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61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使电子卡与电路板之间构成电性通路的电子卡连接器。


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电子卡连接器设有绝缘本体90、收容于绝缘本体90内的导电端子91、遮蔽壳体92及退卡机构93等主要构件,其中退卡机构93包括依序枢接组装为一体的推杆930、转动板931及退出板932。当推杆930沿其纵长方向移动时,连带转动板931以凸缘935为支点进行枢转,该凸缘935位于遮蔽壳体92相对设置的圆孔921内,且弹片936搭接于遮蔽壳体92的弧形孔922并沿其周缘滑动,通过扣接孔938及其内容置的扣接片937而带动退出板932沿纵长向顶出电子卡。电子卡受到外界施力而插入或退出皆需要转动板931枢转才能实现,为使转动板931受施力而枢转时不致于脱落,遮蔽壳体92的顶端缘经连续弯折后形成一端开口的勾持部923,该勾持部923设有一底边924,该底边924与遮蔽壳体92平行且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转动板931,并且当插入电子卡时供退出板932滑入(如图3所示)。然而该勾持部923的封闭式构形折弯点较多,从而使得冲制成型过程繁琐,而且占用了电子卡连接器的宝贵空间。此外,该勾持部923对沿垂直遮蔽壳体92方向上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若在制造过程中弯折不当造成该尺寸过大,则会导致转动板931与退出板932间存在间隙,而当电子卡插入或退出时有松动的可能,进而无法有效防止转动板的脱落。而如果该尺寸过小,一方面可能使转动板931与退出板932及遮蔽壳体92间结合较紧,而使摩擦力增大并造成电子卡的插入力或退出力变大,还可能使所形成的容置空间无法容置转动板931及退出板932,则当插入电子卡时会导致退出板932顶到勾持部923底边924而无法顺利滑入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蔽壳体的勾持部为开放式设计的电子卡连接器,从而使电子卡插接或退出的动作平稳顺畅,且无转动板脱落及退出板无法顺利滑入定位等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罩盖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及退卡机构,其中退卡机构设有依序枢接组装为一体的推杆、转动板及退出板,且推杆搭接至遮蔽壳体旁侧,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相邻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勾持部,该勾持部自顶端缘直接弯折延伸而成,且与遮蔽壳体的纵长方向形成一夹角,以容置退卡机构的转动板及供退出板滑入。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遮蔽壳体的勾持部与纵长方向形成的夹角为80°~85°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当电子卡插入或退出时退卡机构的转动板不会脱落、退出板可顺利滑入、勾持部开放式设计可减少冲制弯折次数,从而简化加工制程及节省电子卡连接器的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电子卡连接器遮蔽壳体与退卡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沿III-III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遮蔽壳体与退卡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电子卡插入前图5沿V-V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电子卡插入后图5沿V-V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请参阅图4,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罩盖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4及退卡机构3等主要构件,其中导电端子2一端设为插接端20,用以与电子卡(未图示)相插接,相对的另一端设为焊接端21,可电性连接至主电路板(未图示)上,从而使电子卡与主电路板间构成电性通路。该退卡机构3包括推杆30、转动板33及退出板34,三者依序枢接组装为一体,而遮蔽壳体4罩盖于绝缘本体1外围,且一部分固定于绝缘本体1,另一部分相对的两侧边弯折形成可引导及容置电子卡的空间。此外,该遮蔽壳体4相对退卡机构3设有组接构造。
如图5所示,退卡机构3的推杆30为一纵长体,其包括滑动部303及按键301,该按键301设有嵌扣部302组接于遮蔽壳体4旁侧相对设置的嵌接部41,而滑动部303则搭接于遮蔽壳体4的搭接部42且可以沿纵长方向移动,该滑动部303相对按键301的一端设有方孔304,该方孔304可供转动板33相对设置的扣片331插入,该转动板33靠近中部处设有凸缘332用以插入遮蔽壳体4的圆孔44,且通过相对扣片331一端设置的弹片333而抵接于遮蔽壳体4的弧形槽46内,同时转动板33的一端缘容置于勾持部43(容后说明),至于退出板34中部处设有扣接片341以卡入转动板33邻近弹片333处的扣接孔334内,且其两端设有顶出片342可抵触于电子卡。此外,遮蔽壳体4相邻导电端子2的一端设有勾持部43,该勾持部43为开放式设计,其自遮蔽壳体4的顶端缘直接弯折延伸而成,且与遮蔽壳体4的纵长方向形成一夹角,该夹角为80°~85°范围内,以容置退卡机构3的转动板33及供退出板34滑入,从而使转动板33在电子卡插入或退出时不会脱落,且该勾持部43易于冲制成型。
如图5及图7所示,当电子卡沿纵长方向自遮蔽壳体4一端朝向靠近导电端子2的另一端插入时,其抵触于退出板34的顶出片342,从而将外界施力作用于退出板34,通过退出板34沿纵长方向的移动连带转动板33以凸缘332为支点进行枢转,而当电子卡与导电端子2的插接端20对接后,转动板33与退出板34的一端缘亦共同位于遮蔽壳体4的勾持部43,且推杆30的滑动部303沿纵长方向远离导电端子2一段距离并作用于按键301,在上述退出板34滑入遮蔽壳体4的勾持部43过程中,由于勾持部43采用了开放式设计而可顺利滑入。
如图5及图6所示,当外界施力作用于按键301时,其可使滑动部303朝向靠近导电端子2的一端移动,且通过滑动部303一端设置的方孔304而施力于其内容置的扣片331,进而使转动板33以凸缘332为支点进行枢转,并连带退出板34沿与滑动部303相反的移动方向移动,以退出电子卡且退出板34的端缘滑出遮蔽壳体4的勾持部43,当退出电子卡时转动板33的一端缘始终容置于遮蔽壳体4的勾持部43内而不会脱落。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退卡机构及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罩盖在绝缘本体的外围,其相邻导电端子一端设有可容置退卡机构的转动板及退出板的勾持部,其特征在于该勾持部自遮蔽壳体顶端缘直接弯折延伸而成,且与遮蔽壳体的纵长方向形成一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的勾持部与遮蔽壳体纵长向形成的夹角在80°~85°范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罩盖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及退卡机构等主要构件,其中退卡机构包含推杆、转动板及退出板,且依序枢接组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遮蔽壳体相邻导电端子一端设有勾持部,该勾持部自顶端缘直接弯折延伸而成,且与遮蔽壳体的纵长方向形成一夹角,从而可容置退卡机构的转动板及供退出板顺利滑入,且当电子卡插入或退出时转动板不会脱落。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377733SQ9922627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3日
发明者原友久, 赖明骏, 余宏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