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744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使用于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驱动装置,尤指一种可自驱动点驱动插座连接器的盖板相对基座双向移动,从而使插座连接器处在闭合或者打开的状态的单点驱动装置。
目前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通常包括盖板和基座,盖板设有复数个上收容槽,而基座上设有对应数目并收容有相应端子的下收容槽,且盖板可与基座滑动接合。当盖板相对在基座移动时,上收容槽和下部收容槽相互连通。一凸轮收容在盖板与基座间的空间内,其可以驱动盖板相对基座移动,进而使插座连接器处在可供中央处理器封装引脚插入的打开状态或者迫使中央处理器封装引脚与相应端子接触的闭合状态。当插座连接器处在打开状态时,中央处理器封装引脚以零插入力插入上、下收容槽,但是不与收容在下收容槽的端子电性接触。然後操作凸轮使其驱动盖板朝相对在基座侧向移动,从而迫使中央处理器封装引脚与基座的端子电连接。如美国专利第5,730,615号,其揭示了一种驱动装置,它是将螺丝起子插置在盖板和基座上所设的插槽内,并转动螺丝起子,从而驱动盖板自插座连接器单边相对基座移动。可是这种驱动装置虽然可以容易地驱动盖板朝单方向移动,但是使盖板双向相对移动则较难。因为插槽处在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时,盖板和基座上的插槽相互垂直对齐,但当插槽处在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时,它们就没有垂直对齐了。所以使用者不得不以倾斜的方式把螺丝起子插进两槽内,若两槽没有相互垂直对齐则如是操作将变得困难。更有甚者,使用者转动螺丝起子时,还可能被附近的外围元件阻挡,从而引起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驱动,且仅需较小的操作空间的插座连接器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一插座连接器基座上可移动地安装盖板,而驱动装置则包括设在盖板上可相互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而在基座与盖板下开口相连通处则设有收容空间。一驱动凸轮包括可转动地容纳在盖板上开口的上圆形部、可转动地容纳在盖板下开口的中凸轮部及可转动地容纳在基座收容空间的下圆形部,其中上圆形部与下圆形部相互共轴设置。当驱动凸轮的下圆形部在预定的角度范围逆时针转动时,盖板可沿相对在基座的第一方向移动,而当驱动凸轮的下圆形部在预定的角度范围顺时针转动时,盖板则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操作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时,只要转动凸轮就可以驱动盖板的开闭,动作可靠而且所需作空间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2是为图1所示基座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盖板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盖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凸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驱动凸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驱动凸轮的俯视图。
图8是驱动凸轮安装在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盖板、驱动凸轮和基座的整体安装图。
图10至图12是驱动凸轮相对在盖板的动作示意图。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基座1包括本体11及自本体11延伸出的基座端部12,该本体11具有形成在其两相对侧的二滑块15,及用以收容端子(未图示)的复数个端子收容槽100,俾可与插入其内的中央处理器管脚(未图示)电气与机械连接。该基座端部12在相对两侧设有沟槽16及自每一沟槽16延伸出的肋板161,而收容腔110则设在基座端部12内,并自收容腔110的内圆周延伸出二突起111,且在收容腔110的周围进一步设有缺口112,以使收容腔110除了垂直方向外,在水平方向亦是连通的。另,在基座端部12上设有弹性臂13,其包括通过缺口112侧向延伸入收容腔110的倒勾131,而本处前述的弹性臂13由基座端部12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弹性臂13可以运用干涉或者类似的现有技术与基座端部12部分连接起来。实际上,弹性臂13可以金属片制成,并以干涉方式与基座端部12连接。请参见图2,四个垫高体17形成在基座底部,可防止附着在端子的焊球(未图示)溃散。
请参照图3和图4,与基座1滑动接合的盖板2包括主体部21及从主体部21延伸出的盖板端部22,其中盖板端部22具有相对的侧壁23,从而形成可移动收容基座1的基座端部12的空间24。主体部21则设有复数个用于收容中央处理器管脚(未图示)的圆锥孔200,且当盖板2组装在基座1上时,每一圆锥孔200保持与其所对应的基座1的端子收容槽100相连通。二导臂211由主体部21的相对两侧延伸而成,且每一导臂在其内表面形成二导槽28,当盖板2与基座1组装时,该等导槽28可移动地收容基座1的滑块15。止动挡板27从主体部21的底面延伸,且与主体部21後侧平齐,以限制盖板2相对基座1的滑动距离,且止动挡板27与导臂211同时还充当防止盖板2翘曲的加强肋。又,盖板2的盖板端部22设有二向下延伸的弹性夹26,当盖板2与基座1组装时,该弹性夹26可与基座1的肋板161滑动配合。另,上开口20和下开口220相互连通设在盖板端部22,其中上开口20呈椭圆形,而下开口220呈矩形。
请参照图5至图7,驱动凸轮3包括上圆形部31、中凸轮部32及下圆形部33,该上圆形部31与中凸轮部32及下圆形部33顺次连接,而藉由穿过设在驱动凸轮3的工具收容孔310(本实施例中为六角孔),以供外部工具(未图示)如六角螺丝起子操作转动驱动凸轮3。一指示沟槽311沿径向设在工具收容孔310边沿,用以指示驱动凸轮3的旋转角度。又,前述工具收容孔310亦可呈长形或者十字形,如此则能运用别种螺丝起子来操作。另,下圆形部33在其周缘上形成有第一定位槽331、第二定位槽332及从周缘延伸出的弓形突起333,请特别参照图7,其中上圆形部31和下圆形部33相互共轴。
