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61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直接适用于不同工作电压及规格需求而无须在电路板上另行更换或加装其他电连接器的通用型电连接器。
为增强电脑的功能,电脑主电路板上通常设置有扩充用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上设有纵长形插槽,可供板卡状子电路板依据其边缘所设的接点插置其中并产生电性导通。此类功能扩充的子电路板包括有网路卡、显示卡及音效卡等。目前,主机板所设置的扩充用电连接器主要有两种规格,一是ISA介面,其是早期扩充电路功能所发展的介面,传输速率较慢。另一则为PCI介面,该介面的传输速率较快且应用较广。现有应用PCI介面的扩充用子电路板,依其实际工作的需求,而设定有5V及3.3V两种工作电压,以分别在该两种电压下发挥正常的作用。为有效区分该两种工作电压,使扩充子电路板插接于电连接器上时能正常运作并不致发生因电压不同造成子电路板的元件损坏现象,在电连接器及子电路板上通常设有防制措施。如图5A所示,适用于3.3V工作电压的PCI电连接器5通常在插槽51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两个识别凸块52、53,而与其相对应的板式子电路板6边缘则在该对应位置上设有缺槽61。另外,图5B所示为适用于5V工作电压的PCI介面电连接器5′,该电连接器于其插槽51′内的适当位置处也设有两个识别凸块52′、53′,其中一识别凸块52′的位置恰相同于前一规格电连接器5的识别凸块52,另一识别凸块53′则不同于电连接器5的另一识别凸块53。而与其相配接的子电路板6所设的缺槽62也对应调整其位置。因此,依据识别凸块53、53′的位置不同,可使设定为特定工作电压(如3.3V)的子电路板,将此种防制装置限制而无法由任何方向插入另一规格(即5V)的电连接器,而能有效保护子电路板避免误插损坏的状况。因为对于不同电压的子电路板必须与规格相符的电连接器相组接,如此将使电连接器厂商必须依不同需求而分别生产不同规格的电连接器。因此,不仅增加设计、制造费用,而且无法预先知道使用者的实际使用状态,而须将该两种电连接器均组接于主电路板上,导致资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转换键装置的电连接器,借助该插拔式转换键装置可直接产生辨识电路,从而可迅速地变更电连接器的规格设定,使其可依实际需求应用于不同工作电压下,并立即供不同规格的电子元件插接其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导电端子和转换键等构造,其中座体的一侧面上凹设有纵长状的插槽,该插槽由两侧壁围成,此两侧壁上设有多个沿平行于插槽凹入方向而贯穿侧壁的收容孔,该收容孔可收容导电端子于其内,且在收容有导电端子的特定收容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两切口位置处的收容孔旁侧则设有自插槽凹入的键沟,而在插槽内不同于第一、二切口的适当位置处设有与两侧壁一体连接的卡定部。另外,转换键包括有设于架体上的凸出体,当转换键组装入座体上时,凸出体将容置于第一切口或第二切口的两侧键沟间,导通或切断两侧收容孔内的端子,而产生一适当的讯号切换,使主电路板预先判知该电连接器是设定在何种工作电压下,以构成相容电路对即将插入的子电路板作出立即反应。再者,凸出体也可与卡定部相配合而产生限制作用,使特定电压规格且具配合凸出体及卡定部的缺槽的子电路板组接于电连接器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换键插入座体插槽内不同位置,可使具特定电压的电路导通,并直接产生辨识电路,使该电连接器可依实际需求应用在不同工作电压下。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优点是该电连接器在转换组接形态时仅须应用一简单元件插入不同的位置,以节省制造成本及设计费用,同时组装也很方便。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A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换键组入示意的剖视图。
图2C是图1沿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换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组入转换键示意后的剖视图。
图5A是现有运用于特定工作电压的电连接器和与其相对应的子电路板的俯视及侧视图。
图5B是现有运用于另一工作电压的电连接器和与其相对应的子电路板的俯视及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2、导电端子3、转换键4及扣件50等构件,其中座体2呈纵长状延伸,其一侧面上凹设有一定深度且呈纵长状的插槽21,该插槽21由两侧壁22、23包围并可供板式电子元件(如图5A、5B所示)插置其中。两侧壁22、23从插接电子元件的侧面至相对另一侧面间设有多个成排且贯穿侧壁22、23的收容孔24,该收容孔24内可容纳传输信号的导电端子3。请配合参照图1及图2A所示,导电端子3设有抵止部31、固定部32、接触部33及接合部34,其中抵止部31设于导电端子3的一端,且适当收容并抵靠于座体2接近插接面的收容孔24内壁,而固定部32则嵌置于收容孔24接近相对另一侧面的孔壁上,使端子3能够适当定位于收容孔24内。此外,设于抵止部31及固定部32间的接触部33延伸于收容孔24内并向插槽21方向弯折且凸出成弧面状,借此可提供端子适当弹性以在插槽21内与其它电子元件接触。又有接合部34自固定部32延伸出收容孔24外,以与主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固定。另于两侧壁22、23插接电子元件的侧面上至少两特定位置的收容孔24处开设有第一切口25和第二切口26,该切口的宽度至少能容纳一端子收容孔24,并于相应切口25、26的插槽21一侧内壁上凹设有平行插槽21并同样穿入座体2的键沟27。另于插槽21中段适当位置处凸设有与两侧壁22、23连接成一体的卡定部28,该卡定部28的设置位置可分别配合第一、第二切口25、26而使插槽21构成适用于不同电压规格的板式电子元件(如图5A、5B所示)对应插接。另于座体2且端子3的接合部34凸出于座体2的侧面适当位置上设有插接孔(未图示),其可用以插接扣件5,使该扣件5能在电连接器1组接于主电路板上于前后方向产生固持作用。
