝缘本体外的接合部;遮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之外,其对应于绝缘本体的对接槽设有开口,并对应于线缆设有通孔;而外盖体则将上述构造一体遮盖容纳,并相应设有对接孔及线缆通孔;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接合部及线缆端部导线分别焊接于一电路板的两侧,二者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形成电性导通;并且在遮蔽壳体的内表面上朝内设有用于压紧线缆导线的抵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是,遮蔽壳体由上、下两个金属壳体扣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是,遮蔽壳体的抵压装置是由上、下壳体的表面朝内对称冲压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是,遮蔽壳体的抵压装置是呈“ㄈ”形弯折延伸在壳体内表面上的弹性板片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是,上、下两个遮蔽壳体中至少一个壳体的内表面靠近其开口处两侧各凸设有定位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是,绝缘本体的对接槽两端各设有一支持部,此支持部上对应遮蔽壳体的定位片设有定位孔,组装时所述定位片插入定位孔内而将连接器主体固定于遮蔽壳体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是,上、下遮蔽壳体的侧壁上对应设有若干扣持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有外盖体、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电路板以及电缆等构造,其中,电路板分别与装设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以及电缆端部的导线电性连接,并借助设于遮蔽壳体上的抵压装置对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电缆的紧迫抵压,而防止这些电缆松脱或接触不良,并且抵压装置与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接触,这样可通过遮蔽壳体进一步与预定的导电路径导通,为电缆连接器组合提供良好的接地屏蔽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364580SQ9825225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9日
发明者郭洲荣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