请同时参照图10,中凸轮部32设有与下圆形部33四分的一周缘对齐且大致处在X-Y轴第二象限的第一周缘部32A、与上圆形部31四分的一周缘对齐且大致处在X-Y轴第四象限的第二周缘部32B,及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周缘部32A、32B之间且大致分别处在X-Y轴的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第三周缘部32C和第四周缘部32D。可以注意到,分别处在X-Y轴相对的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第三周缘部32C和第四周缘部32D分别以沿X-Y轴的第二和第四象限的假想角平分线的光滑曲线L相互对称,其中每个曲线相对在旋转中心(例如,X-Y轴的交点)设有具较大直径的第一端点及具较小直径的第二端点。
请参照图8,驱动凸轮3的下圆形部33组装入基座1的收容腔110内,而上圆形部31和中凸轮部32则位在收容腔110外,其中,下圆形部33在收容腔110内可在大约九十度的幅度范围转动,且当下圆形部33转动时,弹性臂13的倒勾131与下圆形部33的周缘部分保持接触。图8特别显示了下圆形部33转至九十度极限时的情形,其中弓形突起333被基座1收容腔110的内突起111止动,而弹性臂13的倒勾131则收容在下圆形部33的第一定位槽331内。
请参照图9,驱动凸轮3组装入基座1的收容腔110後,盖板2可安装到基座1上,其中驱动凸轮3的上圆形部31和中凸轮部32分别收容在上开口20和下开口220,而工具收容孔310则暴露在外,以使外部工具(未图示)能驱动凸轮3。当盖板2被驱动凸轮3驱动而在基座1上移动时,由在上开口20的椭圆形状,其能藉由容纳其中的上圆形部31而保持直线状态,进而保证盖板2沿纵轴直线运动而不会偏斜。
请参图10到图12所示,它是揭露中凸轮部32与盖板2(此处虚线所示为下开口220)间的操作关系,其中两轴X和Y用来表示中凸轮部32的转动,而X和Y轴的交点处在上圆形部31与下圆形部33的共同轴上。从图10至图12依序示出了中凸轮部32同下圆形部33及上圆形部31(此处未图示,但可参考图8)一起逆时针转动大约九十度,从而使盖板2沿第一方向移动距离D的情形,这是因为曲线32D与开口220的相应边缘2202之间的配合从较小直径的端点变换至较大直径的端点。同样地,中凸轮部32可以沿相反顺序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盖板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相同距离D的情形,这是因为通过曲线32C与开口220的相应边缘2201之间的配合从较大直径端点变换至较小直径的端点。
可以看到,驱动凸轮3能容纳在基座1的收容腔110、盖板2的上开口20及下开口220内。其中,下圆形部33的底面座落在基座1的支持面110′上且下圆形部33的上表面和中凸轮部32的上表面分别与盖板2相对应的下开口220和上开口20的限制部分(未标示)配合,从而限制在连接器内的驱动凸轮3在竖直方向的运动。
另,前述驱动凸轮3的上圆形部31与盖板2的上开口20均可省略,而将中凸轮部32直接暴露在外部,以使外部工具操作盖板2在相对的方向移动。甚至基座1上亦可不设弹性臂13,或将其设置在盖板2上。为使盖板2从打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移动,凸轮3的转动方向非局限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驱动装置,装设于插座连接器的基座的盖板上,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设在盖板上且相互连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设在基座且与盖板下开口连通的收容空间及驱动凸轮,该驱动凸轮具有收容在盖板上开口内可转动的上圆形部、收容在盖板的下开口内与上圆形部相连接且可转动的中凸轮部、及收容在基座收容空间内与中凸轮部连接且可转动的下圆形部,其中上圆形部与下圆形部相互共轴;其中当驱动凸轮的下圆形部在预定角度范围内顺时针转动时,盖板可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座移动,而当驱动凸轮的下圆形部在预定角度范围内逆时针转动时,盖板可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相对基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预定角度范围大约为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凸轮的下圆形部设有从其周缘延伸出的止动部,当下圆形部转动至预定角度范围两极限的一时,其恰好被自基座的收容空间延伸出的内突起止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部为与下圆形部连接的弓形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圆形部具有两形成在周缘的沟槽,而基座设有具倒勾的弹性臂,当下圆形部转动至预定角度范围两极限的一时,该弹性臂的倒勾正好落入下圆形部两沟槽的一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收容空间的周缘形成一缺口,从而形成门道,以供基座弹性臂的倒勾收容在驱动凸轮的下圆形部的两沟槽内时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凸轮的中凸轮部的第一周缘部大致与下圆形部的四分的一周缘对齐,第二周缘部大致与上圆形部的四分的一圆周对齐,而第三周缘部与第四周缘部连接在第一周缘部与第二周缘部之间,且第三周缘部和第四周缘部个别驱动盖板下开口的相对内壁,以使盖板作相对的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插座连接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设在盖板的第一收容空间及设在基座与第一收容空间相连通的第二收容空间。另,该驱动装置具有收容在盖板的第一收容空间内,且可选择驱动盖板往相对的方向移动的上部,及与上部连接且具有定位件的下部,其中该定位件可在基座的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且,依据定位件在第二收容空间的相对位置,驱动装置的上部可驱动盖板在打开与闭合状态之间移动。
文档编号H01R13/193GK2402022SQ9924027
公开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5日
发明者裴文俊, 威廉·比尔·威克豪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