再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A、2B所示,其中转换键4包括有一座架41,该座架41向一侧延伸有具适当长度的凸出体42,且于凸出体42两旁各凸伸有侧臂43。凸出体42的延伸长度及宽度大致等同于设有键沟27处的插槽21的深度及宽度,且于凸出体42周缘设有适当深度的凹陷,以于其中设置一紧贴于凸出体42周缘的导电体44,该导电体44由金属制成,可与其他导电物质导通。另于两侧臂43与凸出体42间分别形成有缺口45,该等缺口45的构形与座体2的两侧壁22、23上的切口25、26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转换键4为可插拔式,如图2A示,当转换键4插入两切口25、26之一时,转换键4的缺口45恰可相应两侧壁22、23上的切口25、26,以在组入时将两侧臂43稳固架置于座体2的两侧壁22、23上并使之凸伸于座体2两侧,而凸出体42则插置于切口25、26处的插槽21两侧的键沟27内,此时设于凸出体42周缘上的导电体44将同时与键沟27处的收容孔24内凸出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相接触,以使该端子3由原先的分开状态而变成导接状态,从而产生电子讯号以实现电路切换的功能。据此,不仅可根据转换键4的插入构成限制板式电子元件组接方向的凭借,而且利用切换电路的电子讯号改变主电路板的电性通路,使之预先产生合适的工作电压以供板状子电路板插接时直接导通应用。
又请配合参照图1及图5A、5B所示,当转换键4插入第一切口25的位置处时,转换键4的凸出体42可深入键沟27内使其上的导电体44与两侧对应收容孔24内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相互接触导通,而产生适当的电讯转换,于此同时,该转换键4也具有限制作用,其可与卡定部28配合,限制使具有在对应正确位置上开设有缺槽61的子电路板6方能插入,而该子电路板如图5A所示为设定在3.3V工作电压下工作。另外,当转换键4插入第二切口26位置处,凸出体42同样可产生限制及使导电体44与导电端子3接触导通的功能,以产生对应的电讯转换并与卡定部28配合供适应5V工作电压的子电路板(如图5B所示)插入。根据该转换键4插入的位置不同,可使具不同电压的电路导通,并直接产生辨识电路,使该电连接器可依实际需求应用于不同的工作电压下,并立即供对应的子电路板插接其上。另外,该电连接器在转换组接形态时仅须应用转换键4插接于既有电连接器的不同位置,因此,无须为此新增或更换为其它元件,以节省制造成本及设计费用,并使组装更为方便。
续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换键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转换键4′也包括有一座架41′、从座架41′向一侧延伸有具适当长度的凸出体42′、凸出体42′两旁的侧臂43′以及在两侧臂43′和凸出体42′间分别形成的缺口45′。另于凸出体42′内设有适当深度的开口46′,可于该开口46′内装设导电体44′,该导电体44′由金属片冲压成型,其一端插接固定于开口46′内,而另一端则延伸于开口46′之外,并向外侧凸设有接触部47′,以与其它导电物质接触导通。该转换键4′也可插入座体2的第一切口25或第二切口26位置两侧的键沟27内,当转换键4′插入两切口25、26两侧的键沟27内时,设于凸出体42′内的导电体44′的接触部47′将与键沟27处的收容孔24内凸出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相接触,以使端子3由原先的分开状态而变成导通状态,从而产生电子讯号以实现电路切换的功能。另外,其也可根据转换键4′的插入构成限制板式电子元件组接方向的凭借,而且利用切换电路的电子讯号改变主电路板的电路通路,使之预先产生合适的工作电压以供板状子电路板插接时直接导通应用。
再请参照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电连接器2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延伸于收容孔24中并向插槽21方向弯折且凸出成弧面状,在转换键4″组入前为相互接触的导通状态,而转换键4″包括有一座架41″和从座架41″向一侧延伸适当长度的凸出体42′′和凸出体42″两旁的侧臂43″,该座架41″及凸出体42″均为绝缘材质,插入键沟27内时,可将处于接触导通状态的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3′分隔成非接触导通状态,如图4B示,以使导电端子3由原先的电路导通状态而变成分开断路状态,从而产生电子讯号以达到电路切换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至少一呈纵长状延伸并设有多个成排收容孔的座体、收容于座体收容孔内的导电端子及可插接于座体特定位置上的转换键,且该座体一侧凹设有插槽,其特征在于在收容导电端子的特定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两切口位置处的收容孔旁设有自插槽凹入的键沟;转换键具有适当长度的凸出体,并可插置于第一切口或第二切口的键沟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转换键的凸出体是设在其侧边所形成的架体上,该架体上平行凸出体而另外设有两侧臂,并在两侧臂和凸出体间形成有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转换键的凸出体内设有凹陷,且凹陷内设置有紧贴于其周缘的导电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转换键的凸出体为绝缘材质,其内开有适当深度的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转换键凸出体的开口内装设有具有接触部的导电体,该接触部靠近的一端延伸出开口外,用于与其它导电物质导通,而相对的另一端则延伸入开口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转换键的缺口是架置在相应的两侧壁的切口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通常闭合接触状态,而转换键的凸出体则为绝缘材质,其能深入键沟内并使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隔离断路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指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座体、导电端子和转换键,其中座体上凹设有插槽,该插槽的两侧壁上设有可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孔,并于两侧壁适当位置处各设有第一和第二切口,该两切口处的插槽内设有键沟。而转换键至少包括有凸出体,该凸出体内设有开口或一定深度的凹陷以供导电体装设于内,并配合容置于第一或第二切口位置处的键沟内,以产生不同电压的辨识电路,而提供适合该电压规格的电路板插接。
文档编号H01R12/00GK2368172SQ9922627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3日
发明者孟庆昌, 陈初梅, 吕理群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